《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位将军,从此处登陆之后,向西十几里地就是吴郡的娄县,这条路咱们非常熟悉。”

    向导把路给指清楚了,张辽这才放心,于是下达了登陆的命令。

    太史慈立刻十分专业的指挥水军士兵协助那些非专业的士兵开始登陆,一只一只的小船往下放,一只一只的小船向海岸边接近,运送军队,运送战马,运送物资,有条不紊。

    张辽等晕船的将军和士兵是第一批登陆的,脚踏实地的那一瞬间,张辽深深的喘了口气,大口大口的呼吸着陆地上的空气,感觉陆地上的空气都比海上的要香甜许多。

    有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人生,就是如此美好!

    张辽忍不住的想要大吼三声。

    当然,他还是忍住了,立刻指挥上岸的士兵们列成军阵,开始索敌,并且探查敌情。

    登陆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傍晚才堪堪结束,此时张辽已经在岸上搭起了临时营地,并且初步确定方圆四五里之内都是无人区,没有人烟,魏军可以放心在的这里搭建营地作为前进基地。

    继续向西探查的过程之中,魏军发现了数个村落,根据向导所说,推算继续往西就能看到娄县,那就是进攻的目标。

    眼下,魏军的进攻没有任何暴露的痕迹,这里附近也看不到吴军的踪迹,吴军主力依然在江边对抗魏军主力,这里,就是他们的防御真空区。

    “如此一来,吴国灭亡,就在眼前。”

    张辽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魏军人数多实力强的优势就这样体现出来了,正面可以牵制吴军主力,侧面也能发起一场进攻,这对于孙吴政权来说是一场致命性的打击。

    当晚,魏军就在海岸边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张辽和太史慈主持了一场军事会议,把哨探一晚上探知的情况分析了一下。

    他们把临淄营密探所绘制的江东地形图拿了出来进行比对,然后进行了战略规划。

    “子义,咱们暂时不用分兵,咱们一起攻下娄县之后再去进攻吴县,把吴县拿下,先把顾氏族人救下来,顺便,孙氏亲眷都在吴县,周公瑾以为吴县是最安全的,咱们就先把吴县拿下。”

    张辽开口道:“拿下了吴县之后,咱们一起北上,之后分兵,你北上丹徒,接应臧宣高的军队,然后与臧宣高一起攻略吴郡。”

    战前,通过情报,张辽等人得知孙氏亲眷和诸多将领的家眷都被安排在了吴县居住,孙吴政权把吴县视作大后方,认为吴县是绝对安全的,所以有了如此这般的举动。

    而张辽等人也就决定在进行奇袭的同时,把孙吴政权高级政要和武将的家眷一网打尽,以消减他们的抵抗意志。

    张辽还给太史慈分派了任务,主要是攻克丹徒,放臧霸过江,然后和臧霸一起攻略吴郡。

    太史慈立刻领命。

    “末将领命,那将军是直接往秣陵而去?”

    “对,我带一支人马直接往秣陵而去。”

    张辽咧开了嘴角笑了:“大王写信给我说,擒贼先擒王,只要把秣陵捣毁了,只要把孙权和周瑜抓住了,吴国的抵抗自然终结,到那时,一切就都可以见分晓了,我军不宜在江东损失太多,之后还有更多事情要做。”

    太史慈点了点头。

    消灭孙吴政权是平定江东的第一步,孙吴政权对江东的控制力主要集中在杭州湾一线以北,沿长江分布的那一带平原地区,再往南,那就是山越和一些当地原住民的天下了。

    平定孙吴只是平定江东的第一步,他们需要继续往南,将占地广阔的会稽郡和豫章、庐陵二郡控制住。

    这一路上,他们还会遇到数量不少的山越集团和其他原住民,以及更为恐怖的瘴气,他们要面对一派原始风光,南下征伐之路绝不轻松。

    商议完毕之后,张辽和太史慈就开始了行动,整顿军队,一路往娄县而去。

    身处大后方的娄县显然不曾因为战争的发生而进入战争状态,搞什么全城戒严之类的,事实上,古代战争的动员规模还是比较低下的,前方在打仗,后方却在醉生梦死的情况很多。

    娄县不至于醉生梦死,但是一般正常的生活不会改变,作为一个后方县城,也不可能安排很多的军队驻守,郭某人尚且不能做到每一座城都安排大量军队驻守,吴国就更不可能。

    事实上除了少数重镇要地和边地之外,大量州郡县都是没有正规军的,如果要摊牌,以中国如此广大的领土,百万规模的正规军都不够用,帝国财政根本不可能支持。

    大部分县城有些许衙役,州治郡治有些地方守备兵,三五百人了不得,过千都能算是重镇。

    所以万兵驱驰理念不会过时,即突破敌军主要防线之后,在敌人的腹地以一万兵马就可以横行无忌,无视绝大部分城池的防御力,基本上没有一万大军攻不下来的城池。

    所以当初郭某人对合肥之战也是相当上心的。

    孙策不是完全没有战胜的机会,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孙策打赢了,那他就必须要立刻从关中撤军,回防中原腹地。

    到那时候,在他率领主力回归之前,孙策的大军可以在中原横行无忌指哪儿打哪儿。

    他的内地郡县没有抵抗之力,孙策大军所到之处,必然纷纷沦陷,对于他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


………………………………

七百三十三 张辽的自保之道

    这样的行动对郭某人而言都是巨大的打击了,对于现在的吴国而言就是致命性的打击。

    况且娄县县令和县城里的官员们根本就不可能会想到有一支魏军居然从他们身侧,从大后方的方向杀了过来。

    这支魏军数量很大,一鼓作气攻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把仓促之间无法防备的娄县县城给拿下了。

    娄县的官员们都没反应过来,逃都来不及逃,就成了可悲的俘虏。

    张辽大步流星的踏入了娄县县府之内,看着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的娄县县令与一众辅官,得意的笑了。

    “知道我是谁吗?”

    “不知。”

    “张辽,表字文远,雁门马邑人,魏国征南将军,就是你们俗称的张大妖,哈哈哈哈。”

    “…………”

    娄县县令和他的辅官们纷纷瞪大了眼睛。

    “没想到吧?”

    张辽愉悦的笑了出来:“跟你们说,我的确是大妖,还是会法术的大妖,我能从天而降,你们信吗?”

    “…………”

    他们没有谁反应过来的,还在极度震惊之中。

    “算了,不逗你们了。”

    张辽摇了摇头,拿起了县令案几上的一块糕点塞到了嘴里:“事已至此,娄县已经没有指望了,我要杀你们,不过是动动手的事情,一念之间,所以,你们降,还是不降?”

    “降!”

    娄县县令及时反映了过来,极其坚决的投降了,投降速度之快,让张辽都来不及反应。

    “那么快?”

    “那……下官重新再投降一次?慢一点?”

    娄县县令有点意外,于是试探着询问张辽。

    张辽愣了一下。

    “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忍不住的大笑出声,开口道:“不必了不必了,你很识时务,很好,降就降吧,那么,你们呢?县令降了,你们降不降?”

    张辽看向了县令身边的辅佐吏员们。

    “降!”

    辅官们也非常坚决的投降了。

    开什么玩笑,县令都投降了,他们难道还要殉国不成?

    说老实话,都到这份上了,吴国显然已经完了,而且,这个吴国……真的没让他们有什么认同感,也没让他们有什么归属感。

    面对北方强魏,抗争个什么劲儿哟!

    一群小官一起投降,帮着魏军开始筹备军用粮秣之类的,还发动了娄县县民给魏军运送粮草。

    因为魏军的军纪好,入城不扰民不抢掠,让娄县县民得以安心,所以当张辽需要继续进军的时候,娄县令就带着民众帮着魏军运粮食,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改换门庭,要站在魏军这一边。

    张辽就喜欢这样明白又聪明还勤劳的人。

    这个县令姓乔,屁颠屁颠的为张辽鞍前马后,然后还主动提供张辽想要知道的消息。

    “你是本地人?”

    “对,下官是本地人。”

    “我听说吴郡郡守朱治是个比较难对付的人,是真的吗?”

    “朱府君早年是跟随孙文台和孙伯符一起征战的,后来随着孙伯符来到了江东,孙伯符很信任他,所以把吴郡郡守给他做,还让他驻守在吴县县城,以此保护孙氏亲眷。”

    “有哪些亲眷在城内?”

    “所有孙氏亲眷都在,还有一些高官的亲眷,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太夫人了,就是吴公之母。”

    “原来如此……那个朱治,能打仗吗?麾下军队的战斗力强吗?”

    “治军极严,能带兵,会带兵,孙伯符和周公瑾都很信赖他,部曲的战斗力也很强,很有名气。”

    “难怪能用来看家。”

    张辽看了看身边的太史慈,笑了。

    “不过没用,咱们从海上过来,除非朱治有鬼神相助,否则他一样拿咱们没有任何办法,子义,给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吴县,你去拿下,孙氏亲眷,你去拿下,让大王看到你的能力。”

    太史慈顿时很惊讶。

    “将军让属下去?”

    “怎么,你不愿意?”

    “不!属下愿意!属下多谢将军成全!”

    太史慈非常高兴。

    他才不是真的不在意功名利禄,只是他知道听命令才能享受功名利禄,看着和自己同时甚至比自己晚加入郭鹏集团的人都开始逐步超越了自己,他如何能不着急?

    人家有的都是千户侯了,他连个爵位都没有,如何不着急?

    这一次,就是他向郭鹏展现自己的能力,为郭鹏建功立业的时候!

    太史慈高兴的领命而去,点起一支人马就去奇袭吴县,奔着建功立业的大好前程去了。

    “将军,这样好的立功的机会,就让给太史子义了?”

    张辽身边的亲信部将如此询问。

    “让,当然要让,为何不让?”

    “将军,这是为什么?”

    张辽摇了摇头,拍了拍亲将的肩膀。

    “我本是降将,曾与大王敌对,投降大王不过数年,论职位,已然是征南将军,你看看与我并列的,还有在我之上的,哪一个不是资历比我深厚?于文则将军也是资历比我深厚,现在还要听从我的命令。

    论爵位,我已是马邑县侯,食邑千户,再往上,那是四方将军才有的待遇,东南大军七万听我指挥,随我建功立业,我一个降将受到大王如此重用,早已不知道吸引了多少眼球。

    反感的,怀疑的,嫉妒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大王赐我虎卫亲兵,是在保护我,支持我,也是在提醒我,让我注意,若是我还不知检点继续立大功灭吴,战后,我该如何自处啊?

    四方将军的职位是不是要让一个给我?曹子孝,赵子龙,夏侯妙才,还是乐文谦?还是说我要位于四方将军之上?位于跟随大王十六年的曹子孝之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张辽看着亲信部将,亲信部将皱眉,似乎意识到了张辽的处境不佳。

    张辽则把目光投向了北边,邺城的方向。

    “大王是爱护我的,也是信任我的,希望我继续建功立业的,所以这一次灭吴,大王把太史子义放在我身边,让我指挥太史子义征战江东。

    这就是大王在给我机会,让我把功劳多多的推给太史子义,让他替我分担,免得我成为众矢之的,都到这份上了,我若不小心行事,又会有什么下场?”

    亲将立刻明白了。

    “属下愚钝,没有想到这些。”

    张辽笑了笑。

    “一开始我也不懂,后来才慢慢明白,带兵打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是打败眼前的敌人就能结束的,咱们带兵打仗的,打胜仗不是最主要的,打让大王满意的仗才是最主要的。

    其实也别说是我,曹子孝也好,乐文谦也好,赵子龙也好,夏侯妙才也好,这些带兵的,哪个不是小心翼翼行事?你可见带兵的有谁嚣张跋扈?你以后也管好自己的嘴,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明白吗?”

    “是!末将领命!”

    亲将再也没有任何疑惑和不满。

    张辽点了点头,不再考虑这种事情,而是继续谋划之后的战争路线。


………………………………

七百三十四 太史慈奇袭吴县

    与张辽所处的地位不同,看到的风景自然也不同,所以太史慈就没想张辽想的那些,也没想那么多。

    他只想着建功立业。

    他已经一路疾驰猛进,星夜兼程,直驱吴县,并且在数日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了吴县,一举率军攻入了吴县县城之内。

    吴县守军猝不及防,根本没料到魏军的突然袭击,惊慌失措之下被魏军一举攻入城内。

    当其时,守城吴军精锐拼命抵抗,和魏军展开激烈的巷战,战斗场面极为激烈。

    太史慈率军拼命往里突,吴军守军拼命抵抗,一时间居然和魏军打的不相上下。

    太史慈一看一时半会儿打不破吴军防线,就调集其他部队封锁四面城门,拼死也不让城里面的人逃掉一个。

    封锁全城之后,再慢慢率领精锐部队往里攻,以优势兵力和优势装备不断突破吴军仓促之间建立起来的防线,不断给吴军以巨大的杀伤和压力。

    当然太史慈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

    他通过军队里的向导得知顾氏家族的聚居地,派自己的亲卫部队立刻赶去去保护顾氏家族的安全,进驻顾氏家族的聚居地,以此完成郭鹏交给他的政治任务。

    保护好了顾氏,那么整座城池里就没有什么需要过于在意的保护对象了,太史慈就能放手进攻了,谁死谁活就和他的关系不大了。

    反正郭鹏要保住的只是顾氏而已,至于其他几家,是死是活根本不值得关注。

    而此时此刻,吴郡郡守朱治正在一片混乱的孙氏老宅里向一位约莫四五十岁的中年妇人紧急汇报着一些什么。

    “太夫人,请立刻起身,虽然魏军已经攻入城中,但是末将拼了命也会护送所有人离开吴县!请老夫人放心!”

    中年妇人便是孙坚的正室吴夫人。

    她面色平静,并不显得慌乱,闻言,站起身子,将面色惊慌的朱治扶了起来。

    “朱将军,你说,魏军都打到吴县来了,前线是不是已经没救了?仲谋和公瑾,是不是已经……”

    “太夫人,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据末将所知,这支军队来的毫无声息,来的十分鬼魅,若是前线溃败,魏军不可能来得比溃兵更快,而前线方向根本没有战败的消息。

    所以这支魏军很可能是用某种方式绕过了大军防线,孤军深入前来奇袭吴县,试图以此动摇我军军心,太夫人身系一国安危,若太夫人有失,治万死难辞其咎!治拼死也会把太夫人送到吴公和都督身边!”

    朱治面色坚毅的向吴夫人保证,吴夫人赞许的点了点头。

    “大难临头面不改色,朱将军是真将军,希望仲谋有一天也能学到你的这份态度。”

    吴夫人看着外面慌乱着收拾东西的孙家家人,深吸了一口气,快步走出了屋子,面色严肃。

    “都在做什么?些许细软,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