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忠那边才和张羡对撞不久,双方主力军队还在比划来比划去,距离决战还有些时日,结果你们这里就分出胜负了?

    你们到底是怎么打仗的啊!

    刘表还说孙权能支撑个一年半载,这就是一年半载?!

    黄祖彻底懵了。

    “魏军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绕过了沿江防线偷袭了江东本土,周都督和他们打了一仗,战死了,主力全军覆没,后方失陷,前方大军根本无法继续抗击,已经溃散,我们现在已经放弃了吴郡和丹阳郡,要是让魏军继续打过来,豫章郡和庐陵郡也会不保。”

    吕范面色十分焦虑:“府君,能否向刘荆州进言,吴国真的需要荆州的援军!若是吴国不保,江东有失,荆州三面临敌,这难道就是刘荆州希望看到的局面吗?”

    “这……”

    黄祖有点着急:“怎么会这样?这才两个月不到啊!魏军都是神兵天降不成?”

    吕范无言以对。

    他也觉得一切太快了,但是事情就真的发生了。

    事实上他至今为止都没有搞明白魏军是怎么渡过长江来到江东本土和他们打野战的。

    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真的不重要了,一切都已经注定了。

    事已至此,他们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来这里求援,结果却正好撞见荆州内乱。

    “那张羡该不会被郭鹏收买了吧?!”

    吕范对张羡憎恨的咬牙切齿。

    “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他已经反了,我这边手上只有不到三千水兵,战船倒是有不少,可是没有兵,也用不了。”

    黄祖紧张道:“你们真的撑不住了?豫章郡也守不住?”

    “危险,十分危险,尽管豫章郡还在我们手里,但是我军士气大衰,已经无法抗敌,再打下去一定战败,这是毋庸置疑的,若是荆州不来援兵,这一别,就是永别,荆州将三面临敌!”

    吕范抹了抹自己的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唇亡齿寒,刘荆州和府君到底愿不愿意出兵相助,请现在告知吕某!”

    黄祖被说的焦虑不已,来回踱步好一会儿,咬了咬牙。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没了吴国,江夏一定遭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吴国被灭了,我这里兵少,但是三千人也能拿来应急,你先带三千人走,我再招募一些兵马,再问刘荆州要一些人马,你看如何?”

    黄祖如此询问。

    吕范终于露出了喜色。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黄府君,此番你我若携手破敌,必成一段佳话!”

    “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

    黄祖摇了摇头:“罢了,罢了,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郭子凤好过!”

    黄祖于是下令自己的儿子黄射带领三千兵马和战船支援豫章郡,协助豫章郡的吴军抗击魏军进犯,自己留在江夏紧急招募一些兵马,又派人星夜兼程去给刘表送消息,请求援军。


………………………………

七百五十一 我希望天上赶紧降下一道雷把郭子凤劈死

    黄祖很快就把消息送到了刘表手上,刘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十分惊讶,立刻叫来蒯越与他商议这件事情。

    眼下这个时候,黄忠在长沙郡挫败了张羡的兵锋,阻止了张羡继续往北。

    文聘也在武陵郡和武陵蛮夷打了一仗,小胜一场,阻止了武陵蛮夷军北上,平叛局势正在朝着有利的方向前进,胜利变成了可以预期的存在,结果……

    孙吴就这样跪了?

    “我是万万没想到,孙权小儿和周瑜小儿居然连两个月都支撑不住!”

    刘表狠狠的一拍桌子:“这下大事不妙了,张文远进军江东,江东必然为郭子凤所有,现在孙权只能退保豫章郡和庐陵郡,要是这两个郡都保不住的话……”

    “咱们就三面临敌了。”

    蒯越的眼'5200 bqg5200。biz'珠子转了转,开口道:“明公,眼下这个情况,咱们要是不救孙权,孙权必然战败,吴国必然灭亡。”

    “这是我愿意就可以的吗?我出兵就能救得了孙权小儿吗?”

    刘表满脸苦涩:“郭子凤手下那些军队我也不是没有领教过,我也损兵折将过!打水战还好,一旦打起了野战,那……这可如何是好啊!更别说眼下我军主力还要去征讨张羡,这……”

    刘表急得满脸涨红,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不管怎么说,不救,吴国必亡,吴国亡了,我们也危险了,三面临敌,对于荆州来说可不是好事。”

    蒯越显得很冷静:“明公希望怎么做呢?”

    “我希望天上赶紧降下一道雷把郭子凤劈死!”

    刘表怒喝道:“郭子凤这混帐,僭位称王不说,还做出这样的事情,祸乱我汉室江山,他一定有不臣之心,他一定想着取代汉室江山!刘景升就是死!也不能让他得逞!就是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刘表这边正在生气,结果忽然重重的咳嗽起来。

    “明公?你还好吗?”

    “不碍事,小毛病而已。”

    刘表摆了摆手:“被气到了,真的被气到了,郭子凤实在是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了!我……我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得逞!无论如何,我也要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于是就在不知道孙权已经被抓住,孙吴政权已经在事实上覆灭的情况下,刘表贸然将身边不多的卫戍部队派出去了两千人到江夏,交给黄祖使用,然后让黄祖紧急征兵,带兵去豫章郡帮助孙吴政权稳住局势。

    就这样,为了自己,为了荆州,刘表硬撑着开始了两路行动,硬撑着两路供给粮秣,掏出自己的老本,可是这样的行动注定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吴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各种意义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于禁和魏延带着俘获的孙权和孙静两人回到了建立在芜湖的魏军前进大本营,将孙权和孙静这两个重要的俘虏献给了张辽和郭嘉。

    见到了孙权和孙静,张辽和郭嘉大喜过望。

    孙权因为过度惊吓而不能言语,孙静却十分悲愤,对着张辽和郭嘉大骂不已

    张辽和郭嘉并不在意,立刻安排人手把这两人连同所有的战俘一起送到邺城。

    这可是献给郭鹏的最大礼物,意义非凡。

    “这一次,可真是骑兵上的优势所获得的优势,咱们能用尽全力追赶,但是他们却不能全力逃跑,着就这么几样东西,居然能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以后,咱们的骑兵可就和以前大不相同咯。”

    领导了这次大追击,于禁感慨的抚摸着战马身上的高桥马鞍。

    “是啊,骑兵之利,因为这三样物件得以发挥到极致,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骑兵都能大大的派上用场了,而且就算是对上草原北虏,怕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张辽也十分感慨。

    “小小的物件就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谁能想到呢?但是大王却偏偏办到了,如今大局已定,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张辽摇了摇头:“孙权被擒,丹阳郡和吴郡已经被基本攻克,会稽郡就是我等嘴边的肉,现在还有孙氏军队的,不过是庐陵郡和豫章郡,此二郡的郡守孙贲和孙辅是兄弟,都是孙氏宗亲,或许会抵抗。”

    张辽谈论起了攻打豫章郡和庐陵郡的事情。

    而此时,郭嘉凑了过来,带来了最新的情报。

    “公明送来了情报,说江夏方面探知到了黄祖水军的异动,似乎黄祖有了出兵豫章郡与孙氏军队联手的迹象。”

    “黄祖啊……”

    张辽看了看情报,又看了看于禁和郭嘉,开口道:“我听说,黄祖经常对大王口出恶言,在荆州是相当有名的,对于此人,二位有什么看法?”

    “黄祖不算什么,庸人而已,有些麻烦的是黄祖的水师。”

    于禁开口道:“荆州水师和江东水师是齐名的,南人操舟的本领也是很强的,此番我等与江东水师逆战,以优势战船和军队都不能战胜,七战七败,说起来难听,但是这是事实。

    若不是咱们用水师直接登陆江东,抄了他们后路,要是用水师强行攻击江东,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能否打赢,还是个问题,我等若要进取豫章郡,必然会和荆州水师碰上。”

    “黄祖……此人真是不知死活。”

    张辽有些生气:“江东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们难道还要负隅顽抗?”

    三人沉默了一会儿,郭嘉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

    “话说回来,咱们抓住孙权的消息,好像豫章郡那边还不知道吧?”

    “……”

    “……”

    张辽和于禁互相看了看。

    “好像还真的不知道。”

    “是啊,他们还真的不知道。”

    “那……”

    “送最后一份劝降书去?”

    于禁看着张辽,张辽则看向了郭嘉。

    打仗的事情郭嘉基本上不干涉张辽的临阵指挥,不过在具体行动方案上,张辽还是要和郭嘉商议的,因为郭嘉也持节。

    张辽持节,是节制诸军,而郭嘉持节,是监督张辽,这年头的节钺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来自君主本人的命令不同。

    郭嘉思考了一会儿。

    “送一份文书过去吧,我猜想,他们本身还不知道孙权已经被抓住的事情,所以想着保留吴国最后的根基,还想着反攻,如果说他们知道了,尤其是黄祖知道孙权已经被抓,吴国已经没有希望的消息,是否还会坚持联合,就两说了。”

    “这……”

    于禁和张辽不太明白郭嘉的意思。

    “吴国存在,黄祖还有继续联合的胆量,要是吴国不在了,黄祖必然惊骇,到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郭嘉解释道:“继续和吴国联合已经没有了意义,到时候黄祖还能做出些什么呢?联合的基础不复存在,黄祖和孙暠等人的反应应该很有意思,我等拭目以待。”

    三人就这样商议着,决定将消息送到豫章郡去,劝降孙暠,让他放弃抵抗。


………………………………

七百五十二 郭魏的统治触角已经开始向江南延伸

    郭嘉送出的劝降信抵达豫章郡的时候,吕范和孙暠正陷入了极度的惊慌之中。

    因为他们发现孙权和孙静等人依然没有来到豫章郡会合孙暠。

    不管怎么说,这样也实在是太慢了,吕范一来一回已经不辱使命,可是孙权和孙静等人却依然没有抵达豫章郡,这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郭嘉的劝降信送到之后,情况终于了然了。

    孙权和孙静被抓了,黄盖和董袭战死了,跟着孙权一起逃难的大部队全军覆没,连根毛都没有剩下,留给豫章郡的只有满满的绝望。

    孙暠当场跌坐在了地上,吕范也没站稳,扶着身边的黄射才堪堪站稳。

    黄射奉父命带兵来支援孙权,结果孙权自己都被抓了,这还支援什么?

    所以黄射也是一脸懵。

    完全不知道自己过来的目的变成了什么。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孙暠坐在地上喃喃自语。

    吕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呆立当场,感觉像是石化了一样,这样的情况就让黄射不知所措了。

    沉默了许久,黄射问向了身边的吕范。

    “子衡,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吕范没有回答他。

    然后黄射又询问了孙暠。

    孙暠也没有回答他。

    这下子,黄射彻底慌了。

    他忽然意识到,吴国已经完了,已经没戏了,他的救援行动,荆州的救援行动,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笑话,一种毫无意义甚至有可能引火烧身的笑话。

    没错。

    建安三年八月上旬开始,魏军开始在江东大肆掠地。

    在吴郡,太史慈和臧霸联手,横扫吴郡一十三县,一个多月没有停下战争的脚步。

    到九月初,将吴郡的全部县域一口气攻破,歼灭负隅顽抗的吴军数百人,收降数千人,于是整个吴郡再也没有抵抗的孙吴势力。

    之后,太史慈和臧霸把目标放在了会稽郡。

    当其时,庐江郡守顾雍渡江来到了吴郡,在吴县和顾氏族人团聚。

    顾氏族人被太史慈率兵偷袭吴县之后抢先保护起来,在乱战之中无一损伤,顾雍为此十分感谢太史慈,当太史慈和臧霸奉命南下会稽郡的时候,顾雍表示自己可以亲自劝降会稽郡守虞翻。

    于是顾雍亲自出马,南下会稽郡与虞翻见了面。

    虞翻是本地人,在周瑜血洗豪强打压士族的行动之中幸存,还出任了太守,他和顾氏有故交,与顾雍交谈一阵,得知吴国已经没了希望,自然也不会强行抵抗,于是宣布投降。

    建安三年九月初三,会稽郡守虞翻宣布向郭魏政权投降,会稽郡放弃抵抗。

    仗就不需要继续打了,那些周瑜任命的会稽郡的官员们没有多少和他一条心,多数是和虞翻一样无可奈何虚与委蛇,于是太史慈和臧霸率军分头进驻会稽郡诸多县城,以实现对会稽郡的占领。

    会稽郡占地面积十分广大,地广人稀到了极点,拥有如今浙江福建大部,甚至还有广东的一部分,囊括了大半个东南沿海,但是却没什么人口,也没什么定居点。

    魏军若要占领会稽郡,甚至需要水师的帮助,水师需要顺流而下占领会稽郡最南边的东冶县,否则路途太过遥远,陆军行军要翻山越岭,实在是得不偿失,大大的不便。

    就这样行动着,到九月中旬,会稽郡各县城都有了魏军进驻,会稽郡初步被魏军掌控,初步占领已经实现。

    与此同时,在丹阳郡,整个八月,张辽和于禁会师了徐晃,三人联手,数路齐出,将丹阳郡一十六县横扫。

    到九月初,魏军共歼灭抵抗的吴军近千人,俘获近三千人,消灭了所有敌对势力,平定了整个丹阳郡的全部县域。

    至此,到九月中旬,丹阳郡、吴郡、会稽郡三个郡已经被初步占领,魏军势力控制住了三个郡的交通要道和县域,三个郡进入了军管状态。

    占领是占领了,但是具体的治理,才刚刚拉开序幕。

    之前,郭鹏在邺城得知了战争顺利的消息,于是便着手安排治理江东的诸多事宜。

    他直接任命顾雍担任扬州刺史,统辖江东五郡,算是对顾雍的补偿,也算是对江东战后那些幸存的士人们的拉拢。

    另外,郭鹏把庐江郡划归豫州,把九江郡划归徐州,新扬州只管理江东五郡。

    眼下是五郡,不过郭鹏还打算今后在江东现有五郡的基础上在增设两三个郡,以配合他的开发计划。

    地广人稀也有地广人稀的用处,而且若是能彻底解决山越的问题,江东也能挤出不少人口来。

    平推作战还在进行的时候,魏国的统治触角已经开始向江南延伸。

    随着顾雍的南渡,大批量魏国基层官吏接到了来自邺城的命令,身上带着命令前往江东各郡县接管权力,初步进行统治,并且在江东建立起中原地区推行的乡、村制度。

    周瑜没有设置乡村,也来不及完善政治体制,扫灭了豪强之后就安排屯田官员负责屯田,其他的一概不变。

    郭鹏则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让王粲带队,将大半个内阁和半个尚书台的官员带去了江东,打算在江东实地勘察之后,将全新的江东政治区划图带回邺城交给郭鹏审核。

    他们前往江东的目的就是去勘探江东的风土人情和人口分布,然后根据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