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4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飞来的比较匆忙,本身就没有携带什么重型武器,面对相对高大宽深的襄平县城,张飞觉得自己难以攻克这座城池,所以思来想去,觉得攻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不能拍拍屁股就走。

    望着大梁河水向西流去,张飞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这个襄平城的地势和邺城很像啊,都是靠着水岸建设起来的,方便了物流交通,就方便了很多事情。

    张飞还记得,当初郭鹏北上攻打邺城的时候,遇到了袁绍麾下善于守城的将军审配,审配很努力的守城,让当时还没有投石机的郭鹏吃了一些苦头,后来为了不耽误战局,郭鹏想了一个办法。

    利用邺城旁边的漳水,挖一个比护城河更大的河沟,让城内守军的弓弩射程够不到,然后放水进来,这样就可以把一座城池用水困住,使得他们变成一座事实上的孤城。

    这样一来,城里的人想要守城就办不到了,如果没有援军,就必须要主动出城作战,放弃居高临下守城的优势。

    这感情好!

    张飞一拍脑袋,嘿嘿一笑,立刻传令下去。

    他也不担心别的,他让部下们在城内弓弩射程够不到的地方挖沟,这样是安全的,要是城里的人发现了他们的意图要出城作战,那就更好了,他巴不得城内守军出来和他野战。

    动手挖沟!

    挖比较深比较宽的沟,一万人齐上阵,热火朝天的开始挖沟,挖的城内的柳毅非常奇怪。

    这是怎么回事?

    不攻城也就算了,居然挖沟?

    他们想干什么?

    城内守军对于魏军突如其来的挖沟作业感到非常疑惑,不知道魏军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是魏军不曾接近城池,没有到射程,所以城内守军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行动。

    柳毅站在城墙上一会儿看看魏军挖沟的行动,一边远望南边。

    现在公孙康他们应该正在快速南撤,估计很快就能抵达新昌县了,只要抵达了新昌县,一切就还有转机。

    不管怎么样,他要坚守住襄平城,等到公孙康召集军队前来解围。

    不过,在他不知道的地方,魏军另外两路大军已经悉数登陆了。

    延德二年九月二十九,魏定海将军太史慈率军熟门熟路的登陆在了朝鲜半岛南端,然后又熟门熟路的兵分两路向北进军。

    多年对马韩的袭扰战争和掳掠人口的行动之下,至少这一带的路线和地形是被太史慈摸透了,以至于靠近海岸线的一片地区都被太史慈安插了驻军,建造了军营,变成了一块属于青州刺史部的飞地。

    虽然没有官员来管理就是了,太史慈安排水师士兵在这里屯垦种植,种一些粮食作物,多少补充一些军需,另外也是为了这一次的行军征战做准备活动。

    很显然,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原荆州降将王威和苏飞被安排到了太史慈的麾下做水军将领,两路行军之中这两人都是跟随着太史慈一起行军,不过他们并没有来过朝鲜半岛,所以对于这个地方相当陌生。

    但是对于太史慈已经在这里有了前进基地的事情,这两人还是觉得有些惊讶的。

    “没想到大军已经在这里有驻兵营地了。”

    安顿好了军队之后,王威和苏飞一起,陪着太史慈在这里巡查。

    太史慈没有因为王威和苏飞的降将身份对他们有什么歧视之类的。

    毕竟荆州已经属于魏国了,家人也都在洛阳,他们也没有理由再叛,还有很多水战经验,一年多以来训练水军也算是尽职尽责,所以太史慈将他们引为重要臂助。

    “陛下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决定要把这片土地拿下了,咱们的商旅早已将这块土地的地图绘画出来,献给了陛下,由此北上,是三韩之地,越过三韩之地,还有濊貊,之后便能直达辽东。

    比起一般的海岛,这片土地可以算是半岛,又因为当初箕子曾在这里建立箕子朝鲜,所以陛下将这里称为朝鲜半岛,此番行军,我等目标就是将朝鲜之地全部拿下,使之成为我魏平州的一部分。”

    太史慈笑了笑,缓缓向前走。

    “原来如此。”

    王威和苏飞纷纷点头。

    而后王威又问道:“将军以为平定三韩与濊貊之地的难度大吗?”


………………………………

八百八十四 一个都跑不掉

    平定这些家伙难度大吗?

    当然是不大的。

    甚至可以说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进军的途中没有中原那么好走的道路,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于是太史慈摇了摇头。

    “三韩与濊貊都不是国,更像是鲜卑人那种部落联合,一个一个部落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聚居之地,以此为落,虽然和草原上的鲜卑人较为相似,却主要从事农业耕种,或者捕鱼,并不驯养牛羊马。

    比起鲜卑人那种到处都是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战斗力,三韩之之人和濊貊之人实在不能算什么强大的对手,甚至可以说比起黄巾贼来都有所不如,早年我也见过黄巾贼,黄巾贼比起他们都更有战斗力。”

    “如此弱小?”

    王威和苏飞互相看了看,觉得有些惊讶。

    “就是如此弱小,且难有统一号令,生产方式也很守旧,没有真正的军队,兵器也是各种各样层出不穷,连一根木棍都能算是不错的兵器了,至于弓弩也相当破旧,盔甲则是基本没有,只有一些头面人物能得到一些盔甲。”

    太史慈摇了摇头:“他们不过是人多势众而已,但是人多,也要分是什么情况,有些人不管人多人少,他就是乌合之众,一触即溃,他们就是这种人,比起咱们之前交手的对象,他们实在算不得对手。”

    王威和苏飞一开始还不太敢想象这样的场面,但是没多久,魏军一路前进遇到一个马韩部落的时候,那场面,真叫一个凶残。

    太史慈这边兵分两路,他就带了一万士兵,用来打仗的前军也就一千人,是王威率领的。

    王威面临的是差不多五六千样子的马韩人,成队成列,看上去蛮有几分样子,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

    武器那叫一个五花八门,铁制的兵器没看到多少,青铜兵器倒是有一些,但是也是极少数,大多数都是些木棍啊,农具啊,甚至还看到手上抱着一堆石头的。

    脸上倒是同仇敌忾的表情,看上去对于这支魏军是相当的愤恨。

    想起太史慈所说的多年来差不多抓了三万多韩人到中原内地补充人口的说法,王威也不是不能理解这帮人脸上的愤慨和仇恨。

    但是再浓厚的仇恨面对彻底的征服也是虚弱无力的,王威一声令下,魏军结阵上前,与这队马韩人接战。

    然后王威就亲眼看到双方交战的场面。

    那叫一个残暴血腥。

    魏军的步军作战自成体系,从练兵开始,野战的步骤,规矩,将军如何发号施令等等都是一样的,这一点也是王威加入魏军之后才知道的。

    原来所有魏军都是在练兵大营里训练出来的,以新兵蛋子的身份进入练兵大营,在练兵大营里待上一年,接受了非常完善的军事知识教育和军事技巧教育,一年之后才会离开。

    然后被分配到战斗部队里作为『正卒』存在,进入基层作战单位,跟随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接受老兵的二次教育。

    半年的适应期之后,才会被真正派上战场,接受血与火的历练,开始走上成为老兵的血途。

    大营里面的训练方式和标准都是一模一样的,所有教官都是一样的教学方法,所以训练出来的新兵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立刻印出来的。

    魏军贯彻落实了轮换驻防制,一名士兵最多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服役超过两年,将军也不可能完全熟悉自己所带领的军队。

    放在其他军队里,这样就会产生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情况,会很尴尬。

    但是在魏军里就不一样。

    因为训练方法高度一致,训练出来的兵的素质和技能也一样,将军指挥起来不会有生涩的感觉,不会说新来的军队将军就指挥不了。

    带兵的和练兵都不是一帮人,但是彼此之间都有一种奇怪的默契,无论哪一位将军指挥哪一队士兵都不会出现士兵听不懂命令的情况。

    王威和苏飞深感惊奇,细细一问,就听说这种练兵方式是郭鹏参考了秦军练兵的方式改进之后得来的。

    秦军,当年横扫山东六国的强大军队,是凶悍残暴和嗜血的代名词。

    郭鹏参考了秦军练兵的方式得到了自己的练兵方式,还做出了如此之多的改变,这样看来,魏军横扫各路诸侯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种感觉在魏军面对这些除了人数多之外毫无优点的乌合之众的时候更能体现出来。

    什么时候放箭,什么时候向前,盾兵如何保护长矛手,长矛手如此躲在盾兵之后突刺,整个军阵如何向前,如何后退,如何快速组织起来,如何快速分散,魏军都相当的有组织性。

    感觉指挥这样一支军队是一种享受,比起当年指挥荆州军队打仗的时候要舒服的太多太多了。

    将军指挥这样的军队作战,是真的很轻松,只要看准时机发号施令,军队就能以惊人的组织性和反应速度回应将军的号令,与发号施令的将军共同进退。

    将军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尽情施展自己的指挥才能,锐意进取,而不用担心士兵跟不上自己的脚步。

    他们就像是没有感情的杀戮机器一样,只要上了战场,战鼓声隆隆响起之后,就是如此。

    先是一阵箭雨覆盖过去,把马韩人射到了一片,没有足够甲胄和盾牌保护的乌合之众面对魏军的锋锐箭矢简直就是来送菜的。

    仅仅是箭雨打击就能把这群乌合之众的浓烈仇恨打到动摇不已产生混乱。

    见此情景,王威一声令下,魏军军阵如墙列进稳步向前,雪亮而冰冷的长矛不断的突刺,拔出,突刺,拔出。

    盾兵抵挡在前,长矛手突刺在后,双方默契配合,一步一步一步的把马韩人的队列往后推,一边刺,一边推,一边刺,一边推。

    马韩人不断的被刺死,被推倒,惨叫着,哭喊着,掉头就跑,完全没有方才的那股气势了。

    人多势众的马韩人的『军队』就这样给魏军推到崩溃了。

    他们被魏军往后推,立足不稳,前面的不停的往后退,后面的没有及时得到消息,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还在向前,这样就挤在一起了。

    于是马韩人前后互相推攘,左右互相推攘,推来推去的,就这样直接了断的崩溃了。

    没有任何意外的崩溃了。

    四处溃散的他们遭到了魏军果断的追击。

    于是王威大获全胜,用一千人正面怼翻了五千多人的冲击,斩首一千两百,俘虏两千六百,就剩下一千多人给他们逃回去了。

    太史慈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带兵向前。

    王威和苏飞算是明白了。

    之所以魏军没有在此之前消灭三韩,纯粹是郭鹏腾不出手来,要搞个先后次序,先灭掉江南,然后再收拾公孙度,顺手把三韩灭掉。

    要是郭鹏能腾出手来,三韩估计早就崩溃了,根本苟不到今天。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因为三韩的崩溃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马韩,辰韩,弁韩,一个都跑不掉。


………………………………

八百八十五 郭某人的政策重点永远都是农村

    挺进朝鲜半岛之后,太史慈麾下魏军兵分两路,大肆扫荡三韩之地。

    旬月之间,所到之处,没有谁可以阻挡魏军前进的脚步。

    每到一处聚居点就会击溃当地人的抵抗,杀死当地人的首脑贵族,将他们原有的组织彻底摧毁,然后占领当地。

    而与此同时,大量魏国官吏也从青州港口出发,在青州刺史糜竺的组织下乘船大量抵达三韩之地。

    与之一同行进的还有专业的建筑队伍和一些必要物资。

    这也是郭鹏事先订下的计划策略。

    考虑到摧毁三韩之地原有的社会组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在重建这件事情上,就不得不用魏国基层的官吏们去进行管理了。

    不仅要管理,还要教会这些三韩的原住民们学习汉话和识字,然后建立村庄,开始屯田,修路,建立起基础的秩序,开始统治。

    不能打下来就不管了,那就无从治理,无从收益,也无法收税了。

    既然打下来了,就要占有,就要统治,就要得到一切,这是郭某人一直以来的办事风格。

    对付三韩之地的人是很容易的事情,摧毁他们原有的社会组织和一些本地贵族之类的也是相当容易的。

    一口气杀光就好,留下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原住民,很好统治。

    所以在太史慈等人出发之前,朝廷政令下发之后,青州兖州和徐州三州之地的基层官吏们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筛选。

    从中选择一些有很好的组织能力的乡长村长一级的基层官吏,带着自己治理地方的经验,前往朝鲜半岛开始工作。

    青州徐州和兖州三州的财政也要拨出一部分投放在朝鲜半岛上,为今后开发朝鲜半岛提供资金。

    综合看起来,讨伐朝鲜半岛是这一场战斗之中最容易的战斗了,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什么成熟的国家组织,还处在半奴隶社会的状态之下,文明层次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摧毁他们原有的些许文明是很轻松的,把汉文明整体移植过去也是轻而易举的。

    殖民,尤其是对没有强大且成熟的原生文明的地区进行殖民,乃至于同化,原来是一件如此愉快的事情吗?

    郭某人的野心剧烈的膨胀着。

    太史慈这边进军十分顺利,于禁那边的主力军队也在辽东半岛上的平郭县顺利登陆了。

    十天的海上航程,让晕船的人是受够了,也是吐够了,堪堪适应海上风浪。

    终于,等到了登陆的日子,他们顺利的登陆,整军,安营扎寨,欢庆自己终于登陆了,为此感到十分的庆幸。

    休整一夜,于禁整顿了军队,然后派遣先锋将夏昭带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前往平郭县。

    平郭县是辽东第二重镇,人口和城池都是有规模的,不过和中原重镇比起来自然不在一个档次,甚至在魏军看来,简直就是低矮破败的代表。

    所以这样的平郭县城根本也不可能抵挡住三千魏军的突然来袭。

    这座城池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被魏军全部占领,城中少数辽东官吏被悉数斩杀,抵抗的辽东军兵两百多人被全部斩杀,魏军正式占据了平郭县。

    随后,于禁带领整个军队进驻平郭县,以平郭县为中心构筑了最初的作战指挥中心,商量接下来的行军作战计划。

    目前的作战计划当然是北上汶县,继而突破安市县,再向新昌县进攻,然后抵达襄平县。

    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割据军阀势力,毁掉这个军阀势力就是本次作战的核心任务,摧毁掉辽东公孙氏政权之后,再开展毁灭高句丽、扶余国的战略计划,将这两个相对成熟的国家组织灭掉,解除东北方向的异族威胁。

    建立起一个稳定和平可以发展的平州。

    说发展就发展,说建设就建设,郭某人不和你玩虚的。

    于禁在郭某人麾下做了那么久的将军,自然也明白郭某人的做事风格。

    “夏将军,你带兵为先锋,向汶县进军,我率军在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