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庖约氨赣么鸢浮

    郭鹏看着那些为了进入太学而准备的策问试题和答案,的确有点郁闷。

    这简直就是开挂打游戏。

    曹嵩还说只要带一些自己用的习惯的东西就好,剩下来的一切,他都会在雒阳为郭鹏置办好。

    郭鹏进入太学有单独的一间屋子可以居住,可以带一些随从,其他的诸如钱财之类的,完全不用自己携带。

    我有钱!

    言辞之间,大有郭鹏的雒阳求学之路将被他所承包的意思,土豪本色一览无遗。

    或许在郭鹏面前,他感觉自己也只有钱能拿得出手。

    不过这样也好,郭单自己也担心给太多钱让郭鹏带着会不方便,担心路途的劫匪,有曹嵩担保,郭单就放心的给郭鹏准备了一箱大约二十斤黄金,让他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你岳丈愿意承担你一切的花销,但是小乙啊,男儿出门在外,没点压箱底的东西是不行的,这二十斤黄金你留着备用,以备不时之需,人人都有不时之需的时候。”

    郭单这样告诫郭鹏,给他准备了一些需要用到的东西,甚至还有几把匕首和几把剑,还有一张弓和一些箭支。

    “你自幼习武,这些东西给你带在路上自然是有用的,曹氏会派人护送你去雒阳,你去雒阳之后,事事小心,进入太学以后不要出挑,低调行事,认真读书,细细研学,在你加冠之前,外边的事情尽量不要参和。”

    郭单不忘叮嘱郭鹏不要参和一些看上去很热闹的事情。

    不过这样也有道理,古时男儿要在行冠礼之后,得到表字,束发加冠,然后才方便以表字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

    没有束发加冠没有表字的士族子弟是不应该去参加社交的,不能喝酒,人家也不会带你去玩。

    加冠前这三年,郭鹏需要认真努力的读书,在太学里尽量多学一些东西。

    郭单相信以郭鹏的天资一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至少比太学里那帮酒囊饭袋要强得多。

    这个消息送到之后,郭鹏很快也就要出发了,前后不过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郭鹏出发当天,曹氏派了三十名护卫,加上马车三辆,大包小包给郭鹏打包了不知道多少东西。

    郭鹏感觉自己不是要去太学求学,而是要搬家。

    曹胤做代表,嘱咐郭鹏嘱咐的那些东西比郭单嘱咐的还要多还要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自己的亲爹,郭单反而不是了。

    曹胤说完一堆话,一群曹氏和夏侯氏的小伙伴凑过来向郭鹏送上临别寄语。

    “大兄,之后若是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来信,你一来信,我立刻就赶到雒阳去,你要是在雒阳被谁欺负了,我立刻带着全家人去给你撑腰!”

    曹仁满脸的凶悍,握紧了拳头,向郭鹏宣示自己的义气。

    “给你撑腰!!”

    曹纯还是典型的跟屁虫一只,就知道重复曹仁的话。

    “大兄,我也会来帮你的!”

    曹洪和曹德也跟着表态,这个时候仿佛只要表态就够了。

    夏侯渊更绝,掏出一把刀就说『小乙你放心,谁敢给你难堪,我就一刀下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出了事,我顶着!你放心!』

    满脸的好勇斗狠,一副不把人命放在眼里的模样,却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一言不合就杀人的『豪侠』横行的汉朝,人命仿佛真的不算什么,从西汉到东汉,一贯如此。

    夏侯惇十四岁就因为旁人侮辱自己的老师而杀人。

    关羽因为在河东的家乡杀人而被迫潜逃幽州,结果才有机会认识刘备。

    徐庶为了帮朋友报仇而杀人,出狱之后才改过自新开始求学……

    翻开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这段历史,那些名声很大甚至很好的人们,仿佛都在杀人。

    死了就死了,杀了就杀了,为了朋友杀人,为了义气杀人,甚至为了杀人的朋友顶罪,然后还会有别的朋友帮忙。

    行走江湖仿佛全靠义气,眼中没有法律,没有规矩。

    可能是讲究大复仇的时代并未过去太久,豪侠横行的时代还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存,这个时候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

    在杀人者眼里,杀人仿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义气而杀人几乎成了政治正确。

    现代人是无法想象那个时候的人们对杀人的态度。

    杀人可以有千万种理由,根本也不考虑后果,法律的执行也很成问题,杀人犯的潜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往往就不了了之。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郭鹏自幼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不仅习武,也感染了些许好勇斗狠的习性。

    郭鹏不仅身怀武艺,也敢于和旁人争斗,善用剑和枪,在曹家夏侯家小字辈里的威望也不仅仅是靠着脚踹许邵屁股挣来的。

    那的确是部分原因,但是小的时候,郭鹏经常带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子弟和其他一些宗族子弟之间打群架所建立起来的东西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而为了名誉和旁人刀兵相见,不拼个死活出来就不罢休,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和一群小伙伴做了最后的告别,商定等郭鹏到了雒阳之后要写书信回来向他们讲述一些有趣的事情,还要买一些新鲜玩意儿寄回来给他们,然后大家便依依惜别。

    小伙伴们因为不舍得郭鹏就此离去,相送数里地,比郭单送的还要远,等都看不到谯县县城了,在郭鹏的劝说之下,他们才怅然若失的折返回家。

    他们回返之后,郭鹏带着金木水火土五个亲卫还有三十名曹氏的护卫才算真正踏上了前进之路,不过没走几步路,又停下来了。

    一辆装点颇为华丽的马车停在前边的路边上,一名老仆缓缓走了过来。

    这是曹家的一名老仆,郭鹏认得。

    “大郎,还请稍稍留步,有人想要见您。”

    老仆给郭鹏递了一个十分暧昧的眼色,郭鹏稍一皱眉,立刻明白了这个眼色是个什么意思。

    “你们先往前慢慢地走,我马上就会赶上来。”

    郭鹏对自己的随从们这样说道,随从们立刻照做,一行人缓缓向前离开。
………………………………

十三 照顾好自己

    郭鹏一直觉得曹家的这名老仆味道很长。

    “老奴腹中有些鼓胀,想寻个地方稍微方便方便,大郎,请自便。”

    老仆暧昧的笑了笑,然后转身向道路旁边的树林里走去。

    郭鹏顿时觉得有些好笑,看着老仆的身影消失不见,摇了摇头,便登上了马车,推开车门,掀起帘子往里一瞧,果不其然,曹兰坐在里面,双手攥着自己的手巾,一脸紧张。

    “你怎么来了?”

    看着郭鹏笑眯眯的进来了,曹兰更是紧张,又是羞涩,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

    “鹏郎……我……我……”

    “好了,我知道你是来送我的。”

    郭鹏坐到了曹兰的身边,握住了曹兰的小手,微笑道:“我一去洛阳,可能今后回来的次数不多,数的着的,也就是每年的休假,不过休假可能我也不会常常回来,我想留在雒阳认真读书。”

    曹兰被郭鹏握住小手时,是很羞涩的,低下头都不敢正眼看着郭鹏,满脸嫩红。

    可一听郭鹏说自己经常回来,顿时就有些沮丧了,抬起头两只大眼睛颇为伤感的看着郭鹏。

    “那,那以后……鹏郎还会写信给我吗?”

    “那是自然的,我自然会写信给你,我会告诉你在雒阳的一些事情,我不在谯县的日子,你要照顾好自己,不过时间也不会太久,三年,不过三年,待我加冠,便能娶你过门。”

    曹兰微微一愣,然后脸忽然一下全红了,尤其是耳朵,更是红的厉害,整个人都有些晕晕乎乎的样子。

    见她这副模样,郭鹏也挺开心。

    既来之,则安之,郭鹏不打算做一个标新立异追求什么自由恋爱自由结合的蠢货,更不会小瞧这个时候的风俗习惯。

    现代尚且还说入乡随俗,那么此时,自己也算是真正的入乡随俗了。

    不能融入进入这个时代,又谈何在乱世之中自保呢?

    难道要躲入深山老林里,以采拾捕猎为生,度过接下来的数十年生命?

    那也是太过无趣了。

    对待曹兰,郭鹏心存怜惜。

    她什么都不懂,甚至连自己没有选择自己婚姻的权利大概也不懂,或许她根本也不认为自己有选择婚姻的权利。

    但是郭鹏看得出来她很开心,很愿意,这就够了。

    能在家族利益的前提之下获得幸福,这已经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幸事了,郭鹏自己未尝也不是如此认为的。

    曹兰没有选择的自由,他何尝又有选择的自由呢?

    或者说,这个时代,大家都没有选择的自由,谁都是这样过来的,门当户对,的确是再现实不过的现实。

    “好了,我走了,你小心一些,回去吧,我会写信的。”

    做了最后的道别,郭鹏伸手在曹兰的小脑袋上揉了揉,给了她温暖的微笑,曹兰满脸不舍的拉着郭鹏的手,眼圈里蓄满了泪水。

    “鹏郎,到了雒阳,要照顾好自己,要注意休息,要多穿衣服,千万不敢着凉……”

    听着她有些絮絮叨叨的嘱咐,郭鹏有些感动,抿嘴笑了笑,点了点头。

    此时,很懂事的老仆忽然出现了,默默地走到了马车边上一言不发,脸上尽是暧昧的表情。

    这老家伙,真是……

    郭鹏只觉得好笑,也冲淡了些许离别的愁绪。

    在这里居住了近十年,郭鹏早已把谯县当作自己的家乡,有了浓重的归属感,此时离别家乡,多少有些离别的愁绪。

    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近到『抵足而眠』,远到『这一别,此生不复相见』。

    交通与通讯的极端落后让不同地方的友人每一次的相见都可能是最后一面,让每一次离开家乡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客死异乡非常普遍。

    刘备一生征战,到最后做了皇帝,却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家乡,再也看不到自己家门口那颗想要做成罗盖的大树。

    诸葛亮做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再也回不到自己魂牵梦绕的隆中草庐,二十七年前的『我还回来』这般的愿望,只能留下一缕叹息。

    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对家乡的眷恋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不过对郭鹏来说很可惜的一点是,他不得不按照祖籍来介绍自己,在没有可以另立宗门的本事之前,他必须自称『颍川郭鹏』,而不是『谯人郭鹏』。

    他对颍川没有一丁点眷恋,因为他从未去过颍川,父亲倒是出生在颍川,但是对父亲来说,颍川只是一个伤心地罢了,提起来便咬牙切齿。

    但是没奈何,父子两人姓郭,这个姓氏这个出身到底给了他们便利,让他们成为士族的一份子。

    否则,郭鹏就要考虑加入太平教和张角斗智斗勇,去选择当一个神棍了,不然作为平民是没出路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等死。

    踩着一边的脚蹬子翻身上马,对站在地上痴痴地望着自己的曹兰,郭鹏留下一句『照顾好自己』,便纵马而去,再没有回头。

    很快,他便赶上了车队,会合了护卫们,继续向雒阳进发。

    有曹氏派来的向导带路,他们选择了比较合适和安全的路线。

    走梁国,到陈留郡,出陈留郡之后进入河南,抵达中牟县,然后抵达荥阳,过虎牢关,最后抵达雒阳。

    曹嵩那边会派人在中牟县迎接郭鹏,等到了中牟县之后,一切都会由曹嵩安排,路上就安全可靠多了。

    而在此之前,还需要护卫多多注意,尽量走官道大道,不走小道夜道。

    出了谯县,一路往北,郭鹏也是觉得比较新奇,他自从来到谯县之后就没怎么离开过谯县,偶尔几次也都是跟着曹家人去汝南玩,没去过其他地方。

    这一次要去帝都,沿途还能看到很多平常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很好的经历。

    所以古人才说读万卷书不够,还要行万里路,这应该是一种极其朴素的经世致用的理念。

    如果不能走遍天下看遍天下风景,只是听旁人的说辞,就会偏听偏信,产生偏见。

    郭鹏一路往梁国走,到了梁国折道西北往陈留郡走,一路上所见所闻的确给了他颇多的感触。
………………………………

十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一时期,东汉帝国的人口数量在五千万以上,在当今世界,已然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了,绝对的世界第一。

    但是相对于他所熟知的后世来说,这个数字还是显得很小。

    尤其是散布在这样一片广大的土地上,除了少数几个人口稠密区,此时的神州大部分都是千里无鸡鸣的状态。

    而且此一时期广大国土的农业开发显得相当不充足,未开发的荒地荒山荒林比比皆是。

    举目望去,郭鹏看不到多少农田,只看到遍地的杂草和树木,一派原始景观。

    于是郭鹏算是明白了从曹家人那边听说的,关于很多名士遭遇****的时候就离开京城逃难四方时的『采拾为生』是怎么回事。

    纯粹就是土地开发不到位,到处都是荒地荒林,到处都是野生果实。

    而且那些地方还往往人口稀少,漫山遍野的野味没人吃。

    名士拖家带口的一路走一路采拾,吃野果野味,在江河湖里捕捞一些鱼,定居在人少的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用耕作也能存活,像极了原始人。

    关中和中原地带照理来说是开发的相当不错的地区了,人口相对稠密,却依然能看到千里荒野的景象。

    黄河一带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未曾开发的江南甚至更遥远的岭南,估计现在那里还是真正的原始时代。

    而一路走来,除了原始景观,郭鹏也看到了不少成群结队逃难逃荒的人。

    衣衫褴褛,拖家带口,面色灰败,双目无神,一步一步踉踉跄跄,经常走着走着就有人往前一扑,再也起不来。

    老人,孩子,男人,妇女,比比皆是。

    他们似乎对死亡也是司空见惯的,见到有人倒下了,便有其他人上前将尸体抬走,然后扔到了路边的丛林里,接着归队离开。

    若有亲人的还会哭嚎几声,若没有亲人的只有曝尸荒野,就此化作土地的养料以及致命的病菌感染源。

    他们当中也有些人看到了郭鹏的车队时,眼中流露出了阴狠的杀意和冲动。

    但是再看到骑着马着皮甲拿着刀枪剑戟和弓箭的凶猛骑士的时候,便露出了怯意,低下头,不敢再次抬起。

    郭鹏一度心软,想拿出一些粮食给那些瘦弱的只剩一把骨头的孩子,但是被随从的曹氏向导阻止。

    “没用的,就算给了也会在后面死掉,要死的总会死,运气好的也不少这一口吃的,而且大郎若是给了,咱们的车队就别想走了,一个人领到了,会有其他人也伸手要粮食。

    人会越来越多,将咱们的车队堵住,到时候等粮食发完了,没领到的人还会有怨气,认为咱们有粮食却不给,稍微煽动,就会群起而攻,咱们这几十人可不是那么多人的对手,对待他们,这个最好使。”

    向导比划了一下手里的钢刀,紧紧握住,一脸谨慎。

    郭鹏默然无语。

    看来向导对此已经是司空见惯熟门熟路了。

    一边是充裕的生活和无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