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内务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战之我是内务军-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此时大管家波雷舍宁报告,贝利亚求见,而斯大林说道:“知道了,让他进来吧。”而作为总书记的头号打手和情报头子,贝利亚每次都是战战兢兢的作为斯大林手中的利剑,贝利亚明白自己必须要全心全意为斯大林同志服务,不然光自己当内务部长结的梁子,估计自己走在大街上,莫斯科有一半的人都想把自己装进口袋绑上石头扔进河里喂鱼啊!

    这次贝利亚除了汇报了日常工作外,还汇报了内务部把雅科夫平安带回莫斯科的消息,而斯大林一听顿时勃然大怒道:“胡闹,你们居然为了一个上位占用了这么多的时间和资源,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现在是战争时期,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在战场上英勇战斗,我的儿子就不能在最前线吗?你去安排让雅科夫尽快回部队去!立刻就办!”

    而贝利亚立刻立正道:“是,斯大林同志!”而贝利亚这个人精也发现斯大林同志对于自己儿子的特殊待遇非常不满,但没有追究内务部的责任,看来自己这次的举动还是让斯大林同志满意的,的确,斯大林对于内务部居然为自己的儿子如此大费周章非常的不满毕竟在卫国战争这个特殊的情况下,自己的儿子在一线战场,那种对于士气的激励和对于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都有巨大的作用,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啊!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啊,想起已经去世很久的第一任妻子……而且看来内务部对于自己的忠诚度还是非常高的。在贝利亚离开后,斯大林拿起了自己的烟斗,静静的吸了起来……

    而安德烈和自己手下的战士在这次任务结束后,本打算返回第十六集团军而由于现在全面的撤退,莫斯科给他的命令变成了对于撤退的部队进行监督同时协助游击队的组建,于是安德烈只好带着自己的手下边撤退,边训练一些愿意留下来和德军战斗的平民了,真是可别让我当游击队长啊,虽然前世在华夏自己对于游击战还是很了解的无外乎16字箴言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但是对于前世资料的了解安德烈知道苏德战场的游击战可不好打啊“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呼吁人民:“在敌占区组建游击队,发动游击战,摧毁敌人的道路和桥梁,破坏电话和电报线,烧毁森林、仓库和交通设施,我们要将敌人及其支持者置于困境,步步为营,消灭他们。”

    在人民委员拉夫连季・贝利亚的领导下,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组织游击战,由苏联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负责。委员会因此成立了特种摩托化步兵旅,该步兵旅只吸纳精英兵力,特种摩托化步兵旅逐步成为了深入敌后的重要力量。其中还超过2000名政治移民,包括德国人、奥地利人、西班牙人、美国人、中国人、越南人、波兰人、捷克人、保加利亚人以及罗马尼亚人等,并且成立了一个大型教学中心,用来培训游击战专家。

    在斯大林发出呼吁仅两周后,德军就发布了第一道打击占领区游击队的命令,要求保持军事警戒,士兵们禁止单独行动。士兵必须时刻携带武器,并保证随时可以开火,以防万一,同时在当地人面前谈论公务也是被禁止的。

    1941年8月30日,发给第4装甲集团军的命令中这样写道:“涉密文件应按特定方式包裹并保存,确保在发生危险时能彻底销毁。”

    游击队和敌军的第一次交火成效甚微。在上世纪30年代末,苏联改变了军事纲领。在敌占区,苏军以几乎不流血的代价打击了敌人,因此敌军摧毁了游击队的秘密武器库和食品仓库。游击战专家的培训工作被迫停滞。在战争初期,整个系统尚未恢复,影响了训练水准。游击队只接受了大约一周的训练。训练他们的军官只是普通指挥官,他们本身也并不了解游击战的特性。只有1。5%的分队装备了电台。

    由于缺乏训练,缺少无线电通信和协同作战,到了1942年,战争初期成立的2800个游击队分队只剩下了270个。在战争的第一年,国家安全机构在乌克兰成立了778个游击分队和622个破坏小组,共有28754人投入战斗。但到了1942年6月,只有110个游击分队能取得联系,其中就包括经验丰富的游击队长瓦西里・科尔日。

    瓦西里・科尔日,“苏联英雄”称号的获得者。1921年至1925年,他作为游击队员在白俄罗斯西部的敌占区活动,他还领导了在西班牙的游击分队。1941年,他成立了战士营。在1941年6月28日投入战斗,这是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第一支游击分队的首场战斗。

    1942年5月,苏军最高统帅部成立了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司令部包括来自内务人民委员部和红军情报部的代表。1942年11月1日,1100支游击队被中央司令部统计在册,兵力已超过9万人。

    分队配发了200台无线电台,司令部能与700个分队保持联络,协调他们的行动,指挥他们瞄准重要的目标。

    劳斯率领着师与游击队的冲突在所难免,游击队中央司令部向右岸乌克兰派出由科夫帕克和萨布罗夫领导的游击队。

    西多尔・科夫帕克,两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在德军到达之前,他就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分队。1941秋,游击队在苏梅地区的普季夫利行政区投入战斗。1943年,他的分队深入敌后,展开了喀尔巴阡山脉突袭行动,歼灭了敌军39个要塞的守军。

    亚历山大・萨布罗夫,曾荣获“苏联英雄”称号。1941年10月,他成为游击分队指挥官。从1942年3月开始,他指挥的游击队遍布乌克兰的苏梅、日托米尔、沃伦和罗夫诺地区,苏联的勃良斯克和奥廖尔地区,以及白俄罗斯的南部地区。

    科夫帕克的队伍由5个游击分队组成,萨布罗夫的队伍由6个游击分队组成,共3000人装备了自动步枪、机关枪、反坦克步枪、迫击炮和手枪等武器。1942年11月底到12月初,这些游击分队使萨尔内铁路枢纽瘫痪了两个星期,并炸毁了9座铁路桥。

    希特勒在筹划“巴巴罗萨计划”时宣称,要不遗余力地入侵并对土地加以利用。根据战况,德国计划于1941年沿阿尔汉格尔斯克――阿斯特拉罕一线设立边境线,德占区分为州和受保护领地,像克里米亚这样的地区将成为德国的一部分。

    1941年底,德国推出“东方总计划”。这个计划决定了斯拉夫人民战后的命运。这是一个秘密计划,纳粹德国计划在战胜苏联后,在东欧和德国殖民地实施种族灭绝。1941年,德国安全总部详细阐述了修订后的计划。

    所有的纳粹德国的高级指挥官都开始熟悉“东方总计划”。1942年5月28日,党卫军首领发布了“东方总计划”总体规划一号文件。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家意义的绝密文件。

    ――5月25日,星期六,我把一份书面报告交给了元首,就如何对待东部占领区居民问题汇报了我的看法。元首读完了长达6页的计划,表示认同。

    他们计划将德国人迁移至德占区,当地大部分居民被驱赶到西伯利亚西部,只有35%的乌克兰人和25%的白俄罗斯人留下来,但他们也将被德国化。

    为了达到目的,德军还成立了一个特别教育项目。发布了“东方总计划”二号文件:“我们对团结东部民族不感兴趣,相反,他们的应尽可能地被分割为许多分支。4年的学校教育对于东部地区的非德裔居民来说,已经足够。教学的目的只是让他们最多能数到500和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们的最高任务就是为德国人服务。”

    德国未能实施此项计划,但是当地人对这项计划感到不寒而栗。德军深入苏联的领土,他们计划利用当地资源给部队提供补给。为了保障供给,德军在1941年7月中旬,成立了专门的后勤部门,白俄罗斯地区的总后勤部由威廉・库贝领导。”

    德军可不比日本鬼子,到时候在敌后,自己恐怕得九死一生啊!
………………………………

第十章突围(二)

    由于动作慢了一点,安德烈和一些第24师的指战员一起撤进了森林对于安德烈来说,在这森林里可是比外面安全了,毕竟这里德国强大的装甲部队可排不上用场,不过来到这森林里,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都来了,首先第一个问题是,现在他们有130多号人现在却已经没有足够的食物了,军队要作战就一定要有粮食吃,一旦军队没有了粮食那也就输掉了战争,从古至今的所有战争都遵循这一不变的法则!

    根据资料:“现在德国也是如此,它从战争一开始就开始重视掠夺苏联的粮食资源,历史上从1941年6月11月,德国不仅占据了苏联最大的粮食产地乌克兰,还掠走了苏联84%的食糖产地,38%的大牲畜和60%的肥猪!

    德国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苏联人因无粮可吃而被迫就范,结果历史上到1942年的时候,苏联不但丧失了全国近50%的农用耕地而且还丢失了40%以上的农用机械,剩下的那些拖拉机和汽车也大部分被军队征用走了;与此同时,苏联农场里的大批青壮劳力和马匹也被军队征调到了前线。

    到最后,苏联的农田里就只剩下了一些妇女和半大孩子在没有任何机械和畜力的帮助下,以肩拉人挑的最原始方式进行粮食生产!

    不过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是历史中苏联在战前所储备地多达600万吨的粮食由于没有及时转运。其中大部分不是被快速推进的德军抢走,就是被惊慌失措的苏联人自己给烧掉了。结果到了1942年,苏联的粮库里几乎没剩下1粒的存粮,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了!

    不过现在德国人可没历史上那样干的彻彻底底,林俊地“备战备荒”给苏联囤积了不少粮食,耕地也没像历史上那样给抢去那么多,大撤退的时候也不是崩盘。但形势依然严峻。

    众所周知,拥有广袤土地的苏联是农业大国,但从自然条件而言却并非一个农业强国。这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农业光能资源总体不足:在苏联地主要农业产区,日照温度在0度以上的日子才只有46个月。因此苏联大部分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苏联全国4/5的地区年降水量才只有500毫米,所以苏联农田地生物气候潜力平均指数很低,仅为149。比德国低了38%,比法国低了53%。比美国更是低了60%!

    可这却并不能妨碍苏联人种出适合自己食用的粮食出来,像土豆这样地农作物在苏联广袤的黑土地里就非常适合耕种,对于苏联缺光的高寒环境又非常的适应,因此产量也就特别的高。

    “在历史上土豆曾经不止一次的以“救命粮”的身份把俄国从饥荒的边缘拉了回来,战争期间也是一样!”

    土豆,苏联需要土豆!

    历史上苏联在粮食生产最困难地1942到1944年期间,光是土豆地产量就达到了1亿吨左右,仅此一项就是西方援助总合的2倍,因此苏联能够在战时养活大量地军队及后方工人…………西方媒体常说要不是有他们的援助。苏联就会彻底垮掉:这太夸张了一点:与其说是西方援助的功劳。还不如说是苏联自己土豆的功劳。

    就好比一名t…34坦克装填手。一天的定量是1000克面包600克土豆,凭这些粮食他是能够吃饱,可作战地时候一名装填手需要每分钟发射5发炮弹,装填的炮弹每发差不多重20公斤,也就是说他要在1分钟之内把100公斤重的炮弹翻腾一遍,不用多久便会头晕眼花,四肢无力…………这就是能吃饱但却不能有效作战!

    为什么装填手会四肢无力。就是因为他吃的食物里面热量太少!这会虽然苏联人勒紧了裤腰带,但是光靠土豆和面粉却不能满足士兵对热量的需求,因为在冰天雪地的苏联这些淀粉类食品根本就顶不了多长的时间!

    副食品供应是最大地问题,而肉类却又是能量提供大户………士兵们没有了热量就会没力气。没了力气就不能作战,更何况苏联制造的武器常常都和“重”字沾边。士兵们不管是日常维护还是作战使用,都得有象“牛”一样的力气才成!

    而为了让士兵有像牛一样的力气就必须让他们吃牛,只有吃了牛肉才能使出“牛劲”!这个辨证关系在苏联谁都懂,可是这会苏联却偏偏养不起牛!

    这会国家肉类产量老也上不去。饲养牲畜所用的谷物要从人吃的口粮中扣除,因为苏联连人吃的粮食都要斤斤计较,哪里还有多余的部分再喂给牛吃?!

    苦恼不仅仅来自于军队供应不足,更大的困难来自于普通平民的供应!

    这会要是把苏联所有的粮食来平均分配给苏联所有人吃,肯定会不够吃的情况。对此,斯大林的解决办法就是毫不留情地卡掉农民的口粮,用卡下来的口粮优先保障军队和后方工人的食品供应。

    苏联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劳力都已经上了前线,卡掉农民的口粮实际上就是卡掉妇女和孩子的口粮。为了能保证部队的供应,斯大林对苏联农产品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历史上的1942年,苏联全部2970万吨谷物中的1251万吨,180万吨肉中的120万吨,约100万吨甜菜,200多万吨牛奶全部集中到了国家手中。

    这些食物都被重点用于供应红军,斯大林只是把其中200万吨的谷物留给了那些仍然在农田中从事繁重劳动的妇女和孩童,她们一天最多也只能分到大约800克面包和300克土豆而且没有任何的副食。

    正因为如此,战时的苏联农村普遍都处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被饿极了的小孩甚至用舌头去舔放过面包的架子!很多的人都死于营养不良,可就是这样,妇女们还要以高出平日近一倍的劳动强度去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说不通情理残忍至极了!

    但是这些苏联妇女们都默默地承受住了,因为她们明白,如果战争输了,一切都将不存在!她们勒紧裤腰带,把口中能省下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无偿奉献给了国家和军队。

    那会西方的粮食援助只是在低程度上弥补了苏联粮食的部分缺口,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后世的那些所谓的苏联饥饿崩溃论是在有些危言耸听!

    女们的供应标准最高也就是一天800克面包和300克土豆,副食品极少…………不过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历史中的供应标准基本就没达到过,有时候一天14小时工作后的妇女同志只能得到半公斤的土豆,其它什么都没有!

    而且那时候常常出现只供应劳动者粮食的情况,而老人和孩子只能靠家中劳动者带回来的一点点食物…………不是当官的不给、没人性,因为根本没有!

    很多肉罐头从太平洋、北冰洋的港口一上岸就被立刻装上了火车,沿着铁路万里迢迢一直送上前线。但运输中似乎也很残酷,因为沿途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吃不饱、勒紧裤带的妇女和孩童,可是却没有一个罐头能够分给她们,全部都要优先供应给红军部队“土豆烧牛肉”“猪油配面包”的荤素搭配法,满足了士兵一天最起码的热量需求,为了战争,国家和人民只能承受饥饿的煎熬!”想起来安德烈就不得不感叹苏联人民的坚强了。

    而现在安德烈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这一百三十几号人现在没有足够的食物了,于是安德烈和第24师的鲍里亚上尉商量去森林边缘寻找食物和部队,而这边有战士发现上尉同志身上裹着一面旗帜,而且上面还特意绑了一块布

    而安德烈向旁边的战士介绍道:那是军旗,我们的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