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一十五章坚定决心
回到了师部,安德烈对勃列日涅夫说道:“伊里奇,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有不少的新战士,还有不少的新指挥员,我觉得今晚要是德国人没有大规模进攻的话,把团和营一级的指挥员召集起来,好好开个培训会议。”
勃列日涅夫说道:“嗯,安德烈,没错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好好给大家统一一下思想,坚定战斗的决心!”
就这样在夜间,所有团营一级甚至一些没有任务的连级指挥员也都接到了师部的通知来开会了。
安德烈看到这么多的指挥员他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大家有的是已经在我们师呆了很久的老兵了,而有的指挥员是新来的,接下来我会好好给大家介绍一下城市作战的经验大家要好好记住然后传达给我们的战士们!”安德烈话音刚落,下边的指挥员赶紧都拿出了笔记本!
安德烈顿了顿说道;
“城市战斗是一种特殊的战斗,这种战斗不仅是靠实力,而且要靠动作纯熟、随机应变、出敌不意、以巧制敌。敌人的进攻部队好比是潮水,城市里的建筑物就象一道道防波堤,把进攻中的敌人的战斗队形梳割成缕,迫使部队只能沿街道向前推进。因此,在城市战斗中,我们派出人数不多的兵力,坚守在一些特别坚固的建筑物里,在四面合围的情况下组织环形防御。那些坚如磐石的楼房对我们特别有用,我们把它们改造成支撑点,依托这些支撑点发扬机关枪和冲锋枪的火力,大量杀伤进攻中的敌人。
我们进行反冲击时,也尽量不使用一般的战斗队形,也不动用团一级的兵力,甚至很少使用大批的分队去进攻。到9月底,各团都组织了强击群,这种战斗组织的特点是,兵力少,突击力强。进攻时,作战勇猛势如破竹;运动时,灵活机动犹如行蛇。法西斯占领的目标都纷纷遭到各强击群的袭击:先是遭到炸药包、手榴弹和其他火力杀伤,随后战士们又手持刺刀、匕首一拥而上,此时,敌人很难经受得住。在楼房内部,每一个地下室、每个楼道口都可能是激烈争夺的对象。战斗一经转入楼房内部,大街上、广场上便空荡无人了。
在频繁、激烈的战斗中,我们的战士和指挥员学会了一套保存自己、减少伤亡的办法。在敌人航空兵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的时候尽量靠近敌人的阵地,从而保存自己不受伤亡。敌人的飞行员和炮手都怕伤着自己人,不愿意冒险攻击我战斗队形。因而,我们经常采用近战的战术。
法西斯侵略者不喜欢近战,确切地说是不熟悉近战。他们的神经受不了。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面地注视身穿红军战士军服的军人。我们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看见敌前沿哨所的士兵,尤其是在夜间,因为他们总是每隔5—10分钟就用冲锋枪打几个点射,为自己壮壮胆。我们的战士碰上这些外强中干的家伙,爬过去靠一支步枪甚至一把刺刀就把他们干掉了。
现在指战员们学会了一套打坦克的办法:当敌人的坦克冲上来时,先把它放过去,随后打坦克后面的步兵,使敌人的坦克直接进入我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枪的火力控制之下。这样,敌人的步坦协同便遭到了破坏。敌人的坦克一旦失去步兵的配合,其作用就差得多了。突入我阵地的坦克一见战果不大,损失不小,只好撤回原出发阵地。
夜晚是我们的天下,而夜战更是我军的拿手好戏。德寇不善于夜战,我们却学会了在夜晚本着以牙还牙的法则对敌人采取行动。白天,法西斯的飞机在我战斗队形上空盘旋,使我们无法展开行动。可到了晚上,我们就不怕它们了。白天,我们更多是进行防御,击退敌人的攻击。因为在白天敌人步兵没有飞机、坦克的支援通常是不出动的。在白天的防御中,我强击群总是紧紧依托楼房和工事等待敌人接近到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再开火。
我们还用多种手段歼灭敌人。比如,我们了解道,平时敌人只用少数人坚守窗口和射击孔监视我们,多数人都在掩蔽部里休息。为了把全部敌人调动到到窗口和射击孔来,我们常常在晚上大喊“乌拉”,并炸响几颗手榴弹,搞得像进攻的样子。每逢这时,敌人总要拉响警报,纷纷惊恐地奔向窗口或碉堡的射击孔准备反击。我们的炮手和机枪手早已对准这些地方了,这时我们开火,往往能使敌人遭到很大损失。(也许会有人在其他书里看到这样的语句这些总结来自崔可夫的回忆录,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军人这总结已经非常清楚了所以也不能这么改动了)
在安德烈说完了具体的情况后,勃列日涅夫补充道:“我希望大家明白啊,我们现在确实战局艰难但是我们有无数优秀的战士,了解到巷战的特点后,政治工作人员把自己工作的重心放到了连、排、强击队里。个别谈话成为政治指导员、党团小组长、政治副职、政治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战士们认识到,即使在敌后只剩他一个人,他应该、也能够同敌人战斗到底。对首长给予的信任——独立行动权,每个战士都能结合团、师和整个集团军的任务来合理地使用。只有对战士信任、信任、深深的信任,才能激起广大士兵的创造性的战斗积极性。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复杂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而正如大家所知道,它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党组织的这一努力,每个城市保卫者才成为敌人前进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我接下来可以推荐更多优秀的战士入党,我希望大家都能坚定信念!”
“乌拉。”所有人都齐声吼道!散会后安德烈说道:“伊里奇,接下来恐怕你写申请的手都得软了啊,因为我们师可移有的是优秀指战员啊。”勃列日涅夫笑着回答道:“这是我希望看到的。”说着两个人都是哈哈哈大笑起来。
这边的阿赫罗梅耶夫则说道:“师长、政治副师长我觉得确实是这样我们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这里面可有的是祖国的卫士啊!”
………………………………
第二百一十六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第二天德军依旧没有向马马耶夫岗进攻,但在其他的地方双方继续展开了激战,安德烈知道现在南边的部队压力非常巨大,德军再次进攻切断了其他部队和柳德尼科夫的138步兵师的联系,138步兵师被包围了,与此同时,德军继续猛攻苏维埃大街和中央火车站,同时南边的居民点也在继续与德军血战,师部里参谋们都在紧张的忙碌着,而安德烈则在师部里紧张的看着情况,现在战斗还是和历史上一样的焦灼和激烈,尽管现在自己让自己的部队学习了怎么打巷战,但是现在战局依然好不到那去啊,毕竟战斗的是千万的战士而不仅仅是自己,况且自己能起的作用也不会比崔可夫他们更大啊!
而这边参谋们不时的在地图上标注出战场的局面,同时参谋们也需要根据情况写出战局的分析,安德烈这个师长需要做的就是拍板了,随着战局扩大现在接受的参谋人员也多了,如今师部里安德烈的任务可是轻松了不少了,这边的勃列日涅夫也在紧张的看着战局,如今这局面让他也是无比的紧张啊,毕竟现在虽然苏军一直在顽强的坚守可是现在这个局面不由得让人头皮发麻啊,看着勃列日涅夫又拿出了自己的烟盒,旁边的安德烈说道:“伊里奇,你也悠着点吧,这烟抽多了,可真不好,这师部要被变成熏肉厂了。”
听着安德烈的抗议,勃列日涅夫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好的,好的。”然后把烟放进了口袋里,拿起了茶杯喝茶,而这边的安德烈虽然也是如此但是他毕竟还是知道虽然自己搅动了历史但历史的发展依然还是不变的,所以他对勃列日涅夫说道:“伊里奇,你要对我们的战士有信心,德国人已经强攻了一个月了,我们不也是顶过来了。”
听到安德烈的说法,勃列日涅夫也是松了一口气,“是啊,德国人强攻了这么久,我们的军旗依然在飘扬,现在肯定也一样!”
这边的副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也说道:“是啊,我们现在牢牢坚守着阵地,这些德国人就是进攻再久也没有办法的!”听了阿赫罗梅耶夫的话,安德烈觉得太乐观了也是不好的,于是他对阿赫罗梅耶夫说道:“阿赫罗梅耶夫同志,盲目的乐观也是不行的,有个故事你想听吗?”这话一出口,连勃列日涅夫都有了兴趣说道:“安德烈,有什么故事啊?”
于是安德烈侃侃而谈道:“当初在东方某个国家立国之前,先民也只不过是一个大国的奴隶。后来他的先民揭竿而起,奋起反抗大国的统治。”安德烈侃侃而谈,“大国为了压制先民,就建造了一座要塞来镇压先民!”
“那座要塞中有钢铁闸门作为坚不可摧的防线,还配备了投石器、巨型弩机等重型机械,而且建造军营的时候还用狄蒿筑墙、钢铁做立柱。”安德烈接着说道,“荻蒿是一种植物,干燥后不仅修长笔直,而且坚硬,可以用来做箭杆。钢铁造的立柱可以熔解后用来取铁铸造箭头。这样就算羽箭用完,守军仍然可以凭借那些现成的物资坚守很久很久。”
“有必要把要塞造的这么坚固吗?”阿赫罗梅耶夫问。
“当然有必要!”安德烈说,“这个要塞作为攻击先民的基地,一定要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要能够持久使用。大概大国想把对小国先民的统治一直进行下去吧!”
“所以当时这个要塞里还收藏了大量精良的武器,都是大国最好的工匠打造的。”安德烈说,“那时候的战斗一定进行的非常激烈!所以大国才需要那么多武器。”
“大国的军队使用这个要塞,一直成功压制着反抗的先民。”安德烈说道,“但是后来小国的先民出了一个天才将领,他采用了孤立战术,这才终于使这个要塞失去了作用!”
“孤立战术?”勃列日涅夫好奇地问道。
“就是绕过这座要塞,直接攻击大国的其他领地。”安德烈解释说,“然后在周边形成对这个要塞的包围和封锁态势。使要塞中缺乏粮食,最后不得不投降!”
“那么这一招一定奏效了?”阿赫罗梅耶夫着急地问。
“是的。”安德烈点头说道,“后来大国的军队终于失去了这个要塞,退出了先民的领地。这里成立了新的国家。”
阿赫罗梅耶夫听完后,直接说道:“师长同志,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战斗的关键还是在人身上虽然我们现在防御稳定但是绝不能因此麻痹大意啊!”安德烈继续说道:“是啊,其实法国佬当初的马奇诺防线是非常坚固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但是德国人居然直接绕了过去直接让它变成了摆设。”
这边的勃列日涅夫说道:“是啊,再坚固的防御也是有破绽的,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真正攻不破的堡垒。”安德烈说道:“所以中国古代有一位先贤说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光靠武力的强大。”
“大家想一想战争打到现在,我们为什么一直没有像法国、波兰那样屈服啊,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军队更强大而是因为我们有千百万的人民和坚定的战斗精神,正是这样我们在莫斯科城下的战壕里,挡住了德国人的坦克,在基辅一口气损失了65万人也没有让我们丧失战斗的勇气,列宁格勒现在都还没有解围,现在我们在斯大林格勒不也一直在战斗,原因在于我们不可战胜的精神和传统。”
而这边的安德烈在上课的时候,在外面的旷野里,信号旗和阿尔法小组这次联合行动了,他们带着两支奇怪的突击步枪。枪体上固定着“赛璐璐”材料的零件,看上去就像是一支探照灯,没错这就是夜视仪了。
事实上这也不算完全的黑科技吧,美国二战末期就也研制了M3型夜视卡宾枪,它其实是在M2卡宾枪的机匣上安装了一组主动红外夜视瞄准装置,在研制时被称为T3式或T120式卡宾枪,是在1944年初应美国陆军的要求而开发的一种夜间近战用狙击步枪。夜视瞄准镜被命名为M1式夜视狙击镜(Snooperscope),在枪身的前护木下部安装了一个带控制开关的前握把,因为主要是在夜间使用,需要尽量减少枪口焰对夜视红外变像管的干扰,所以在枪口上配有喇叭形的T27式高效消焰器,该消焰器最初是为M1伽兰德步枪研制的,后重新命名为M3式消焰器。为了减少射击时巨大的枪体震动对夜视镜的影响,又取消了连发射击功能。1945年2月美军在缅甸南坎试用过T3,太平洋战场上也有少量试用,1945年8月正式命名为M3卡宾枪,3夜视卡宾枪其实主要用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先后在朝鲜战场上配发过1000支左右的M3夜视卡宾枪。
M3式夜视卡宾枪的主动红外夜视仪,实际上是参照纳粹德国的吸血鬼夜视仪研制的。为了在战场上取得夜战优势,纳粹德国在战争后期开始为MP44型突击步枪研制夜视瞄准设备,1943年,装有ZG…1229型“吸血鬼”夜视仪的MP44突击步枪面世,枪上细小的筒状物是红外夜视仪的目镜,大号的探照灯是红外照射器。该枪在战场上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主要原因是电池太重而且容量太小,红外夜视仪的有效瞄准距离过近,只有一百多米。吸血鬼夜视仪的产量也相当少,只有350支,大部分被美军缴获,然后以此为技术基础,不出意外的山寨出了M3型夜视卡宾枪。
事实上在夜视领域,纳粹德国还真是走在前面的1940年德国研制出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后,才使红外遥感仪器的诞生成为可能。此后德国首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等几种红外探测仪器,在一次与英军坦克纵队的遭遇战中,装备了红外观瞄装置的德军豹式坦克在一举击毁两辆英军萤火虫坦克,值得一提的是,此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是被动式红外夜视装置,因此作战时还有一部猫头鹰红外探照灯车在远方用红外线为豹式坦克照明。
但是这种新科技并没有挽救纳粹失败的命运,在库西宁的介绍下,通过从美国搞到的电子元件,苏联也研究出了这种主动式夜视仪,和后世的不同依然有点笨重啊,武器最好在战场上用一用,所以这次两套设备被拿到了斯大林格勒,同时在其他地方也有,因为第一批就造了12套设备。
虽然说不能改变战局但是这新技术对于将来还是有很大的作用。来到德军巡逻队旁边,狙击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