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校长室的途中,孙吴冬顺便在学校办公区转了一圈。
按照学校时间表的安排,下午的上班时间是两点,虽然现在还不算是正式开学,但孙吴冬在上午的全体教师上要求老师们严格执行坐班和上下班制度,并且还要求各级部主任做好督查和记录。
可是,这一圈转下来,孙吴冬在办公区却没有见到几个教师的身影。各级部办公室里三个级部主任都不在,每个办公室里只有三两个早到的教师在无聊地拌嘴聊天。孙吴冬也没见到几个校委会干部们的人影,两个副校长室、教导处和工会办公室都是闭门落锁,只有学校团委的办公室门是开着的,从开着的窗户里可以看到春天伏案奋笔疾书的身影。
虽说离正式上班时间还有二十多分钟,可办公区的这种冷冷清清的状况还是令孙吴冬心里有几分不满,孙吴冬并没有看到他预想中的学校干部和老师们积极主动、踊跃争先的工作局面。
孙吴冬叹了一口气,皱着眉头去了校长室。
一点五十五分,孙吴冬拨打了教导处的内线电话,可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这也就表明教导主任桂国兴根本就不在办公室。孙吴冬又拨打了王一川的副校长室内线电话,可孙吴冬听到的只有短促的电话忙音,也就是说王一川也不在办公室。
这种状况让孙吴冬有些郁闷,也有几分恼火,孙吴冬认为桂国兴和王一川是他在户山中学最信任的两个人,又是大权在握的学校干部,应该事事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才是,可现在都要到正式上班的时候了,怎么能连个人影子都见不到呢?说孙吴冬心里不生气那是假的。
可是,生气归生气,孙吴冬只能生闷气,目前这种情形下,孙吴冬心里有火气也不敢乱发。
无奈之下,孙吴冬只好拨打了桂国兴的传呼。
2。
几分钟后,满头汗水的桂国兴急匆匆推门而入,可能因天热或者走得太急,脸颊上一片绯红。
“老孙,这么急着找我有啥事?”桂国兴进门就问,丝毫没有在意孙吴冬阴沉的脸色。
“怎么?中午你和王一川又凑在一起和大酒了?”孙吴冬面沉似水,质问桂国兴。
“哪有啊!”桂国兴大叫冤枉,“这么多的工作哪有时间凑在一起喝酒啊!再说了,我和老王一起喝酒还能少得了你?”
“这都已经过了上班时间了,你怎么才来?睡着啦?”孙吴冬继续追问。
“这个•••”桂国兴挠了挠脑袋,这才发现孙吴冬的情绪有点不对头,连忙解释,“中午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嘛!喝茶聊天一直到现在•••这不刚刚把人打发走我就急忙赶过来了•••”
桂国兴说得还真是实情,中午的时候桂国兴家里确实去了几个人,但并是不是桂国兴嘴里所说的“客人”,而是户山中学的几位老师。这几位老师都是平日里跟桂国兴的关系还不错,虽然算不上是桂国兴的“圈里人”,但也算是有几分交情。这几个教师大都擅长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现在看到桂国兴如此风光,所以就想趁着午休时间找桂国兴笼络一下感情、趁机巴结一下桂国兴,都想着在明天的教师任课安排上赚一点小便宜。不过,这种事情桂国兴不敢跟孙吴冬实话实说,怕孙吴冬起疑心。这一举动无疑等于是背着孙吴冬另立山头?这可是忤逆的大罪。
桂国兴的情况是这样,其实,一直没见人影的王一川的情况也是这样。午饭后,王一川家里同样也迎来了几位想巴结他的教师,害得王一川一中午没有休息。虽然是满身的疲惫,不过,王一川的心里却很高兴,因为王一川从这些老师们的恭维和奉承中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
3。
“老桂啊,我怎么看学校里干部和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都不是太高呢?”孙吴冬皱着眉头扯出了话题,“刚刚我在办公区转了一圈,办公室里根本没见到几个人,校委会的干部除春天之外,更是一个人影都没见到•••开局工作弄成这样,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嘿嘿,”桂国兴终于明白了孙吴冬不高兴的原因,赶紧解释,“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虽说你在会上强调了老师们按要求上下班和坐班,可毕竟老师们任教的年级和学科都没有确定,备课又不能提前进行,你让老师们在办公室里干嘛?呆在一起也是喝茶抽烟、吹牛聊天,根本没有什么正经事可做,所以出现一点拖拉和懈怠也情有可原•••”
“唉!可是干部们的带头作用我也没看到啊!”孙吴冬对桂国兴的说法不置可否,又把话题转到了校委会干部身上,“这些人应该都有一摊子事吧?可是除了春天之外,我也没看到有哪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啊?”
孙吴冬的话虽然说的是校委会的所有干部,可在桂国兴听来好像只针对他一个人,桂国兴的脸色微微一红:“老桂你放心,教导处的工作绝对不会拖后腿,放学前我肯定把教师任课安排的计划交给你•••”
“小春那家伙就是个工作狂,干起工作来经常没日没夜•••”桂国兴看孙吴冬没搭话茬,只好无话找话把话题转到了春天身上。
“我看小春这个年轻人就不错•••”孙吴冬斜着眼看着桂国兴,“咱们校委会里就缺少这样的人才•••”
孙吴冬的话让桂国兴一时无语,本想借着这个机会损春天几句把自己解脱出来,可谁知又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
第一〇五二章 乔迁大礼3
第一〇五二章 乔迁大礼3
1。
孙吴冬和桂国兴的谈话几乎可以用“不欢而散”四字来形容,桂国兴看出了孙吴冬有几分恼火,可一时又不知道该怎样来化解这份尴尬,只好借口写明天的教师任课安排计划,悻悻然从校长室告辞了。
桂国兴走后,孙吴冬点上一支烟闷头吸了几口,突然又想起了晚上要约韩长征去家里赴宴的事情,便掐灭了烟头拿起桌头的电话拨通了韩长征的手机。
“小韩啊!今天让你破费了•••”孙吴冬略一寒暄就直奔主题,“晚上有时间吗?我想请你到家里吃顿便饭,呵呵,你就不要客气啦,搬家酒总是要给你补上的嘛!再说了,咱们两个人正好可以好好唠一唠•••”
韩长征在电话中假意推辞一番便接受了孙吴冬的邀请,韩长征正需要这么一个单独相处的机会和孙吴冬说几句心里话。
昨天上午孙吴冬搬家韩长征根本不知道,昨天晚上校委会成员给孙吴冬“烧炕”韩长征也丝毫不知情。其实,就是韩长征知道昨晚校委会干部为孙吴冬“烧炕”他也不会去,撇开韩长征的个人身份不说,就是因为有宋秀文在场,韩长征也不会去。去了互相添堵不说,要是一言不合再打将起来,还不得让他人看了笑话?
2。
昨天下午,在孙吴冬和韩长征的个别谈话结束之后,韩长征便早早地坐上公共汽车回了县城。
公共汽车行了一路,韩长征暗自琢磨了一路。
韩长征琢磨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该用什么方式取得孙吴冬的信任,又该以什么样的方法说服孙吴冬跟他同流合污,以达到共同瓜分学校食堂的利润的目的。虽然说孙吴冬在跟韩长征谈话的时候说得义正辞严,又是本着“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原则把学校食堂办成“良心工程”,又是要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还要学校食堂根据营养原理改学生善膳食结构,在韩长征看来这纯粹就是扯淡。要真是按照孙吴冬的说法来办学校食堂,估计户山中学大院里没人会去接那个又苦又累的差事。“无利不起早”的道理人人都懂,要是没有点好处谁会主动放弃前勤文明体面的工作去又脏又累的后勤?除非是傻子!
说句实话,韩长征是真的舍不得放弃学校食堂这块“大蛋糕”,没有学校食堂的利润,韩长征拿什么在县城给妻儿买房?虽说现在房子已经买了,可这两年学校食堂利润的大头都让前任校长钱进拿走了,落在韩长征手里的那点钱刚刚够买楼房的首付,楼房装修的时候韩长征又找七大姑八大姨借了一万多块,现在韩长征正指望着学校食堂利润给他填补借钱的窟窿呢。不过,韩长征胆子再大也不敢一个人偷偷摸摸黑掉学校食堂的利润。韩长征很清楚,这种事情如果东窗事发,轻者开除公职,重者锒铛入狱。所以,做这种事情韩长征必须拉上一个人做垫背的。
毋庸置疑,大权在握的孙吴冬是做垫背的最佳人选。不过,在摸不透孙吴冬底牌的情况下,韩长征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敢不听孙吴冬的指示。韩长征也考虑好了,开学这几天的食堂膳食还真的需要加一点荤腥,要不然孙吴冬那边还真的交代不过去。万一孙吴冬心血来潮去学校食堂巡查呢?
琢磨来琢磨去,韩长征最后决定从孙吴冬的搬家“烧炕”和给孙吴冬的孩子买礼物开始试探一下孙吴冬的态度。韩长征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最起码这种方法让孙吴冬不容易拒绝。还有,活了三十多年了,韩长征一直坚信“世上没有不吃腥的猫”这句话,只要跟孙吴冬的交情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接下来要说服孙吴冬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2。
韩长征回到县城已是下午五点,因为害怕百货大楼下班给孙吴冬的孩子买不到礼品,所以韩长征出了车站就直奔“户县百货大楼”而去。
户县百货大楼是户县供销总社所属的一家经营日用百货的龙头企业,位于县城中心位置,与长途汽车站隔街相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户县百货大楼曾经是县城最繁华的购物中心,也是人流量和客流量最密集的商业区。
近几年,因为受改革开放、市场搞活和个体经济发展的冲击,再加上体制制约等因素,原先是供销社系统销售行业龙头老大的“户县百货大楼”的经营每况愈下,甚至已经到了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的局面。可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成立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几乎已经伴随着共和国成长到了现在,大多数供销系统上上下下的员工过惯了高高在上的垄断行业的日子,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忧患和发展的意识。因此,以“户县百货大楼”为代表的户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在经济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几乎已经到了病入膏肓和苟延残喘的阶段。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从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决定》明确指出:“供销合作社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重视、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农村、农民就得利受益;忽视、削弱供销合作社,农业、农村、农民就受到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供销合作社的问题实质上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自此,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新组建。
1999年,国务院针对当时供销合作社经营机制不活、为农服务不强、人员负担及债务包袱沉重、亏损不断增加、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新形势的要求等现状,为进一步深化了供销社改革,又下发了《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5〕5号)。
两个中央5号文件的下发,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各地供销社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基层社改造、企业改制、农资供应、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做了不少工作,许多地方供销合作社所属的企业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其地位也明显提升,不少地区的供销合作社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为此,户县供销合作总社也尝试过对全县供销系统进行改革,只不过,因受职工思想、经济条件、保障制度等各方面的制约,改革成效一直不大,以“户县百货大楼”为代表的供销合作社龙头老大就这样半死不活地支撑着户县供销系统几千名职工的生计。
………………………………
第一〇五三章 乔迁大礼4
第一〇五三章 乔迁大礼4
1。
韩长征踏进户县百货大楼的时候,离百货大楼下班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偌大的营业厅空荡荡地,几乎见不到几个顾客,各柜台的售货员也无事情可做,正三个一撮两个一堆地凑在一起聊天拌嘴,期盼着下班铃声的响起。
韩长征进门后熟门熟路地直奔儿童玩具专柜。
儿童玩具专柜只有一个女售货员,摆放在货架上的玩具也大都是设计式样老旧的库存货,跟街头个体商贩琳琅满目、设计新颖的玩具摊点根本没有可比性,根本就不可能吸引家长和孩子们的目光。不过,身为从乡下刚刚迁入县城的新一代城市居民,韩长征心里还是对曾经辉煌一时的“百货大楼”有着不可割舍的情节,这也是韩长征义无反顾选择到百货大楼购物的原因。
韩长征在儿童玩具专柜转了两圈,根本就没有看到可以入眼的玩具,而那位女售货员对韩长征的光临好像也视而不见,正津津有味地趴在柜台上读着一本言情小说。
“你好,请问有没有价格贵一点,比较适合三五岁孩子玩的玩具?”韩长征转了两圈也没挑选到合适的玩具,只好开口问售货员。
售货员“唔”了一声,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她背后货架的上方,眼睛却依然没有离开手里的言情小说。
韩长征顺着售货员手指的方向抬头看了过去,在货架的最上方有一辆体型硕大、用透明塑料袋包裹着的四轮玩具吉普车。因为韩长征刚刚看的都是摆在柜台和货架显眼位置的玩具,还真没有抬头看货架的最上方隐秘位置的这辆玩具吉普车。
其实,这也怪不得人家售货员这样摆放。这辆电动四轮吉普车进货已经有半年了,一开始的时候是摆放在儿童玩具专柜前面空地上的,喜欢和围观的儿童和家长是不少,只不过昂贵的价格却让人不敢问津,售货员怕吉普车让那些借口试驾的儿童玩坏了,就想着把吉普车搬到柜台里面。可是,吉普车体型太大,货架子根本摆不上,售货员只好把它放到了货架最顶端的那个大空间里。
“那个•••能不能把吉普车取下来我看看?”韩长征一看到电动吉普车两眼放光,这辆玩具车送给孙吴冬的儿子和女儿正合适,既大方又体面。
“1600元!你买吗?”售货员懒洋洋地答了一句,“不买就别折腾了,那东西搬上搬下的不容易•••”
“我买•••”韩长征急切地回了一句,好像生怕售货员反悔。
“哦?”韩长征的话让售货员突然来了精神,丢下手里的小说看了韩长征一眼。说句实话,这辆电动吉普车都快成了售货员的心病了,积压本钱倒还在其次,关键是每个周还得定时给吉普车充电,售货员早就已经被它折腾得苦不堪言了。
“你确定要买?”售货员再次追问,一双秀目上下不停地打量着韩长征。
“我确定!”韩长征的答复很肯定,“只要好用我就买!”
这一次,售货员笑了,用笑靥如花来形容售货员的那张俏脸也不过分。
在得到了韩长征的确切答复之后,售货员起身招呼旁边柜台的一位男售货员跟她一起把已经满身灰尘的电动吉普车小心翼翼地从货架上抬到了柜台前边的空地上。
售货员拿掉盖在吉普车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