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元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朝元老-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售。

    通过出售瓜子之类的零食,老王头这才发现卖这些吃食之物比卖学生文具要赚钱得多。以35克装的五香瓜子为例,街头小卖店一袋五香瓜子的零售价是五角钱,批发部里面的零售价是一块钱三袋,批发价是一块钱四袋。当然,批发部的批发价也是有数额限定的,一般得一百袋以上才算是批发。老王头批发一百袋瓜子花费二十五元,卖掉一百袋瓜子的营业额是五十元,如此一来,一百袋五香瓜子的纯利润就是二十五元。瓜子又是在学校里消费量最大的零食,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喜欢吃,况且五毛钱一袋也不算贵,每一个学生都消费得起,有时候老王头一天就能卖个百八十袋。要是赶上学校里搞运动会、联欢会之类的活动,那五香瓜子的销量更是大的惊人,有时候一天就能卖出几千袋。几千袋瓜子是个什么概念?那可是几百块钱的收入啊!相对于老王头每个月二十元的工资收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就意味着单单只靠卖五香瓜子这一项业务,老王头就发财了。如果再加上其他的零食和文具业务,老王头这一年的收入相对于当时老师们微薄的工资来说,老王头已经是绝对的款爷了。

    再后来,老王头慢慢地又在小卖店里加上了烟酒、冷饮、冰糕、方便面之类的业务,还有学生使用的卫生纸、卫生巾、香皂、牙膏等物品,使得这个小卖店看起来就像是五脏俱全的百货商店,那获利自然也是越来越丰厚了。

    户山中学大院里没人知道老王头闷头发大财的事情,在老师们看来,老王头依旧还是那个走路一瘸一拐、见人满脸堆笑、衣衫破旧的老王头。事实是老王头手里也确实没有钱,虽然老王头赚钱不少,但在老王头的背后还有一个四口之家需要他去养活,更何况还有一个天天需要往里扔钱的药罐子。因此,老王头赚来的钱全部都随着他那个“拉帮套”的家走了。

    就在两年前,老王头“拉帮套”家里的那个“药罐子”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给老王头扔下了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村里的人都说,药罐子男人走了,老王头的好日子也就来了。可是,两个孩子都渐渐长大了,女孩子眼看就到了出嫁的年龄,家里总得给准备一份拿得出手的嫁妆吧?男孩子还要上高中、上大学,这又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男人走了,老王头义无反顾地继续担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

    这两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流通,老王头的生意好做了许多,可是物价和消费也跟着上涨,因此,这样算下来老王头赚的钱并不比以前多。再加上学校食堂和羊汤馆的竞争,老王头在户山中学大院里的生意变得越来越不好做。尤其是在总务主任宋秀文假公济私的干涉下,老王头不少赚钱的生意被宋秀文清理掉了。可老王头也没办法啊!端人家的饭碗就得受人管,要是惹恼了宋秀文很有可能就会被他从户山中学大院里给撵出去,失去了学校门卫的工作和小卖店的生意,老王头靠什么来养活那个“拉帮套”的家?所以,即使心里再憋屈,老王头也得忍气吞声在户山中学混下去。

    2。

    老王头在户山中学做门卫的工作其实很轻松,基本上是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学生上下学的时间能忙碌一点,其他时间根本无事可做,也就是校门紧闭蹲在传达室里喝茶水。所以,老王头有大把的时间来打理他小卖店的生意。

    一般情况下,老王头都是在学生上课时间蹬着人力三轮车去街头批发部采购货物,回来后就是忙着码货、入账,然后静等着课间的时候学生光临。

    今天也不例外,老王头刚刚蹬着三轮车拉着几大纸箱的货物进了校门,就见校长孙吴冬沿着校内大路走了过来。
………………………………

第一一二四章 发现问题11

    第一一二四章 发现问题11

    1。

    孙吴冬沿着校内大路朝学校传达室而来,隔老远孙吴冬就看到了老王头蹬着三轮车拉着几个纸箱子的货物从外面回来了。

    这一幕不由得让孙吴冬眉头一皱,学校门卫兼做学校小卖店的生意这还是孙吴冬第一次见识。这到底是做生意呢?还是看大门呢?有了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的买卖,老王头还会把精力放到看大门的工作上去吗?

    老王头也看到了孙吴冬走过来的身影,停好三轮车后也顾不得卸车子上的货物了,赶紧一瘸一拐地朝着孙吴冬迎了过去。

    “孙校长,您这是忙什么呢?”老王头满脸堆笑。

    “哦!随便转转···”孙吴冬面无表情地应了一声,“老王,你这是去哪里了?”

    “嘿嘿!这不趁着学生上课的空闲去街头进了点货物···”老王头赶紧笑着解释。

    “万一这个时间学校里有外来人员和车辆怎么办?”孙吴冬眉头紧皱,声音中透着一股严厉,“你这样擅离职守会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

    “是是是!我知道错了!”老王头赶紧承认错误,“不过,咱们这个学校地处偏僻,很少有外人登门···再说了,我出去的时候大门也没上锁···”

    老王头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把孙吴冬的火气给惹上来了:“学校给你开着工资是让你来看大门的,不是让你来做生意的···万一真的有教育局或镇政府领导登门怎么办?让人家领导亲自下来开门?扯不扯?”

    老王头没想到孙吴冬会生这么大的气,把老王头吓得不轻,老王头怕的是孙吴冬一生气罢了他门卫的职位,这样一来老王头赖以生存的生意也就跟着丢了。

    “孙校长,我这也不是没有办法嘛!每个月二十元钱的工资真的不够吃喝···”事到如今,老王头只有低声下气地继续解释。

    “啥?每月二十元工资?”孙吴冬还真不知道老王头每月的工资是二十元,还以为跟食堂工作人员一样是每月一百八十元呢。二十元钱能干什么?也就是一盒烟钱而已,连吃顿饭都不够。

    “是···”老王头低眉顺眼,“所以我只能小卖店的生意里赚一点零花钱···还请孙校长理解···”

    听老王头这么一解释,孙吴冬的火气消了不少。孙吴冬也过过苦日子,自然知道手里没钱的苦处,每个月二十元钱确实让人无法生活。

    2。

    “怎么?历届校长就没有人想过给你涨工资吗?”这是孙吴冬心中最大的疑惑,这么大一个学校也不差那百八十块钱啊!为何十多年了还让老王头每个月领二十元钱的工资?是历届校长把老王头给忽视了?还是老王头不主动去争取?也或者是老王头跟学校里有什么合约?

    “这个···”老王头略一沉吟,“当初学校里跟我订合同的时候说过以小卖部的收益补贴工资,小卖店的收入加上工资也够我吃喝的了,所以我就一直没有要求学校里给涨工资,我光棍一条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也就不给学校领导添麻烦啦!”

    老王头这话让人一听还真的会以为他是一个顾全大局和通情达理之人,可是,老王头这话虽然说的好听,但他并没有跟孙吴冬说实话。

    其实,自刘文化调离户山镇之后,继任的户山中学校长赵志强和钱进都曾经提过为老王头涨工资的事情。毕竟,老王头跟学校里达成协议的时候是1989年,那个时候二十元钱的月工资虽然不高,但也还能说得过去。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教师的工资一直在慢慢地涨,涨幅虽然不大但也已经是1989年工资额的好几倍了。而且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也从1989年的每月四十元涨到了现在的一百八十元,老王头的工资还原地踏步走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可是,面对着赵志强和钱进的盛情与好意,老王头却婉言拒绝了。老王头拒绝的理由很充分,一切都应该按照先前的约定来,虽然那只是口头约定,那也不能随便坏了规矩。老王头这一番知情达理的话竟然还让赵志强和钱进先后感动了一把。

    于是,老王头的工资就这样一直保持了十几年不变。就因为这,有人说老王头这个人有些傻,其实,老王头自有他自己的打算。如果学校里把老王头的工资提到跟学校食堂工作人员一样高,那老王头小卖部的收入就成了纯粹的额外收益了。这事儿万一如果被人盯上怎么办?如果再以此为要挟条件逼着老王头交出小卖店,那老王头要跟人讲理都拿不出有力证据。故此,老王头才想出这个以退为进的计谋,就是为了保住他那收益不菲的小卖店生意。
………………………………

第一一二五章 发现问题12

    第一一二五章 发现问题12

    1。

    孙吴冬迈步进入了学校传达室,这是孙吴冬就任户山中学校长以后第一次踏进学校传达室。

    传达室内的拥挤和杂乱再次让孙吴冬皱了皱眉头,两间屋子里到处都堆放着装满货物的纸箱,地上也满是冰糕和方便面的包装袋,只有靠近窗台的地方摆放的那张破写字台和一部内线电话,还有写字台上破旧的来客登记的牌子,才能让人看出这是一间传达室。

    更让孙吴冬感到惊奇的,是在货架最显眼的位置上竟赫然摆放着一排各色烟酒,并且数量和品种还不少。香烟从一块多钱的“白金鹿”到五块多钱的“黑猫”应有尽有,品种有四五类之多。货架上不但有高中低档各类白酒,而且还有瓶装啤酒。摆在白酒和啤酒旁边的是各类下酒之物,如炸蚕蛹、鱼干、干蚕豆、火腿肠等物,看起来在这里要是想摆上一桌基本上没问题。

    “老王,这里怎么还出售烟和酒啊?”孙吴冬紧皱眉头问。

    “嘿嘿,这些烟酒都是给学校里的老师准备的,尤其是那些单身男教师,周末学校食堂不开火就得靠这些东西过日子,这不也是为了方便老师们嘛!”紧随身后小心翼翼作陪的老王头早就看到了孙吴冬的目光紧盯着货架上的烟酒,也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是么?这些烟酒不对学生出售吗?”孙吴冬追问。

    “看您孙校长说的,不管怎么说我也在学校大院里混了十几年了,跟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耳濡目染久了,这点道理我还能不懂?”老王头一脸委屈地辩解,“小卖店里的烟酒只服务于学校里的老师,从来不对学生出售,这个请您放心!”

    其实,这一次老王头又没对孙吴冬说实话。老王头小卖店里出售的烟酒确实方便了学校里的教师,但老王头的服务对象却不只限于学校里的那几十个教师,还有学校里为数不少的那一群混蛋学生。这些混蛋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越是家长和老师不让做的事情他们越要想方设法去尝试一下。于是,抽烟喝酒就成了这些混蛋学生表现叛逆和标榜自我的一个标志。这些人经常成群结队地聚堆在老王头的小卖店里抽烟喝酒,抽不完的香烟和喝不完的酒以及吃不完的下酒菜还可以寄存,老王头这样做不但大大方便了学生,而且还减少了学生被老师查获的危险。当然了,这些学生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在小卖店瞎胡闹,他们也得偷偷摸摸,而且每次做这些事情还得安排人员放风,以防被老师抓住。其实说到底,小卖店里出售的烟酒只是老王头打着方便教师的幌子自我盈利的一种手段罢了,或者说是老王头招揽生意的一种策略。老师们只是老王头小卖店烟酒消费的小群体,主要的消费群体还是那一群群混蛋学生。

    老王头自以为做得高明,其实学校小卖店里的这点猫腻学校里的不少老师都知道,作为学校里主抓学生管理工作的春天更是心知肚明。为此,春天曾经在多种场合以多种方式跟历届校长赵志强和钱进反应过,赵志强和钱进也曾经多次安排总务主任宋秀文进行过监管,但收效甚微。老王头的这种做法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学生抽烟喝酒不仅有损正在发育中的身体,也会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混乱,那些混蛋学生哪里有那么多钱整天吃吃喝喝?没钱不得想办法敲诈勒索同学吗?可是,学校小卖店是老王头自家的生意,春天根本没有干涉人家老王头经营的权力,更不能去小卖店里抓学生违纪的现行。于是,春天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对那些混蛋学生平日里的教育和监管,尽量减少让他们违纪的机会。

    2。

    孙吴冬在学校传达室里外转了一圈,然后就在老王头点头哈腰的恭送中回到了校长室。

    坐在校长室内,点上一支烟,孙吴冬陷入了沉思。

    这是孙吴冬就任户山中学校长以来对户山中学大院进行的一次最全面最认真的一次巡视,因为事先孙吴冬并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所以,孙吴冬所看到的情况也应该是最真实的。

    巡视的结果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前勤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常规比较好,学生的常规性管理也非常好,这是令孙吴冬感到满意的地方。令孙吴冬感到不满意的,也是令孙吴冬担忧的问题竟然全部出自学校后勤部门。首先是总务处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其次是学校食堂卫生和饭菜质量的监管,还有就是羊汤馆和小卖店的规范性经营,这些都是令人头疼的难题。
………………………………

第一一二六章 发现问题13

    第一一二六章 发现问题13

    1。

    首先是学校后勤人员的管理问题,这好像是很多学校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学校后勤人员难管理,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个。一是由后勤人员的工作特性决定的。学校后勤人员承担着为教学一线服务的重担,要时不时地承担外出采购教学物资、检修校内水电、维修课桌椅等工作,根本不可能像前勤教师一样规规矩矩在办公室内坐班、点名和考勤。二是由学校后勤人员特殊的身份决定的。学校后勤部门的总务主任、学校会计、生活会计、学校出纳等这些人大都是校长信赖的亲信,对于这部分人做校长的有时候还真下不了狠手,即使这些人出现一些诸如不坐班、迟到、早退这类的问题,做校长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就会给学校后勤人员养成一种“特权”。三是由后勤工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决定的。普通的学校后勤工作人员大都是从前勤一线“淘汰”下来的,这些人有这么几个共同特点,要么是年龄偏大胜任不了一线的教学工作,要么是吊儿郎当不务正业做不了教学工作,再要么就是领导不敢管同事不敢惹、留在前勤一线只会招惹是非的那种人,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人还都是公职教师,就是学校校长有时候拿他们也没办法。开除公职?做校长的不敢!克扣工资?校长说了不算!因此,这一部分人是最难缠的,也是学校里最让校长头疼的人物。就像现在户山中学后勤的杨果安、郝文全和老韩,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把学校制度看在眼里。在他们看来,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纯属废纸一张。

    一所学校要想走向规范化发展,学校规章建制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在施行中完善规章制度,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落实规章制度。制度只有落实了,制度才会有效力,管理才会有效果。否则,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

    孙吴冬有管理好户山中学的雄心壮志,也有从学校制度入手促教师管理的想法。可是,孙吴冬吃不准那些规章制度在这些后勤工作人员的眼里到底有没有威慑力?万一这些规章制度在实施中被后勤人员打了脸,那他孙吴冬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

    其次是学校食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