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元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朝元老- 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啥成了?”许丹漫不经心地回过头看了一眼满头汗水的春天,手里的饭铲依旧在搅拌着锅内翻腾的小米粥。

    “在学校大院里开馒头店的事情孙吴冬同意啦!”春天努力吞咽了一口唾沫,终于一字一句地把事情说明白了。

    “真的?”许丹一听也是满脸的兴奋,并随手关掉了煤气灶,“为防迟则生变,咱们应该马上就行动!你先吃饭,吃完饭后把孩子送娘家让我爸妈给看着,咱们再一起去老杨头家看设备,把设备的问题搞定之后你马上去供电所联系电工拉电,我负责找二姐公司的轻卡把设备运回学校,顺便让二姐夫给供电所的所长打个招呼•••咱们力争在国庆节假期结束之前让馒头店开业!”

    许丹本就是个做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主儿,前些日子因为无事可做早就憋闷坏了,现在生活和事业都有了可以预见的未来,许丹的心情当然兴奋。

    于是,许丹麻溜地把小米粥、烙饼和凉拌小菜端上饭桌,然后又跑进卧室叫醒还在睡觉的春光,给小春光穿衣洗脸,等把这一切都收拾完毕,许丹和春光也围到餐桌吃早饭。

    一家三口吃着饭,春天便把孙吴冬所说的瞒着供电所找人从学校配电室拉电的主意给许丹讲了一遍,许丹一听心里更乐了,她没想到孙吴冬竟会有如此好心。这样一来也就无须让马天祥给供电所打招呼了,让春天去找他那两个在供电所上班的学生偷偷把电拉上就行了。

    2。

    吃过早饭,春天先把春光送到了老丈人家,然后便和许丹一起去了要出售做馒头设备的老杨头家。

    许丹和春天进门的时候,老杨头和老伴正在吃早饭,看到许丹和春天进了院子,老杨头赶紧扔掉了手里的筷子迎出了堂屋。

    许丹亲热地向老杨头问好,随后便表明了来意,老杨头一听心里自然大喜。说句实话,这都一年多时间了,这些做馒头的设备都快成了老杨头的一块心病了,占地方压本钱暂且不说,光是每月一次的为设备上油维护就把老杨头累得够呛。虽然老杨头有意出售这套做馒头的设备,但买主并不好找。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其一,没有接触过做馒头这个行业的人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摸不清行情当然也就没人敢轻易接手,况且这些人一看老杨头都关门歇业了,就更没有人敢动这个念头了;其二,做馒头需要有设备间、操作间、储藏间、烧火间等,这些功能间加起来至少需要五六十平米的空间面积,现在户山镇街头连一间十平米的门头房都租不到,到哪里去找这么大面积的房子摆放这些设备?况且,老杨头家蒸馒头用的是烧煤用的蒸汽柜,为此还必须要垒一个专门的锅灶和烟囱,这又是一项大工程,一般人家折腾不起。鉴于以上几点原因,老王头即使已经把这套做馒头的设备压到了3500元的低价,依旧还是无人问津。

    打开上锁的房门,老杨头领着春天和许丹进了放置做馒头设备的偏屋。偏屋的面积不大,大约有二十多平米,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做馒头用的蒸柜、案板、和面机、揉面机和烤箱等设备,每一件设备上都罩着塑料外罩。打开塑料外罩后才发现,每一台设备上连一丝的灰尘和锈迹都没有,和面机的绞棍和揉面机的辊轮也都擦拭的锃光瓦亮,看起来就像是新的一样。许丹在黑水沟村的馒头店学艺一个多月,一看这套设备的保养程度许丹心里就明白,这套做馒头的设备不但能用,而且肯定会很好用。

    在谈价格的时候,许丹并没有听从二姐夫马天祥的主意给老杨头压价,而是很爽快地答应了老杨头3500元的开价。许丹做事爽快,老杨头做人更爽快。老杨头告诉许丹,这套做馒头的设备由他老杨头负责安装调试,不好用的设备作价退钱,好用的老杨头负责维护半年。除此之外,老杨头还承诺把做馒头和烤饼的经验无偿传授,并赠送了诸如做馒头和烤饼用的铺布、面卡子等必用物件,省了春天和许丹东奔西跑地四处去购买。

    面对老杨头的盛情和美意,许丹和春天自是连连表示感谢。直到此时,许丹才明白父亲许多在昨天酒桌上所说的那一番话的深意。是啊,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能用真心换来真情,做人如此,做生意亦是如此。
………………………………

第一二七二章 大事频频17

    第一二七二章 大事频频17

    1。

    跟老杨头谈妥了制作馒头和烤饼设备的价格和相关事项之后,许丹给老杨头预付了一千元钱的订金,约定了过来拉设备的时间后便和春天告辞了。

    出得老杨头的家门,春天和许丹便分开行动。许丹去二姐的公司联系拉设备的轻卡,春天去镇供电所找电工。

    许丹的任务很轻松,在工厂扩建厂房的工地找到二姐许火和二姐夫马天祥把情况说明之后,马天祥很痛快地答应让司机去老杨头家把设备拉到户山中学大院。而且,马天祥怕设备太重人手不够,又从工地上派了两名民工随车帮工。反正公司厂房改扩建工程还未正式开工,工地上也用不了那么多的工人。

    相对于许丹的轻松,春天的任务相对来说要麻烦一些。这不是说春天那两个已经在供电所做电工的学生不好相请,而是春天在路上突然想起这件事情不能到供电所光明正大的找那两位学生谈,万一隔墙有耳再把私拉三相电的事情泄露出去怎么办?馒头店拉电是否能顺利进行倒在其次,关键是为客户私拉用电对那两位在供电所上班的学生来说就是徇私舞弊,万一因此再害得这两位学生丢了工作,对春天来说那可是罪莫大焉。

    思前想后,春天决定先打一个电话探探路,看能否把在供电所上班的那两名学生约出来谈一谈。可惜,春天并不知道那两名学生的传呼号码,只好在街头借用公用电话拨打了镇供电所的办公电话。巧的很,接电话的正是春天那两名在供电所上班的学生中的一个。当电话接通之后,那位学生便立即听出了是春天的声音,于是便大声喊春天为“老师”。

    一番寒暄之后,春天直接了当表明了想把他们约出来有事要谈。那位学生略一踌躇之后说国庆节假期今天轮到他值班,怕供电公司的领导电话查岗所以不敢擅离,还说今天供电所只有他一个人在,如果春天确实有急事就只能委屈春天屈尊去供电所了。

    春天听后二话没说,挂掉电话之后骑上摩托车直奔位于镇子东头的供电所。事实还真如那位学生所言,供电所宽敞的院落里只停放着一辆摩托车,也只有营业室的门开着,其他的办公室都是铁将军把门。

    看到春天的摩托车开到院子里,那位正在值班的学生笑嘻嘻地从办公室里迎了出来,热情地跟春天握手问好。

    2。

    真要说起来,春天的这两位学生在户山中学求学的时候算不上是好学生,甚至可以说是差学生。这个“差”并不是指学生的品行差,而是学习成绩差。这两个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也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商不高,相反这两个学生还非常聪明,聪明程度甚至有些异于常人。只可惜,这两个学生并没有把他们的聪明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怎样调皮捣蛋和不听话上。在读初一的时候这两个学生分别在两个班级,虽然偶尔也调皮捣蛋,但比起那些校园“小太保”来说相差甚远。在初二级部的时候这,两个人恰好分在了同一个班级,于是,两个臭味相投的家伙就凑在了一起,俩人经常合伙捉弄老师和同学,把一个好端端的班级闹得乌烟瘴气,借此来发泄他们过剩的精力。因此,这两个学生在户山中学上初二的时候便成了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

    春天在学校里是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校团委书记,班主任处理不了的或者不敢惹的学生一般都会交给春天来处理。也正因为这样,这两个学生在初二就读的时候便屡次被班主任送到团委办接受春天的训导。在训导中春天发现,这两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两个人除了异常聪明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物理课非常感兴趣,在其他学科都不及格的情况下,这两个人的物理成绩竟然名列级部前茅。这一发现让春天找到了一条对这两个学生进行教化的捷径。

    针对两个学生喜好物理课的特点,春天先是联系了两个人的物理课教师,让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两个学生进行重点关注,还要时不时地对这两个学生进行表扬,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物理课的兴趣,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其次,春天还去学校图书室找了大量的物理科普杂志借给这两个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谈感想、写读后感,借以激发他们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春天还帮助这两名学生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让这两名学生在物理游戏和活动中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的目标。

    还别说,经过春天一个多月的反复说教和跟踪教化,这两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慢慢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违纪行为越来越少,而且学习的兴趣也从喜欢的物理课渐渐地蔓延到数学课、地理课、语文课等其他学科。但是,他们俩最感兴趣的还是物理课,尤其是物理课中的电学让这两个人最为痴迷。

    就这样,这两名学生从调皮捣蛋的差生慢慢地转变成中等生。不过,因为两个人初一各学科的底子太差,要想成为优等生确实非常困难,要想考入一所理想的高中也确实有难度。在临近初三毕业的时候,春天根据两个人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兴趣爱好,鼓励两个人一起报考户县职工中专的电工班。两个人不负春天的期望,于1995年8月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户县职工中专的电工班。1998年两个人从户县职工中专电工班毕业,毕业之际恰逢户县供电公司招工,两个人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户县供电公司成为了一名合同制工人,并与1998年10月被分配至户山镇供电所。至今,两个人在户山镇供电所正式上班已有两年多时间。
………………………………

第一二七三章 大事频频18

    第一二七三章 大事频频18

    1。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当初没有春天对这两名学生的教化和引导,也就绝不会有这两名学生的今天,他们不但不会有这么一份令人艳羡的在供电所上班的稳定职业,而且很有可能成为遭人唾弃的街头流氓和小混混。

    这两名学生也是明事理和懂得感恩的人,一直以来对春天都是以师礼相待、尊崇有加,逢年过节或周末时间两个人经常结伴到户山中学看望春天,或者把春天约到街头的小酒馆小聚一下,三个人凑在一起喝几杯热茶或小酌几杯老烧酒,或畅谈过去或展望未来,倒也算得上是一种别样的师生情。

    现在春天有事相求,这两名一直没有找到报恩机会的学生岂能袖手旁观?

    当春天表明来意之后,那位值班的学生马上拍着胸脯向春天保证,说拉电的事情由他们哥俩包了,保证不会误事,也保证不会让春天操心。并且,那位学生还说所有拉电用的电缆、电表、电闸等物品一概不用春天负责,一切由他们两个人包办。

    春天听后连忙表示感谢,并说所有拉电的费用暂请他们垫付,事后再跟他们一并结账。谁知那位学生嘻嘻一笑对春天说根本就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只要春天管他们吃一顿饭就可以。看着春天满脸的疑惑,那位学生再次对着春天诡异地一笑,说供电所和电工这个行业里面的猫腻太多,等过后再跟春天细聊,现在春天就听从他们哥俩的安排准没错。春天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都说“隔行如隔山”,这话一点不假。春天对供电所和电工这个行业不能说是一无所知,但对这个行业里面的“潜规则”却是知之甚少。目前这种情形下,春天只能接受这两名学生的摆布,至于后续的问题慢慢再说吧。

    抽了两支烟喝了两杯热茶,约定好了明天拉电的时间,春天就从供电所告辞了。

    2。

    春天从供电所赶回户山中学大院,恰好运送做馒头设备的轻卡车已到了家门口,春天连忙停好摩托车上前帮忙。

    和面机、揉面机、蒸车、烤箱、案板等各种做馒头的设备装了满满一车厢,众人七手八脚地把那些小物件往新建好的偏屋里搬。此时,跟着车子过来帮忙的老杨头成了现场总指挥,指手画脚地吆喝着众人把每一件设备安置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以方便日后的操作和使用。

    小件的设备搬运起来还算轻松,大件设备搬运却是一个难题。以和面机为例,老杨头家的这个和面机和面容量为五十公斤,为了稳固性整个和面机的机体包括底座都是用生铁铸造而成,为了防锈机箱内又铺上了厚度为五毫米的304不锈钢板,再加上一台功率为三千瓦的三相电机,总重量接近一千斤。这么一个体型硕大的家伙搬运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幸好老杨头有经验,不但带来了粗大的缆绳,还带着两根粗长的木棍。在老杨头的指挥下,众人先是用缆绳把和面机困扎好,然后再穿入粗长的木棍,每根木棍两端各两个人用肩膀扛着,一点一点地往偏屋里挪动。饶是这样,等把这一台和面机安置妥当,众人累得已是满头大汗。就这样一直折腾到上午十一点,才总算是把所有的设备都安置到位。

    本来,春天和许丹打算在中午的时候去大姐家的酒店宴请轻卡司机和工地派来帮工的工人以及老杨头,可谁知把所有设备安置到位之后,轻卡司机和工地工人抽了春天敬的一支烟之后,谢绝了春天和许丹的再三挽留就告辞了,只剩下了老杨头一个人。

    老杨头之所以要留下来并不是为了蹭饭,而是老杨头有话要对春天和许丹说。现在所有的设备都已经到位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拉电和试机,试机工作必须要等拉电完成才能进行,老杨头现在要说的是垒锅灶和垒烟囱的事情。

    老杨头刚才已经里里外外把院子里新建的三间偏屋看了一遍,这几间屋子摆放做馒头和烤饼的设备倒是绰绰有余,蒸馒头的锅灶也可以垒在屋子里,只可惜没有单独的烧火间,老杨头要跟春天和许丹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做吃食之物讲究的就是一个卫生洁净,烧火间如果和操作间混在一起,整天煤尘飞扬烟熏火燎的,做出来的馒头和烤饼肯定也不卫生。

    经过春天、许丹和老杨头院里院外的再三实地查看,最后决定把烧火间放在院墙外的胡同里,到时候在烧火间的上面搭一个偏厦就可,既透风还有利于煤块和煤灰的存放,还可以有效避免灰尘对操作间的交叉污染。

    把这些事情都搞定之后,老杨头也谢绝了许丹和春天中午设宴的挽留,用两根木棍挑着一大捆缆绳笑眯眯地回家去了。对老杨头来说,能顺利把这些闲置的设备卖出去,也算是了却了老杨头的一块心病。
………………………………

第一二七四章 大事频频19

    第一二七四章 大事频频19

    1。

    等老杨头走后,春天和许丹院里院外又转了一圈,便商量起请人垒锅灶和垒烟囱的事情。

    在户山地区,几乎户户都有烧柴草的土灶,几乎家家的屋顶上都竖立着一根或两根粗长的烟囱。锅灶和烟囱虽然随处可见,家家户户也都在用,但垒锅灶和垒烟囱却是一个手艺活。户山地区的泥瓦匠不少,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十几个或几十个泥瓦匠,但真正会垒锅灶和垒烟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