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45-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楚剑功没想到怡良会这么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看看这两份条陈,你和李颖修都没做过官哪。哪有这样罗织罪名的,这不是给人马脚,让人翻案吗?”

    啊?

    “剑功啊。我告诉你,要扳倒一个人,就要办成铁案,不然被人死灰复燃,你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怡良大人是怎么了,真想教导我怎么做官?楚剑功迷惑了。

    “就你们这两份条陈,要是我送交朝廷,立马就是一个御下不严,纵容党争。别说你们,就是我可能也要闭门思过啊。还可能牵连到林大人。小子,你们真是太嫩了。”

    “那您的意思是,我们把条陈撤回来?”

    “广东开衅的责任,关军门战死的责任,一定要有人来担。以后,广东还要仰仗朱雀军。”

    “哪里哪里,是朱雀军仰仗大人。”

    怡良摆摆手,“林大人,深为士绅敬仰,又是你的老师,和本院也甚是投缘。一个小小的藩台……这两份条陈,先放我这里,好吗?”

    “可是,”楚剑功和怡良解释,要执行《辛丑和约》急于查封藩库的账目,以便搞定十三行。

    “要做什么,只管放手去做,只是有一条,不能动徐藩台本人。”

    7月12日签字

    今天,张大富半夜里翻来覆去,一直没有睡好,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了。他院子里呆了会儿,觉得心烦闷,就准备出去转转。

    正要走到门前,就听见门砰砰砰砰响了起来,管家从身后跑过来,打开门一看,叫道:“少爷?”

    张彪没有理他,大声叫道:“朱雀军查封账目仓库,这家的主人听了,全家留屋内,不得随意走动。”说完,哗的一声把门给带上了。

    “小兔崽子,你……”张大富骂道,闷闷的转回房去,楚剑功前天拉拢过自己,自己的儿子又朱雀军,让他并不是那么担心。不知道五大家现怎么样了。

    五大家的房子,现已经被楚剑功封了。每家数丁口,都被勒令呆屋子里,不得外出。虽然每家院子里的只是一个排,但明晃晃的刺刀,还是让人不敢造次。

    这时候,一个传令兵跑进了张大富的院子,递上一张帖子,说道:“张老爷,李道台请您现去吃饭。不远,就李氏船行。”

    “现,吃饭?”天蒙蒙亮,正好去喝早茶,吃饭却是太早了。

    张大富有些不想去,那传令兵说:“您是张彪兄弟的父亲,我还要往下送帖子,就不陪着您了,您赶快。”

    张大富觉得意思不对,便问道:“别人家,没人朱雀军的,会怎样?”

    “那就要军兄弟陪着去了。”那传令兵一笑,行了个礼,转身走了。

    “真动手了。”张大富想。他赶紧回屋里换了身衣服,乘了自家的小轿,赶到李氏船行。

    他一到,进了大堂,见到十三行的有些行商已经到了。众人的脸上都是愁云惨淡。见到他来了,也不说话,互相拱了拱手,算是见礼。

    这时候,听见外面有些喧闹,张大富抬头一看,见到五大家的潘振辰、潘有。两人都冷着脸。张大富本想跟他们打探一下,一见两人的脸色,便打消了主意。

    张大富现,潘有兄弟二人被安排自己的对面坐下,而其他的级行商们都是和自己坐一边。

    不一会,二十七家行商都到齐了。五大家坐左边,而其他二十二家行商坐右边。传令兵喊道:“二位道台到。”楚剑功和李颖修并肩而入,站堂上的案几前面,向大家一拱手,李颖修说:“有些事拖了好多天了,今天特地把大家请来,当面锣对面鼓,做个了断。来呀,给各位老板上茶,上点心。”

    众人大清早的被叫出来,早饭还没吃,早就饿了,可见到上来的点心,是些开胃的东西,便都象征性的吃了点。

    李颖修说:“都吃好了,那我们就开正题。此次江宁和英夷谈判,订下《辛丑和约》。简单点说,其有几项是和十三行有关的。一是赔偿商欠,二是停止进口垄断。”

    李颖修顿了一顿,看了看众人的反应,接着说道:“商欠连本带利共60万英镑,大约两万两白银。原本的欠账大约一十万两,剩下的是利息。”

    “两成半的利息,哪有这么高的?”

    “这一仗打完,没赔款,没赎城费,英夷钱财上的好处也就这点利息了。各家原本的欠账,按原帐照给,利息嘛……就由五大家分担了。”

    “哪有这种道理,利息也应该是二十七家分担。”

    “五大家往日做总商,多得的好处岂止四十万两?这一次你们就吃些亏。”

    叶上林说道:“五大家这一次多担些也没什么,只是下次……”

    “没有下次了。”李颖修打断他,“本道台已经和英夷达成合约,十三行的进口垄断将会取消。前些日子,已经和各位老板打过招呼了。出路本道台也给大家找好了,就是——公私合营。”

    “不行!”卢锦大叫起来,“五大家……十三行专营海贸,已经二余年,怎么能你说合营就合营?”

    “我是通商洋务善后使,五大家专营海贸,本来就是朝廷给你们的专营权,现朝廷要把专营权收回来,谁能说不对。”

    “广东海贸,一向是往布政司报账,海税也是交给藩库。你一个小小的道台,连府衙都没有。你问过徐藩台了吗?”

    “广东布政使徐一帆,亏空商欠,激变番邦,勾结英夷,纵容走私鸦片。总之,这场战争就是徐一帆挑起来的。本道台已经上了条陈,弹劾他。他现自顾不暇,哪有精力管十三行?”

    伍秉鉴微微冷笑。

    “伍老板,你笑什么?”

    “我没笑,话说开,李道台,您这个位置呢,大清本来没有,是为了应付洋人,临时设的一个。您弹劾徐藩台,也要条陈递得上去才行。”

    啪!楚剑功把茶杯往桌子上一顿,“那我这个道台大清原本也没有,你看不起我吗?”

    伍秉鉴没想到楚剑功当庭耍无赖,一下子噎住了。

    “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张大富突然一边打圆场。

    “各位行商,麻烦现给个话,公私合营,到底愿不愿意?如果你们不愿意,我们也不强求,直接官营,也可以。”

    “直接官营?”

    “是啊,海贸专营权本来就是官服许给你们的,你们既然不愿意公私合营,那我们就干脆全部收回来,直接由通商洋务衙门——也就是我,自己经营好了。”

    “放心,我们绝不强求,不愿公私合营的老板,现放个话,就可以走了。”

    “此话当真?”

    “当真,不过——”李颖修拉长了音调,“走出这个门,他就是自己放弃了海贸专营权,他以前从海贸得的好处,就要全部吐出来。朱雀军会马上查封他的家,他的店铺,他的库房。他攒下的房子、地契、银子,等等一切,都要交出来,一个线头,都不能留下。”

    “各位也许要问了,朝廷会坐视不理吗?”楚剑功补充说,“我明话告诉大家,江苏,十万大军,土崩瓦解,朝廷现急着送瘟神。和英夷签的和约,朝廷一定照单全收,只求快点把英夷送走。所以封十三行这件事,朝廷一定会同意的。”

    沉默,沉默良久,叶上林问道:“敢问李道台,公私合营是怎么个章程?李道台能否再说一遍?”

    “十三行整合成西方意义上的股份公司,分作一股,五大家每家各占两股,其余二十二家各占一股,剩下的十八股,就是朝廷的。每年按股份分红利。你们愿意公司担任职事的,工钱另算。”

    “李道台,朝廷占十八股,太多了?我们二十七家和朝廷,五五分。”

    “你们想和朝廷平起平坐?”李颖修笑吟吟的问。

    这种诛心之论,一下子就把问话的人吓了回去。

    “还有要和朝廷五五分账的没有?我们坦诚相见,今日有什么话,就都说开了。还有谁对股份有意见的,站起来,挑明了说。……呃,都不做声啊,不要说我没问你们意见啊。楚道台,你看呢?”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我看,今天就把合营的合同签了。”

    “楚道台说得好,来呀,笔墨伺候,这里有合营章程一共二十八份,我和各位都有一份,谁也不吃亏。劳烦各位,每一份上都签个字。”

    楚剑功站起来说:“你们忙,我就去跑个腿,去封了仓库,账目,以后都是一家公司,要统一做账了。我现出去,等我回来,还没有合营协议上签字的,就是不愿意了。我绝不勉强,立马去封了他家。”

    楚剑功客客气气的团团作了个揖,大步流星走出大堂去。不一会,外面传来朱雀军的口令声,人喊马嘶。

    各位行商如做针毡。李颖修堂上悠闲的喝着茶,看着他们。

    张大富低着头,分之一的红利,对他这样的级行商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收益不比以前少。他觉得这样的协议签签也无妨。但他并不想挑头站出来,得罪五大家。他心想,只要有一家带头签了,他就跟着签。

    突然,张大富觉得李颖修瞪着自己,他抬头一看,果然,李颖修直盯着他。他慌忙躲开,却听见李颖修问道:“张大富,张大老板,你签是不签。”

    “签……不签?”张大富含含糊糊的应付着。

    “张老板,您就签了。嫌写字麻烦,按手印也成。”

    “伍秉鉴,你使什么眼色?成何体统。你不签不要紧,我不逼你,但你拦着别人签字,分明是不把本官放眼里,施策——”

    施策应声而出。

    “把伍老板按地上,先打十大板。”

    “道台,要不要往死里打?”

    “随便?打死了,伍老板的公子来签字好了。”

    施策转身下堂去,一会儿领了四个差人上来,一看就是衙门里的老差役,打惯了人的那种。

    “来呀,把伍老板扒了裤子,就这堂上打,你们仔细了,伍老板家里可有钱了。”

    “李颖修,你真是黑心了。”

    “伍老板,你别骂我,你要不签,就得封了你家。你家几位公子可都脱不了身。你家银子埋哪,我可得问出来。”

    几个差役不由分说,把伍秉鉴按地上,抡开水火棍就打了下来。

    哎呦,哎呦。十棍打完,伍秉鉴已经摊地上了。

    “张大富,签了!”李颖修突然喝道。

    张大富刚才都看傻了,被李颖修一呵斥,身上一抖,赶紧签了字。

    “大家签字一定要自愿啊,我是绝不强迫。”

    7月15日南洋实业

    所有的二十七家行商,都签了字。进过紧张的封帐,查账等一系列工作,三天后,南洋实业总局开张了。

    李颖修自认总局总办,卢锦和张大富任总局会办,其他的行商也都总局担任职务。

    南洋实业总局,实际上是广东通商洋务善后使下属的一个巨型公司,从原料生产到外贸出口,无所不包,接管了十三行运作了两余年的全部海贸业务。

    “架子搭起来了,帐也封了,下一步怎么做,我看二十七家行商,服气的没几家,都等着朝廷的圣旨下来,看咱们笑话呢。”楚剑功说道。

    “不用管,封帐,一下子收了两万两上来,先给朱雀军做军饷。《辛丑和约》规定要向英国进行一千五万两的政府采购,清廷可没这么多现银。记得另一个时空,就是十三行先垫付的战争赔款。现嘛,自然也是要让南洋实业总局来筹划。”没有旁人,李颖修也就很直接的引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

    “以筹款的名义,将广东的工商业统合到南洋实业总局之下?”楚剑功兴奋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熟悉的怪兽,国家资本主义。不错,历史证明,这是一条便捷有效的追赶途径。”

    相反,李颖修没有那么兴奋:“但没有竞争的话,活力会慢慢丧失。”

    “现你不用担心,我们对内要面对整个清国的竞争,对外要和英国、法国这些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竞争。至少我们建立政权以前,南洋实业总局都面对着不胜利,就灭亡的竞争局面。”

    “革命胜利以后呢?分拆?”

    “到时候看情况。我们毕竟有很多“先例”可循。”楚剑功专项另一个话题,“我们对行商采取什么步骤?”

    “量和平赎买,赎买不成……你还记得《辛丑和约》我们必须英格兰进行一千五万两白银的国家采购?”

    “嗯……我明白了,你这个死空头。”

    清国全年的岁入不过四千万两,一千五万两白银的货物如果广东市场集投放……它将摧毁所有抵抗。

    “我们下面要对付的工商业主要有三类。”李颖修继续分析。

    第一类,就是十三行直接控制的工商业。从理论上说,他们已经南洋实业总局的内部了。对于这一类,主要通过人事调整来理顺关系。困难于,目前没有足够的,精通商业和财政而又可靠的人员。

    第二类,是和十三行业务关系密切的工商业。要采用加工订货,价格联盟,生产协调等一系列手段,将他们逐步纳入南洋实业总局的轨道上来。

    “卡特尔和辛迪加的手段。”楚剑功说道。

    “是的”李颖修承认。接着说第三种。

    第三种是和十三行没什么联系的工商业,我们可以暂时不管它们,由他们自生自灭。但他们当,很大一批是小手工业主和家庭作坊。对于他们,要加速破产,以便壮大工人队伍。

    总而言之,对于广东省的工商业,我们的总路线是:统合、限制、利用、改造。

    “按你所说,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寻找合适的人才。”

    “是啊,可靠的财务人员。不过,急也急不来。按照‘历史’经验,这样的统合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广东一省,至少两三年是要的。”

    关于南洋实业总局的谈话告一段落,楚剑功挑起了另一个话题:“上次我们说到,对于北方的情报,过于缺乏,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我能有什么办法?”

    “我是说,比如商号,商队、青楼、茶馆之类,设立些情报据点。我以前看很多穿越小说,都是这么做的。”

    “你糊涂了,设据点这些事情,都只能慢慢来,我感觉,我们现欠缺的,是对情报的的统合分析能力。信息再多,没有分析,也是无用。”

    “说到底还是缺人。”

    “是啊。讲武堂筹备得怎么样了?”

    “一千七名守阙锐士,只有杰肯斯凯、范流,肯尼夫莱特,板甲大白兔四个教官,教材也没有。真是那都缺人,到处都是漏子。”

    “嗯,不太急切需要的骑兵、情报还没有教官。”李颖修落井下石。

    楚剑功没有理他,而是自顾自的说道:“要命的,是我们要培养一支式的军队,一支有政治信仰的军队。我到哪里去找政治教官呢?”

    “杰肯斯凯怎么样?”

    “组织,组织。政治教官必须知道如何构建组织,而不是空喊两句口号。”

    “空喊口号?杰肯听到你的评价会伤心的。”

    “那就别告诉他。”

    “一千七人,编成十七个学生队,再分为四个大队,这样每次上课,就是四人的大课,四名都监滚动上课。政治教官再来想办法。”

    “教材……颖修,你派人去印买,我们来找人翻译。”

    “也只有这样了。”

    就他们商量事情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