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蔡荋也赶了过来,赶忙对毕道说道:“毕大哥,他们真是来帮忙的,是我家公子让他们来的!”说到这儿蔡荋又对张圭说道:“公子进入太庙打探情况了,他让咱们协助守护太庙。”
毕道此时也来不及分辨,但对于这些人的为人毕道却十分清楚,于是立刻让人放他们进来:“既然是来帮忙的,我也就不客气了!敌人虽然攻打了东面,但我得守住正门,以防他们声东击西。但东面也必须得守住,否则他们翻过院墙就会威胁到陛下的安危,所以还请你们去东边支援!”
张圭一听为难起来:“毕大哥,我们需要保证公子的安全,现在太庙里面情况不明,所以恕难从命!而且我们只有几百人,恐怕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毕道一听,焦急的说道:“我不需要你们的兵马,我需要你们两位将领!今日文武百官都进了太庙,外围留下守备的都是副将,我需要守住正门,所以担心东边挡不住敌军啊!”毕道一边说,还一边焦急的看着东边的战况。
张圭远眺太庙以东,两方然们已经在太庙以东的空地上短兵相接。由于毫无防备,这些禁军的抵挡缺乏章法,值得边打边退,眼看就抵挡不住了!
于是张圭立刻对手下说道:“葛土,你带着人马随蔡荋进去找公子,我与李将军留下!”
葛土得令,立刻跟着蔡荋往太庙跑去!
太庙之中,公孙择在礼官的主持之下正在进行祭祖典礼,却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了卫兵的报告声:“报!报告陛下、大将军,太庙之外忽然来了一支不知身份的军队,企图攻入太庙!”
此话一出,太庙喧闹起来,百官做梦也没想到,居然有人会在这时造反!
公孙洛已经等待多时,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安耐不住:“父皇!孩儿的私兵刚好就在附近,孩儿这就派人将私兵调来讨伐逆贼!”
公孙择听到这个消息却没表现出太多惊讶,似乎早就料到了一般,他朝公孙秧点了点头,然后对郜延说道:“大将军,你派一支人马护送洛儿去调兵!”
郜延也赶紧拱了拱手:“遵命!臣这就带人去扫平逆贼!”说完,郜延带着公孙洛离去。
公孙植一听心中咯噔一声:公孙洛的私兵怎么会在附近?难道他猜到了?不可能,他怎会有这样的本事?莫不是自己被公孙秧出卖了?
想到这儿,公孙植立刻悄悄往公孙秧的方向走去。
公孙康听到有人造反的消息,气的浑身颤抖。自己明明让秧儿取消行动,为何他却不听?难道他已经敢无视自己这个当爹的了?
越想越气的公孙康立刻拉着公孙秧来到了一处人少的地方:“你为何不听我的话!”
“父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事已至此,还是想如何成事吧!”
“你!真是翅膀硬了,你以为二殿下很厉害吗?你为了他这么做值得吗?”公孙康指着公孙秧的鼻子问道。
公孙秧却冷冷的说道:“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父亲,咱们离开的太久恐怕会被人怀疑,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
说完,公孙秧居然理也不理公孙康就往回走去。
公孙植在人群中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公孙秧父子,看着他们从远处回来,公孙植赶忙迎了上去:“公孙秧!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公孙洛的私兵会在附近?是你给他透露的消息吗?”
公孙秧微微一笑:“二殿下果然聪明,确实是我!”
“你为何要这样做!”公孙植一听立刻质问起来。
公孙秧却无所谓的说道:“当然是为了成功了,等他们都出去你就明白了!”
公孙康看着儿子的背影,忽然觉得儿子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心中不禁诧异起来:难道秧儿还有计中计?自己先看看再说。
这时,太庙中的武将们也纷纷跟着郜延往外走。众人来到门口,去发现一大批随从被卫兵拦在门口,将太庙的大门挡的水泄不通。
“怎么回事?”郜延立刻问道。
“回大人的话,这些随从想进来,被小的们拦下了。”
郜延无奈的叹了口气:“放他们进来吧,别让他们接近陛下就是了!”
于是卫兵们立刻放行,随从们一窝蜂的涌进了太庙里面。
这时,郜延却发现章书墨带着几百怀国军士也在门口,于是诧异的问道:“章书墨,你怎么是带着兵来的?”
章书墨也来不及解释,只好说道:“我预想可能有事发生,所以才带着兵。将军,陛下那边有多少人护卫?”
“除了这门口的两百卫兵,陛下身边还有两千的护卫,不会有什么事!好了,我得出去看看情况,你就带着人帮忙看守门口吧。”
说完,郜延带着人离开了太庙。
此时的太庙里,人们个个的惶惶不安,生怕叛军会攻入太庙。
面对这样的危局,公孙择看向范遥:“范相,是时候跟大家说明真相了吧?”。
范遥点了点头,这才不慌不忙的对众人说道:“诸位稍安勿躁!其实这次反叛陛下早有先见之明,所以陛下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请诸位不必惊慌!”
众人一听,目光都聚集在范遥身上,范遥却别有用心的看了看公孙植:“我早就安排五万禁军在十里外候着,估计用不了多久,大军就会赶到,叛军绝不可能得逞!”
………………………………
第423章 中计了
百官听到范遥的话终于安下心来,但有两人却坐不住了,那便是公孙植与公孙康。
公孙植听到范遥的话,身体不听话的颤抖起来,脑海中回想起种种事情,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公孙秧联合了公孙洛陷害自己。若不是这样,公孙洛与范遥为何会早有准备?
想到这儿,公孙植立刻运转起大脑,思考着撇清关系的方法。
后宫的家眷们听到范遥早有准备,也都放下心来,还别有兴致的讨论起会是谁起兵造反。
“也不知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造反,真是自寻死路!”植夫人忍不住说道。
洛夫人却得意的说道:“是谁造反我不清楚,不过我们洛儿还真是有远见,提前就把私兵安置在不远处,刚好派上大用场。”
植夫人一听,忍不住哼了一声:“有远见?说不定还跟这次造反有关联呢,要不怎会提前安置兵马?”
“你说什么?”洛夫人立刻质问起来。
公孙宁燕见状直接打断了两人的话:“都安静点儿吧,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还在那儿争这争那的!还嫌外面不够乱吗?”
植夫人一听,又把矛头转向了公孙宁燕。
“皇姐倒是不争,要不也不会把宁儿许给一个外臣了。”
公孙宁燕白了她一眼,然后说道:“外臣怎么了?我刚才还听说章书墨是带着兵来的,他应该跟范相一样,早就料到有人图谋不轨,只是为了配合范相,没有说出来罢了!”
植夫人一听,原来就只有公孙植毫无准备,顿时感觉脸上无光,于是酸溜溜的说道:“就章书墨手下那几百人够干嘛的?也就只能守守大门了吧!”
正说着,太庙东面的院墙外传来了激烈的打斗声,显然叛军已经接近了院墙,众人一听立刻警觉起来。
为了安全起见,褚烈将侍卫分成了两队,一队守在东面的院墙前,另一队则保护着公孙择及后宫一行人退到了西边。
太庙外,郜延亲自坐镇。由于不清楚敌人的兵力,所以郜延不敢撤下正门的人数,只派了一万人到东边抵御叛军。
而燕国的武将们因为都穿着礼服,并无盔甲和兵器,有的甚至连战马都未牵来,所以基本都无法带兵冲锋。于是东边这一万人马就全都交给了毕道指挥。
由于叛军的突然袭击,已经占据了先机,再加上人数又比禁军多,所以很快就把禁军压到了院墙边。
张圭和李末加入战局后,由于禁军并不认识二人,所以二人只是各位为战,也没人听从二人的指挥,所以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张圭看着禁军节节败退,不由的心急如焚。他抬头看了看,见毕道的旗帜也加入了战局,立刻朝毕道的那边杀去。
李末不善征战,只好紧跟着张圭,避免遇到危险。
此时毕道也是心急如焚,若是让叛军翻过院墙,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自己哪怕是拼了命,也得将叛军拦下。
正想着,张圭和李末经过一通乱战,终于来到了毕道身边。
“毕大哥,这样打不行,现在场面太过混乱,得将兵马分为两千人一部,各自结阵迎敌,才能在乱中取胜!”张圭一见毕道就直接说了起来。
毕道一听,立刻对二人说道:“好,我这就给二位各分两千兵马,咱们各自结阵迎敌!”
说完,毕道给两人各分两名旗手,然后有节奏的雷响了战鼓。
燕国兵制为一旗一千人,鼓点声让士兵们朝各自的旗帜汇隆。李末见到这般情况,立刻向张圭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张圭毫不犹豫的说道:“让部队结圆形阵,在这乱战之中圆形阵作用最明显!”
说完,张圭已经开始下令,虽然是第一次跟燕国士兵合作,但好在这些禁军训练有素,很快就明白了张圭的意思,迅速开始结阵。
李末一看,也照葫芦画瓢,开始命令部下结阵,于是两支部队很快结成圆形阵,朝着院墙逼近。
随着阵法结成,那些散兵游勇便无发挥之地,虽说只有两千人,甚至不足两千人,但配合有序的攻击让这两个圆形阵的士兵如果两台绞肉机,大肆的收割着叛军的生命!
很快,杀到城墙下的叛军已经只剩星星点点。
叛军一共一万五千人,分成了三个部分,韦昌、钱云、王收各带一部分。
见到禁军结阵,三人立刻意识这样散乱的冲锋已经行不通了,于是也雷响战鼓,集结士兵开始结阵。
于是,东边战场混乱的场面终于得到了控制。
韦昌三人立刻碰头开始简单的商议起来。
“先机已失,咱们不能在做无畏的冲锋了,这样跟送死差不多!”钱云焦急的说道。
“可咱们必须要在短时间内攻入太庙,否则等他们的援军赶到,咱们就无路可逃了!”韦昌也焦急的说道。
钱云看了看战场的局势,然后深吸了一口:“现在郜延带着一万兵马守着正门按兵不动。而他们在这边的人马至多一万人,所以咱们的兵力是有优势的。不如你我带着跟着的部下缠住对方的兵马,让王收带着部下绕到北边,从北墙攻入?”
三人也来不及合计,韦昌立刻点头应允:“只能这样了,兄弟们,是生死是就在此一搏了!”
说完,韦昌和钱云命部下结成锥形阵,朝着东墙再次发起冲击。
毕道不敢大意,立刻命手下结成两个方形阵进行阻拦。可毕道毕竟人少,再加上有分出去其四千人,就更不可能抵御对方的攻击。
张圭见状,立刻让自己的部下放弃结阵,朝着韦昌部队的尾部绕去,想要来个釜底抽薪。
可韦昌已经顾不得那么多,根本不管张圭的绕后,仍旧带着部队向东墙冲锋,想要给王收的部队创造机会。。
王收见对方的人马都被缠住,立刻带兵朝着太庙北边冲去。
毕道一看这才明白了对方真正的意图,急的大叫起来:“不好!中计了!”
………………………………
第424章 尔敢
毕道见一支叛军朝太庙北边冲去,心中大急,立刻要放弃阵型前去阻拦。
张圭明白,现在对方以锥形阵攻来,己方若是放弃阵型无异于送死。于是张圭赶紧朝毕道喊道:“毕大哥不可冲动!阵型一乱,咱们必败无疑!李末你带人前去阻拦北边的敌军!”
李末原本想学张圭,让部下解除阵型,前去偷袭钱云军阵的后方。听到张圭的话后只得放弃了这个念想。
但李末终究是不想独自面对敌军,于是对张圭喊道:“我只有两千人,去了也是白搭。不如你我同去,这里交给毕大哥处理!反正还有一万禁军守在大门那里,这边就算顶不住了,他们也会派人支援!”
此时张圭的部下已经发起冲锋,想折回来是不可能了。于是张圭只好说道:“你先带人去拖住敌人,我马上就到!”
李末看了看张圭,虽然他很不请愿独自对敌,但此时自己也不能临阵退缩,否则岂不是让人看笑话。于是李末只好咬着牙,带兵冲向太庙北边。
由于李末一方的位置更优,所以他们先王收一步来到了太庙的北边空地。可还没等他们结阵,王收也带着部下赶到,双方就这样对峙起来。
李末心知对方人多,若是硬抗,恐怕等不到张圭带人过来,自己一方就已经战死了。于是李末心机一动,对着王收吼道:“敌将报上姓名,我李末不杀无名之将!”
王收一看自己的对手李末,心中立刻没了底气。昨日李末单枪匹马生擒韦昌的画面再次浮现在王收的脑海里。
在王收看来,韦昌的武艺不在自己之下,李末能轻而易举的生擒韦昌,那对付自己肯定也不在话下!看来只能凭人多,群起而攻之了!
打定主意之后,王收这才回话道:“某乃王收,不想死的速速让开!”
王收如同壮胆一般朝着李末大喊起来,李末一听不由得心头一颤。可他明白,自己现在必须拿出蔑视一切的气概,否则对方肯定大举攻来,到时候自己就真的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于是李末平复了心惊肉跳的心情,然后冷笑了一声:“就凭你还想叫我让开?那就先让我看看你有几斤几两!我问你,你可敢与我斗将?”
李末故意提出斗将,想要拖延时间,等张圭一行人前来支援。
王收一听,不由得也害怕起来。对于李末,王收确信自己不是对手,如果答应与之斗将,肯定是必败无疑。可若是认怂不敢应战,那自己一方肯定士气受挫,自己该怎么办?
思来想去,王收觉得哪怕是士气受损,那也肯定比送命强呀。于是王收对着李末喊道:“你当我是傻子吗?这个时候跟你斗将岂不是在浪费时间?兄弟们,随我直接冲过去,杀入太庙,升官发财!”
说完,王收便想要发起冲锋。李末一看心中大急,立刻吼道:“尔敢!”
随着李末的一声暴呵,王收的战马毫无征兆的抬起前腿,发出一声长嘶,吓得王收赶紧安抚战马。
也不知是因为此事太过诡异,还是李末的大吼镇住了对方士兵,王收和他手下的人马居然就这么愣愣的站在了原地!
李末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声大吼能镇住对方,于是赶紧趁热打铁:“尔等可知如今太庙之中是何人在祭拜?你们这可是在造反,被俘之后可是要诛九族的!”
随着李末阴阳顿挫的话语,叛军的军心已有所动摇,李末犀利的扫视对方,前排一个胆小的叛军忍不住颤抖起来,巨大的心里压力让他这个从未见过市面的大头兵已经喘不过气来,终于,他把手中的武器一扔,朝着李末一方跑了过去:“将军我投降,请饶过小人的妻小!”
李末一看心中大喜,立刻喊道:“凡缴械投降者,可免死罪!”
此话一出,立刻成了压垮叛军的最后一颗稻草。这些个士兵原本只是燕国普通士兵,他们根本也没想过要造反,只是本能的服从上级的命令罢了。
现在有人给了他们另外一条出路,这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