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晋唐王-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融入华山军吧!

    “使君,明天便要与那李信会面,以后咱们恐怕就得入关中了!”身边的那个心腹,此时在一旁说道。

    “是啊!此去之后,便是身为人臣,事事都得听人命令了!不过,咱们也没有办法!听说那李信宽待下属,爱护百姓,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归顺于他,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只希望他能够善待我们这些人吧!”听到这话,杨群不由的叹气道。

    他其实是有些担心李信会找自己算账的,毕竟,当初自己听从苻秦的命令对付过华山军。有兵权在手的时候,他多少有点底气,没有了兵权在手,那就真的是光杆一个了。

    “华山军不是说了嘛!咱们归顺的话,过去的事情不会追究,毕竟,当年咱们也是苻秦臣子,不得不听命行~事!况且,咱们又没有做那些大恶之事,他也没有理由来找咱们的麻烦吧!”心腹知道他的担心,所以,在一旁劝道。

    这一次杨群之所以会答应归顺,这个心腹可以说是在旁边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职方司正是从他下手,这才成功的完成了此事。

    “你说,咱们有没有可能像上党冯鸯那样,虽然归顺了华山军,但却依旧保留职位与兵权呢?”想了想,他还是有些不太甘心。

    “使君,这话明天可万万说不得啊!既然已经是答应归顺之事,那就老老实实的由他作主便是!那冯鸯虽然是得了官职,什么都没有少,但以属下来看,那不过就是华山军临机之举罢了!别看这冯鸯现在是风光,但日后怕是迟早得完蛋的!”听到这话,那心腹不由的愣了一下,接着便赶紧相劝。

    上党冯鸯那里会有这样的独特待遇,那是因为上党之地形势特殊,而且,正赶上了好时候。否则的话,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呢!李信可以容忍一个冯鸯,那是因为他有需要。

    他不可能再容忍第二个冯鸯的出现,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打一仗来得痛快呢。反正杨群的地盘就在身边,而且,实力也差得多了。

    “唉,你说的有道理,事已至此,说什么也没有用了!明天见机行~事吧!”杨群沉默了一下,说道。

    为了杨群的事情,李信亲自赶赴潼关去见了他一面。整件事情还算是顺利,毕竟,在如今的情况之下,杨群也不太可能翻起浪花来。按照约定,杨群正式入关,职务暂时有待安排。

    但出关接收地盘的大军,却是先一步出发,两千兵马从潼关出发,而后占据了弘农县,以及更东一点的陕县。再往东的话,其实还有两个县,分别是黾池县与宜阳县。

    但这两个县不在杨群的掌控之中,而且,距离洛阳特别的近。所以,李信现在也没有打算拿下。百;镀;一;下;“;东晋唐王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243章 桓姚之战

    弘农郡与上洛郡,本来是一个地方的,只不过前些年被苻健给拆分出来,放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洛州。如今弘农郡大半在华山军中手的话,也就意味着这个洛州基本上被拿下了。如此一来,进入关中的东南与东面两大通道,都被掌握在手中,对于关中的安全而言,自然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除了潼关的出兵之外,从河东郡那里,李信还调集了一千兵马。过了虞坂古道之后,直接在大阳县南渡黄河,在陕县县城之外汇合。如此一来,在弘农郡面对洛阳的方向,便有了三千兵马。

    杨群手下的那批军队自然是直接先撤回关中去了,这些人之中,老弱不少,真正能够用的人只有一半左右。就地整编之后,也算是充实了当地人口了。

    弘农县即秦代的函谷关之地,后世的灵宝市不远处,曹操后来新建的函谷关也在这个地方。而陕县则就在黄河岸边,与北岸的大阳县正好是一南一北相对。

    陕县县城之外有个茅津渡,乃是河东运盐往黄河以南的重要渡口,之前还掌握在杨群的手中,现在的话,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既可以保证运盐的顺畅,又可以将弘农与河东连成一片,一旦有事的话,两地可以形成联动,及时的支援。

    虽然说东面的黾池县与宜阳县都没有能够拿下,但对于陕县东南方的南陵关,他则是志在必得的。好在,杨群也知道这个地方乃是分陕扼秦之地,所以,之前便派兵把守,不敢有丝毫放松。

    如此一来,李信顺利的接手了这个地方。北有南陵关,南有武关,如同双拳一般护卫住了关中东面。而出了南陵关之后,再往东两百多里便能到洛阳了。

    武关那边,有何风守卫着,而这南陵关及弘农县旧函谷关,他交给了陈康去防守。在南陵关内,驻守着两千兵马,密切注意着洛阳那边的动静。毕竟,如今姚襄与桓温正在那个地方大战呢。

    自从得知了桓温北上之后,姚襄便不得不放弃了对洛阳城的攻击,如今正驻扎在伊水北岸。这伊水,便是后世的伊河,从洛阳等地经过之后,向北汇入黄河之中。

    虽然说桓温打着的旗号乃是收复洛阳,清理皇室陵寝,但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冲着谁来的。姚襄自己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得不全力应对了。

    “本想趁着李信不在关中,华山军主力西进之时,迅速的拿下洛阳等地,而后可以打进关中,至不济也可以拿下河东之地!没有想到,那苻秦居然如此不禁打,这才三个月不到,居然便被李信给消灭了。如今李信已回师关中,我本欲招降那杨群,谁想他居然投降了李信。如此一来,别说是图谋关中了,咱们还得小心他会从西面打过来!”军营之中,刚刚得到华山军接管弘农各县消息的姚襄,不由的又惊又怒。

    “唉,早知道李信如此厉害,咱们当初就应该从许昌直接向河东进兵才对!如今顿兵于此,那桓温气势汹汹而来,西面又有威胁,前景实在难以预测!”听到这话,权翼不由的摇头叹道。

    “悔不该不听王长史之言,在洛阳城下耽搁太久,以致于有今日!都是我之过错!当今之计,还要先解决桓温之事才行,诸位可有办法!”姚襄听到这话,不由的有些愧疚。

    毕竟,当初攻打洛阳城之时,他的长史王亮便已经是劝谏过他了。告诉他这洛阳城太坚固,如果不能打下来的话,应该尽早撤离去往他处才是。可惜,姚襄当时很顽固,牛脾气一上来,根本就不听,现在后悔是晚了。

    “使君,那桓温亲率大军而来,咱们兵少力弱,想要将之给打败的话,怕是难度不小!如今之势,只得用计才行了!”众人沉吟了一下,薛瓒站出来说道。

    “君有何计!快快说来!”姚襄当即喜道。

    “那桓温在江左位高权重,经灭蜀中李氏、关中大战之后,难免心高气傲,目无旁人!使君不妨修书一封,自居其下,以示恭敬尊崇之意,以骄其之心。而后,再邀其前来商议归顺之事,咱们于水北林中隐藏精锐,只待其过河之后,便尽起而杀之。桓温一死,此战之危自可解决!”薛瓒提议道。

    “好,此计甚妙!只要能够将桓温给解决的话,江左大军必然是溃不成军。到时候咱们再杀将出去,定然能够取得大胜。没有了桓温的威胁,咱们便可以立刻向西进兵,拿下弘农再说!”听罢此计,姚襄不由的抚掌大笑道。

    商议妥当了之后,姚襄当即便修书一封,信中极尽夸耀奉承之意,末了才小小的提了一下要归顺之事,请求桓温过河商谈。

    这封信很快便被送往桓温的军营之中,此时,他的大军距离姚襄还不到一天的路程,须臾间便能赶到伊水南岸了。

    桓温骑马于中军坐镇,郗超如过往一般,跟着他出征,在身旁参谋军务。

    “李信回来了!关中局势牢不可破!苻秦终究是没有挡住他啊!短短时间之内,连秦州也大半都属于李信了!”一边前行,桓温一边淡淡的说道。

    “以大将军之智,当知道这是必然之结果。那苻秦自从败退陇西之后,无论从各个方面上来比,与华山军的差距便越来越远了。所以,一战之下,自然是无法抵挡的。如今的华山军,实力比起当初的苻秦来,怕是还要强上一点!”郗超点了点头,随即说道。

    “假以时日,李信必然势力更大,我意还是要早做防范为好!虽然他现在还没有不臣之迹,但日后的事情,谁能够想得到呢!”桓温叹气道。

    “前些天,弘农杨群归顺了华山军,如今,弘农郡已经大半都属于李汉唐所有了。再加上河东那边,轵关大胜退敌,现在的华山军可以说暂时没有什么威胁。据说李汉唐也亲自赶到了弘农县,主持接收之事。大将军若是此次前往洛阳,说不定还可以见上一见,到时候试试其心意也好!”听到这话,沉吟了一下之后,郗超说道。

    以郗超的性格,一直以来便都不是那种迂腐之辈,否则的话,又岂会支持桓温夺取司马氏的大权呢!所以,相对而言的话,他倒是比较欣赏李信这样的做事风格。想做就做,根本就不用考虑太多。

    “你说的对,也许真应该见一面才好!”对于这个建议,桓温颇为认可。

    “启禀大将军,姚襄派人送书信前来!”正当两人说话之时,前军突然派人过来禀报。

    “哦,拿过来!”桓温愣了一下,随即吩咐道。

    很快,姚襄的信使被带了过来,信也到了他的手中。桓温展开看了一下之后,沉默没有说话。

    “大将军,姚襄有何说辞?”一旁的郗超见状,不由的问道。

    “你看看吧!”桓温将手中的信递给他!

    郗超接过来看了一下,终于是明白过来。想了一下之后,对桓温低声说道:“姚襄此人反复无常,野心极大,不是轻易臣服之人。如今咱们大军刚刚到达,双方还未交战,对方便请求归顺,只怕必有蹊跷!大将军当小心才是!”

    桓温听了,点了点头,随即看向那个信使,说道:“本公此来,乃是为了恢复旧都,整理先王陵寝,与你们使君有何关系?如果你们使君想要归顺于我,想要与我面谈的话,那便直接过来就是了。左右不过是半天的路程,却还要派出信使!回去告诉他,想见便来,不想见便罢!”

    说罢,直接便将这信使给打发走了。

    “若是姚襄有所图谋,大将军如此做法,必然使其阴谋败露。如此一来,其必然调兵遣将,挡我们过河。大将军当尽早做好准备才是!”等到信使离开,郗超这才建议道。

    “嗯,传令下去,多派斥侯侦骑,查探四周情况。大军迅速赶往伊水南岸,准备过河!”桓温点了点头,随即下令。

    且说姚襄得到回报之后,便知道计谋不成了。又听说桓温大军即刻便至,没有办法之下,只得准备开战。他将自己的精锐都藏在了北岸的树林之中,准备等到桓温大军渡河之时,便一举杀将出来。

    下午之时,桓温大军到了南岸,随即便开始渡河。等到大军刚刚在河边上岸,姚襄便率人杀了出来。如果是在没有防范的情况之下,桓温大军必然是措手不及,被杀个片甲不留了。

    但桓温早有准备的情况之下,姚襄的想法自然无法得逞。此战之中,桓温让先上岸的大军列阵于前,自己更是披甲在前督战,一战打下来,姚襄的兵马大败,被杀了数千人之多。

    那姚襄见机不对之下,连忙是率领着手下的几千骑兵往西逃到了洛阳北山。要说这姚襄的名声还真是不错,一听说他在那里,许多的百姓都跑过去追随,倒是颇一点当年刘备的风范了。百;镀;一;下;“;东晋唐王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244章 再相见

    姚襄西逃,桓温没有追上,但是跟随他一起的那些百姓们,倒是俘获了不少。军中有一些人传言说姚襄受伤,已经死了,这些百姓中,不少人便都望着姚襄逃跑的方向哭泣。桓温看到如此情景,不由的脸色下沉,恰好弘农人杨亮跑来归顺他。此人之前乃是在姚襄手下做事的,所以,桓温便问他姚襄此人到底如何。

    这杨亮便说,那姚襄为人聪明睿智,就好像是孙权一样。而且,在雄武上面,还比孙权更加的厉害。

    时人对于姚襄的评价可不低,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路走来却几乎都是大败居多。如果让李信听到了这话的话,恐怕会当场笑出来了。

    姚襄逃得太快了,追不上的桓温,便去了洛阳城。洛阳城内面对着姚襄一直坚守的周成,此时见到桓温大军到来,便又投降了他。此人上一次才背叛了江左,这才几个月时间,便又投降回来了。

    桓温将周成收押之后,便开始派人整理晋朝皇帝及宗室们的陵寝,设置官员看守!一开始的时候,他是屯兵于故太极殿之前,到了后来移兵于金墉城。

    同时,他派人驻守城内,准备上表朝廷,让谢尚都督豫州诸军事,镇守洛阳。但谢尚还没有来,所以就只能让手下的将领先守着了。

    安排完毕之后,桓温带着手下的将领们在洛阳城内巡视。这个地方对于他来说,也不是熟悉的地方!毕竟,洛阳失陷之后,便一直都是在失陷与收复之间来回徘徊,他也没有来过。

    而江左朝廷建立之后,对于这个地方也不够重视,实力也不够,以致于掌握在其他人手中的时间倒是更多。

    沿着城头走了许久,走着走着,桓温等人逐渐来到了西城,桓温突然间停了下来,向着西面望过去。身后众人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唯有郗超才明白,挥挥手让众人稍退后一些,只留下他与桓温两人在。

    “大将军可是在想李汉唐之事?”

    “是啊!如今我已到洛阳,他应该在南陵关!中间不过二百里,快马来回不过一天时间而已,你说,他会来吗?”桓温点了点头,说道。

    桓温到了洛阳之后,并没有给李信发去书信,反正是一点要见面的意思也没有表明。

    郗超当然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在桓温看来,他与李信之间的地位乃是不平等的。自己到了洛阳乃是众所周知之事,如果李信真的有心维持关系,或者说心中没有太大的野心的话,这时应该主动来拜见才是。

    如果说等到自己去请的话,对于桓温而言,那是大大失格的一件事情。况且,万一自己去请了,而李信却不来的话,那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属下也不知道!以李汉唐的性格,他若是想来,自然会来。他若是不想来,也没有人能够强迫。如今的问题,只在于这中间之地,他是不是过得来。毕竟,洛阳与南陵关之间,尚有数县之地,这些地方一旦看到他率领兵马过来,怕是会全力抵挡,不会让他们过来的吧!”郗超想了一下之后,这才答道。

    其实这个理由不大能够成立,因为洛阳县外的那数县之地,加起来的兵力也没有多少。他们久闻华山军的大名,真要是发现李信带着兵马赶往洛阳的话,有几个敢出来阻拦的。

    更不要说各县之间,大路很多,又不是打仗,非得去攻城不可。郗超之所以这么说,还是因为对李信颇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