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晋唐王-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已!对于他们而言,老老实实的待在江左之地,守着这点国土便足以。如此一来,他们与桓公自然是不相容的。桓公历次征伐四方,他们便没有少在后面阻拦。不过,碍于桓公之威势,他们也不得不暂时屈从罢了!”郗超点头道。

    “如此说来,桓公是担心车司空他们拉拢我来对付他了?”李信其实早就明白江左朝廷的想法。

    “不错!若是大将军真的归顺了朝廷,那么,必然就得接受朝廷的诏令行~事了。而如今的朝堂之上,说得好听一点乃是陛下亲政,但明眼人都知道其实是由那帮王公大臣作主。若是有朝一日,他们再容不得桓大将军的话,到时候一纸诏令命大将军征讨桓公,大将军该如何自处呢?”郗超说出了桓温真正担忧的地方。

    归顺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而已,虽然说听调不听宣的情况也是平常,但就得背上一个不好的名声。如果是这样的话,何不一开始就不要归顺呢。

    桓温的实力在江左朝廷之中是无人能及的,至少,其他的那些地方势力,兵力都不如他强大。但如果华山军进入到了江左的体系之中的话,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如今的华山军是能够对桓温势力形成真正威胁的,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华山军的加入必然会打破桓温在江左朝廷之中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对于朝廷上那些不满桓温专权的人来说,到时候只要稍稍的用点计策,便能够让华山军与桓温这两只猛虎相拼,而后他们来得渔翁之利了。

    桓温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假如说归顺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势力,对他根本就构不成任何威胁的话,恐怕他根本就不会有此一问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桓温本身也不是甘心屈居于下的人。假如说李信归顺之后,江左朝廷给了他很高的爵位,而桓温到时候地位还比不上李信的话,恐怕他也不会服气的。

    不管怎么样说,车司空他们那一批人,通过这一次的事情,算是给桓温与李信之间埋下了一个钉子。

    虽然说双方之间本来便是一个有些玄妙的关系,但被江左朝廷这样一掺和之后,日后不确定的地方便更多了。

    “桓公多虑了!虽然你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有道理,但你们似乎忽略了另外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尊卑!别忘了,我与桓公不一样,我与华山军的将士们,可都是出身寒门之中,与你们这些世家大族那是格格不入的。就算是李某归顺了,与朝廷之中的那些人恐怕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再说了,李某也不是傻~子,如果朝廷中真有人想要咱们双方相拼的话,我难道不会置之不理?”想了一阵之后,李信便发现了其中最关键之处,便笑道。

    两晋时期的门第观念真如同是铁打一般,从这一点上来说的话,桓温之所以如此专权也都被容忍,就是因为他是上层中的一份子。否则的话,换了一个寒门子弟这样爬到他们的头上去,恐怕早就被他们给联合起来掀翻了。。

    朝堂上的那些人只认你的出身,并不会管其他的事情。就算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并不会真正的接纳你。李信对这一点是非常明白的,对于江左的那一套腐朽制度,他早就已经是厌恶透顶了。

    不可否认世家大族之中有很多人才,但同样的,其中的无能之辈也很多。若不是任人唯出身,不唯才学的话,晋室天下又何至于如此呢!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天下无事

    李信既然天作机缘来到了这个时代,便会想要去改变这种腐朽的制度,怎么还会往里面跳进去呢!听到他的话之后,郗超也是反应了过来,不由的笑了笑,说道:“大将军所言也在理!桓公再如何,终究也是名门之后啊!”

    “所以说,敬舆回去之后,可以让桓公放心了!”李信站起身来,拍了拍郗超的肩膀,说道。

    “若是如此,那在下便告辞了!江陵那边公事繁忙,在下还得赶回去回禀桓公!”郗超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连忙躬身道。

    “也好!不过,临去之时,我有几句话还要与你说,顺便送你一程吧!”李信点了点头,让身后的众人都留在原地,只留下屠七在身后,与自己向着郗超来时的方向缓缓走去。

    郗超听着心中奇怪,连忙跟了上去。

    “大将军有何事要交待?若是有什么话要传达给桓公的,在下一定带到!”

    “与桓公无关,乃是准备与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李信看了他一眼,笑道。

    “大将军请说!”郗超更疑惑了,连忙拱手道!

    “江左之地,如朽木之船,恐怕是开不了太远的!桓公虽有大志,然则以其性格,怕是终难成大事啊!敬舆兄久在桓公身边,应当看得明白才对!以敬舆兄之才学,日后恐怕受桓公所累,年纪轻轻一身所学无处施展,岂不是大大的浪费么!”李信看着他,缓缓说道。

    “大将军何出此言?桓公虽然偶有不智之处,然其礼贤下士,对在下亦有知遇之恩!”听到这话,郗超不由的说道。

    “我明白!现在说的这些话,你自己明白便好,不可对桓公明言!总之,你记住,只要你愿意的话,随时可来找我!我们华山军的大门,永远对你敞开!”李信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郗超显然心中有所触动,嘴唇嗫嚅了一下,似乎想说些什么,但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

    “去吧!回去之后,替我向桓公问好!”李信挥了挥手,说完便转身回到地里去了。

    郗超看着李信的背影,好一会儿之后才转身离去。

    “大将军,您为何如此看重此人呢?”等到郗超离去之后,屠七忍不住问道。

    若说是自己人的话,自然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问题是,郗超乃是桓温手下的人,某种意义上来说的话,这应该算是外人,甚至可能将来会成为敌人的人。

    “郗超是个实诚人!而且,他和其他的人不太一样,又有真才实学。这样的人,对于咱们来说乃是非常需要的。咱们过往与他的关系虽然一般,但你应该知道,在桓温那边,他是没有少替咱们说公道话。日后你多派人注意一下他的情况,若是有什么事情的话,记得告诉我!”李信回头看了一眼郗超离去的方向,悠悠说道。

    的确,郗超相比起江左其他的人来说,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一来,他对于桓温一直都很忠心,而且他一直都想让桓温废掉司马氏自己当皇帝。

    要知道,他乃是出身于高平郗氏,这可是名门大族之一。他爷爷乃是东晋的太尉郗鉴,而他的父亲也是朝廷高官。

    照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是十分努力的去维护司马氏这个大家一致推举的共主才是。更不要说他父亲一直对于东晋朝廷忠心耿耿了。

    而他这个儿子却是想着让桓温造朝廷的反。如此行径,怎能说不是怪异呢!

    虽然说李信与他之间相交并不深,但最近这几年来,对于他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总而言之的话,这是一个值得自己拉拢与结交的人就是了。

    且说郗超见过了李信之后,便连夜往回赶,终于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回到了江陵,将此行的情况告诉了桓温。

    “他当真是如此说的?”桓温对此有些不信。

    “正是,此乃其亲口对下官所说!下官回来之时想了许久,李汉唐所言很有道理。毕竟,若是其归顺朝廷之后,就得受制于人的话,那还不如不归顺呢!更何况,如今的华山军实力强大,即便是李汉唐决心归顺,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他没有与大将军为敌的意思,自然不愿意被人利用了!”郗超在一旁说道。

    “说得也是啊!李信乃是极聪明之人!朝堂中的那帮人,总以为别人都如本公一般好说话!既然李信没有答应归顺之事,对于咱们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了!”桓温细想了一下,也觉得的确如此,终究是放心下来。

    而对于李信的识相,桓温心中也感觉到很满意。毕竟,在他看来的话,这应该是李信在向自己示好的表现了。

    解决了车灌与郗超的事情之后,李信的所有精力便都扑在了政事上面。当然,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用在了练兵上面。

    不破骑那边,在邓羌与张蚝的训练之下,五千大军已经是变得越来越精熟了。经过这一年多来的刻苦训练,再加上充足的物资供给,如今的不破军士卒,气势都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

    李信调集了部分的普通兵马,让他们与不破军进行演练。结果,在同样的兵器与装备的情况之下,不破军能够以五千人马,轻易的战胜对方一万大军。

    当然,这用的都是普通的兵器与装备,如果是换上了全套的不破军专用装备的话,恐怕这个战果还会再大上许多。如此成绩之下,让李信是感觉到非常的满意。

    而另一方面,飞龙骑那边的进展也很快,骑兵士卒们每日里生活,几乎连吃喝拉撒都是与战马在一起的。这样的长时间磨合之后,人与战马之间的感情自然是与日俱增的。

    假以时日的话,飞龙骑便能够出现在战场上了。同样的,李信也利用普通骑兵来与之对练,从而是达到尽量接近实战的目的。

    自从洛阳之战结束了之后,如今的天下基本上来说便没有什么大事了。除了各地那些零星的小事之外,整个天下算是呈现出了一种难得的安定状态来。

    无论是江左还是燕国,又或者是华山军还是凉州等地,此时都是专注于自己的地盘,都在处理着自己国内的事情。

    没有办法,去年的大战几乎将整个天下都给牵扯进去了。尤其是燕国与江左,可谓是损失非常的大。如今的话,大家都是在蜇伏着,都是在舔伤口的过程之中。

    这对于华山军而言,乃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整个华山军上下,正按照着之前制定的那个三年计划,有条不紊的发展壮大着。

    李信来回奔波于各地之间,视察各地的仓库、道路、桥梁、军队,对于一切重要的事情,他都尽量亲自去看一看。如今的时节,各地刚好都收获了,商务司正在尽最大的努力,从外地购买粮食回来。

    看着一车车的粮食入库,再加上本地所产的那些粮食,如今华山军各地的粮仓之中都已经是渐渐的满了起来。过去的那些仓库已经是不够用了,不得不再增建了许多新的仓库出来。

    粮食乃是李信最重视的事情之一,眼看着这一座座的官仓中都满了起来,李信的心也就越来越安定了。

    华山军治下的百姓们也是如此,毕竟,家中有粮食的情况之下,大家无论做什么也都变得有底气了。再加上今年华山军难得的安定,既没有大战发生,又没有天灾出现,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年景了。

    趁着这个闲瑕之时,李信下令全军上下展开大练兵。从太原雁门等郡,再到陇西西平等地,所在各地的驻军与镇军,都进行长达两个月的大操演。

    毕竟,军队不可能让他们一直歇着,尤其是去年开始便不断补充了许多新兵的情况之下更是如此。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战争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事先做好准备,强化自身总是没有错的。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各地的兵马将会迎来一个极其艰辛的时刻。当然,对于周围的那些势力而言的话,恐怕就是一件要特别戒备的事情了。

    八月的时候,燕国慕容俊派了中军将军慕容虔、护军将军平熙帅步骑八万去攻打北边的敕勒,而且还获得了大胜。据说,光是牛羊马匹等物便达到上百万头之多。

    李信初听到这个消息之时,还有些惊讶。毕竟,去年和今年燕国都是战争不断,先在青州打,后来在太行山与华山军打,之后又是洛阳大战至今才结束不久。

    在这种情况之下,才两个多月便又派出如此多的大军去攻打北边的胡人,而且对方并没有来招惹的情况之下。只能说慕容俊实在是有些好大喜功,有些不顾国内民生了。

    不过,细想了一下之后,李信觉得慕容俊的这个做法其实还真不一定有错。。

    毕竟,去年到今年的这几场大战,燕国几乎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时间又拖得这么久的情况下,国内必定民心沮丧,百姓叫苦连天的。

    而在这个时候,突然间来了这么一个大胜的话,恐怕正好可以极大的鼓舞国内军心士气了。


………………………………

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猛的忧虑

    不过,相比于燕军攻打敕勒这件事来说,李信更关心的还是后面的一件事情。几乎就是在燕军获得了这一次大胜之后,匈奴单于贺赖头帅部三万余五千多口投降了燕国,而慕容俊却是将他们给安置在了代郡的平舒城那里。

    匈奴自去年之时便开始大乱,到现在也还没有停息下来。不过,看如今的局势,倒似乎变得越发的明朗起来了。至少,刘卫辰的势力已经是超过了刘阏头,战争胜利的天平正在向着刘卫辰这边倾斜过去。

    匈奴乃是一个统称,其实内部也有着各个大小不一的部落的。而每一个部落的子民对于自己的族长,一般来说也都是称之为单于。在匈奴族之内,单于其实和族长首领是一个意思。

    后来的蒙古和突厥,他们的叫法又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称之为可汗。正是因为唐朝之时强大的是突厥,所以后来唐太宗平定了突厥之后,才会得到一个天可汗的称呼。

    否则的话,如果他灭的是匈奴族,恐怕就会得到一个大单于的称号了。

    贺赖头的领地相对来说是比较靠近于故云中郡之外的那一片地方,也就是属于张家口、大同以北的那个方向上。而这些地方,恰好便离敕勒一向以来的游牧地域不远。

    燕军攻打敕勒那边,显然是让贺赖头所部感觉到畏惧了。再加上如今的匈奴内部也是乱成了一团,有一些人是根本就不想搅和到里面去的。

    所以,贺赖头才会想着投降燕国,并且率领族人迁移到了燕国的地界之内。

    如果是安置在其他地方的话,李信可能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的在意。但平舒城这个地方有些不一样,因为那里正是位于代郡的西侧,靠近雁门关崞县所在之处。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离华山军的地盘其实是不远的。无论是通过南边的飞狐陉南下西进去攻打瓶形寨,还是直接过崞县,而后去攻打雁门关与楼烦关,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既然人家归顺自己了,慕容俊肯定不可能让他们白吃白喝的,刚好,就地安顿在两军交界的地方。这样的话,一旦有战事发生之时,也刚好可以利用这些匈奴人来当兵,保卫自己的地盘了。

    不得不说,慕容俊的思虑还是非常的周密的。只不过,贺赖头他们有没有这个勇气来阻挡华山军,那就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了。毕竟,如今族内正闹分裂之时,他却率部远走,本身便是一种没有责任的表现。

    真到了危急时刻,他们是不是真的愿意为燕军卖命绝对是一件存疑的事情。

    所以,李信考虑到这一点之后,也只是命令廖川加强戒备,训练兵卒以备不患。同时,也吩咐屠七严密监视着敌军的一举一动而已。

    除了这两件事情之外,基本上来说今年过去的这大半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华山军的境内,一切都比较的安定,自从去年休战至今,已经是连续休整了快一年时间了。

    虽然是连月无事,但李信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