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下晌回到家呢?
大家都要再在自家菜园里栽种菜苗啊。”
村民们不解了,张光明又向大家说明原因,“因为今儿傍晚会下一场小雨呀!”
大家这才明白了。
“快听咱村新支书在喇叭上吆喝,让咱们在集市上买菜苗栽种哩。他说傍晚会下小雨。咱们听他往下怎么说。”有人高兴地说。
张光明在大喇叭上继续说:“咱们可以在队里的菜地里栽种茄子、豆角、西红柿。。。。。。还要种上—冬瓜、西瓜、南瓜等种子。
记住还要往自己的房前屋后种植瓜果蔬菜哟!
一定还要记着种上竹子和葫芦哟!”
群众们听了张支书在大喇叭上的这些话语,又诧异了,种植葫芦可以吃菜,那种植竹子干什么呢?
大家又听得张光明继续说。
“等到竹子和葫芦长大了,我会免费教大伙做竹雕画和葫芦画!还有竹编技术!
咱们卖些雕刻画就可以补贴家用了!”
群众们听见了他说的这一句话,立刻兴奋起来。
有的人说:“啊?老张家的雕刻手艺和编制手艺,在咱这方圆百里之内,可是无人能比呀!
那可是祖传几代,能够养家糊口的绝活呀!
新支书说要把这两种绝活,免费传授给大家伙哩?我没听错吧?”
有的说:“哎呀呀,这下可好了!咱们要是能学成这两个手艺活儿呀?可就饿不死咱们啦!”
……
全村人都知道,前几天,张支书预测天气很准确。
可这次晴空万里的天,傍晚真会下小雨吗?
但各生产队还是按照张支书说的,该点种就点种,该栽种的就栽种。
村民们想:就算是不下雨,就是担水也得种植瓜果蔬菜和竹子呀。
天渐渐的黑了,天空雷声阵阵,淅淅沥沥的小雨,真就下起来了。
张光明急忙披上雨衣,把村子里的危房一一查看了一遍,发现有几户漏水严重的房屋。
他和住户的家人一起用塑料布蒙住他们家的房顶。
不过还好,虽然大部分土房子都很破旧,有的房屋还有点漏水情况。
但牧野花村的房屋一米来高的根基,都是用石头砌成的,这是村子盖房子的传统习惯,所以在几年内不会有房倒屋塌的危险。
而新支书家的房顶也到处漏水,那这件事情他就只好交给妻子去办了。
这场小雨让牧野花村的老百姓们高兴地鼓起了掌,他们无不感佩,都说张光明是充满智慧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预测天气之本领。
这一场小雨,终于滋养了庄稼和竹苗,以及瓜果蔬菜苗儿。
这也让村民们看到生存的希望。
次日,一轮晴日当空照,春意盎然花妖娆。
张光明动员村民们,把各自家里的鲜花种植在大路两边,意欲让人赏心悦目。
可是,他却看到村庄里的人,都把厕所池子留在院墙外,路两边的粪池子和粪堆,昨夜灌进了雨水。
天气一晴,臭味就开始散发,这臭气熏天的异味,让人难以接受。
张光明屏住呼吸走着,可又不得不呼吸这令让人恶心的腥臭气。
他一会儿踩一脚这粪,一会儿又踩一脚那粪。
这种情况让他眉头紧锁,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个破坏环境的问题。
他高一脚,低一脚,一步一滑地走到了村外。
张光明知道左天的小雨不会下很久的,因为有句谚语说:“雷先轰隆响,有雨不会长”。
果然左个夜晚的雨,下了不到一夜,还真的转晴了。
此时地里的庄稼苗,浑身带着晶莹剔透的水珠珠,就好像是高兴得热泪盈眶似的。
一颗颗苗儿纷纷仰起头,神采奕奕,仰望着天空,仿佛是露出感谢的神情。
张光明看到河水欢唱,鸭鹅欢游。
岸边柳丝婆娑摇曳,空中鸽飞燕舞,此起彼伏的鸣唱不绝于耳。
可偏偏就在这时,村民背着包袱出去逃荒的一幕又在他脑海中浮现,他不由得就叹了口气:“哎,现在全靠天吃饭,那什么时候庄稼的命运,才能够由穷苦的村民自己执掌呢?”
………………………………
第十章 多才多艺
张光明想:啥时候庄稼才能不靠天吃饭呢?他带着复杂的心情,又转身踏叽踏叽走到了大队院里。
他又想:这场雨一下呀,就让村民们终于能看到收获庄稼的希望了。
他这位村庄的“带头羊”的心中,也就得到了慰藉。
张光明看见在大队院里居住的五保户李鸿运和老婆韩枫枝,二老正欣赏着药材苗呢。
他急忙走进泥泞的大队院里,抬眼一望,就看见那一颗颗芍药、艾草、何首乌。。。。。。之前泛黄的叶子,已经返青了。
老两口又来到许多鲜滴滴的鲜花跟前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张光明来到老两口跟前就开玩笑地说:“你看看它们用春意盎然的笑脸,来回报你们这两位勤劳的园丁啊!”
老两口一听开心地笑起来。
他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地面后,然后他笑着说:“好了,这场雨过后最起码能持续晴朗个七八天呀!”
李鸿运好奇地问:“诶张支书,我就纳了闷了,前些日,你是咋样知道阴乎乎的天,在三天以内会放晴呢?你咋会知道,在那乌云漫天时,竟敢断定五小时候会放晴哩?
昨天又是咋样知道晴朗朗的天会下雨嘞?
现在你又咋样看出会晴个七八天哩?”
张光明一脸神秘的表情,嘿嘿笑了起来。
老李忽然又恭维他说:“咱村里有人说你是神人托生的,还有人说你是诸葛投胎转世的人呀!”
他老婆韩枫枝也说:“是啊是啊,大家都这么说新支书真的是一位奇人呀!”
他微笑着说,“您二老别听那些话,说那些话真是太夸张了。
我不过是打小就爱看日月星辰的变化,长期积累的经验罢了。
李鸿运央求着说:“那李大爷求你了,张支书就给俺透漏点,你是咋样提前就知道天气变化的呢?”
韩凤枝也说:“快给俺俩说说吧,大娘也求你了。”
老李夫妇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希望此时他能解开夫妻心中的谜团。
“因为我学习了谚语:晕边云卷花,天水哗啦啦;日晕夜下雨,月晕午刮风;华圈渐变小,阴雨将来到;舒云多情好,朗朗晴日照。
这是气象学专家总结出来的探研之语呀!
只不过是我通过经年累月观天测地,又结合谚语知识,才懂得了天气变化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农活管理当中罢了,并不是我的本领有多大。”
“哦,光明你真是够用心的呀!”李鸿运带着佩服的口气说。
三人聊了几句后,张光明就和这对勤劳善良的五保户夫妇一起,欣赏着大院里种植的各种各样,多种颜色的鲜花:有金黄、玫红、深粉色的月季,有洁白、粉红、橘黄色的杜鹃。还有……
大家说他们是五保户,可并不是真的没儿子呀。
他看到一对可怜的夫妇就想起了他们夫妻的往事。
李鸿运的儿子可是成群呀!
那为什么现在却只有老两口,住在千里之外的牧野花村呢?
事情是这样的——他们是贵州山区人,那儿是特困地区。
那一年由于连年遭遇旱灾颗粒无收。
他邻居家的孩子活活被饿死了。
李鸿运家里也没了粮食吃了。
夫妇俩被迫无奈,就让大点的孩子们分成几路,出去逃荒要饭。
他们夫妇带着最小的儿子出去沿街乞讨。
有一次路途中,他们一家三口走累了,就在荒郊野外的一座破庙中休息,小儿子李夏果比较淘气,他趁着爹娘午休时,独自出去追野兔了。
被路过的人贩子给带走了。
两口子乞讨要饭,特意去了周边的许多地方寻找儿子,也未能找到他。
所以整日过着栉风沐雨的生活。
那天他们两口子因病晕倒在路边上,幸好被我及时发现了,救了俩口子。
老两口住在牧野花村好几年了,他们的儿子一走至今仍无音讯。
多年来,我张光明和村民们一起,一直关心照顾着这对可怜的夫妇。
李鸿运指着一片菜地笑呵呵地跟我说:“幸好光明你会天气预报,让村民们把瓜果蔬菜都种上了,一下雨又不用担水浇了,多省事儿。
我说光明你就像诸葛亮似的,有知天知地之才呀!
张光明摆摆手,哈哈哈笑了几声说:“李大爷啥时候学会恭维人了?您拿我跟高人诸葛老比呀?那我可是差之千里呀!”
老李他却十分认真地说:我哪儿是恭维你呀?
明明你就有此本领嘛!
张光明看着老李两口子,真为俩人感到揪心,这对夫妻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
昨个刚下过雨,地於不能去庄稼地里干农活,连日辛劳的村民们,终于可以在家休息休息了。
张光明却闲不住,就去视察雨后的庄稼苗的生长情况。
当他看到一夜之间那颗颗庄稼苗,仿佛是王母娘娘用她的奶水,喂饱了一个个大病初愈的孩子,看到它们抬头挺胸精神十足,“个个脸儿显得翠绿鲜嫩。”他也就放心了。
可是张光明返回村来的路上,却发生了令他十分尴尬的事——他边走边想着村里的林林总总的事情,没有注意脚下,他一只脚忽然踩在猪粪上滑了一跤,差点跌倒在一堆粪汤上。
急的张光明在心中嘟噜:“诶哟,差点把我摔个嘴吃屎呀。”
他站稳后不由得抬起头瞧瞧,“这是谁家的大门外的柴草和猪粪堆放在路边呢?”
当他看到原来是秦大雨队长家门前的猪粪堆,看来是昨夜的雨冲刷,粪水淌流了一地,占了多半条路。
旁边还有一大堆家禽粪和其它的家畜粪。
这一堆堆的粪的味道,腥臭腥臭的,恶心死人了。
张光明不由得朝着路两边仔细瞧了瞧,“哟,还不只是他这一家的粪堆在家门外呀。”
他瞧见每家每户也都如此。
他只顾望着整条路上的情况,双脚又踩到羊粪汤了。
他不由得暗自感慨,“我这真是一路囧途哟!”看这一路上他烦忧填胸。
他走到大队办公室里,用大喇叭通知村委干部,都来召开紧急大队召开紧急会议。
张光明一连喊了两遍,然后就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想着村中的乱象。
他在心中暗自思考那句俗话:“有吃有穿,和谐友善,缺吃少穿,村生乱团。”
那我该想出什么办法,才能让庄稼的旱涝保丰收都掌握在村民们的手中呢?
还有怎样去解决漏房问题呀?
村里没钱怎么给村中劳模发奖呀?
这一件一件的事情,可是都需要钱的呀。
那究竟怎样才能挣到钱呢?
他这个村头就得筹划谋算呀。
张光明在心中反复思考了一会儿就说,“有了,嘿嘿!”
他暗自笑了两声,心里说:难道说我这位点子王还想不出个脱贫的好办法吗?
他就抽开办公桌抽屉,想从里面找一只钢笔,写工作计划。
可是里面没有钢笔,却有一盒各种颜色的小蜡笔头。
他看见抽屉里还有一张卷着的白纸,就拿出来放到桌子上平展开来,开始绘制宏伟蓝图。
他画好后,就把蜡笔头放回抽屉里,他的手刚一离开纸,这张纸唰啦啦就卷了起来。
这会儿,他马上给公社李书记打电话向他请示:我为了让俺这个全县最贫困的村庄能够脱贫,我想带领村民们搞副业,望李书记予以批准。
李书记他压低声音对着电话跟张光明说:我可以在暗中支持你,你想搞副业呢?那你就带领着你们村的群众们秘密进行吧!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然后李书记就说了一声,再见!
张光明在心中分析领导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可以理解为,李书记同意我提出的搞副业计划,但眼下这局势,他不敢承担如此大的风险。
这会儿只见一位一位大队干部,卷着裤腿,两脚连泥带水的先后走进了这个小办公室。
新支书忙热情地招呼大伙坐下开会。
张光明在村干部会议上,让每一位村干部,介绍介绍村民们的诉求和村庄的现状。
大队长贵小宝首先发言,他唉声叹气地说:哎,现在村民们首先最需要吃饱饭穿暖衣,可是咱能办到吗?
就拿去年来说吧,村里的春玉米刚一露出小棒棒,就有人偷啊,还有花生,红薯刚结果实时就被人偷抢得可厉害了。
孙有福右手背一拍左掌心,两手一摊,很无奈地说:“我是没招了!”
张光明感叹地说:“兽穷则啮,村民们实在是饿得很了啥都偷吃。”
转而他的态度又强硬地说,“但为了能让庄稼有所收获,咱们今年必须坚决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我真的为村民们的生活如此窘困,而深感不安啊。
此时村干们的心情,都很沉重。
然后张光明又剖析着说:“那咱就得先找原因。
我认为造成咱村民窘困生活的原因,就是没有副业的经济支撑呀!
可是要想搞副业呢?
这个问题却是个棘手的问题,咱是腘子上树——前缺(钱缺)。”
村干部们都说:“是啊,咱村难就难在缺钱呀。”
张光明又问:“那怎样才能搞副业挣到钱呢?”
他们顿时无言以答。
新支书立刻展开画好了的一幅图。
他就笑着说:伙计们目光看过来吧,答案在这里呢。
班子成员们立刻好奇地围拢过来观看。
只见图上有一座土院墙的院落,院墙是泥土墙,墙外全是茂盛的葫芦。
院内里面画了一排排竹子,一行行枫树和一行行银杏树,还有柳树和荆条树。
树林外面是一座土窑,窑内左边坐着雕刻画的人们。
右边还有编织加工的人们。
还把编制人员分成好几个小组——竹子精编组、荆条精编组、柳条精编组等。
村南面的荷花大池塘里,画里的水中,用网隔成一格子一格子,每一格的水中,都有水产动物和会游泳的家禽,栩栩如生,看起来就好像是它们真的在水中怡然畅游似的。
大伙都望着这幅画心中诧异。
纷纷问道:
“看看咱新支书还有这画画的好手艺,你画的这幅画真不错呀!
难道是想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吗?”
“光明你是啥时候学会了画画呀?”
“我真没想到你还会绘画呢?”
张光明流露出神秘的一笑……
………………………………
第十一章 治理
风行雷厉的张光明从不坐慢车,早上开过大队班子成员会议后,紧接着就主持召开各小队长会议。
他在会议上说:“今天主要是治理咱村的脏、乱、差的问题。
大路两边绝对不允许放置大粪、家禽粪、牲畜的粪便,也不能有成堆的柴草。”
小队长们也赞成张光明这一治理村庄脏乱差的办法。
他接着说:从现在开始,绝对不允许此类东西,再往路边乱堆乱放了。你们去告诉社员们,如果谁再犯此错误,大队就要罚谁钱,而且是重罚,绝不手软!
村干部们都说,对待这件事情,就应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