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被她染指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殿下被她染指了-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试图解释:“其实李麟这案子……”

    元骜说:“案子本身曲直无已所谓,如今保命要紧。”

    “如今君无戏言,皇帝已经下旨。”

    李琦语气透着绝望。

    元骜对他的言语极其反感:“恐怕郑国公府中压根没有心思救吧!”

    “师哥!”

    李麟打断他,生怕他会说出伤感情的话。

    她对李琦说道:“爹娘和爷爷有他们的无奈,我都知道。”

    元骜冷冷一哼:“我倒希望是这样。”

    说完冷哼一声大步离开了牢房。

    剩下牢房里的李琦和赵臻站在那儿,气氛有些尴尬。

    不可否认,这是李麟被关进来之后,他们第一次来看她。

    李麟安慰哥哥:“一切听天由命。这件事情我早就想通了。”

    赵臻看着李麟坚强的面孔,心中暗暗佩服她的胆气,同时也带着愧意对李麟说:“这次的事。。。。我难辞其咎。”

    李麟苦笑:“都是造化弄人,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李琦说:“你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把你救出来!”

    ——————

    深夜的牢房。

    李麟躺在冰冷的石壁上。

    一点点回想从前的事,她想到师哥白天说的话,突然悲从心来。

    元骜坐在书案前,思绪也跟着乱跑。

    元骜自小被遗弃在寺庙,后来被老师收养,自小对人性就一片种性本恶的解读。

    他自打小就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母,包括在战场的那么多年。

    很多年前,在他刚刚认识李麟的时候,曾经一度以为李麟跟自己一样是个孤儿,直到老师说起李麟的身世,才知道世间有这样一家奇葩的人。

    他还记得,军营里每到月中都会把来自各自家乡的书信分发下来。

    每次别的战士因为收到家乡的挂念而欢呼雀跃时,李麟都是低着头吃饭。后来偶尔收到李琦的,却也是寥寥无几。

    因为路途遥远,大多寄来的都是干果,每当兵士把收到的干果分享给李麟时李麟脸上都带着羡慕。

    士兵们不知道,为什么李麟这样一个女人会愿意待在军营里面,他们从来没有听她提起过自己的父母,更没有人知道她来自权贵之家。

    那年的一天,李麟正埋头吃饭,突然听到发信的人喊她名字,

    抬起头看去,发信人说:“李麟!有你的信!”

    说完塞给她一袋干果,说也是给她的。

    那刻,李麟脸上写满惊讶和期待,一瞬间还认为是被认错了,等把信拿在手里,打开之后才发现竟然是元骜写的。

    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李麟闯到元骜帐中,问他为什么写信?

    元骜的脸依旧是如冰块一样透着寒气,说:“你不是一直想收信吗?如今收到了,以后专心练功不要想别的。”

    后来李麟才知道,

    元骜是偷了老师的干果给她。

    那是皇帝御赐给老师孙承宪的贡品。

    那些干果老师一直不舍的吃,极其珍惜。大漠那边零食少,加上是皇帝御赐,简直是珍宝。

    没想到被元骜一股脑的全塞到了信里给了李麟。

    因此,他被老师罚跪了几个晚上。

    这件事情李麟一直记得,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生活,她和郑国公府的家人实在没有多少共同的回忆。

    反而和元骜更像相互依靠的亲人。

    ……————

    大理寺中,

    大理寺丞听说三皇子要更改这个案子的判决,吓得几乎失禁。

    “这……皇上都已经下了命令,这根本改不了啊殿下!”

    三皇子对他的畏畏缩缩感到失望。

    “方法总比困难多。”

    站在后面的那个机灵小寺丞脸上欲言又止,似乎有点主意。

    三皇子把那小寺丞单独留在房间。

    问他:“如今这个案子,如果从判决中找漏洞,你有办法吗?”

    小寺丞机敏一笑:“不瞒殿下,之前有过这样的个例,此时,只需有一个不怕死之人率先上奏发出异议。然后朝中几个有能力的人为其辩护,拉锯之中只要旗鼓相当,最终就可改变判决!”

    三皇子赞赏地看这个小寺丞。

    之前在审理李麟案时候,就觉得他思维敏捷,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见识。

    问他:“倘若让你写这个奏折,你敢吗?”

    小寺丞跪在面前:“敢。”

    他大胆地说:“李麟这个案件本身就无需判死刑这么重,有法典可依。”

    “按照法典,不需要死刑。”

    “对,皇上这么判,无非是为了照顾董尚书面子,平息流言蜚语。”

    三皇子点头,眼中已经有了赞赏,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小寺丞谦卑回道:“卑职狄银杰。”

    “好!”

    三皇子一拍桌子,说:“做成这件事情你就是大理寺最年轻的少卿,从四品!”

    小寺呈跪谢三皇子,心中一片喜悦。

    在大理寺这么多年,他终于遇到了贵人要熬出头了!

    如果这次可以出人头地,就能回去迎娶村口的翠花,走上人生巅峰。

    皇帝看着手中的奏折大怒,把折子狠狠摔到案上。

    “一个小小的大理寺丞,竟敢对已结的案子异议!还引经据典,难道我之前发的圣旨是废话吗?”

    面对皇帝的怒气,满朝大臣鸦雀无声。

    在沉默了片刻之后,之前的众口一词此时竟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朝堂上有几个大臣委婉表示:案子判的的确重了……

    最近郑国公请病假,一直在家里面养病,皇帝自然是知道的。

    此时,带头求情的人,是翰林院的老臣司马究。

    有没有觉得这个名字很眼熟?

    没错,他就是本文开篇之时,第一章就被提到的郑国公基友,如今是第一次出场。

    他一向少言寡语,此刻却摆明了立场,认为皇帝应该收回成命,对李麟从轻处理。


………………………………

第77章 每个人的立场

    几个大臣跟着司马究后面,一致认为死刑过重。

    不过以董尚书为首的大臣揪住不放,认为这是在蔑视皇帝的权威!

    朝堂上,两种意见争论喋喋不休。

    皇帝有些不耐烦,问三皇子:“你身为这个案子的主审,怎么看?”

    三皇子说:“李麟犯的错即使死刑也无可厚非,但郑国公年迈是三朝老臣,未免残忍……不如对他这孙女宽容些……”

    皇帝听他这么说,竟然感到有些意外。

    他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才让大臣的口风有了这些转变。

    站在下面的六皇子同样嗅到了这不寻常的气息。

    本来已经是板上订钉的事情,如今却变得有些微妙。

    最后皇帝让他们全下去,只留下了几个皇子商谈。

    皇帝看着面前的几个儿子,最后目光看向三皇子:“说说吧,你怎么突然变了口风。”

    三皇子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带着悲天悯人的气色说道:“本来儿臣也觉得死刑无可厚非。但前几日去郑国公府拜访,发现郑国公年迈衰老已重病不起,他对皇上一向忠心耿耿,李麟下大狱之后,她家人为了避嫌都不曾去牢房一步……儿臣只是怕如此情景,会让大臣们寒心。”

    六皇子看他演戏演的投入,泼了一盆冷水道:“难道董尚书就不是皇帝的臣子吗?他的爱女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同样让人悲悯。”

    三皇子反驳他:“董尚书之女起码尚在人世,李麟没必要非得死刑。”

    六皇子道:“一个女子出了这样的事情,跟死又有什么区别?”

    说着,六皇子也朝皇上跪了下来。

    “父皇!我认为不能变,这是让父皇出尔反尔。”

    三皇子不顾六皇子反对:“父皇或许不知,此次从边疆归来的元骜正是李麟的师兄,同为孙承宪的弟子。”

    皇帝想起孙承宪这位多年的老基友。

    李麟是元骜的师妹?怎么不曾听元骜提起过?

    三皇子跟六皇子都知道孙承宪和皇帝的关系。

    孙承宪幼年时就是皇帝的伴读,二人感情非常好。

    他年轻时助皇帝登上王位奋死搏斗,如今又常年边关守卫国土,皇帝对他万分信任和依赖。

    听说李麟竟然是他的学生,着实意外。

    三皇子几乎流出泪来:“就在前几日元骜将军收到了家师来信,信中问起李麟近况,元将军只字未提。”

    他重重叹了一口气:“试想孙老将军在塞外知道自己的学生回京不过短短数月,就被判了死刑,会做何感想。。。。。”

    此言一出,皇帝突然也有了几分愧疚。

    是啊,的确是不妥。

    三皇子看出皇帝心软了,劝道:“其实说白了,李麟的罪名无非也就是重罚流放,何须非要死刑?董尚书仗着是礼部侍郎,他的女儿出事我们自然深表同情,但李麟又何尝不是李成才的女儿?”

    六皇子知道,再这样劝下去皇帝难保能不能hold住。

    打断三皇子:“这么做皇帝皇上的威严何在!君无戏言!我看你分明是收了谁的好处在这里为李麟开脱。”

    六皇子严肃的向皇帝谨言:“皇上未批复奏折之时,那么久都没有人求情,如今却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不觉得蹊跷么?儿臣怀疑是有人在背后使了什么!”

    两个人说着说着已经开始了争吵的苗头,皇帝对他俩的争吵早就已经不耐烦。

    命令两人闭嘴。

    此时,连一向游手好闲的八皇子都从最后面站了出来。说:“父皇,我也觉得重罚一下就行,没必要死刑。收回成命没什么的,大家只会觉得皇帝仁慈。。。。”

    “老八!我知道你跟赵臻感情不错,是不是他叫你这么说的!”

    六皇子呵斥道。

    八皇子撇撇嘴:“我实话实说而已,那个李麟我又不熟。”

    “够啦!天天吵吵你们不烦我都烦。”

    皇帝实在不想在这个时刻听他们争论,看向一旁的荣王,他年纪最长,一向做事紧密,思虑周全。

    “你觉的呢?”皇帝问他。

    三皇子和六皇子都紧张的看着容王,都希望这个二哥能站到自己这一边。

    只见荣王用一种中立的口气说道:“李麟无论是死刑还是重罚流放,都是皇上说了算,哪一个都不为过。”

    “别打太极!就说你的看法。”

    皇帝命令道。

    荣王行了一礼,说道:“事已至此,我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此言一出,三皇子犹如被泼了冷水,他本以为这个二哥会赞同放过李麟。

    皇帝看出三皇子仍想插嘴,呵斥道:“你先住口。”

    荣王坚持想法:“我认为这件案子无需再变,一切听皇上的意思。”

    皇帝叹口气:“你这说跟不说一样!”

    他命令儿子们都出去,这件事情暂时搁浅。

    三皇子和六皇子不甘心地退了出去。

    荣王没有多说一句话,拄着他的拐杖直接回府去了。

    三皇子看着二哥的背影,原本还想跟他多聊两句,只可惜他不给自己机会。

    六皇子便突然揶揄问三皇子:“三哥你本来坚持李麟死刑,怎么突然就变了呢?”

    三皇子看看他,笑而不语。

    六皇子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阴冷,道:“别以为我不知道,元骜找过你,是不是跟他达成了某种协议?”

    三皇子笑出声:“要怪就怪你演技太差,我是以德服人。”

    “哼……”

    三皇子此刻不想跟这个弟弟多说废话,只是心中有几分不解。

    他没有想到荣王会说出刚才那样的话,他以为以李麟和元殊的关系,荣王必然会赞同轻放。

    对于李麟的判决,皇帝的确是犹豫了。

    如果此刻只是一个人反对,他可以当做是某个人的私心,但他的儿子和最有资历的老臣都在提醒自己死刑不妥。尤其是对昔日的老基友孙承宪,如今惩罚他的学生,自己隐隐感到愧疚。

    但细想下来,终觉得事出突然。

    “把那个大理寺丞狄银杰叫过来!”

    一个小小的寺丞,谁给他勇气写这么个折子?

    “这个折子谁让你写的?”

    黄帝问那个小寺丞。

    狄银杰跪在地上,虽然位卑官小,却自带直面皇帝的勇气。

    答道:“卑职只是按照法典提议。”

    皇帝看着他那不怕死的表情。问他:“那为何不早早上奏,偏等到朕的折子批下来?”

    皇帝一拍龙案:“还说你不是受人指使?!”

    小寺丞身子抖了一下。

    皇帝怒视着他。

    “既然你这么爱提意见,就去前门跪两个时辰!”


………………………………

第78章 嗯,流放

    于是,狄银杰就这样被罚跪在了前门。

    一直到天色暗下来,内卫来报皇帝:“皇上,荣王求见。”

    “他又来做什么?”

    此时已经入夜,皇帝不知道荣王有什么事情非得要这个时候说。

    荣王路过前门的时候看到了跪在地上的寺丞,知道皇帝正在拿他撒气。

    皇帝问儿子:“你又有什么事?”

    荣王道:“我还是为李麟的案子而来。”

    皇帝看他煞有介事,命令所有人出门候着,太监们退了出去,皇帝问:“怎么?下午那会让你说你什么都不说,现在匆匆跑来求情?”

    “不。”

    荣王说道:“我来的目的和李麟无关。”

    皇帝不解:“那你深夜来见是为了什么?”

    荣王跪下来:“有些话白天人多不方便讲,儿臣想单独讲给父皇听。”

    看他如此郑重,皇帝也忍不住正襟危坐。

    荣王说:“父皇,此案即便皇帝要将李麟车裂凌迟处死儿臣都无话可说。这一切全凭皇帝做主,只是董上书他联名其他大臣,妄图逾越法典里规定的刑法,这种做法儿臣绝不苟同!

    “哦?”

    皇帝听来一个意外,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荣王说:“李麟的罪在法典里明文规定,最高流放,最轻杖责。

    董尚书也不过是个尚书而已,竟然联名其他大臣,硬是改变了最终的刑罚,若此次得逞,日后大臣们纷纷效仿愈演愈烈,皇家的威仪何在?!”

    这个看似中立的一句话,却直接说到了皇帝的心坎。

    一向自负的皇帝此时犹如醍醐灌顶。

    是啊,对于李麟最终的惩罚重点并不在于她是死还是流放,而是君臣之间微妙的关系。

    李麟的性命又算什么?但皇家的威仪绝不容侵犯。

    还好荣王在关键时刻提醒了自己!

    想通了这一点,顿时豁然开朗。

    荣王道:“那位跪在前门的小寺丞折子提得对,还请父皇不要过重的责罚他。”

    皇帝点头,“朕又不是昏君,这是罚他做事有纰漏。”

    于是不再追究他。

    次日,皇帝发了道圣旨:

    李麟虽犯重罪,但念其常年在外对世事不懂,故免去死罪流放边疆。七日内离京。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消息。

    所有人都为这件事情松了一口气,只有董尚书气病了。

    李琦和赵臻这两天的心情犹如过山车,听到这个消息,都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他们的换人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已胎死腹中。

    得知三皇子和二皇子对此事的助力,赵臻意识到元骜已经和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