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软,化,物-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不知道印度原来也存在民科,并且事情还被炒作到了全世界的范围。

    显然莫寒·波尔多成了一个笑话,许多人也开始调侃成绩再差也能当学者、别看我这样我也是个专家之类的话。

 《流放者日记》(五)

    莫寒·波尔多获得诺贝尔欺骗奖的第二天,以莫寒·波尔多为id的脸书甚至是新浪微博等各种社交平台都发布了公告。

    这些莫寒·波尔多都表示对自己的计算出错感到抱歉,但表示月球坠落真的在发生。当然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再相信莫寒·波尔多,大家都知道这是媒体和个别人对热度下降前的最后炒作。

    真正的莫寒·波尔多本人早被关押起来了,这些造谣的无非就是哗众取宠。

    也没人在相信什么月球坠落,至于案子因为牵扯多个国家而不断延后。甚至有传言当年的记者摄像和司机改头换面之后开了公司,靠着运营衣食无忧了。

    事情一晃十一年后,大家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是2244年6月3日,月亮的坠落给这个天大的笑话打了一个回马枪。

    一声巨响改变了整个世界,月球居然真的掉下来了。

    。。。

    那是最后一段卫星传回的视频,再次之后卫星就没有办法和地球联系了。

    月亮砸在了地面,短短几个小时月球自己的磁场改变了整个地球。

    改变之后地球就被完全干扰了,好比覆盖了一层看不见的网阻断了一切。

    视频的内容只有短短的十秒钟,那是2244年6月3日北京时间八点整。

    一切都是那么的科幻,月球在空中不断的抖动随后射向地球。

    从启动到加速不过眨眼的时间,随后月亮直直的撞入了地球坠入大西洋。

    欧洲、非洲、美洲都无一幸免,大部分被压在了月球之下。损失最小的亚洲迎来了一次全板块内9。8级的大地震,可以在地面看见的所有建筑物全部倒塌,瞬间夷为平地。

    对地球这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到处都是洪水海啸、火山喷发之后海洋开始上涨吞没了陆地。

    沿海城市全部被淹没无一幸免,海拔一千七百米之下的陆地全部都成了海洋。

    卫星失联、电力瘫痪、网络全部中断,

    人群四散、动物发狂、植物枯萎腐烂。

    活着的人都在盼望手机能用的那一刻,

    活着的人都在盼望救援到来的那一刻。

    莫寒·波尔多的月球坠落理论成真了,但他本人却连同印度深埋在了月亮之下。

    。。。。。。

    世界真的毁灭了,文明也受到了重创。

    以月球降下的位置为界,向外一圈圈的土地变成了废土。唯有远离月亮又在新海平面之上的新沿海区域才有了新的城市。

    活下来的人靠着本能聚集在一起,时间往后有过了几十年。

    2333年,6月3日。

    今天是缅怀莫寒·波尔多的一百周年,也就是唯一的节日所有人都汇聚在城外。

    在城外众人找了块荒漠的土地点起了篝火,手拉手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圈。在篝火下不断打转,直到筋疲力尽。

    人类是会追忆的动物,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有人侃侃而谈。

    要是当年没有人笑话莫寒·波尔多,要是月球坠落没有被公开。所有人都重视或者调查月球,会不会找到方法解决这次灾难。

 《流放者日记》(六)

    但显然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世界只有一个国家。或许还有其他一个两个,但以月亮坠落之后的科技显然是无法去验证了。

    资源是宝贵的,不可能再这上面浪费。

    剩下的这个国家叫做乌托邦,也就是人类最后的天堂。

    其实开始的乌托邦打算叫什么卧龙盘龙城、什么凤凰鸳鸯镇的,但显然其他肤色的幸存者不太乐意。思索再三,无奈取了个国际化的名字为乌托邦。

    其实说国家不如说是城镇,因为原本就是三座连城拼接的。

    活下来的大多数是中国人,还有小部分美国人、非洲人、日本人、韩国人。和寥寥无几的法国人、德国人、墨西哥人、印度人。

    所以大家的语言被强制规定在了人数最多的中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成了普通话口音。

    乌托邦成为国家之后,三座城各自独立又互相统一。

    每座城分别有一位城主,而所有的发展意见都是大家自发的。

    三位城主统一沟通之后,对收到的开发或者发展意见排序。

    由最优的意见进行开展,随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乌托邦几乎所有人都要工作,连城主都不例外。

    一个成年人只要保证一个月三十天,每天坚持八个小时就能得到三十枚乌托邦币。

    所有人几乎都是同样的报酬,这也使得乌托邦能成立。

    在乌托邦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

    城主只有和其他城主的交涉权,城主之下就是卫兵。

    这里的卫兵并不是保护城主一人的,而是保护整个乌托邦的。卫兵之下就是人民,卫兵也是人民选举产生的。卫兵管理乌托邦的秩序并且选择给与每个人赏罚,能成为卫兵的人少之又少。

    而城主则是从卫兵中选举出来的,这样的日子已经延续了六十多年。

    老一辈的人都在说,可能在过几十年下一代就会忘记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了。

    而我就是没有见过之前世界的人,我叫路桥。

    今年二十三了,一出生我就是乌托邦人。

    我家是三世同堂,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只要聚在一起就开始怀念以前。

    怀念过去起先在乌托邦是不允许的,是需要到受惩罚的。

    但几年前的一次提案打破了这些,因为人民纷纷提案希望可以坐下来在饭后聊聊过去。

    人民的要求就是国家的需求,这个提案被通过了。

    乌托邦就是这样,提案只要通过就不算违法。

    而家里的长辈就喜欢侃侃而谈这些,但显然我并不怀念。

    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怀念什么?

    听说以前的城市用的是电,现在的城市用的是一种叫氦3的能源。

    氦3是核材料的一种,属于完美的实用能源。

    而氦3就是从月亮上挖下来的,月球的表面全是氦3。

    氦3无色、无味、无臭稳定的氦气同位素气体,当其泄漏导致含量低于百分之二十之后有可能引起窒息。只需要发现时屏住呼吸跑开,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污染。

 《流放者日记》(七)

    氦3装在小罐子里,一般一枚乌托邦币就可以购买。如果泄漏几乎立刻就能感觉到,离开所在区域就行了。

    氦3几乎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小罐子,按照罐子与器材的对接口分为一、五、七和特种异形接口。

    特种异性几乎不常见,听说有武装的卫兵使用的枪支和武装设备才需要异形接口。

    至于常见的一、五、七号接口,区别就是小罐子的阀门。阀门全开为一、半开为五、只打开一条小缝的就是七了。相对的就是全能耗、半能耗、和微能耗,也就是小设备器械、和中大型家用设备、和轮船能源车等驾驶设备了。

    之前说了一个月的工资为三十乌托邦币,可换三十罐氦3。

    而一罐氦3几乎可以换取两三天的干粮、或者一天的海鲜或者肉类大餐了。具体的要看捕鱼和畜牧业的行情,具体下来就是只要干活不懒惰就不会饿死。

    我们路家几乎都是勤劳的人,除了三叔吊儿郎当一点。三叔工作,但是花销很大。没有成家,并且喜欢乱搞。常常刚发放乌托邦币,当天就能用光。

    按三叔的话,买几瓶奢侈的酒找个小姐爽一爽三十就没了。爸妈一直不让我学三叔,从小也将三叔定位成我不能接触的对象。

    三叔之所以是三叔,听说爷爷奶奶很早已经就生了大伯。可惜大伯早早的走了,家里也不常说起。我爸爸家里排老二,这三叔就是家里的老三。爷爷奶奶也是厉害,一辈子生了三个还都是男的,我爸爸生我也是男的估计是有这个趋势吧。

    三叔从小备受宠爱,所以导致了长大后不思进取。这也导致了我从小吃着边角料长大,穿得用的也是最差的。我长那么大特别老实,也是这几年懂事了才开始思考人生。

    爸妈也说我未来要是有了孩子,也要向我这样穷养。要是惯得太好,省的成为第二个三叔

    当然三叔成了这样也没办法,一家子人总要帮帮忙。每个月都捐出一个两个币,放在爷爷奶奶那里让三叔一点点耗着了。

    我的工作是海洋业,十八岁成年到现在已经干了五年了。

    乌托邦没有退休的说法,繁衍后代就是立根之本。

    老了之后不能干活了,就靠着家里补贴。

    我一个月需要捐出五个乌托邦币,一枚给三叔。剩下的四枚分别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他时候大家都住在一起。

    整个乌托邦,几乎六成的食物来源于种植。

    剩下的是两成畜牧和两成渔业。

    水果和食品香料都是奢侈品,一点就需要两三枚乌托邦币。

    这些奢侈品都是个别卫兵奉命种植和调制的,几乎做到了人人平等。之前说的酒也是奢侈品,带酒精的任何东西都是奢侈品。

    我们生活在沿海,下海捕鱼成了我每天的工作。

    工作其实很简单,早上六点出门。

    国家资助的渔船通过定量的氦3开到适合的海域,和同事一起将渔网洒下。

    随后有专人调整角度朝特定的方向航行一段距离之后收网,能抓多少听天由命。

 《流放者日记》(八)

    还好,我们的船长大海不是一般人。

    向我们这样的渔船我们乌托邦c城有三十多艘,大海船长靠着他对鱼群的嗅觉总能抓上不少。

    我们渔船每天的打捞量也总能排上前五,也因此常常每个月都能有一到两枚的额外乌托邦币奖励。

    乌托邦奖罚分明,当然也非常人道。打捞最少的渔船会被调换工作,但只要干活就少不了一个月三十的乌托邦币。

    最惨就是混到向三叔这样打扫街道,但只要扫的干净和大家也是一样平等的。当然可能会累一些,但好工作都是自己干出来的。

    爸妈的意思,在过两年到了二十五就可以给我找个老婆了。

    在乌托邦二十五岁娶妻生子很正常,两个家庭的结合也意味着更富裕的乌托邦币和更好的生活。

    向我这种每个月能多赚一到两个乌托邦币的,在整个乌托邦c城都算是抢手的存在。

    我们一艘船,一共三人。

    船长大海是我最敬佩的,听说他爸妈都是浙江舟山人。所以他打小就熟悉水性,至少我是两年前才学会游泳的。大海年纪比我大上二十岁,虽然也是乌托邦人。但因为父母从前就是干水产的,所以下海捉虾捕鱼的本领真的不差。

    左副手就是我,爸妈是医院的护士和医生。他们也是在医院相爱的,可惜我天生晕血晕针只能下海捕鱼了。至于我的爷爷奶奶,当年是给乌托邦c城造城墙的。所以老了以后都有些腿脚和身体的问题,还好爸爸妈妈都是医生会看所以没多大问题。

    忘了说乌托邦的医疗是免费的,有病就能去看。但大病只会让你回去等待安乐死,或者直接执行安乐死。乌托邦的医疗水平,大致上只能解决风寒感冒和各类截肢或者骨折处理。

    对于疑难杂症,和肿瘤之类的大病都是爱莫能助。还好大家都不是很容易生病,小病基本扛一扛也都过去了。

    右副手叫江念,也是家里独子。年纪比我大一点,干活还算卖力但老爱占小便宜。一般按照收成,每个月乌托邦护卫会奖励我们八到十五个乌托邦币。船长大海表示家里有孩子要养,只要有奖励最少拿四个。我和江念都表示没有问题,毕竟没有大海我们可能没办法抓到那么多鱼。但剩下分布均的时候江念总爱多从我这里贪一个,我不在意那么一个两个的得失也就从来不当一回事。

    我在乎的从来都不是那么一个乌托邦币,因为如果捕鱼业丰收了。一个币买海鲜都能让全家吃饱,但如果捕鱼捕的少了两三个币都不够一个人吃的。

    这就和乌托邦的宗旨一样,只有大家的进步才能让乌托邦进步。

    爸妈还算爱吃海鲜的,因为海鲜只需要清蒸就能特别美味。

    而白煮的猪牛羊肉都不太对味道,而食品香料比如孜然和辣椒甚至酒和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奢侈品。

    我们一般过年才能吃一次奶奶做的红烧肉或者爷爷做的香辣蟹,那味道白煮的根本没法比。

    光汤汁,我就能拌下几碗饭。

 《流放者日记》(九)

    爸妈都没有学会爷爷奶奶的做菜秘方,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调料大多都属于奢侈品,零零散散的做一顿都快要十枚乌托邦币了,一家子也就过年吃一次。

    我们曾经都想过能不能把步骤或者调料简化,毕竟有的调料的价格水涨船高。

    奶奶总是笑着说道:“人没了心肝脾肺肾哪一样能活的长久?这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做一顿菜根本没有容错率让我们在平时尝试,而我就平常喜欢攒着每个月多出的一两枚乌托邦币。

    攒够十枚就偷偷找爷爷奶奶偷师,原先做七个人的量没有容错率。改成三个人量的还是有区别的,剩下的材料我有时间照葫芦画瓢。

    爸妈都说希望爷爷奶奶能活久一点,因为家里都想着那一口好吃的。而我却想着自己早点学会爷爷奶奶的这门手艺,至少让老了的爸爸妈妈有一个盼头。

    乌托邦只有一个节假日,那就是六月三日。用来纪念月亮的坠落,世界末日来临的那一天。

    乌托邦abc三城,中间有一个小喷泉。喷泉上的雕像就是莫寒·波尔多。

    我们在乌托邦将莫寒·波尔多奉为神明般的存在,也只是希望人类不要再重蹈覆辙。

    如果有人坚信一件事情是真的,那么不妨相信他多查几次。而不是把人家当成一个笑话,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乌托邦的全年只有那一个假期,其他的一切工作日都不会允许请假。个人请假则扣除一日的工资,也就是一枚乌托邦币。而我这种特殊的工作请一个假就需要扣除三枚,因为一艘船就是三个人分工合作的。少了任何一个员工这一趟都不能出发,所以损失是三个人的。

    五年下来我们几乎从未请假,今天是节日结束的第二天。

    该收收心上班了,早上起床跟着氦3闹钟的铃声起床。

    下楼洗漱干净之后吃一两口奶奶昨天用剩下的海鲜和小米熬的粥,七点之前出门上班。

    骑上氦3推进的四驱单人座小车开往沿海码头,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到达码头。

    我一般都是第二个来的,大海每次都来的最迟。

    每天来的最早的就是江念,但今天却不见江念站在码头上。

    将小车停在码头的停车场,锁好上船。

    小小的一个捕鱼艇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发动机和各类机械部件。

    并且下层有一个四乘四乘四的正方形空间存放补上的鱼,不晒渔网的时候平时渔网也放在其中。

    上方则是大海的驾驶室,和左右副手的操作台了。

    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