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粮车?”张力一声惊呼,“鞑子的粮车?粮车怎么了?”

    “这几日鞑子往军营运粮的粮车,比前几日少了一大半!”

    “什么?!”张力和高元良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呼喊了出来。

    粮车大量减少,说明吃饭的人少,那也就是说明……

    鞑子军营中没有那么多人了!

    “木头,你怎么不早说?!”(未完待续。)

第382章 延绥军

    木头也只是前日才发现,他琢磨着鞑子万一有存粮也不一定。这下张力才冷静下来,确实,正所谓关心则乱,木头的想法并不是没有道理。

    一天两天粮车减少并不能下准确的判断,不过连续几日运送粮食的粮车都减少的话,那就说明问题了。

    想通此节过后,张力微微颔首,也不责怪木头。

    高元良似乎也明白了,一脸焦急之色地道:“大人,鞑子分兵他处,恐怕……”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张力口中喃喃地重复着这一句话,整个人剧烈地抖动起来。

    高元良和木头都是大惊失色,张大人还从来没有这样,而且他说这句话的意思,难道是害怕鞑子了?

    不可能啊!害怕鞑子,张大人又怎么会登陆金州卫,与真鞑子在兔儿屯死战?

    当然不可能!

    张力眼中冷眸一闪,咬牙切齿地道:“木头,拿地图来!”

    木头哪敢墨迹,立刻下去拿了一份地图前来。张力接过地图,用力一抖,将大号的地图摊开放在地上。

    看地图也只短短一炷香时间,张力立刻下达了命令:“木头,你传我的命令,全军立刻集结,准备开拔!”

    “是,大人!”木头不敢多问,马上就下去传令。

    而张力看了高元良一眼,一字一句地道:“元良,你让夜生派出南北两路斥候,北路至昌平,南路至大兴,探查敌情!”

    高元良重重地应了声喏,正要离开之际,却又听到张力说话了。

    “来不及了,全军紧急集合,马上往南边转移……唔,大兴有可能有敌人,那么往西南边的固安进发!”

    高元良点点头。也着急忙慌地下去传令。此刻张力身边只有几名侍卫,他也立即掉头就走,那几名侍卫赶紧快步跟上。

    ……

    卢象升的三万延绥军,其中包括五千嫡系的天雄军。驻守在京师西北的石景山。

    后世石景山已经成为首都的一个区,然而在明代,这里还是属于郊区。

    此刻卢象升正与延绥总兵官李玉东和榆林镇总兵官胡尔风两人,在延绥军营地议事大帐中议事。

    卢象升在大帐内来回踱步,而躬身立于他左右两旁的李玉东和胡尔风则是神情黯淡。

    就在今日。朝廷下达了命令,所有勤王大军一律在城外驻扎,连“勤王兵马大都督”洪承畴洪大人,也移防西山了。

    延绥军先前分配的任务是守广渠门,不过现在也不用守了,现在的任务是守石景山。

    本来延绥军就是三等公民,出了名的装备差,大明边军老大是蓟辽军,老二是宣大军,余者边镇军队跟叫花子也差不了多少。

    蓟辽军和宣大军的大炮火器。在延绥军处几乎是看不见的,譬如榆林镇总兵官胡尔风麾下一万两千人,一共只有一千把火铳,那还是嘉靖年荡平倭寇以后淘汰下来的……掐指一算的话,这些火器尼玛都有六七十年历史了,这玩意能使?

    故而延绥军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不过刀枪箭弩也都是锈迹斑斑……

    胡尔风心里有些不爽,其实这次他和李玉东一起大老远从陕西前来勤王,为的就是弄点军饷,再弄点军备物资回去。也好鸟枪换炮……至于打建奴么,他俩自然是没有半分兴趣。

    可是来到京师勤王以来,军饷却是一个子儿也没见着!好在山人自有妙计,胡尔风和李玉东自然也有生财之道。

    广渠门是他们的防区。附近也住着上万户的百姓。大明朝向来“开门党”私通建奴的j细就很多,胡总兵和李总兵说你是j细,那你就是j细了……除非交钱赎人。

    这项发财的买卖是跟宣大军学的,延绥军只爽了短短数日,朝廷一道圣旨,就叫他们滚蛋了。

    眼前这石景山乃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又怎么弄银子去?

    此二人心中所想,卢象升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卢象升重重地叹了口气,心里盘算着应该怎么“敲打”手下这二位总兵官。

    自己是“三边总督”,名义上自然是管着李玉东和胡尔风,不过,现在的情况又有些不一样。

    现在是勤王的关键时刻,自己一直是在宣府任职,对延绥军一点也不熟悉。昨日,就在昨日……山西镇总兵官王朴,竟然将两万山西军拉回太原去,压根儿也不鸟宣大总督张宗衡以及勤王兵马大都督洪承畴。

    大明的边镇,现在已经有几分藩镇的意思了。各地都是将官世家,正所谓流水的总督,铁打的总兵。

    其实卢象升比不过张力,若是张力在此,他一点都不会对山西总兵王朴的跑路有一丝的奇怪。因为历史上决定明清国运的松山之战,正是从山西总兵王朴带头跑路,揭开了明军的大溃败……

    这位王总兵一直扮演“王跑跑”的角色,在很多次战役中他都带头跑路,事后p事也没有,他以为松山之战自然也是一样。可惜松山之战葬送了整个大明朝的国运,影响太过剧烈,所以朝廷狠下决心将他捉来一刀咔擦了。

    卢象升对王朴的跑路心存警惕,若是自己手下的李玉东和胡尔风也跑了,那自己这“三边总督”可就百死莫辞了!

    “玉东,尔风。你二人此次勤王有功,虽说朝廷一时拿不出饷银来,不过本督一定会上奏折为你们表功,圣上也一定会开内帑的……”

    不管李玉东和胡尔风信不信,卢象升是强迫自己必须相信这些个说辞,否则又怎么忽悠人?

    然则李玉东和胡尔风能混上总兵官,又岂是蠢货?此刻在他俩心中只有两个字……“呵呵”。

    不管怎么说,大明朝文贵武贱,区区总兵官是一定不敢跟总督大人说半个“不”字的,故而俩人也口是心非地齐齐应了一声:“全凭总督大人作主!”

    卢象升微微颔首,正要再勉励二人两句,突然外面传出了震天的喊杀声,一时间将卢象升惊得浑身一颤!

    卢象升快步往议事大帐门口走去,就在此时,一名哨探也快马而至……(未完待续。)

第383章 重于泰山

    那哨探飞身下马,舌头似乎都打了结,声嘶力竭地喊道:“总督大人,鞑子……全是鞑子……!”

    卢象升猛地一惊,厉声喝问道:“慢点说,到底怎么回事?!”

    那哨探稳了稳心神,这才开口道:“鞑子从昌平杀出,总数……不计其数,铺天盖地的鞑子尽数从昌平杀来了!”

    “总督大人,军情紧急,属下营中恐生变故,必须马上回营弹压!大人,属下去去就来,去去就来啊……”

    不等卢象升反应过来,李玉东和胡尔风竟然丢下一句话之后,一溜烟地跑了……

    卢象升整个人面色铁青,脸色数变之后,终于稳定住了心神!

    鞑子竟然用了“暗度陈仓之计”!他们假装攻击京城德胜门,又在无定河沿岸做出渡河的姿态,实则竟然是将兵力集中到了北边的昌平卫,从昌平绕了一个大圈,而后直接从背后攻击京师西边的勤王大军。

    大同镇总兵阵亡!

    宣府总兵投降!

    宣大军已经大溃败了……

    此刻卢象升也知道李玉东和胡尔风怕是靠不住了,延绥军肯定也是溃散的下场!

    卢象升来不及多想,立刻将天雄军五千人马集结起来,以作殊死一搏!

    也只短短小半个时辰,天雄军五千人马便尽数集结完毕,而卢象升也得到了最新消息,延绥军果真火速撒丫子跑路了。

    天雄军军营之中,卢象升站在了一处高台之上,亲自向自己手下的天雄军大声说道:

    “古人说: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现在,我们将要与人数多过我方十倍,乃至数十倍之多的敌军作战。我个人心意已决,明知必死也要勇往直前,以报国家。但是,各位将士人等,还可以作最后一次考虑……各位家中还有老小牵挂的。不欲葬身于此的,趁敌我尚未开战之际,可以先行离去,本总督绝不阻拦;若有愿随我与敌军作殊死一搏的。则请留下……”

    说着,卢象升命令弟弟卢象晋取过一支令旗来指向西南方向: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愿从死者,就往西南逃生去吧!”

    不曾想,卢象升的话才刚刚说完。所有的天雄军将士们立刻齐声的大喊道:“我等愿随大人死战……死而无憾!”

    看了这样的场面,卢象晋“啪”地一声把令旗的旗杆一折两断,含着泪对哥哥卢象升说道:“大人麾下,没有贪生怕死之辈!”

    卢象升自己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突然间,他向着全体将士跪了下来,泣声道:“各位弟兄,请受象升一拜……各位视死如归,既令象升感佩,也是象升的荣耀……”

    卢象升的话还没有说完。台下的五千人已经发出了“哗……”地一声巨响,大家一起跪了下来,发出排山倒海似的声浪:“我等誓死追随大人……”

    卢象晋则大声说道:“蝼蚁尚且贪生,人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弟兄们都是因为受到了大人的感召,义不独生!”

    卢象升缓缓地站起了身子,“嗖”地一声脱掉了身上的盔甲,露出了一身的麻衣孝服,发髻上束着白网巾,大声地仰天大喊:“皇天厚土知鉴,我天雄军麾下弟兄。个个都是忠义男儿!”

    接着,卢象升飞快地指挥全体人马应战……他把这少之又少的五千人马分成三队,呈“品字形”在石景山下列阵,结成犄角之势。

    到了午时。鞑子的兵锋终于来到了石景山!

    鞑子的第一拨攻势由三千骑兵打头阵,在密可遮天的急矢的掩护下冲杀了过来。这批骑兵多数是蒙古二鞑子,乃是擅长马战的精锐,冲刺起来力道非常大,抵御起来异常的艰苦……

    卢象升亲自在震天的喊杀声中擂起鼓锤击鼓,激励士气;也因为这样。他的目标便特别的明显,敌军的羽箭纷纷以他为目标,不停地朝他s来。好几次羽箭擦过身脸,险些中箭,然则卢象升却不顾危险,继续击鼓!

    这一场仗一直进行到天黑,喊杀声渐渐小了些,敌方的鸣金收军声也开始响了起来。卢象升这才缓缓地放下了鼓锤,不料这一放,他的全身竟然好像血都流光了一般,瘫软了下来!

    ……

    卢象升在石景山死战之时,京师也炸了锅!

    乾清宫中,崇祯皇帝甚至连见一见外面“衮衮诸公”的勇气都没有了,他害怕听见那些噩耗……

    是的,噩耗一通通的传来,呈报着阵亡的将士名单、人数的奏疏在崇祯皇帝面前堆得超过了他的头顶。对于这些奏折,崇祯皇帝根本没有翻阅的勇气,而只是呆若木j的坐着,满口自言自语似地呢喃道: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全数阵亡?怎么会呢?……”

    崇祯皇帝全部的意识都已经模糊成了一片空d,再怎么的翻来覆去也只有这几句话,像是既不能接受这些事实,也茫然不知该如何善后。

    鞑子入寇以来,他整个人瘦得只剩原来的一半,原本就瘦长的脸型更加显得皮包骨,两颊深陷,眼圈漆黑,看起来跟骷髅没有两样……只是比骷髅又多了太阳x上跳动的青筋和不正常的眼神,甚至比骷髅还要吓人。

    幸好他自己根本没有心情对镜自照,身边的小太监们更没有一个人敢告诉他,这才没有又发生什么意外的变故。

    此刻崇祯皇帝坐在御案前发呆,喃喃自语,所有的人也都见怪不怪了。大伙儿都视而不见,只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侍立着,没有一个人敢招惹皇帝一言半语。

    也因为这样,崇祯皇帝的心越发的孤独,越发的像在一片白茫茫的荒原中飘荡,无伴无侣,无依无靠。既然没有一丝的安全感,那么恐惧感就立刻吞噬了全身……全身冰冷的感觉逐渐地从崇祯皇帝心灵深处向四周蔓延,体温也就跟着开始下降,突然,他站起身来,“啊……”地一声之后,便倒地不起了!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再一次急得痛哭失声,颤声吩咐小太监们去请太医……(未完待续。)

第384章 绝境

    山西总兵王朴实在是有先见之明,鞑子还没来他就跑路了。

    然则说起跑路的本事,蓟辽总督洪承畴自然也不会弱于一介武夫,所以,蓟辽军第一时间也跑了……

    延绥军跑路,山东军跑路……唔,好像听说团山军也提前跑路了,张力实在也是个人物呀!

    好在崇祯皇帝人事不省,所有事情的处置便是首辅温大人一个人说了算。

    这么大的溃败,必须有人出来顶缸……按理说“勤王兵马大都督”洪承畴自然是第一号罪人,然则洪都督是温大人的人呀!

    当温体仁将勤王兵马挨个儿捋了一遍之后,顶缸之人也就非那人莫属了。

    当然,张力级别太低,顶不了缸。

    三边总督卢象升,是了,就是他!

    虽说山西镇总兵王朴是第一个跑的,但是温大人一口咬定延绥军才是第一个跑路,又有谁敢多言?

    温体仁很快就炮制出了一道严词切责卢象升的奏折,上呈到了皇帝陛下跟前。这种事不管天下人信不信,反正崇祯皇帝信了就行……

    很奇怪,对于在天雄军中的卢象升,温体仁反倒没有立刻将他锁拿,而是静观其变。

    好一个静观其变!

    若是将卢象升捉回京师,少不得走一遍三法司会审的程序,这里面生出些变故温大人就不好收拾了……毕竟天子脚下百十万人,也不能保证全都是瞎子不是?

    唔,让他乖乖地消失,将黑锅背上就好,反正他那五千人又怎么可能对抗鞑子的十数万大军?

    ……

    然则,温体仁的动向,卢象升终究还是知道了。可是,知道了又能怎样?

    这天还没有等到卯时到来,天色仍然是一片漆黑,卢象升就开始整军备战。

    不多时。远处的号角声呜呜呜地响了起来,天色微明,大风呼啸,一身麻衣孝服。头束白网巾的卢象升骑上了心爱的战马,率领着残存的不足两千人的队伍,迎战敌军。

    战争从辰时开始展开,随着天色的愈明而愈烈,而大风却仿佛被这一场惨烈的杀戮给镇住了似的。突然间停止了呼啸,坐视着战争现场!

    这一仗,卢象升不再击鼓了,而是身先士卒的策马在第一线上杀敌!

    他先以箭术震慑敌人,箭无虚发地一箭结果一个鞑子。而后,卢象升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横扫迎面而来的敌军。他麾下的战士们则以他为中心,排列成一个圆阵,奋力的迎战着。

    然则鞑子的攻势却如排山倒海……黄台吉已经知道明军大溃败,只有卢象升这一点残军还在勉力支撑。所以,今天的主攻自然不能用蒙古二鞑子,而是女真八旗!

    黄台吉将总数超过三万的女真八旗尽数投入了战场,他把队伍分成五千人马一个单位,从四面八方合围,而后超过五万人的汉八旗和蒙八旗则分五层环围,将整座战场包围得如铁桶一般,并且逐渐缩小包围圈。

    两千对八万,女真贵族和蒙古王公以及孔有德等二鞑子,心中都只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