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班牙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西班牙帝国-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初如果不站出来把它“请”下台,那么当时已经被普鲁士集团忌恨的他可能会把德意志推向了内战的边缘,这是他不允许发生,也是为那么多王族同意的原因,至于其他人所为的德国现在的局面是他的海军政策造成的,威廉却是大大的愤慨和为抱不平。

    一个国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不继续发展的话,那么等待着它的绝对是衰落,德意志当时的发展已经快达到了瓶颈,如果不进行改革不进行海军等建设的话,那么那么多的拉动人口,本身因为俄国的农产品进口的原因就使得容克集团等地主们农产品滞销了,如果这些劳动人口再去种田种地的话,那么恐怕会引发何种动乱他都估计不清。至少容克贵族会绝对不满,因为这重创了他们的利益。甚至比起进口俄国的农产品带来的后果还要严重。

    于是他想到了在工业化活动,把这些劳动人口带入工业生产当中,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环顾四周,除了俄国之外,似乎大一点的市场都在实施的工业化,而海外市场,又被其他国家分完了,他们的殖民地人家当然不会让给德国,于是乎,德意志帝国又再次面临这个市场困难了。

    不过事情还是得到了解决,那就是既然普通工业品别人不要,又用不了那么多,那么为不生产一些紧缺的呢?于是军事化就出现了德国zhèng

    fu的章程上,陆军早已经展开,可是海军还停止着没有多少变化,就这样,德意志帝国的世界第二海军海军计划,也就是提尔皮茨计划正式的实施了。也因此,顾忌德意志的英国联合下形成了现在的局势。

    事实上,法德并不是一般认为的那样是世仇而是世交。早在法国波旁王朝时期为了对付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对其地缘政治的包围,向来都是不遗余力地拉拢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中等邦国以反牵制。法德交恶起始于18世纪以来的普鲁士的崛起,但期间两国也并非势不两立而是多有分合。反观法英之间,倒是堪称世仇,无论英法百年战争还是七年战争,两国对于欧洲乃至于世界霸权的斗争从未平息过。那么究竟是原因促使英法这对冤家走到一起,而法德渐行渐远呢?。威廉二世认为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第一个就是历史的健忘。没,就是历史原因,英法百年战争,七年战争,法国都是吃亏的,但事情毕竟比较长的了,浪漫的法国人已经慢慢忘记了当初的痛。

    但普法战争失败之耻,割地赔款之痛却历历在目,对所割让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念念不忘,可是,他们完全不记得该地区原本就是波旁王朝对德扩张的不义之财,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本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方逐渐成为法国领土。

    其实就跟他们分析那样的,法国之所以对英软弱对德强硬,那是因为法国人心中有很强的欧陆情结,可以接受海外对英国的失败,但对欧陆霸权却一直希望抓在手里。

    当然这也和它长期以来恶劣的地缘政治态势有关,威廉二世对这其实还是感动理解的。

    其二不用说当然是大国的自尊。自古以来法国就是欧洲强国,长期和哈布斯堡王朝、英国等争霸东征西讨,向来以欧洲头等强国自居。而德意志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四分五裂的存在,分开的话属于中等国家,发过没有受到威胁,德意志直到近代方才崛起作为新兴国家,法国始终对其抱有很强的自豪感,因此更加无法忍受对它作战的失利,也就是想要“一定要找回场子”。威廉二世想到这,却是感动无奈的同时,也为德意志打胜对方感到自豪。

    至于第三方面,那就是属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法国自其大**以来,一向以zi

    youmin

    zhu的传道士和卫道士自居。而无论是普鲁士王国还是德意志帝国包括奥匈帝国都是**保守的,一方面法国瞧不起德国,另一方面不用说,在面对国家工业发展缓慢,而又对德国强大的工业实力有着发自内心的恐惧,以一个如暂时弱者的心态看着德意志帝国的时候显得多么不自然,因为心理作用的原因,它从而根本不愿和德国多接触交流,想方设法要削弱德国以谋求自身安全。

    在这里威廉二世不能不感慨一下,抛开其他因素不谈,拥有钢铁般意志和绝对权威以及无限智慧的阿方索十三世真正做到了完全以利害关系和力量对比来推行外交政策,完全无视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限制和差异,是一个真正成熟的政治家,他更是对对方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感到由衷的佩服,虽然德意志帝国业发展的不慢,可是两国的历史还有前任国王留下来的任务却是更有不同,特别是对方还是未出世就接任的情况下,把本来在欧洲只属于中下等人均收入国家,变成了现在欧洲乃至世界最高收入的前列,作为一个同为大国的国王,他其中的辛酸,所以他更了解别人了解不到的压力和困难。

    之所以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其实是因为几国都属于失败外交的大国原因。俾斯麦生前有句预言,“欧洲的大国迟早有一天要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事实证明了俾斯麦那家伙是睿智的。现在,奥匈帝国的外交为塞尔维亚牵制;德意志的外交为奥匈帝国牵制;俄国的外交又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外交被法国牵制。这一连环扣起始于巴尔干,终使英法与德奥由对立走向战争成为离弦之箭,再无转圜余地。

    数百年来,法国一直梦想拥有欧洲大陆霸权,但为此吃尽苦头,得益甚少。但通过建立世界殖民帝国却牢牢的占据了世界强国的地位。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也依然是世界一流强国。可见殖民地的重要xing,这也是现在德意志最紧缺的。

    德意志帝国是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才建立几十年的。参与到国际政治游戏中来的很晚,可以说搭的是末班车。因此德意志的殖民地的面积和人口远远无法与英法相比,但帝国的实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并不弱于这两个国家,所以自然而然的,威廉想要会有获取殖民地的迫切心情了,这一年他从来没有掩饰过的野心。按德意志的一位伟大学者马克思的理论,当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时战争将无法避免。德意志要想获得新的殖民地,他们就必须对现有殖民体系大洗牌。

    第一更,现在理清各国关系,接下来将会进行炮舰战争博弈,然后加速剧情事件前进,结束这段沉默的进展变化,希望各位多多支持。

    第一百一十五章德意志的无奈外交

    第一百一十五章德意志的无奈外交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德英三结盟?
    第一百一十六章德英三结盟?

    其实对德意志而言,最理想的莫过于拉拢法国对抗英国。。因为英国有着海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它的海军虽然在19世纪时走了一段歧路,但实力仍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对抗的,更不要说德意志这个刚刚开始建造海军的国家。而德意志实力虽强,但和法国作战必成两败俱伤之势,此时法德无论谁胜谁负,都将成为半残之躯,能得到多少海外殖民地让人怀疑,威廉二世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两国的国民情绪,特别是法国的国民情绪却让这一切难以实现。

    而威廉不的是,在他以前wei来历史中,一战后,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上的利益主要为

    i本所得,法国除了得到一个连他都不的欧洲大陆霸权的虚衔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际利益。反,英国作为世界头号殖民地大国,利益主要在海外,其殖民地面积和人口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如果法国和德意志结盟,联手对付英国,便都可以把大量的陆军军费移为海军军费,想来他们得到的利益将大得难以想象。但是法国以愚蠢和短视著称的“绿水海军”计划表明它已经失去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的勇气,失去了直到现在还不停的叫喊着的法兰西jing神,这在威廉二世看来是多么的可笑。现在倒好,竟然还妄想全力与德意志争霸欧陆的战略思维。想到法国人对普鲁士人的态度,威廉就打消了那个念头,转而,他又想到了和英国的关系。

    其实,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英德一直把彼此看成是“天然盟友”。自德国统一后,历届帝国宰相都曾尝试与英国正式结盟,只是英国严格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方针,结盟始终没有达成。而随着德国实力的迅速增强,德国的资本家们越发的需要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德德意志羸弱的海军是无法实现海外扩张目标的。这样一来与大英帝国结盟,借助其广阔的殖民地,一个雄距大陆,一个称霸海洋,正是历代德皇想要的理想结果。

    而且英德结盟比起德法结盟的成功可能xing的最大,优势就是两国王室的血缘关系毕竟他威廉二世就是英国前女王的外孙,现任爱德华七世的外甥嘛。而法国的执政党秉承雅各宾主义传统和“zi

    you、min

    zhu、博爱”的信念,坚决反对殖民活动,尤其仇视德意志帝国。法国的殖民帝国的建立完全是由一小撮野心勃勃的冒险家、高级文官、军人和传教士们在或多或少脱离zhèng

    fu管制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人同样对在卧榻旁虎视眈眈的德国没有一点好印象。他威廉二世也在曾经努力过,可是,最后还是没能把两国绑在了一步战车上,其中的曲折就算是现在他想起来也感到无比的唏嘘。

    他还清楚的记得1898年3月29

    i和4月1

    i这段,当时的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与德国驻英大使哈茨费尔德两次会晤,张伯伦开门见山的提出,英国将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即:寻找将帮助英国所希望的和平的同盟,而这个盟友正是德国,当时哈茨费尔德发张伯伦的电报是据我看来,在那些较大的事情上,德国的利益是和我们的利益实际上是一致的”这句话的。

    当时张伯伦提出英德两国就中国和西非问题举行谈判,建立同盟,假如德国就站在英国一边,以后如果遭到攻击,英国将支持德国。但是威廉担心其中有诈,因为英国人一直以来就以这样的情形出现的,他不得不防,特别是英国人最喜欢利用君主立宪制各分山头的把戏,来把对本国不好的协议用上下议会不同意不过关进行推掉等卡住,所以他没有同意这次的谈判结果。

    毕竟如果一旦答应了同盟条件,而英国议会又拒绝同盟条约,德意志帝国马上的就会成为法俄两国的主要敌对目标,成为英国的替死鬼。同时他认为英国提供的利益,其实远远不能补偿德国与法俄对抗造成的损失,毕竟英国在海外,他们世界第一海军在那里,谁也打不到他们的本土,可是德意志却是夹在那双方的之间,就算最后打赢了对方两国,国土也会损失惨重,到时候如果英国再狠心一点,对德意志下手。。。。。。。

    并且在西非和中国的区域结盟,更是无法消除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这个不定时炸弹对德国的巨大安全威胁,毕竟法国人的坚硬态度摆在那里。因此,威廉断然拒绝了英国人的条件,反要求英国加入“三国同盟”,以对抗法国。而负责谈判的张伯伦英国议会不可能答应这个同盟而拒绝,因此当时谈判第一阶段无果而终。

    到了1899年10月,南非殖民地争抢的布尔战争爆发,英国把在那里的所有其他欧洲人都赶了出去南非,这一举动让欧洲各国掀起反英**,与英国在远东、近东、中亚冲突不断的俄国更是借机积极活动,反英同盟的yin影在英国政治家的心中挥之不去。迫不得已,张伯伦等人又开始转向他们德意志求助。

    张伯伦于11月30

    i发表了著名的“新三国同盟”说,认为英、美、德三方同盟“在未来世界上将是更加强大的力量”。但他的讲话在三个国家均遭受冷遇。德国外交部强调了现存的德奥俄三国同盟的重要xing,甚至还提出要建立强大海军以抵制英国。英德同盟谈判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也因此机会再次在两国领导人手中溜走。

    但事情就是这样奇妙,在两国关系陷入僵局时,远东的一件事把英德两国重新拉到谈判桌上。那就是1900年6月的中国义和团起义了。被布尔战争搞得焦头烂额的英国,在深知已经不能**维护中国的完整和门户开放情况下,更难以抵制俄国人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无奈中,英国决定加强同德国和

    i本的合作,支持他们两个新兴强国在山东和朝鲜的要求。该协定的签定对于两国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威廉二世明白,英国这是在利用德意志的陆军优势在远东对抗俄国人,最终将导致两国的

    i益接近和德俄分离,这就是英国人的想法,威廉,不过为了英国支持德意志夺取更多的海外利益,威廉二世以及德意志zhèng

    fu还是觉得可以继续支持下去。

    当然了,该协定不是简单的划分势力范围,而是共同保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门户开放;最后,两国明确表示要在中国进行外**作。英德同盟至此初见端倪。

    可是,转机又再次出现了,英德同盟又再次遇到了破灭的根源。这个时机来的总是很快,快到让两国不一定能反应,

    1901年yu壑难填的俄国人提出了狠毒的12条作为撤出满洲的条件。无力对抗的英国再一次想到了德意志,打算和德意志成立正式的远东同盟。但德意志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在外人看来有些滑稽,但却是经过zhèng

    fu审核的,拒绝的原因是:德国是追求商业目标的国家,一年前英德的协定“与满洲决无关联”,“德国在满洲没有重大利益,该地区的命运也是德国决不关心的事”。

    外人或许不明白德意志的想法,作为德皇的威廉,其实这是想要让英国让出更多的利益给德意志而已,可是,当时的首相霍恩洛厄就是以这样的思维来拒绝英国的,当然了,威廉当时之所以同意也存在着让英国和俄国两国消耗的想法,可是,他却没想到是,英德两国的关系却是由此开始急转而下了。

    他不的是,当时英国人会在听到德意志的声明之后犹如晴天霹雳,都变成了呆若木鸡。他更不的是,从此,英国人对德国再也不抱任何幻想,甚至在1901年,英国海军部把德国正式列为英国的潜在敌人。紧着发生的一切更是让他感到眼花缭乱的同时,也让威廉感到了事局势变化来得那么快。1902年英

    i对外宣布同盟签署,1904年英法在德国眼睁睁的盯着下结盟,1907年在法国的撮合下,英俄达成协约,从此,德国沦为世界强国的弃儿。

    这样结果让威廉不能不想起被逼下台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也想起了的祖父威廉一世对俾麦斯的评价和对他的告诫。

    “别嫉妒他,孩子,他是非常值得你尊敬的外交榜样。虽然他一直以来都宣称需要用铁和血来维护德意志的外交,被人称为莽夫,,但是俾麦斯决不是一个只知战争与杀戮的莽撞的武夫。相反,他是一个高手,深通外交的高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