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思也变了。这也仅仅是从诗作本身来说的。

    还有啊,这是给谁的,长孙尚书啊。,除了掌管吏部的长孙无忌,当朝还能有几个长孙尚书?这科考本来就归吏部管,别的不说,就凭这关系,能不中举?

    乱说话的这些人想哭。自己到底是无意中嘴欠,得罪了什么样一个有来头的人物。

    正在众人还在纳闷的时候,罗彦站起来,一脸笑容向座上的夫子们拱手说道:“见过诸位老先生,在下就是罗彦。”这就是来露个脸,便是更多详细的自我介绍也没有,而自谦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只字未提。

    罗彦本来就不需要参与什么科举,而如今的官职更是在这些夫子之上。之所以行拱手礼,也是尊重这些老人家。可是就这样的动作,却是迎来了非议。

    “不就是认识长孙尚书,兴许不过就是见了一面,居然这么轻狂。”

    罗彦可不管这些,径自坐下来,静静等着那人自醉上来。

    一两酒,也就够那三钱的杯子斟四下。看着季农喉咙也动了几下,罗彦便匀了两杯过去。

    说真的这人自醉确实是好酒。倒在杯中,罗彦便嗅到了浓浓的花香,似乎还有梨的清甜。若是不含到口中,哪里会知道这是酒啊,说是那花露也没人会怀疑。

    一杯吞进口中,香浓中带着凌冽,若是论起口感比之那滤过的清酒也不遑多让。唯一遗憾的就是酒中还带着一点浊质,想来是花果的残渣,余味却是稍显酸涩。

    回想自己一起喝过的种种酒水,似乎这人自醉也确实能够排进前三去。罗彦不仅点点头,感叹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这个名字起的不错,味道也挺好,就是少了点。”这话说的季农直翻白眼。什么叫少了点,能喝到就算是不错了。没看到周围那些人脖子伸直了就为闻点味道。

    等罗彦将口中的酒水咽下,那郑松峰也一脸不甘地说出那第二轮的题目。“第二轮,实务论。凡国中种种事,皆可书之。”

    听了这第二轮的题目,罗彦不得不佩服这几人的小聪明。这一轮不论是谁胜了,最后这些金州参加科考的士子都会是赢家。

    毕竟随着科考制度的不断完善,从之前的没有要求,到现在的有固定题目,一步一步向着程式化的方向走着。这些人在第二轮,看到了这么多的实务论,那就相当于集思广益。完全就是集一州之力在帮助他们。

    识破了他们的想法,罗彦第一个站起来说道:“本人才疏学浅,第二轮弃权。”说完压根不理会那些人的鄙视,老神在在坐在那里,对视着一切看过来的目光。

    季农也有些不解,悄悄问道:“我说小郎君,你这般做法,分明就是甘拜下风啊。不是说好了要给这些人难堪的么?”

    “季先生,你要是想出气,我建议这轮你也不要参加的好。他等倒是好算计,想着以一州之力供他等驱策。真要是遂了他们的意愿,那才是真的傻瓜。只有真正的傻子,才会为了几杯水酒便出卖自己的学识。”

    罗彦说的有些模糊,虽然季农不懂,但是他还是听了罗彦的话,陪着罗彦静静坐着。

    转眼之间一个时辰过去,好多人都搁下笔,示意写完。在这段时间内,显然也有人识破了郑松峰的打算,好几个一起参加科考的士子也不会上当,纷纷装作是笔力不济,在规定的时限内只是写了几个字便罢休了。

    当仆役再次收上文章的时候,很多人看到那沓纸的厚度比先前要薄了很多。

    而这个时候想到的,脸色也不觉有些难堪。自己居然不知不觉就被人家利用,而且自己还不好说什么。谁让贪图那几杯美酒呢。

    不出罗彦所料,这第二轮的一斤酒,便归一个不曾参加科考的州学学生所有了。至于那三公子没有一个在前五的。想来也正常,他们已经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总是要给别人一个交代。

    这轮评定过后,为了等待这久久未来的刺史。郑松峰就将早早安排好的乐姬们交上来,开始演奏如今流传甚广的几曲教坊乐。

    这玩意罗彦在长安也听得多了,此刻看到是老调重弹,顿时失了兴趣。虽然还端坐着,但是头一低,就闭上眼睛养起神来。

    就在罗彦都感觉自己要睡着的时候,忽然见听得楼下有人在叫喊:“余刺史到。”

    这喊声仿佛是那清晨公鸡的打鸣,瞬间就把罗彦刚泛上来的困意给打消了。抬起头,正好就看到那余刺史上了楼梯,一身朱服相当耀眼。而身后则是几个官员跟随着,虽然不知道具体的职司,但是从品阶来看,想来也是长史司马之流。

    一脸笑意将余刺史送到主座上,郑松峰便征得那余刺史的同意,将第三轮的题目说了出来:“正好我等的父母官在此,不若就以金州为题,各作诗赋。”

    说是这么说,其实大家心里清楚,想必郑松峰这几个早就做好了诗赋,就在这里等着呢。

    就在郑松峰志得意满准备让大家开始写作的时候,突然这余刺史问道:“等等,我且问尔等,此间谁人叫做罗彦?”

    这话一处,郑松峰也得意不起来了。而座中诸人倒是将视线齐齐射向罗彦。

    心道自己的身份怕是被这刺史识破,也不再隐瞒,站起来躬身拜了一拜,说道:“某金州博士罗彦,见过余刺史。匆匆前来,闻得今日文会甚是热闹,便由着性子胡闹一番。却是麻烦了。”

    那余刺史也是个爽快人,听得罗彦这么一说,捋捋胡须笑着说道:“前些时日便接到吏部文书,说要新任博士要从幽州过来。算算日子也差不多到了。正好上来的时候听闻有叫罗彦的,不到两个时辰就作了一片金州赋。我一想,看来就是罗博士你了。”

    这余刺史叫破了自己的身份,让场中的好些人长大了嘴巴。这般年轻的州学博士,听余刺史这么一说,诗赋人家都是硬茬子。

    这里头有几个刚才被欺骗正好不爽郑松峰的,此刻一脸促狭地看着他。想来有了余刺史这句话,这第三轮是没法比了。

    谁都知道他们几个在最后几轮有猫腻。偏生人家凭着真才实学得到了刺史的认可。到最后,还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 文会事了且安睡

    罗彦的身份既然被揭破,余世宗也不能让他一直坐在末座。看着身边正好有一处空位,便对着罗彦说道:“罗博士既然来了,不妨上座。莫要让小辈们难堪。”却是罗彦身为州学博士,若还坐在下边,岂不是要与那些士子们继续一较高下?

    比起坐在下边和后辈争锋,罗彦倒是更适合坐在上座对那些作品进行品评。

    不过在此之前,罗彦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一诗一赋,诗在方才就已经为人所知,至于上楼之前作的赋,只要是有心人肯定不会放过。反正这第三轮的比试不就是写《金州赋》么,诸多士子的作品文会完毕肯定是要刊行的。到时候一对比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向身边的季农点点头,罗彦不疾不徐走上前去。

    余世宗指着身边的空座,对罗彦笑着说道:“罗博士不妨来这里坐。四年前我在京中为官,也是多闻罗校书大名。遗憾向时罗博士已经辞官隐居,一直未曾得见。不曾想金州有幸,居然等来罗博士这等高才做州学博士。想来金州往后的文风定是要更为昌盛了。”

    罗彦哪里不知道余世宗说的是客气话。想当初他也不过是一个从九品的校书,而余世宗短短几年外派到金州做这从三品的刺史,四年前担任的京官也小不了,岂会在意那时候没有丝毫实权的他。

    无非就是如今他的身份已经不同常人,即便身为刺史的余世宗,也不愿轻易开罪。罗彦算是官场上最不能小看的一类人,要功劳有功劳,要人脉有人脉,偏生还年轻。莫说是余世宗,只要是个消息灵通的官员,就不会轻易开罪他。

    等罗彦坐好了,这第三轮的比试也开始了。没有罗彦这尊压在头上的大神,诸多士子倒是放开了,也不管那郑松峰几人是不是早早准备了。想这新上任的州学博士当面,要是能够得到他的赏识,那也是极为幸运的事情。

    不过很快就有人想到了罗彦的身份。

    “罗彦,他不就是当年那写了《权书》的罗校书么。没想到如今居然已经成了州博士。”

    “原来他就是那个罗彦,我还以为是同名呢。不过,他这个年龄做州博士真的没有问题么?要知道州学的士子水平也不低啊。而且大都比他年长,到时候若是无法压服,即便他如今身份高贵,也是白搭吧。”

    “这你就不懂了。要说学识,他在做秘书省校书郎的时候,就以刻苦读书闻名长安。而且还在山中苦读三年,后来又在弘文馆呆了一段时间。所以凭学问,这州学中谁要是敢不服,我能肯定他必定会被这罗博士压得喘不过来气。”

    旁边听得此人如此一说,也是异常赞同地说道:“还别说,虽然这位好几年没有写什么文章,但是前几天我去长安,他推荐中书省一个小官的举荐信传的甚广。长安好些人戏称其为人中伯乐。我看啊,你们这些州学的士子这会儿一定要好好表现。说不好就算是科考无望,能得到这位赏识,随便给个小官,也能和那科考中第的一较短长。”

    此人这么一说,顿时好些士子眼睛都亮了。今年金州被举荐上去科考的,也不过是十数人。然而真正想着出仕的不知凡几。得知眼前就这等机会,哪里还会懈怠,无不埋头苦思,琢磨着如何能够用这短短一篇辞赋打动罗彦。

    第三轮依旧给的时间不短,足足有三个时辰。为了让嘉宾们不枯等,自然是全程舞乐不断。可惜了这些士子们一边忍受着舞乐的诱惑,另一边还得花费不少脑力来思考如何下笔。

    至于在座上等待的诸多官员和夫子们,则是趁着这个时间来和罗彦套交情。

    “罗博士的大名可是早就在我诸多州县官学流传了,如今见得真人,方知世间有英才,不是用年龄来衡量的。”这是州学的一位夫子说的,当然了,心中有些许不信服是肯定的。这些人能有现在这个态度,还是看在罗彦方才写诗的面子上。

    而余世宗则是相当熟络地说道:“金州学风虽然昌盛,但是就缺罗博士这样学识渊博又喜欢举荐人才的人坐镇。如今罗博士一来,真是我金州士子的福气。”

    “余刺史太过高看我了,早就听说金州士子各个学识不浅,今日文会,也算是见识了一番。想来今年科考,虽然未有传闻中那般可以包揽榜单,但是榜上有名倒是肯定的。”罗彦这纯粹就是在胡扯,方才五层中能够露脸的也就那么一两个,罗彦又如何得知谁会榜上有名。如果说是那郑松峰,不论其他人信不信,反正罗彦是不信的。

    “方才上来的时候,罗博士那篇《金州赋》我也看了。没想到博士初来金州,对于这金州的风物历史倒是比好多本地人都熟悉。而且辞藻清丽,别具一格,怕是今日座中无人能够写出与博士相比的文章了。”

    这话罗彦可担不起,他自己的辞赋水平有限,还当不得余世宗如此夸奖。“余刺史此话就过了,我长于经学,辞赋水平本来就有限。今日楼下所作,也不过是仗着多读了几本书,强行堆砌文字出来的,座中大有胜我之人。”摇摇头,罗彦否认了这样的称赞。

    随后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州中的风土人情上边。罗彦对于金州的了解,仅仅限于他之前度过的史书,此刻正好和余世宗谈这种两人都熟悉的话题,而且还能增加自己的见识,何乐而不为。

    余世宗正巴不得罗彦和他多说说话,此刻听得罗彦问起,哪能拒绝。两人就在一片和谐中把金州治下几个县都详细聊了一遍。等有人提醒时间已经到了的时候,香满楼已经灯火通明。此刻时间已经到了戌时初。

    士子们巴不得的自己的辞赋尽快到了罗彦他们的手中,因此收卷的时间也不过就是半刻。当厚厚一沓纸摆在罗彦和余世宗面前的时候,罗彦在余世宗的示意下,开始查阅起来。说真话罗彦对于这些士子的辞赋感觉还是不错的。个别几个罗彦都觉得稍微进一步,考科举也是没有问题了。

    当中罗彦就发现了季农的赋。相比年轻一代的浮躁和刻意堆砌,季农的辞赋就相当有看头了。用典、字句、词藻以及意蕴无一不考究,看完以后罗彦二话不说,先把季农的那张放在自己身边。

    包括州学的夫子们,好几个人也不过就是两刻的时间,就已经挑选出了二十份。汇总到罗彦这里,罗彦一拱手,对着余世宗说道:“余刺史代天狩牧,乃是此地的父母官。这金州赋,就由你来定个高下吧。”

    余世宗想想,也不拒绝。罗彦顺势将那些辞赋推过去,剩下的就交给这当老大的来处理好了。

    很快余世宗就将那二十份辞赋排出了一个次序。不过让很多人惊讶的是,第一居然不是那刘珉的。这可是让那些为三公子背书的人一脸难堪。原本文会的安排就是第一轮俞时英夺得魁首,第二轮取利,第三轮刘珉出名。这样一来,三公子的名声就更好了。

    谁想到半路被人给截胡了。辞赋第一,季农,而被人看好的刘珉也不过就取了一个第二。

    宣布完名次的余世宗,对罗彦感慨道:“那季农也是个人才,可惜如今已经没有了入仕的想法。我在任上已经主动举荐他两次了,可是都被拒绝。唉,如今盛世到来,贤才却不愿入仕,真是遗憾。”

    倒是罗彦看的开,想来也是跟他那会儿和季农比较交心地说话有关。“乡野遗珠在所难免,而能够看破名利还寄情诗书的,反而比我等这些汲汲功名的洒脱好多。”

    “哈哈,罗博士这番话,倒是和那季农说的一般无二,难怪之前你们两个能够坐到一起。”余世宗笑笑说道:“方才看到他的辞赋,我也是吓了一跳。这才两年没有见过他的文章,一时间看到,还真是觉得耳目一新。”

    都是读书人出身,而余世宗已经坐上了高位,因此对于季农这等人也不吝夸奖。关键是,讲真话季农的文章确实比刘珉的好一些。如果说原本余世宗想着为了给刘珉那老爹面子,但是看到罗彦郑重地将季农的辞赋放在身边的动作,余世宗就决定还是公平一些的好。

    辞赋第一的奖励是整整两斤人自醉。这个份额足够让季农开心很久了,罗彦就看到当季农接过那小酒罐的时候,脸上露出的笑容是多么灿烂。

    他们这些做评审的,自然也有福利。那就是剩下的人自醉,在宴会期间全部供应给他们。通过长达三个时辰的交谈,余世宗和罗彦虽然说不上交心,但是关系还是拉近了不少,此刻两人一起,正好那些夫子和官员前来轮番敬酒。

    时间也有些晚,一番觥筹交错,拒绝了余世宗邀请自己去他府上休息的好意。罗彦一个人晃悠着回到自己下榻的客栈,被阿全服侍着洗漱一下赶紧睡下。

    余世宗已经告诉他明天早上会去州学等他,罗彦可不敢放余世宗的鸽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三章 罗彦州学首讲经

    ,十分钟后发全部

    当罗彦到达州学的时候,微曦的天空还亮着点点星光。此时的人们还没有那种大早晨就起来秉烛读书的习惯。若不是罗彦曾经在长安待了半年,时不时参加个早朝,也不会有这么早起的习惯。

    西北的十月,早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