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杜如晦明知故问,罗彦哭笑不得。合着这才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自己这下辈是当定了。

    “杜尚书想必也听说了,今日罗彦一时头昏,和人打了个赌。”这事儿早就传遍了长安,杜如晦自然知道。此刻听罗彦提起,没好气地说道:“你是一刻也不安生啊。前些天陛下都被你弄得哭笑不得,据说拿着你在天然居贴的拿张纸郁闷了很久,随后将前些年写的那些是诗统统烧掉。如今你又弄出这样的事情,你说我怎么说你?”

    心知这是事情有眉目,罗彦笑着对杜如晦说道:“杜尚书,这件事情是小子鲁莽了。不过事已至此,还请杜尚书能够助罗彦一次。”

    杜如晦想想:“与你相斗的那几位,其长辈想来不日也会找到我的府上。你这件事情让人相当难做,毕竟我等平日里也多有接触,人家找上门来,我又如何拒绝。何况,你们这次赌的太大了,一百金,你也不想想我等平日里俸禄才多少。不论对谁,这件事情都不希望输。人家是自己上场,输给杜荷还要丢脸。而杜荷只不过一个垂髫儿童,便是输了,也与他没有关系。”

    这话明显就是说,你这样谁还愿助你。这般拿捏,确实杜如晦的一番警告。罗彦一直以来做事都有些冲动,如今要是不好好收拾一下,以后岂不是要上天?当然了,这也是某些人授意的。

    而原本罗彦还心里想着顺风顺水呢,结果被杜如晦这么一说,脸色都有些变了。从当初打赌到刚才,罗彦一直信心满满,但是谁想到会来这么一出。

    就在罗彦快要丧失信心的时候,杜如晦说道:“不过如今的少年人也确实该给点教训,整天在弘文馆和国子学正事不干,到处是攀比家世的。你给他们点教训也好。不过,这赌注就免了,到时候给点教训就行了。如果你做的太过,会有人收拾你。这是那位说的。”

    峰回路转,罗彦的小心肝简直提上去又滑下来,此刻终于有了一个确定的答案,满心欢喜。听得杜如晦这么说,自然也知道那些人是个什么意思,点点头答应:“这个自然,以后这种事情不会冲动了。当然,该收拾就收拾,最后一局,到时候让人打平就行了。”

    有了罗彦的保证,杜如晦这才点点头。其实罗彦的小心思他哪里会不知道,双方打平,也就意味着不输不赢。可是真的这样么?要知道杜荷是个小孩子,打平其实就是对方输了,传出去依旧杀伤力巨大。不过明眼人也知道,前两场都是各自出题,其实就是罗彦和那人的博弈,这样算下来也不算事输的太难看。

    此行的目的达到,罗彦轻松下来,和杜如晦闲聊了几句,看着周围那些家伙一个个都无所事事,便告罪带着这些人离开。至于杜荷,则是被留下让杜如晦好生嘱咐。从明天开始罗彦就要成为杜荷的专属老师,家中请来的幕僚也要安排好,不必再去找杜荷讲课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九章 小诗人速成计划

    罗彦把自己对杜荷的改造唤作速成计划。

    回到自己家中,罗彦便开始彻夜思考怎么充分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杜荷现在就是璞玉一块,现在即便速成,也不能把以后的路断了。这样想来,确实有些难了。不过自己还有个最逆天的东西,要是不行,就直接借助系统的力量,强行把这件事情做好了。不就是多耗费一些声望值的事情么。

    想通了这些,罗彦便开始整理相应的资料。

    要学诗,先学韵。当初为什么罗彦要特意申明不允许待韵书的。想想杜荷将一本韵书背熟了,对上一个作诗韵脚不行的人,胜算便先大了一分。现在可还是把韵书当作工具书的,就连科考考场上都能带进去,可想而知对于这一块人们有多不重视。等韵书读熟了,便是将近数十年的诗作整理出一些经典来给杜荷读熟。想那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最后便是让他独立写诗。这个过程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看看时间安排,罗彦只能叹口气。这次不想借助系统也是不行了,至少,要让杜荷在短期内有一个强悍的记忆力。不然那前两项别说一个月了,给他两个月效果也不怎么样,到时候岂不输个没面子。

    想到这里,罗彦便在脑海里查看系统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东西。

    还别说,这玩意是真有。想来系统也想到做文宗不是一个人玩单机,到后来肯定是要带学生的。因此居然有一个倾心教授的学生在自己身边十米被可以得到罗彦记忆力一半的加成效果。这个效果是按照罗彦自己记忆力计算的,如今他读书三遍就可以烂熟于心,那么他的学生读过六遍,自然而然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

    这可是个好东西,而且居然是一经兑换永久附加,也就意味着以后不用再花费额外的声望值去管这个效果了。

    一看条件,呵,还真是凑巧。首先罗彦的身份必须要是训诂家,其实还需要五百万声望值。训诂家是什么人,就像陆德明一样教书的。罗彦正好前段时间不停讲学,还真是将这个身份给坐实了。此刻罗彦也是抹了一把汗,要是当初偷懒没有讲学,只是像官僚一样当着州学的博士,那现在妥妥输定了。

    至于声望值,还别说,倒是有四千万之多,这个数目让罗彦很是满足。虽然按照物品兑换量来说,这个数字不算多,可是现在够用就行。生怕这个效果转瞬间就消失一样,罗彦看条件符合,就将其兑换出来。接下来就是韵书读本的事情了。

    现有的韵书有《声类》《韵集》《切韵》这几本。不过一开始编著的目的就是给成人看的,要是让小孩子读这个,简直就是在摧残未成年人幼小的心灵。想了想,罗彦又耗费了数十万声望值将自己非常耳熟的《声律启蒙》兑换出来。这玩意让小孩子读,效果可是比前面几本好多了。

    《声律启蒙》这本书可不比《弟子规》,字数多了很多,而且很多地方都需要注释。为了赶工,罗彦整整熬了一夜这才将整本书的正文给默写下来。至于那些注解啥的,罗彦还是准备让杜荷将这些背熟了,再逐句解释。

    就这样揉着通红的眼睛,不停张大了嘴巴打着呵欠,吃过早饭以后携着厚厚的书稿便来到了杜如晦家中。

    也是太过关心,杜如晦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便去了兵部,就在家中等着罗彦呢。见罗彦进来,招呼一声,就看见他默不作声将厚厚一叠纸递给自己。快速地翻上几页,见是一部非常不错的韵书,杜如晦有些惊讶地问道:“怎么,这是要让我转呈给陛下么?”

    揉揉自己的眼睛,强忍着困意,罗彦说道:“你是真的想多了。这是杜荷这几天要背完的东西,要学诗,不熟悉韵律怎么成。这是五天的学习内容,这几天杜荷就交给我了。放心,这本书叫《声律启蒙》,听名字你就知道这是做什么的了。绝对不会让他吃亏的,要不是因为这次打赌,我还真弄不出这样的东西来。”

    看过几页就知道这本开蒙书确实质量比他看过的很多书籍要强上不止一筹。此刻听说罗彦要专门给自己的儿子教这个,自然杜如晦没有任何反对,点点头便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去兵部了。杜荷此时已经在自己的书房等候,下人自然会带你前去。你想怎么折腾,都随你。”

    说的这般轻松,其实杜如晦是吃定了罗彦不会马虎。看那字迹还有那略略潮湿的墨痕,加上罗彦通红的眼睛,谁都知道这货是专门为了这个熬夜了。罗彦的规律作息和他的懒散一样众所周知,如今破例,必然是认真了。另一方面,杜如晦也吃定了罗彦的人品。

    见到杜荷的时候,这小子正在趴在桌子上睡觉。存心要戏弄一番的罗彦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狠狠一拍桌子,吓得杜荷从睡梦中跳了起来。

    “小子,这两天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把这本书高声读上八遍。要保证每个字都能让我听见。嗯,就这样了。其他的事情读完再说。”将书扔给杜荷,罗彦便自己寻了椅子坐下,静静等候杜荷行动。

    “罗助教,这样真的行么?不是该叫我如何写诗么,读这个有什么用?”一脸不解,杜荷此刻只能询问。

    “这是韵书,连韵律都不会,到时候怎么写诗?快点。”掏掏耳朵,罗彦便开始督促。

    小孩子慑于罗彦的威严,自然不敢违拗,此刻听话地开始大声朗读起来。好在杜荷也是过了开蒙的年龄,书里的字不用罗彦一个一个给他教授,平白省了不少功夫。这第一遍自然生疏,不会读的很快,杜荷喝了好几次水润嗓子,这才在三个时辰内堪堪读完。

    而时间也到了晌午。

    和杜荷两人吃过饭,重新回到书房的时候,这此读书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当杜荷读完罗彦看看时间,也就是两个多时辰。想着杜荷毕竟是小孩子,还不能像他这样通宵达旦读书,罗彦便摆摆手,示意杜荷停下之后说道:“今日便到这里。想来你也感觉到了,读书的速度已经快了不少。说来八遍也不过三天的时间,到时候看看效果再说。”

    走出房门,将杜荷交给门口等候的呃下人,罗彦跟杜府的管家说了一声,便回去了。

    夜里,杜如晦将杜荷叫来,询问白天罗彦教授的功课。谁知道杜荷居然说罗彦要求他将《声律启蒙》读八遍,今天一天就在干这个事情。看不透罗彦到底买什么关子,可是人已经交到罗彦手里,杜如晦也只能听之任之。思索了一番,便让杜荷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杜荷读了三遍,耗费五个时辰。杜如晦依旧一脸疑惑,但是没有说什么。

    第三天,最后三遍只不过是话费了四个时辰。罗彦在杜荷读完最后一遍以后,便让杜荷自己出去玩,而自己则是坐在书房等候杜如晦。

    果然,杜如晦回来一听罗彦还没走,便立刻将其请到自己的书房。进了书房还没等杜如晦说话,罗彦便说道:“我知道杜尚书想问什么,好了,你把杜荷叫来,让他把这几天读的东西背上一遍就知道了。”这话可是说的杜如晦有些半信半疑。就三天时间,那么多字,杜荷就算是记性不错,但是心性未定,真的能够背下来?罗彦不是在吹牛吧。

    让人将杜荷和《声律启蒙》都带来,杜如晦温声问道:“这几日读过的东西,是否有印象。阿爷来考考你,这书上卷的微字部都是些什么?”

    连杜荷自己都不相信,似乎那本书就在自己的脑海中一样,张口就背诵:“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为歌杨柳依依。”其流利程度让杜如晦瞠目咋舌,拿着书册的手都有些颤抖,不迭地问罗彦:“怎么可能,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自己的方法有了效果,罗彦自然不会否认,说道:“是不是真的,杜尚书私下里再好好考校便是了。明天开始,读诗。嗯,也就近数十年的一些名诗,想来有了声律打底,会读的容易些。”

    此刻杜如晦哪里会拒绝罗彦的安排,只是说道:“随你安排便是,想来你也不会让他虚耗时光。”

    彻底让杜如晦放心以后,罗彦这才起身,拜别后便往外走边说:“为了让在下能够赢上一局,这本书就暂时放一个月吧。等打赌结束了,再转呈给陛下。”

    知道罗彦心里想得是什么。即便现在将书公布出去,其实又能传播多远。不过是编书的人不想自己的心血白费,必然是要大行于世,罗彦的目的也一样。到时候如果杜荷能和对方打个平手,那么此书一出,必然能够引得千家争夺。杜如晦虽然自己没有这样的作品,可是作为读书人,他还是相当理解的

    点点头,杜如晦答应说:“好的,这件事情我自然省得。”(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章 突厥使团到京了

    转眼间都到了腊月二十五。

    前些时候下了不短时间的雪,到了如今放晴,早就困在家中的人们此时终于得到了解放。自打开了城门,长安县十里八乡的乡亲就带着自家的山货和土产似一股洪流涌进了京城。虽然城内还是吹着微微冷风,可是人们的脸上却挂着几分喜悦。未曾下过暴雪,安安稳稳过了冬天,想来明岁会有一个好收成。

    这天城门口开着茶馆的王二依旧在卯时末将自己的茶摊开张。

    说是茶摊,其实还经营着一些饭食。早间的茶点,午间的汤饼,到了傍晚还会做些零散的果脯买卖。再加上随时前来歇脚的来往客商,虽然甚是辛劳,但王二的日子过的甚是殷实。到了冬天,王二的生意还是多多稍稍受风雪的影响,因此要说今天天气放晴,他绝对是最开心的其中一个。

    将桌凳拜访停当,一脸期待将其擦了一遍。王二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客人。

    这人他也认识,就是这旁边坊里的,因家中兄弟甚多,行四,便唤作周四的。这位也是他摊上的常客,此时两人先是闲聊几句,感慨了一番近期老天爷的种种不是,王二也在瞎聊的时候将周四那一份茶点送过来。

    大冷的天,温暖的茶水,配上微咸但是混了果脯沫的烤饼,周四吃的一脸满足。“还是老王你家的吃食做的好,这几天大雪封门,在家都憋坏了。家中那婆娘虽然也做了些许面食,但是确实没你做的好吃。”

    “周爷太过夸奖了,做的不好,你们这些老客还不把我摊子给砸了。”略开玩笑,王二招呼这另一位客人坐下。

    几人在这小小的茶摊说着家长里短,突然从城门中进来一队队列森严,旌旗招展的队伍。这可是把几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也不再说东道西,静静看着那长长的队伍慢慢走进来。

    之间那为首两人,一人着绯红官服,披玄色大氅,锦帽上一颗青翠的玉镶嵌在正中。相貌虽然隔得远看的不甚清楚,但是骑在马上,也露出一番慵懒姿态。那种贵气,见惯了长安官员的几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个普通角色。

    而那另外一人,特点更为明显了。突厥人独有皮帽,身上穿着的一副也是有磨过的小羊皮露在外边。脚下一双马靴,配上腰间那弧度有些诡异的弯刀。谁要是这个时候还看不出来这是个突厥人,那也没什么资格说自己在长安呆过了。这些年来来往往的胡商,突厥薛延陀吐蕃波斯这些地方的人衣着都各不相同,有心的绝对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了。

    而两人身后则主要是以大唐的军队为主。不过军队护送的却是不少的突厥人和一些财货。

    “突厥人这是闹什么?难道那颉利窝里闹的有些厉害,要向我大唐借兵不成?”周四喃喃自语。

    “也不是不可能,据说内乱的时候颉利就躲到靠近云州的那里了。想来今冬趁着各个部族休战,颉利和我大唐修好,来年春天正好开战。”

    “你们都想多了。那不是颉利的手下,虽然衣着都差不多,不过有些小地方一看就知道,这些是西部突厥的人手。那颉利想来当爷爷习惯了,哪里会这么客气,送来这么多财货。”倒是有明眼人,隔着老远还能把这些细小的差别给看出来。听着众人错误的言论,忍不住出来辩解。

    “西边的?我说呢。”这才恍然大悟。想想颉利的尿性,还真是干不出这样有礼貌的事情来。

    “西边那位是叫统叶护是吧?这名字怪怪的,难道他要向我大唐俯首称臣?”

    “谁能知道呢,这事儿来的突然,我等先看看,想来今日就会有消息传出来。唉,最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