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彦浑然不知自己把自己给坑了,见陆夫子满意,也就松了一口气。

    回头看陆夫人,拿着那个白菜把件倒是爱不释手。虽然这个没有后世辫子王朝出产的那颗翡翠白菜那么好,但是上好的青玉雕出来的东西,雕工虽然不是名家手笔,但也绝对不赖,所以完全能够往陆夫人满意。

    倒是莺儿那个小丫头,看着自己祖母手上的把件,眼睛都直了。

    也不是说她就缺这种东西,但是一方面这白菜把件做工切实不错,另一方面在场的四个人,一个送礼的,剩下三个就她没得到礼物。羡慕嘛,人之常情。

    看到小丫头眼馋的样子,罗彦想了一下,掏出怀里那个荷花挂坠,递给小丫头说:“初次见面,这个挂坠就当是给莺儿姑娘的见面礼了。省得说我这个小师叔小气。”

    说着说着,罗彦自己也笑了。这给一个小姑娘当师叔,怎么感觉这么奇怪。

    摸着手上的挂坠,小姑娘一副很满意的神情,然后小声说道:“虽然你送礼了,但是想让我叫你小师叔,想得美。”

    明天四更,不见不散。

第三十四章 《艺文类聚》有我的份

    看着这位天真烂漫的师侄女,罗彦心知,自己往后在陆府的生活怕是会相当精彩。

    几人又聊了一些时间,眼见天色已晚,两位老人家也有些精力不济,罗彦这就起身告退。

    因为还有任务在身,回到自己的房间,罗彦并没有早早睡去。系统给的时间原本就不多,今天白天还没有干正事,只能用晚上的时间来弥补了。

    “融会贯通”的能力现在还不是很明显,所以到现在为止,罗彦看书的速度还是拖得比较慢。想想用半年时间读完百卷书,其实也是蛮艰难的。

    读到半夜,因为第二天还要正常去秘书省,罗彦就熄灯睡了。

    由于国子学和秘书省不在一路,第二天早上起来,师徒两人一起吃过早餐之后,就在陆府门口分开了。

    等到了秘书省,却发现里头喜气洋洋,很是热闹的样子。

    也不待罗彦询问,这些人就对罗彦说起原因来。

    这秘书省,向来是个很平淡的地方。抛开平常的校勘工作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但是在场的都是些什么人,那可一个个都是博览群书的儒生。人生一世,无非就求点名利。身在秘书省,这利也就不用想了。但是,该求的名还是得求。

    文人求名的方式也就那么几种,既然不能提笔安天下,那么著书立说总行吧。恩,立说也远了一些,那就来点实际的,著书总行吧。

    这些人之所以这么兴奋,就是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昨天罗彦不在所以不知道,李渊下诏让令狐德棻和侍中陈叔达等人共撰类书。

    类书这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需要辑录各种书的材料,然后按照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询。后世最著名的类书如《太平御览》和《古今图书集成》。

    这次以欧阳询为主编,其他的参与人员还有太子詹事裴矩等人。虽说主编和其他参与人员只有这么多,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也是需要副手的。想想,这类书怎么着也算是一个大型的资料数据库了,就凭着十来号人,怎么可能在李渊要求的短短一年过时间内把该有的内容全都收录进去呢。

    所以这个时候这些人就会招一些副手来帮忙。虽然到时候分润功劳的自家都不会上编书的名单,但是怎么说自己也有功劳,那时候是赏点金银还是改换官职,都有了凭借。

    这就是大家兴奋的事情。

    虽然就算是这些编修们需要副手,找谁,找几个,这些事情都不好说。不过自家秘书丞也是编书的核心人物,所以秘书省是肯定会调人去帮忙,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这会儿所有人希望的就是,其他的编修们也能开了口子,让秘书省多进去几个,那就是最好的了。

    不过这件事情罗彦倒是不怎么关心,在这个地方,论资排辈的现象是相当严重的。其实也不能说论资排辈吧,编书也是需要文学底蕴的,而读书这件事情,恰恰又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因此年长的上,谁也不会说什么。

    还有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理由就是,类书这种东西,并不需要多华美的文字。它要求编者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经历和品味能力,也需要合理的批评能力。这两样,正好就是罗彦不具备的。

    想通了这件事情,罗彦自然心情就很平静。

    果然不出罗彦所料,等他们在这些人喝完茶聊完天,正式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办公的时候,令狐德棻支使仆役前来叫人。自己这边赵老先生自然是逃不过,第一个就叫了他。随后就是分管其他几个朝代书籍的,也多是上了年纪的先生。等叫了这些人,仆役就转身走了。

    被叫走的,自然是剩下的这些人没有办法辩驳的,不过还是免不了很多哀叹。

    摆正了心态,罗彦心里还记挂着自己的任务。再加上现在赵老先生被叫走,这留下的人自然任务量会大一些,所以更加没有什么空闲的时间去磨叽。

    随着读书的时间越来越长,罗彦也发现了自己原来想错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系统中提示的读书破万卷,并不是自己理解的一万本。

    众所周知,这一本书和一卷书因为量词不一样,所以其级别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一本书可是包含了好几卷内容。

    这也是因为罗彦之前投机取巧,选择的书多是那种篇幅较小,根本就不用分卷的书籍。所以连续两个阶段的任务完成,罗彦的思维还停留在卷等于本的阶段。

    而就在刚才,罗彦终于下定决心去读上次留着没有读的《新书》,没想到这读完了两卷,回头看系统的提示,这一整本书还没看完呢,任务量居然增加了二。仔细回顾自己这些天看的书目,罗彦终于在数量上发现了缘由。当下就拍着脑子直骂自己有多二。

    有了这样的发现,罗彦的紧张感也消除了不少。可以想象罗彦心中读书读到最后那种一大箱子看完任务量增长一的惊恐。

    不过,事情并不像罗彦想的那么平淡就过去了。

    读完一片文章,罗彦转转脖子,正打算倒杯茶好好歇息一会儿的时候,刚才被令狐德棻派过来叫人的仆役又来了。

    这几天秘书省没有太多事情,这名仆役去而复返,自然燃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希望。

    肯定是刚才叫过去的人手不够啊,所以才会派人过来继续叫人。

    编书场地就设在秘书省,但是有专门的跨院,距离书库最近,也最安全。这点儿时间,刚刚够那些已经去的人被分到编纂者们的手下,但是还没哟具体分工。想到这里,在场的这些人连呼吸都有些紧凑了。

    “欧阳侍中说了,这编书一事,乃是承前启后的大业,自然需要一些年轻俊彦前去涨涨见识。几位大人深以为是,令狐大人吩咐小的,让罗校书和沈校书一并前往。”

    这位沈校书,唤作沈继先,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大叔了。不过除了罗彦,他算得上秘书省的头号年轻人了。罗彦来秘书省,自然是被人打压,扔到这里受罪来的。但是这位沈校书可不一样,人家可是名副其实的博览群书。朝廷拉拢了很多知识渊博的儒生,但是有些人性格不适合治政,怎么办,那就找些清贵的职司养着。沈继先就是这样被送来的秘书省。

    这下子剩下的都可都是沸腾了,这老了是一种资格,没想到年轻也是一种资格。

    尤其是罗彦,这小子来到秘书省也才不到一个月,真真的是踩到****了。大唐建国五年,去年令狐德棻上书要修史,但是一直没动静。这次可是大唐第一次正式的编书啊。大好的出名机会,硬是被这样一个来还没一月的毛头小子给抢了,你说气不气人。

    以前跟罗彦和平相处,那是因为毕竟秘书省这种地方,也没有什么好争抢的东西。但是如今不一样啊。一时间,罗彦感觉自己身上满是杀人的目光。

    不过也没办法,已经被坑了,罗彦也只能生受着。相比上官的看好,同僚的攻讦就有些软弱无力了。自己也不是怕事的人,在秘书省,只要是自己的文学底蕴够深,最容易遭受攻讦的无非就是礼仪。

    编书的这段时间,自己每天除了读书,正好跟令狐德棻亲近,可以多学习一下三礼。到时候,自己也算得上无漏之身,有什么好怕的。再说,就算自己被搞,最多就是降职罚俸。有自家老师和秦王府做靠山,只要没有杀身之祸,总有一天会翻身。

    有了底气,自然是无所畏惧,整理下衣冠,罗彦就向沈继先拱手一礼,就跟着仆役走了出去。相比身后这些不停嫉妒但是往后不一定还要共事的同僚,还是跟沈继先打好关系最好。这些编书的人里头,自己也就认识一个赵老先生,跟令狐德棻也就说过那么几句话,所以,沈继先也算是半个自己人。

    不过罗彦也有点小激动。

    为什么呢?因为要见欧阳询。

    罗彦永远忘不掉小学的时候练书法拿的那本字帖。整整伴随了他六年的小学生涯的《九成宫碑》,就是欧阳询写的。现在罗彦知道的,也仅仅是欧阳询的书法成就。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欧阳询也是不久之前,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欧阳询死里逃生,靠着他跟李渊的交情,这次从俘虏一下子成为侍中。这个时候其实如果没有李渊的支持,欧阳询也是无根飘萍。

    到了编书院,罗彦怀着激动的心情见了他的偶像。不过在见过其他的编修之后,罗彦的热情顿时被欧阳询的政治智慧给折服,同时也有些小小的失落。

    来看看这些编修都是什么人。欧阳询自然不必多说,令狐德棻是李渊的人,侍中陈叔达有些偏向秦王,然后太子詹事裴矩、齐王府文学袁朗,这俩人肯定跟李世民没有那么好。算起来,李渊的三个儿子一边一个,也算是雨露均沾。

    叫罗彦前来,恐怕是因为齐王和太子一向走的很近,到时候分润功劳,有了罗彦,秦王这里就没有什么争议,而太子这些人,恐怕又看不上罗彦这样的小卒子。

    显然,罗彦就成了分功的时候那个搭头。

    12点前两更,剩下两更明早你们起床就会看到。小道太过相信自己的手速,却坑了自己,想哭

第三十五章 令人惊讶的声望值

    不过反正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就算是做了这利益的缓冲区,罗彦也认了。

    罗彦和沈继先两个新人,罗彦被分到了陈叔达的手下,沈继先则分到令狐德棻的手底下。这自然也是秉承着势力划分的原则。这真要是把罗彦放到裴矩或者袁朗的手底下,不说这两人到底是不是李渊的人,光是传出去的名声就能给这编修院带来不少麻烦。

    现在编写这本《艺文类聚》,工程浩大,虽然有了这么多人手,但是并不好分工。因为这类书里边到底要分什么类别,采用怎样的方式分类,这些事情都需要编纂者们仔细讨论。当然,对于罗彦这些副手来说,这件事情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那么这闲下来的时间要做什么呢?

    上官们吩咐了,闲着没事,去看看书。

    对于类书罗彦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他想要看的有两本,都是为了学习到底什么是类书。第一本《修文殿御览》。这本成书于北齐后主武平三年的类书,基本上是除了《皇览》之外最好的一本了。不过可惜的是,《皇览》一方面年代久远卷帙失散,另一方面罗彦的本事还没有从其他人手里把这本书借过来。

    秘书省的书也不是那种量产的,好多都是孤本,即便收录之后会有专门的一些人抄录副本。但是这样的副本也不多。

    第二本就是虞世南在隋朝任秘书郎的时候编修的《北堂书钞》。这可是整整一百六十卷的大家伙。罗彦心里想着,自己的任务只要把虞世南的这本书读完,第三阶段的读书破万卷很轻松就能完成。

    打定主意之后,罗彦也顾不上仔细读《修文殿御览》了。草草翻了一遍,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编修方式,就放过了。

    注意力最后还是放到了《北堂书钞》。

    潇洒地看了一天书,罗彦晚上回到陆府,当下就跟陆德明说了这件事情。

    师徒两人坐在书房里,气氛有些沉默。毕竟,罗彦这样的年龄,不管欧阳询是否出于把罗彦当做利益缓冲,这件事情都有些不寻常。陆德明虽然以前和欧阳询同朝为官,但是毕竟欧阳询最近才在唐朝为官,目前在李渊这些儿子的争斗中还没有明确站队,因为也就不好判断。

    陆德明沉吟许久,终于开口:“不论他出于什么目的,总之暂时是没有恶意的,你就放心去修书。何况,对你来说,这也是一件大好事。修书的盛名,可是一点也不比你写文章来的少。”

    确定自己暂时没有什么坏事,罗彦那颗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总不能连李世民的面都没见,自己就被人家给弄死了,这也实在太亏了。

    说完了白天的事情,陆德明就开始履行他作为老师的责任——教学生。

    这第一堂课,陆德明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教授具体的经义。而是把现有的这些经义,按照著述的时间早晚,论述了这些经典的演变史。

    《易》起于伏羲氏,因此是群经之首。随后《尚书》起于五帝之末,《毛诗》是周文兼商颂。三礼再次之,《春秋》是孔子所著,三传再次之。《孝经》在《春秋》之后,而《论语》是孔子门徒所记载,在最后。这便是儒家经典的演变过程。

    虽然仅仅是这么十二本书的介绍,但是其中包含的历史过程也足足让陆老夫子给罗彦讲了一个时辰。这期间罗彦给陆夫子可是倒了不少次水,不然真这么下去,就陆德明这老迈的身体,这一个时辰绝对能要了老命。

    以前罗彦只顾着读书,但关于儒家经典的演变,根本就没关心过。这会儿听着陆夫子这么一讲,感觉这经典的时间跨度,确实也可以好好研究一番。不过对于喜欢听故事的罗彦来说,陆德明明天要讲的内容才算得上是吸引人。

    在陆德明讲完十二经的演变史之后,告诉罗彦明天要讲这十二经的传承史。

    罗彦喜欢听故事,自然不知道陆德明讲的这些有什么重要的,只觉得有故事听远比讲经义要有趣的多。但是罗彦并没有因为这是故事而就松懈,《唐书》上面能把陆德明讲的东西写上去,那就说明这两样对儒学发展还是有重要影响的。

    其实,在造纸和印刷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传承有序对于儒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汉末刘备听了卢植的几堂课,就敢四处装大头。在刘备发展的初期,这卢植学生的身份,远远要比他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好用的多。为什么?就因为卢植是当世大儒,而卢植的老师又是大儒马融。

    现在人都说有个好老子怎么怎么的,但是当时就算没好爹,有个好老师照样管用。

    这初唐的好多名士,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传承有序的。除了孔颖达那种多少年了一直屹立不倒的世家,这些人把自己的传承往上追溯,肯定有些人的祖辈估计都是师兄弟。

    不过好故事都在明天,罗彦也就按下心中的期待,把陆夫子送到后院,自己回到房间,继续他的读书事业。

    今天的《北堂书钞》罗彦在陆老夫子的书房里找到了一套,跟陆夫子说明之后,罗彦就拿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