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罗彦念诗的时候,虽然小声,还是被身边的一些人听到了,而这些人重复着罗彦的诗句,不停地散播着这种悲伤。场面,一下子有些不可控制了。

    李渊原本是打算把这些归来的俘虏安慰一下,就直接回宫去的。毕竟现在他是皇帝,能够这样前来作秀已经是不错了。谁想到现场的气氛会变成这样,等着吧,自己身体实在有些撑不住;不等,那好,作秀失败,民心尽失,还要被言官们各种骂。所以李渊这会儿也是在强撑着。

    罗彦一看,这不行,如果这样下去,以后大唐百姓反战的情绪越来越高,到时候可就不好收场了。

    也不顾周围的人一脸惊诧,罗彦拼命往前挤过去。一直挤到平民的最前边,再往前就是李渊和一众文武大臣了。

    顾不得请示李渊,顺着阻拦百姓的士兵化成的边界,罗彦慢慢的向靠近这些回来的士兵们的地方挤过去。好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只顾着哭泣,罗彦很是轻松就挤到了他想去的地方。

    这里是最靠近被俘士兵的地方,距离远来的人群也就是是十来步的距离。

    扯着嗓子,罗彦开始唱道:“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

    没错,罗彦唱的正是《精忠报国》。

    这样的唱法,虽然在这个时代显得有些怪异,但是这已经算是后世最早的中国风歌曲了。满是热血澎湃的激昂,确实很是符合现在的这个场景。

    唱了一遍,罗彦感觉不够。那就再唱一遍,而且把声音唱的越来越大。

    第二遍,人群中少了几分哭泣,尤其是靠近罗彦的这些人,反而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罗彦唱的内容上。

    第三遍,靠近罗彦的枯瘦汉子们已经开始默然不语。

    第四遍,已经有人跟着罗彦开始唱,虽然有些歌词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基本的调子已经能跟得上。

    第五遍,罗彦已经顾不上自己的嗓子嘶哑,唱的也没有原来那么好听。归来的将士已经有好多开始跟着罗彦唱。

    第六遍,罗彦开始嘶吼,更胜过歌唱。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用罗彦去领着唱了,这数千汉子,眼中的灰暗已经消失,唱着这首歌,泪水和坚毅的目光一起从眼中迸射出来。

    等到罗彦耳中听到的第七遍,他已经无力唱下去,只能静静听着。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足够了,明德门前,此时此刻就剩下这首歌。

    原本李渊身后的一些将军还碍于李渊在场,强忍着冲动,只是静静听着。但是这样一首热血激昂的歌曲,岂是强忍就能忍住的。后世好多懦弱的少年听了这歌都能变得男人味十足,更别说这些本来就在沙场出生入死的人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将军起的头,武将这边反正是管不了那么多,不管嗓音有多难听,反正就是开始把这首歌吼了起来。

    原本还悲戚的场面,在几刻时间之内,就大变了模样。

    李渊静静听着明德门前上万人把这首歌唱了好几遍,脑海里浮现出这些年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也是深有感触。

    又过了几刻,终于这些人都唱不动了,李渊这才摆手,让手底下的侍卫拥着自己走到了那形容枯槁的数千人面前。原本打算说的那些场面话,此时此刻李渊也说不出口,只是站在这数千人面前,躬身一拜。

    这可了不得。

    李渊作为唐唐天子,这一拜代表的含义可是太重了。

    这几千人也不顾自己身体不好,直接刷一下全都跪了下来。不仅是李渊面前的人,明德门前,除了李渊,没有一个站着的。

    等李渊一拜之后,他就让众人起身。

    所有人都开始哭泣,但是这个时候不再是原来的悲戚。

    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志,是报君黄金台上意的誓言。唐唐天子,能够为一群俘虏施礼,这是事先谁都没有想到的。不过这一拜效果出奇地好,想必今天过后,只要是汉家儿郎,没有不愿意为李家天下效死的。

第六十二章 唱完歌还得捞点好处

    没有在明德门前多说一句话,李渊一副高冷的样子转身就走。剩下的事情,自然会有一应官员去做。

    不过,此时此刻没有人会起来。虽然是大冬天,虽然跪着确实很冷很不舒服。当然,罗彦心里头不会这么想了,他可是丝毫没有什么敬畏之心。李渊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一个政客偶然间的感性流露。

    但是罗彦不知道的是,李渊在进入明德门之后,就派人去打听到底是谁唱了这么一首歌。

    回到太极宫,坐在精巧的暖炉旁边,李渊听着内卫的汇报:“圣人,根据属下对当时值守的士兵询问,确定当时唱那一曲的人,是前秘书省校书郎罗彦。”

    “嗯?罗彦,这个名字倒是听起来很熟悉啊。”李渊听到这个名字,脑海里似乎想起些什么,但是记忆又不深刻。

    “此人乃是本年进士科甲等,四月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被国子学陆德明助教收为弟子。写过《权书》,名动长安,但是前些时候以精修学问为由,自行辞官。如今就寄居在陆府。”

    听到《权书》,李渊开始有了印象,所以顺带着把罗彦之前的好多事情都想了起来。

    面对这样一个人才,李渊想着把罗彦拉出来继续做官。不过想到罗彦才自己辞官没几天,自己就巴巴地跑上门给官,那也显得朝堂没有了威仪。更何况,罗彦才十几岁,时间还长着呢。

    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李渊吩咐一边的中书舍人:“拟旨,前中书舍人罗彦,谦恭好学,才德俱佳。念其家境贫寒,赏钱千贯,蜀锦五匹,十二经一套。”

    反正李渊的意思已经传达到了,至于这圣旨上面怎么写,文字怎么写出花样来,这都是中书舍人的事情,跟李渊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本来以为可以抽身而去的罗彦,此时此刻却被一群大老粗给拦住了。

    这些武将眼尖,那会儿咱就看清楚了罗彦的所在,这不,一等到李渊走人,立刻就有人把罗彦给堵了。而且,堵他的这个人罗彦还认识。

    没错,罗彦最开始是被屈突诠给拦住的。这货凭着跟罗彦喝了几碗酒的交情,硬生生把罗彦拖到他老子的面前。

    “阿爷,我就说了,这个人我认识,庐州罗彦,前些天我们还一起喝过酒呢。”屈突诠一脸显摆的样子,就差直接说来夸我了。

    没有理会自己家的混小子,屈突通领着一帮子武将把罗彦给围了起来。

    “罗小兄弟,你刚才唱的那个曲儿不错,要是有空,给咱们十二军的兄弟教教呗?”为了套近乎,屈突通是刻意忽略掉了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

    李渊根据地域把天下兵马分成十二军,虽然屈突通不是这某一军的主官,但是这个时候屈突通可是陕东大行台右仆射,也是统管地方兵马的高官。虽然说陕东一地近期战争很少,但是像罗彦所唱的这歌,用来鼓舞士气,绝对是好东西。

    其他的将军也大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不过罗彦就这一个,这时候谁先把他请过去也算是谁赚到了。当下就有以为将军吐槽屈突通:“什么曲儿,你以为这是你上了青楼,叫一帮子乐工给你唱小曲呢。这叫战歌,与子同袍的那种。”你可以想象,一个大老粗卖弄文采是什么感觉。

    不过这话成功地把屈突通给恶心到了,直接弄得老头子不说话。

    “某家乃是这长安道鼓旗军的主将,罗兄弟,反正驻地很近,要不你直接到我的大营里教好了。”这货打的好主意,直接想来个近水楼台。

    在一阵纠缠中罗彦开口:“谢过诸位好意,想必调子如何,众位将军已经会了。明日烦请屈突诠到陆府,到时候我会把词抄录一份,有需要的,请去屈突将军府上抄录便可。”

    虽然说交好这么多武将肯定会有好处,但是罗彦这个时候还是嫌麻烦。所以直接把麻烦扔给了屈突诠,谁让他把自己拖到这里来呢。

    这些武将其实基本上都会唱,但是为什么还要找罗彦呢?还不是因为面子拉不下来,你想想,一军的主官给自家的士兵教着唱歌,让别人听到了还不得笑话死。所以,这会儿被罗彦拒绝了,这些人又打起了那些被俘回来的士兵。反正这些人是最早跟着罗彦唱的,而且听清楚罗彦是怎么唱的,何况,给这些人一口饭吃,他们还不得感谢自己。

    当下就有些脑子转的比较快的人去找那些回来的士兵了。看到这里,罗彦告罪以后,就自顾自走了。

    因为之前被那些武将纠缠的缘故,罗彦到陆府已经比较晚了。这会儿万能的莺儿姑娘又凑了过来:“罗彦罗彦,听说你在明德门外唱了个小曲,引得很多人嚎啕大哭,是不是真的?”

    听到唱小曲,罗彦就联想到了刚才那个将军说的歌姬。顿时黑着脸,说道:“我那叫歌以咏志,不是唱小曲,说得我就像是那酒楼里的歌姬一样。”

    莺儿嘟囔着:“还不都一样,都是唱出来的。”

    这下罗彦是彻底服了,姑娘,你能不能不要把本质说的那么准。

    无奈之下,罗彦只好岔开话题:“说吧,你是怎么知道的?”

    “嘻嘻,今天我趁阿翁不在,也偷偷溜出去了。不过我力气小,没有挤到最前边,所以只能远远看着。听到他们说你在唱小曲,我说我跟你很熟,他们都还不相信。”

    好吧,虽然话题是叉开了,但是这该死的“唱小曲”什么时候能不说啊。罗彦无奈地看着莺儿小姑娘。

    ……

    回到自己的房间,罗彦就把整个《精忠报国》的歌词默写下来。随后就到陆德明的书房去听课。这件事情最近是雷打不动,不论是罗彦还是陆德明,把这件事情看的都非常重要。

    第二天屈突诠一大早上就到了陆府。似乎是开心罗彦把这样的美差交给了自己,见到罗彦之后,屈突诠那个态度好的,比昨天对他亲老子都好。

    不过歌词也就是那么一张纸,屈突诠把歌词塞到怀里之后,开始和罗彦瞎扯淡。

    对于屈突诠来说,他的大哥屈突寿因为在李渊起兵的就跟随了,所以现在也大大小小有个不错的官职。至于他,很快就要跟着自家老子去洛阳驻守,所以,在长安城里,能放浪一天算一天。

    这会儿交到罗彦这个朋友,屈突诠还是很开心的。能喝酒,有文才,还不嫌弃自己莽撞,这样的朋友自然是对屈突诠的口味。这会儿屈突诠就正商量着呢:“罗兄,后天咱们再去集雅轩好好喝两杯怎么样?”

    “不怎么样,屈突兄可别忘了,再喝醉酒咱们可是要被赶出集雅轩的,到时候多没面子。”这倒是罗彦说了句实话。屈突诠这货别的优点没有,招狐朋狗友的本事绝对一流,据说上次跟他一起到集雅轩喝酒的,他认识的总共就凑不够一桌。但是当时屈突诠带进去的人,怎么说也有七八桌人。这多出来的人哪来的?全都是路上熟人拉熟人,就这样把队伍壮大的。

    罗彦要是跟这样一帮子人喝酒,那还不亏大了。所以只能残忍地拒绝屈突诠的邀请。

    被罗彦拒绝后,屈突诠也不失落,还是一副笑脸,死缠着罗彦总之就是要有一天带着他去集雅轩喝顿酒。没办法,撑不过屈突诠的死缠烂打,罗彦也只好答应。

    听到罗彦的保证,屈突诠开心地走了。

    ……

    罗彦要受到赏赐的事情办得很快。

    其实他受赏的规格并不低,这要是看军功的话,怎么说也得一次大战才能有的。不过李渊的这道旨意出奇地没有人反对。没有人会这么不识相,在这个时候去做毫无意义的反对。

    真要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说别人,李渊就能把他给喷死。罗彦那会儿做的事情,不往大了说,光是替他解了围,给点赏赐,不是应该的么。在场的文武大臣多了去了,没见有一个把的场面给控制住的。

    所以不论是尚书省还是内库,对这件事情都没有干涉。以是罗彦在给了曲突诠歌词之后,仅仅安生了一天,就因为这个闹得满城皆知。

    毕竟罗彦现在是个白身啊。对于一介白身,皇帝居然亲自下诏书赏赐,这是大唐开国头一遭。作为当事人,罗彦本人也觉得十分惊讶。毕竟自己就是唱了一首歌啊,就算是效果好,把李渊的面子给挽回了,但是也不至于这么大张旗鼓给赏赐吧。何况,这赏赐价值还不低。千贯钱,罗彦要省吃俭用能用十几年,就算是在长安买房子,小一点院子也能买下来了。

    何况是还有五匹蜀锦。这玩意在东市价值也不低,何况李渊给的可是贡品,比东市卖的那些质量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想不明白,但是罗彦对于这些赏赐可是来者不拒。

    正好他要回庐州,有了这些钱财,罗彦就更加安心了。

    至于满城风雨,这不正是罗彦想要的么?

第六十三章 准备过在大唐的第一个春节

    时间已经接近过年,这短短几天罗彦也就耐不住屈突诠的苦苦哀求,跟着去了一趟集雅轩。其他时候都在陆府,跟着陆德明做学问。

    罗彦之前就跟自己的义兄说过,到正月的时候才会动身,所以早早的准备好了行装,但是罗彦却想着到了上元节过完之后再启程。这大正月的,就算是出高价,也不容易找到车夫去庐州。

    就这样过了几天,转瞬间除夕就到了。

    过年虽然不像结婚娶媳妇那样把自家装饰的非常漂亮,但是这几天陆府的下人也是累坏了。基本上每间房子里边都仔细地打扫过,有些陈旧的装饰也换上了新的。府里居然还在很多地方挂上了大红灯笼。

    陆夫子的儿子并没有赶在过年之前到长安,所以今年陆府还是陆德明老两口,加上莺儿和罗彦。不过有了罗彦和莺儿两个小辈,总是不至于让陆德明夫妇觉得孤单了。

    缺少了烟花,缺少了门神,但是除夕过的并不简单。

    桃符是需要换的。本来在桃符上写上郁垒和神荼这几个字就行了,罗彦硬是拿着两片桃木,找了长安城的画匠,根据民间流传的画像,把这两尊大神画了上去。

    莺儿小姑娘对与这木片上画着的这俩看起来气势汹汹的人像非常有兴趣,虽然就是把旧的桃符拿下来,然后把新的桃符挂上去,这个过程莺儿却是显得兴致勃勃,非要拿着小板凳垫着脚自己去挂。

    后蜀的皇帝孟昶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算是第一副春联。原本该算是春联的地方,罗彦把它做成了门神,那么春联罗彦自然也是不愿意放过的。在腊月二十九的这天,罗彦有一方面为了兑现对莺儿的承诺,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办年货,所以在东西市逛了一整天。

    陆德明对罗彦带着莺儿出去是不反对的,当罗彦在头一天跟陆德明请示的时候,老夫子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原本罗彦还准备给莺儿一个惊喜呢,谁知道她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一大早上就候在罗彦门口,吓得罗彦起床就小心翼翼的。

    那些鸡鸭鱼肉蔬菜之类的东西,罗彦自然是不需要去置办的,陆府的管家早就张罗好了。罗彦现在要准备的,就是大年初一的时候拜访亲友要送出去的礼物。

    这东西自然是不能马虎的。罗彦仔细想了想,自家老师夫妇是需要送点东西的,莺儿小姑娘的也少不了,还有孔颖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