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进门,听到殿内如此嘈杂的声音,陆德明眉头一皱,低声喝道:“肃静。”

    老人家的气场就是不一样,这不,场上立马安静下来。

    正在低头思索的李世民三人,此刻也抬起来,迎着陆德明说道:“两位先生快请坐,稍候片刻,人来齐了,我把事情说一遍。”

    只是一盏茶功夫,李世民手下,只要是在长安城的,不论文臣武将,全都挤进了这座大殿。让卫士守好门外,关上门之后,李世民面带灰色地说道:“张亮被拘禁了。”

    短短几个字,让大殿内所有人都大惊失色。这可不得了,搞不好,这又是一个杨文干事件。牵扯起来,李世民这辈子就要在深宫中过了。

    原来,当初张亮带着上千人前往洛阳,这一路上声势浩大,自然是引起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注意。随后看到张亮手里头大量的金银财帛,还不断交好山东豪杰,这一来二去,由不得两人不起疑心。

    张亮是什么人,他俩可是心知肚明。再说了,张亮哪里会有那么多钱财,用来交好他人。这后头,定然是李世民在搞事。

    原本李建成还想着再等等,看事情有没有进一步的变化。谁知道这李元吉是个暴脾气,一直以来和李世民不对付的他,瞬间就想到了杨文干的事情,于是乎,连给李建成招呼都没打一声,直接跑过去向李渊告状,说张亮手持大量钱财交好山东豪杰,必然是心有反意。

    李渊一下子坐不住了。大唐好不容易几年没有人再闹反叛了,这会儿突然蹦出来一个,怎么得了。当即派人就把张亮给抓回了洛阳。

    但是不能就因为听了人一句话就给定罪啊,何况现在虽说是抓住了张亮,但是那交好豪杰的钱财也早就散出去了,这会儿相当于是没有对证。怎么办,李渊就把张亮扔给了法官考验查证。

    这可不是后世的依法讯问。期间肯定是要动用写刑具的,再不济,也会让张亮吃些苦头。

    李世民就怕张亮熬不住,把他的计划一五一十倒出来,那时候他可就麻烦了。到时候李渊一怒之下,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添油加醋,杀了他都是有可能的。当年杨文干的事情一出,太子李建成就被软禁。何况现在是他。

    可是这会儿李世民为了避嫌,又不能去探视张亮,非但如此,就连任何和李世民有关系的人,都不能去。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只能招来幕僚,做最坏的打算。

    首先是房玄龄,这位素有急智而且足智多谋的幕僚,对上边的李世民说道:“万一张亮招供,殿下一定要说自己只是派张亮去洛阳巡视。至于给山东豪杰的钱财,就说当年击败徐圆朗的时候,军费艰难,殿下向那些人结论钱粮,如今正好借张亮之手还回去。”

    房玄龄的计谋说不上高明,但是却非常适用。死不认账,到最后李世民也最多就落个识人不明的罪名,就算是李渊深究,也会被朝堂上很多人阻拦。要知道,当初对待李建成的时候,李渊可是没下狠手。而且杨文干还是真的就造了反,攻打了不少州郡。

    这当然仅仅是房玄龄的一种办法,至于其他的,还要等等才能说出来。

    不过杜如晦很直接地指出:“张亮此人,不是那种会轻易招供的,我等只需要静静等着,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到最后就会不了了之。而且张亮自己也不会有事。”

    至于为什么杜如晦这么说,他也很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张亮乃是降臣,甫一归唐,就被殿下招揽到麾下,朝中再无根基。他此次要是承认自己已有反意,必然是身死族灭。相反,坚守秘密,反而会得以保命。张亮乃是武将,意志坚定,监牢之中的拷打,自然可以忍过去,所以,无需多虑。我等如今要想的,是如何让殿下及早到达洛阳,以及,怎么补偿张亮。”

    如果说房玄龄的话只能是给大家意思希望的话,那么杜如晦这么肯定的说,就是给大家吃了一剂定心丸。房谋杜断,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跟随李世民这么久,杜如晦的决断绝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就连那些武将,一个个都十分佩服杜如晦。

    既然杜如晦这么说了,那么就代表张亮这个人确实可以靠得住,因此不但是座下的众多文武,就连李世民自己也是舒了一口气。这会儿凝重的气氛,瞬间就被杜如晦的话给消弭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套路李世民怎么逃离长安的问题。这件事情上,罗彦选择了做旁观者。他心知肚明,你就算是计划的再好,也挡不住李渊对李建成的偏心。

    讨论了一阵子,李世民就让大家散去了。

    果不其然,过了没几天,因为有司不断拷问张亮,却没有得到任何口供,迫于朝中的压力,李渊也不得不放人。

    没办法,虽说这事情是李元吉告发的,但是李元吉差就差在太过心急,没有掌握什么确切的证据,就把张亮给告发了。有嫌疑,拿来审问了,但是人家就是不招供。你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屈打成招不是。

    何况李渊身边也有几个偏向李世民的老臣。像陈叔达和虞世南已经好几次向李渊表示了抗议。李渊就再怎么偏袒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做的太过明显。既然如今张亮什么也问不出来,而且人家被捉拿的时候连反抗都不反抗一下,自己这么做,就已经太过了。

    所以耗了几天,张亮带着一身的伤,拿着李渊作为赔偿的赏赐,再度返回了洛阳。

    到了这里,罗彦也不得不佩服杜如晦看人看事之准,不愧是号称杜断。这份能力,罗彦是自愧不如。

第九十五章 板荡识忠臣

    张亮被放归洛阳不久,李世民在某天晚上,和李神通一起去太子府中赴宴,回来的路上突然心疾发作吐血。

    随后静养中的李世民对前来探望的李渊哭诉,请求远离长安这是非之地,只求保存性命。言下之意,就是说太子李建成在酒宴中下毒谋害自己。

    谁都知道这事儿基本上不是李建成做的,或者说,李建成是不屑也不会这么做。李渊一向对几个儿子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兄弟友爱,虽说因为这个皇位,友爱已经是一句空话,但是要谋害对方的性命,那绝对是不可饶恕的。

    李建成不可能那么傻。

    这样一来,最大的嫌疑就是李元吉下的手,或者是李世民自己的苦肉计。

    李元吉其实想取代李建成的心思也早就萌生了,无非就是李建成现在一个人没有办法对付李世民,所以李元吉就当了这个帮手,一旦李世民被打倒,接下来就是李建成了。眼见斗争越来越激烈,而李建成的位子却在不经意间越发的稳固,李元吉坐不住,自然就想出这种借刀杀人的主意。

    但是李世民更有可能这么做。因为他需要逃离长安。这估计就是和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私底下商量好的计谋。苦肉计一用,李渊心疼儿子,自然而然会答应。

    罗彦比较偏向的就是李世民自己使用了苦肉计。天下哪有那么巧的事情,恰好跟着李神通的时候,李建成就给李世民下了毒,偏巧吐了不少血之后,李世民还好端端地活着。所以这事儿绝对是有蹊跷的。

    显然李世民是打错了主意,李渊听了李世民的哭诉之后,确实是动了把李世民送到洛阳的心思。这两年呆在长安,三个儿子明里暗里的争斗,弄得他头都大了。朝堂上的争斗,十之五六都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个人的小团体在争锋。

    这样下来,朝堂混乱,虽然李渊很是爱护自己的儿子,但是为了政局稳定,把李世民送出去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想了又想,李渊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所以就允许了李世民的请求,准许他迁往洛阳。

    然而就在李世民准备动身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了一下,感觉这个事情不对。李世民出了长安那就如同放虎归山,就算以后李建成登上皇位,人家也不一定会安稳。所以李建成当即指使李元吉向李渊揭发李世民的图谋。同时,还暗中指使几个人密奏李渊说李世民的部下听说李世民要到洛阳,都十分高兴。

    这下子李渊感觉到不对劲了,当即就反悔,把李世民给留了下来。

    既然把李世民留了下来,李建成还想着把李世民的班底也给拿过来。

    这事儿,就充分体现出了太子的财大气粗。李建成把李世民的手下,基本上一个个全都试探过来了。

    最先被拉拢的就是尉迟恭。

    为什么呢?李元吉这货,自诩在宗亲之中武力也是顶尖的,当然,仅仅是自诩。曾经心高气傲的他挑战过尉迟恭,结果被尉迟恭空手就夺下了他的兵器。相比秦琼,尉迟恭是建国之后的降将,所以这些人觉得李世民和尉迟恭的关系不像其他人那么紧密,好收买。

    谁想到李世民其他的本事也许有些中庸,但是对于手底下的人拉拢确实当世顶尖。

    李建成送了一车的金银,还给尉迟恭谢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尉迟恭能够和他聊一聊。结果尉迟恭当场就推辞说:“我是编蓬为户、破瓮作窗人家的小民,遇到隋朝末年战乱不息、百姓流亡的时局,长期沦落在抗拒朝廷的境地里,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秦王赐给我再生的恩典,如今我又在秦王府注册为官,只应当以死报答秦王。我没有为殿下立过功,不敢凭空接受殿下如此丰厚的赏赐。倘若我私自与殿下交往,就是对秦王怀有二心,就是见利忘义的小人,殿下要这种人又有什么用呢!”

    这话说出来,直接就把李建成弄得下不来台。非但如此,尉迟恭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李世民。对于这么忠心耿耿的手下,李世民简直感动的要哭。

    但是尉迟恭仅仅是个开始,尉迟恭不成,还有其他人啊,紧接着被收买的就是程知节。没错,就是很对人印象中很深刻的那个程咬金。

    不同于影视剧里那个三板斧的程咬金,程知节特别擅长槊,这种兵器在马上发挥出巨大的威力。程知节在瓦岗的时候,李密手底下八千内军,号称可抵百万大军,分属四骠骑,程知节就是管领四骠骑之一。可见这位的武力也很是强大。

    结果程知节也是不从啊,李建成彻底恼羞成怒,让李元吉说了一顿程知节的坏话,李渊耳根子一软,直接把程知节外放了。

    接下来段志玄也没有逃过李建成的拉拢,然后很不幸,李建成又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武将拉拢不成,李建成又开始拉拢文臣。

    文学馆的学士们,除了直接在秦王府任职的,其他人一个都没有逃过李建成的拉拢。反正就是拉来一车金银,然后许下不少的好处。

    可是李建成也不想想这些学士们都是些什么人。没有在秦王府任职的,基本上都是写名扬四海的大儒,这些人不缺名,不好利,哪能是金银打动的。不出意外,李建成对与这些文臣也是没招了。

    而且,这几位还不像那些武将。领兵打仗的李渊害怕造反,所以李建成想要搞点事情,很是简单,只要让李渊起了疑心,就能很容易收拾掉。但是这些文臣人家光明磊落,难道要明着说他们交好李世民?

    这样的理由说出去,别说满朝文武不答应,李渊首先就要收拾他。

    没辙了?不,李建成还没有气馁。李世民手底下还有些年轻的,不是特别受李世民重视的人才,这些人就成了李建成下手的对象。

    这些人对于李世民的归属感还没有那些武将们一起出生入死那么强烈,而且年轻人正是需要进步的时候,李世民现在啥权利都没有,基本上是不可能给他们出路了。再者,跟随李世民一段时间,怎么也能了解一些李世民的事情,万一就抖出来他们不知道的大秘密,那就赚大了。

    一时之间,李建成的手下疯狂出击,对已经搜罗到的名单上边的人物一个个开始拉拢。

    罗彦作为李世民手下青年一代幕僚的佼佼者,自然逃不过去。

    这部,五月下旬的一天,罗彦正从秦王府出来,就被人给堵住了。

    “请问,你就是庐州罗彦罗进之吧?”来人堵住罗彦之后就来了这么一句。

    “没错,在下就是罗彦,不知道阁下有什么事情。”罗彦很是好奇地问道。来到长安这么久,还从来没有人在大街上把自己给认出来,还堵在这里。所以罗彦很想知道这位找自己要干什么。

    “有人托在下为罗兄带封信,前边有家酒馆,还请罗兄移步。我等在那边说。”来人也不说明是谁带来的信,这让罗彦更加好奇了,所以跟着这个人就走向酒馆。

    坐定以后,也不见来人点菜。就从袖中掏出一份书信,递给罗彦。

    信封还是普通,而且上边一个字都没有写。这就让罗彦很纳闷。先前罗彦还以为是庐州的老乡带过来的书信,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义兄捎来的。但是看这个情况绝对不是。

    带着疑惑,罗彦打开信封,掏出里头塞着的纸张。

    一共两张纸,第一张,罗彦打开之后看到是一张礼单,金银财帛还有大量的书籍,正是投罗彦所好。而另一张纸上,则是写着:“久闻进之才华横溢,愿与君一叙。”落款正是李建成的名字。

    这下罗彦是彻底明白了,原来,这货就是李建成派过来收买自己的。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罗彦轻轻笑着,对来人说道:“告诉太子殿下,好意罗彦心领了,只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罗彦不才,不愿背负千古骂名。”决绝的语气让来人知道,罗彦这是拒绝了李建成的示好。

    “你不要后悔,秦王如今的处境,想来你也是知道的。乖乖收起礼单,你还能得到殿下的信赖。否则,就别怪我等下手狠辣了。”

    来人的威胁一点也没有吓住罗彦,反倒是让罗彦笑着说:“怎么,被尉迟恭给吓住了,就当我这个书生好欺负。也不打听打听,就是尉迟恭,见了我也不敢和你这样嚣张。”

    确实前些时候李建成被尉迟恭拒绝后,李元吉想派出此刻刺杀尉迟恭。谁知道尉迟恭听到消息后,反而是睡觉的时候都门户大开,就等着刺客上门。结果这刺客还真被尉迟恭这样胆大的行为给吓住了,到最后连尉迟的府上都不敢闯进去。

    这事儿让秦王府的人知道之后,一直觉得很是解气。所以这会儿罗彦就拿过来奚落来人。纵然是来了此刻,有系统保命,罗彦自己也有些身手,才不会怕呢。

    见罗彦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来人恼羞成怒,拿起桌上的书信,转身就走。

第九十六章 罗彦深夜见长孙

    待来人离开以后,罗彦也转身返回秦王府。这件事情罗彦必须要和李世民见面说清楚,倒不是为了表明衷心,而是想提醒李世民,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年轻一代的幕僚要看的紧一点。不然万一被收买了,干大事的时候走漏了风声,那可是要命的。

    李世民对罗彦这么晚来找自己也很是惊讶,罗彦这人的惫懒,李世民绝对深有体会。别的幕僚是找各种机会和他闲聊,就罗彦,除非是自己找他,或者就是在幕僚集会的时候,不然从来没有见他主动找过自己。

    “进之,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情吗?”李世民问道。

    “就在刚才,太子殿下的人找过我了。一份礼单,不少钱财,不少书。这两样正好都是我喜欢的。”罗彦面无表情地说道:“然后,我拒绝了。”

    李世民刚要拉着罗彦的手表示感动,就被罗彦接下来的话给噎了个半死。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