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请调的李元度安越军还没有到达浙江,这里的清军已经一败涂地。在太平军攻击衢州之前,新任的浙江布政使林福祥从江西弋阳招募了三千名勇丁,同知陈大力从湖南招募了一千名湘乡勇丁,知县张振新从湖南宝庆招募了两千名勇丁,都集结在衢州。
有人对林福祥进言:“新军缺乏军饷,大人最好能出资犒劳新军,把两支部队收下,防卫左右两翼。如果打算与杭州的部队会合,一同进入袋口,就会两败俱伤。”
林福祥不听劝告,听任两支新军自行其便。于是新军奔赴兰溪,与张玉良和饶廷选的部队一起攻城,攻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攻下。
9月12日,李秀成撤消对衢州的包围,清军将领李定泰率部攻克常山。
鲍超的霆字军于9月14日走到南昌武阳渡,得知安庆已为湘军占据,便折向西南,向瑞州挺进。
清廷于9月16日批准了胡林翼的请求,任命李续宜为湖北巡抚。清廷认为彭玉麟的水师在安庆战役中最关键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任命他接替李续宜出任安徽巡抚。
彭玉麟虽然善战,对仕途却并无兴趣,上疏力辞。他说,他从军伍出身,长期乘坐战船作战,身着短衣,头戴斗笠,如果身任一方大员,管辖着一大批官员,问刑名他一无所知,问钱谷他也是个外行。而且他不求学问,更恐怕不胜重任。
1861年,咸丰十一年(15)
彭玉麟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粗莽的武夫,其实他是个儒雅的读书人,早年曾就读于衡州石鼓书院。只是因为家贫,才投身衡州协标,当个文书,用月饷养家。衡州知府高人鉴偶然见到他的文字,极为赞赏,将他召到署衙读书,不久补为附学生员。
他说自己不懂钱粮,也是托词。他在加入湘军之前,衡州富商杨子春请他经理典号,自然是看中了他的经营才能。
彭玉麟还是个艺术人才,能诗擅画,尤喜画梅。
清廷没有同意彭玉麟的要求,希望他走马上任。
霆字军于9月18日到达瑞州。发现李秀成的部队早已撤走。
同一天,四川湘军和其他清廷部队对围攻绵州的顺天军发起了猛攻。萧庆高率部沿左山抄袭顺天军背后,约定曾传理和刘德谦的部队分别从中路和右路进攻,夹击顺天军。
颜佐才率领清军先进,还未到达,起义军突然开枪发炮,清军受到惊吓,顺天军趁机进攻,颜佐才后退。刘德谦和曾传理随后进军,与顺天军相持。萧庆高等率部从山后攻破顺天军两座军营,曾传理又分兵包抄到顺天军旁侧,顺天军不支,撤围向南退走。
顺天军绕到成都西南方,袭击郫州和邛州,然后南下丹棱。
湘军宣称四川北部已经肃清,于是部队休整,论功行赏。
湘军进驻绵州之后,与守城的贵州清军发生了一场争斗。
三十一岁的绵州知州唐炯在守城时兵力不足,借钱招募军士,在防守中立下了战功。四川州县的官员,若论对军事的见解,唐炯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而且他为人慷慨,颇重义气。
唐炯是湖南常宁人,被提拔为夔州知府以后,自视颇高。而他的父亲唐训方是湖南名将,跟骆秉章素有交情,所以他容不得湘军将领颐指气使。
事情起源于湘军的入乡随俗。湘军制度,规定每营都设长夫运送粮食器械,部队经过郡县,不向官府索要一草一粟。湘军初起时,所过之处,有些地方官吏设置障碍,甚至不让部队进城,湘军只好忍声吞气,哪里还能指望地方官府供应部队的开支呢?
但是,湘军进入四川后,天上掉下了馅饼。他们发现,这个省份的州县官员,不但准备粮食供给部队,还会按人头配给轿马挑夫。如果部队不用人夫,就可以将劳力折合为银钱。这样就为军队提供了一个渔利的渠道。
湘军刚入四川时,发现有这项收入,大喜过望,很快就习惯了,对于不给钱的官员会很生气,有时甚至不免苛求,胁迫人家给钱。
湘军为绵州解围之后,仗着立了大功,索要过度。唐炯认为,绵州被围半年,资力困乏,供应的物资,自然无法令湘军满意。他希望手下的营官摆平这件事。营官夸下海口,说他能够说服湘军。但他只是说说而已,却摆下酒宴请客,将这件事委托给家丁。
湘军哨官前来索要人夫,出语不逊,唐炯的家丁仗着黔军势力,也不讲理,争得脖子粗了,眼睛红了。
湘军将领早就指责黔军纪律松弛,唐炯矢口否认,反过来辱骂湘军。两军本来就闹得很僵,现在就供给一事发生冲突,大有兵戎相见的趋势。
曾传理年少轻慢,初次统领军队,约束不了部属。哨官对唐炯的家丁恶语相向,黔军将领听见了,记恨在心。待他走后,便在州府内埋伏一百人,准备格斗。
湘军哨官去而复返,带领一些军士闯进州堂,气焰非常嚣张。
黔军亲兵将领向唐炯告状,说:“湘军持刀来闯公堂,请求擒拿治罪。”唐炯首肯。
亲兵将领突然冲出,砍杀先进来的一名湘军。其他军士见自己人被杀,高声怒吼,于是黔军伏兵四起,企图抓捕捆绑进入州府的所有湘军军士。湘军格斗奔逃,双方各有伤亡,将领们下令戒严。
湘军将领们听说了情状,无不大怒,跑去向骆秉章告状,而且按兵不动,一定要争出个高低。骆秉章上奏,弹劾唐炯,清廷罢免了唐炯的官职。
唐炯也告骆秉章的状,甚至加以谩骂。湘军从此多与清军分开行动,四川的清军更加缺乏战斗力。
212
随着湘军从水陆两路相继攻克桐城、舒城、宿松和湖北的多座城市,曾国藩觉得向东进军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于9月12日率领湘军大营,从安庆对岸的东流,匆匆移驻安庆。 。 想看书来
1861年,咸丰十一年(16)
代理安徽巡抚彭玉麟,派人到东流迎接曾国藩东下。曾国藩的坐船还没抵达安庆码头,彭玉麟的亲信差弁,乘小船给曾国藩送来一封信。曾国藩接到手里,见信封封口严密,知道是一份密件,便拿到后舱拆阅。展开信笺一看,上面只有寥寥十二个字,并无上下称谓,但从笔迹来看,确为彭玉麟亲笔。
那十二个字,只看得曾国藩一阵头晕,犹如五雷轰顶,脸色大变。彭玉麟写的是:“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过了一会,曾国藩回过神来,连声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一边把信笺撕成碎片,揉成一团,塞进嘴里,咀嚼几下,吞咽下去。
这段插曲过后,曾国藩登上了安庆的码头。从这一刻起,标志着清廷肃清东南的战争已经拉开帷幕。
安庆的硝烟尚未散去,曾国藩将总督行辕设在倒扒狮街陈玉成原来的英王府第内,着手谋划最后打败太平军的战略。
安庆是桐城古文派的发源地。曾国藩向以桐城派弟子自居,一到安庆,便大量网罗各种有才能的人作为自己的幕僚。他还派人四处访募技术人员,着手创建专门从事机器和武器制造的安庆内军械所。江苏巡抚薛焕听说总督大人在网罗人才,便将当时国内一流的科学家徐寿和华衡芳等人推荐给曾国藩。
徐寿和华衡芳都是江苏金匮县人。徐寿早年曾涉足科举,但认为科举的学问无益于实用,便转攻自然科学,尤其以化学和物理见长。他心灵手巧,在乐器的制作和使用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有一天,徐寿正在为别人修理乐器,被华衡芳的父亲华翼纶看见。华翼纶惊叹他手艺精巧,萌发了爱才之心,便介绍他与华衡芳相识。华衡芳数学特别出众,虽然比徐寿小了十五岁,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甚笃。
不久,徐寿和华衡芳结伴前往上海,学习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当时鸦片战争结束不久,他们有感于外国列强船坚炮利,希望中国人能够仿造,特别搜集了轮船制造方面的大量资料。
曾国藩一见到徐寿和华衡芳,便询问他们的学习经历和技术特长,并表明了仿制外国小火轮的心愿。
徐寿将蒸汽机原理及轮船构造的轮廓简单地作了个介绍。曾国藩听后大喜,立即延聘两人为幕客,命他们与吴嘉廉、龚云棠及徐寿的儿子徐建寅等人试制轮船,并勉励他们不要心存畏怯,要耐心试造。所需的造船材料及设备,尽可以向他索取使用。为了保证试制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曾国藩特派湘军水军将领蔡国祥任督造,以便及时提供各种服务。此外,曾国藩还委派丁仲义等人铸造洋炸炮。
曾国藩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先驱者。他所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个军工企业,也是洋务运动第一次成功的实践。
安庆内军械所处在初级阶段,造炮和造船全用土法,产品低劣,但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子,摸索如何制造机器,实践中国人对外开放的思想。
213
清廷在浙江的军情,随着李秀成和李世贤的两支大军联合作战而变得十分严峻。李世贤于9月21日率部攻克严州,向东北大踏步挺进,从诸暨和萧山之间的临浦,北攻萧山,南攻诸暨。攻克两城之后,太平军如一把尖刀,插在杭州和绍兴之间。省城和绍兴的清军连忙备战。
鲍超的部队继续留在江西作战,决定跟踪追击李秀成留守江西的部队。
但是李秀成已经得到了援兵,朱衣点所部已于9月16日在铅山的河口镇与李秀成所部会师。
鲍超率部于9月19日从瑞州冒雨开拔,一路急行军,于9月24日到达贵溪,太平军向东撤走。
霆字军于9月26日进军双港,追赶六十里,赶上了李秀成的部众。太平军潮涌而至,鲍超分兵抵抗。鏖战三个时辰,太平军终于不支,翻山撤走,大约有一万人坠下山涧。霆字军捣毁双港、九思岩、同田、河田与湖坊的七十多座太平军壁垒,继续前进。
第二天,霆字军进攻铅山,长沙人谭胜达冒死先登,再次大败太平军,进占铅山城。随后追到广信,太平军撤围离去。
清廷赏给谭胜达总兵官衔。
唐仁廉跟随鲍超围安庆、战丰城、陷铅山,一路战来,屡建战功,升任副将。 。。
1861年,咸丰十一年(17)
小皇帝的两位母亲听说鲍超率部在酷暑的天气里接连鏖战,代替皇儿做了个决定,将一些珍宝赏赐给这位大将。
多隆阿也决定对陈玉成的部队穷追猛打。他于9月27日调出桐城的大部驻军,只留下少量兵力守城,亲自率领主力,到宿松拦截从桐城撤出的太平军。多隆阿比太平军早一天到达宿松,太平军刚从潜山向西赶来,遇到湘军,大为惊慌,向黄梅逃去。多隆阿的骑兵和步兵追奔四百多里,接连攻克广济、蕲州和黄梅。
9月28日,蒋凝学等人率部攻打黄州,派刘维祯部将太平军引诱出城,然后歼灭。湘军进入城内。
9月29日,清廷再次下诏,说安庆被太平军占领,已有九年。湖北的军队合围安庆,胡林翼出谋划策,指挥作战,攻克坚城,厥功甚伟,加赏太子太保衔,给予骑都尉世职。
在清廷加赏胡林翼的第二天,即9月30日,这位清廷的大功臣去世了。清廷下诏,赠给胡林翼总督职衔,在湖南和湖北修建祠堂。任命李续宜为湖北巡抚。
曾国藩上疏,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胡林翼的才干和功劳。
胡林翼出身翰林,在贵州道员的职务上,不到半年就升为代理湖北巡抚。当时湖北州县大半被太平军占领,胡林翼坐困于金口和洪山一带,无兵无饷,一钱一粟,都要亲自写信求贷,甚至于发散自己家里的谷子来接济军粮。
攻克武汉以后,有人认为他可以稍稍松口气了。可是他率领全军越过省界,围攻九江,分兵援救瑞州。一省总督和巡抚以全力援助邻省作战,就是从湖北开始的。
湖北的部队围攻九江一年有余,其间石达开的部队从江西向湖北运动,陈玉成的部队三次从安徽北部攻进湖北,胡林翼始终不肯撤消对九江的包围,抽调部队回救湖北本省。
他或者是亲自统领一支部队,肃清蕲州和黄州;或者是分派诸位将领,将太平军逼退安徽与河南。湘军攻克九江之后,他又动用湖北全省的力量,攻击安徽北部的太平军。
李续宾在三河全军覆没时,胡林翼正因母丧在家,听到消息,连忙痛哭着回到前线,率领部队进驻黄州。
这时又有人说,刚刚损失了良将,只要保住本省就行了,不宜再兼顾邻省。胡林翼不听。惊魂刚定,他便派出重兵,南下湖南,解救宝庆之围。增援湖南的部队还未返回,他又提议大举进攻安徽。
咸丰十年春季,湖北的湘军大战于安徽的潜山和太湖,相继攻克这两座城市。胡林翼亲自坐镇太湖督战。
曾国藩说,今年6月,胡林翼率部回援湖北,病中屡次写信给他,叮嘱他不要撤掉对安庆的包围。所以湘军攻克安庆,他认为首功在于胡林翼。
近世将材,湖北聚集最多,如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都兴阿、多隆阿、李续宜、杨载福、彭玉麟、鲍超等,胡林翼都以国士相待,人人都有布衣昆弟之欢。书信问候,礼物馈赠,不绝于道。
胡林翼兢兢业业,以推让良友、扶植忠良为己任。外省盛赞湘军协和,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胡林翼苦心协调维护的结果。
湖北三次失守,咸丰五年和六年之际,穷窘到了极点。于是抽取盐税和商品税,才聊以生存。胡林翼调控大局的能力,真是冠绝一时。
七年春季,胡林翼创议减少农业税,每年民间省钱一百四十多万串,国家增收四十二万两银子,节省提成银三十一万两。州县征收正课,不能浮取毫厘,也不准借催科政拙之名,为不法官吏中饱私囊。所以湖北虽是贫瘠的地区,养兵六万名,月费高达四十多万两,而商民不疲,吏治日益勤勉,这是精心默运的结果,不是急功近利的办法可以做到的。
曾国藩说,咸丰四年,他曾上奏说胡林翼的才干胜过他自己十倍。近年来更加佩服胡林翼的德行猛进,不敢用溢美之词来赞颂,也不敢埋没这个人的忠勤。
清廷下诏,将胡林翼的事迹宣付史馆。
214
曾国藩大力褒扬胡林翼,正因为他是自己看重和荐拔的人才。当初胡林翼带领六百名贵州勇丁徘徊于金口的时候,进退两难,是曾国藩上疏力荐,才有了胡林翼后来的发展。曾国藩带着湘军转战湖北和江西,胡林翼还在驻守岳州,没有非常突出的表现。直到曾国藩把他调到九江,然后派他增援武昌,清廷将他提拔为封疆大吏,胡林翼才能奋发有为,开创一片天地。
1861年,咸丰十一年(18)
其实,聚集在湖北的大将中,除了多隆阿和鲍超是胡林翼提拔的以外,其他如罗泽南、李续宾兄弟、杨载福和彭玉麟等人,都是曾国藩的旧部,是曾国藩一手栽培起来的,他都不惜交给胡林翼使用。而曾国藩向清廷推荐的干才,还有不少像胡林翼一样杰出的人物。
胡林翼也有爱惜人才的美誉,下属每做一件好事,他都会在记录在推荐人才的文牍上,并且亲自书写表扬信,以资鼓励。听到以志节和才干而闻名的隐士,哪怕远在千里之外,他也要招来,一定要人尽其才。他曾向清廷密荐十六个足以担当大任的人才,多数得到提拔重用。
兴国有个名叫万斛泉的平头百姓,和一帮布衣在困境中奋斗,却不求做官,胡林翼奏请清廷予以奖励。文宗下诏,赏给万斛泉等人七品以下各等冠服,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