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秦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杀死了秦帝国-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待宋襄起程,时局像公元前207年诡异多变的天气一样,又出现了新的情况。章邯在消灭了“大泡沫”项梁的主力部队以后,觉得东南地区的小泡沫已经不值得挤压,遂把主力军队北上移动,北渡黄河去进攻赵国。
  赵王歇吓坏了,派出使者相望于道路,数次来请楚怀王。
  楚怀王和宋义等人研究后决定,派出一只野牛和一只角马,去对付章邯。野牛军北上,是楚国的主力,去解赵国之围,与章邯军决战;角马军西去,长驱直行向关中,章邯若分兵追救,则与野牛军的决战必不能得意,若不分兵追救,则角马军直捣关中,径入咸阳,亡秦在此一举。
  “章邯是个打花了眼的人啊,找不到自己最凶猛的敌人在哪里了,为什么不把这里的事情做完,跑到赵国去呢。”
  楚怀王把这个计划反复推敲,他披着衣服,抱着小羊,站在王庭的院子里,月光从头顶倾泻而下,似乎看见了楚国的复兴就在不远处。他像一个看瓜老头从他的一片瓜地里站起,而春天绿色的瓜秧就正在地球上蜿蜒。
  彭城是在一马平原上。平原的日出,先是一线滚浪般的红云涌出地表,下面耸出太阳,火焰炽烈,照得南北西三个天边也都红了,好似君临天下一般。
  楚怀王准备召开一次大会。
  在彭城里,被指定作为王宫的建筑里,楚怀王坐在主席(所谓主席,就是主要人物屁股下铺的席子,当时人们坐在地上,但是有席子,作用就像椅垫儿)。一群令尹啊、柱国啊、君侯啊、诸将啊,全体跪下,给楚怀王施礼,高呼大王,然后分到两厢侍坐下。
  项羽施礼和坐下的姿势最规范,他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其他将军也不是粗鲁之辈,据后来的郦食其在观察了数十个经过他的家乡高阳的起义诸将后,对刘邦说:“这些诸将都是好苛礼自用。”意思就是讲求苛细烦琐的礼节,并自以为是。这令我们惊讶地感到,这些起义诸将,多数都应该是豪杰官吏来的,所以才会这样讲求礼仪,而不是李自成的部将那种——看李的部将的名字“闯塌天”什么的,就知道都是农民出身。如果秦末运动主体是农民起义,为何略地经过高阳的诸将先后数十人,都是“好苛礼自用”的人呢?而且不能听“大度之言”,即不喜欢大大咧咧的发言者如郦食其,这是农民的特点吗?
  相比之下,刘邦是最不好苛礼,也最大度(大大咧咧)的。
  项羽往对面瞧去,看见刘邦以目观鼻地坐着,尽量正经一些。刘邦本来是个魁伟的身量,现在一副大胡子也有点潦草了。他是从一百里以西的砀郡赶过来的。项羽记得几个月前自己和刘邦联手击秦,在杞县大破李由,刘邦手下的曹参阵斩李由,当时多么喜悦。刘邦、项羽两人都是项梁麾下的骁将,在并肩战斗中所向无坚不摧。项梁败死,两人还正在中原共同攻打陈留,看看形势不好,两人只好退却,共同退到东方。
  “刘邦对我们项家还是够义气的。”项羽有一次说。
  “你叔叔当初一直照顾他,他被雍齿打的时候,你叔叔赠给了他五千人马和五大夫将官十人。”亚父范增说。
  “现在好像大王很留意他。”
  “砀郡的兵总得有人要带啊。”
  “现在,”楚怀王开始说话了,“寡人和诸位老将,还有宋义将军,都反复计议了。”
  众人立刻敛起了耳朵,听贵人说话。
  “赵王、丞相张耳被困在巨鹿,齐王、魏王、燕王闻知赵国之急,皆发兵奔救。我听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我们楚国,先王时代,东及大海,西抵巫郡,绝长续短,以五千里数,持戟之士百万,力能踊跃中原。秦其无道,灭绝六国,寡人无德,赖先王之灵,诸将列侯拱附,幸能重修先王之业,复先王之旧土。今天我宣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扫境内楚兵,全部付三位将军,北上解救赵王、丞相张耳于巨鹿。然后兵发西行,沿黄河以北,西行攻打关中。另,以刘邦统砀郡兵马,向西略地,尊黄河以南,西行直攻关中。诸将先入定关中者,寡人愿以关中之地,王之!诸将列侯以为如何?”
  大家都被楚怀王的气势镇住了。宋义嘴角的小胡子撇起一屡微笑,连忙站起来发言,表示坚决不辱使命:“不克破章邯,此躯绝不南归。”
  诸将列侯一听,自己是随宋义北上,也纷纷松了一口气。因为人多势众嘛,大家聚在一起走,虽然章邯可怕——杀死了项梁,常乘胜逐北,也未必就会轮到我死。
  刘邦也站起来表态,先把无道的秦国痛骂了一顿,然后说诸侯并起,旨在亡秦,我不敢自爱,但楚王的命令,自己有死而无所辞。
  楚怀王想不到会议这么顺利,就呵呵地露出笑的样子。
  轮到项羽讲话了,项羽说:“我希望大王作一点重新考虑。”
  一下子空气就紧张了。
  宋义忍不住了:“项羽将军,难道对当次将不满意吗?”
  “我愿意与刘邦一起行动,向西入关。”项羽说。
  宋义脸上有点红,他误解了,但他咀嚼了一下,把红给咀嚼掉了。
  项羽说:“我的叔叔项梁,昼夜以亡秦为念,治数万之众以攻中原,不幸喋血沙场。亡叔之痛,切肤透骨,项羽寝食不能得意,必欲不畏强秦,西行破关入秦,奋报此仇。羽不愿北上曲折救赵,愿直与刘邦西入关灭秦!”(他愿意跟刘邦一起走,他俩还是有感情的。)
  很多人窃窃地替项羽哀悼。这个傻小子真是莽撞得可爱了。
  要知道,关中地区是秦国本土,地广兵强,秦军出关以后,那毁灭性的坚甲利兵和令人窒息的攻击速度,东杀北捣,有胜无败,项梁、吴广、周文欲西入关,都为之折头呕血,以一支偏师西去,独攻关中,去打秦人的老窝,相当于母鸡去进攻狐狸,送上门去的肉嘛。虽说先入咸阳者可以被封为关中王,但你不要利令智昏。即便攻进关去,以一支偏师,能活得下去吗?那是炮灰嘛!当此之时,诸将谁都不愿意先攻入关中。刘邦被派主攻向西,已经够倒霉的了。这个傻小子,偏要跟着刘邦走,你比你叔叔还厉害吗?也真不要命了。
  楚怀王想了想,问:“太仆在吗?早饭怎么样了?”
  一个胖胖的太仆赶紧弯着腰,从人群门口远处喊:“禀告大王,饭已经熟了凉了好几遍了,领导们开会不要太辛苦了,早可以用餐了。”
  大家就忍不住一阵笑。把刚才紧张的气氛打散了。
  楚怀王说:“寡人宣布,早朝先到这里,诸将列侯臣僚先退朝列鼎吃饭吧。”
  吃完饭,楚怀王把一些参谋和年长的诸将,都召集到小屋子里去了,楚怀王说:“项羽想要和刘邦西行入关,你们都怎么认为?”
  一些老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一个很倔的人就带头说起来了:“我们吃饭的时候都已经议论了。我一贯看着项羽就来气!大王不要怪我说话直接,这个项羽一贯是骠悍猾贼,人品很有问题。我举个例子,大王尚没有辱临楚军的时候,项羽被他叔叔派去西攻襄城,占领襄城以后,直杀得无遗类也,那可是好几万人啊!他经过的地方,无不残灭。这样的人能派遣吗?”
  我们说,秦汉之际,掀起了一种屠城的歪风,是以前战国时代所没有的。我们知道,一般攻城一方的牺牲往往可以是守方的十倍不止,因为攻方的伤亡非常大,所以出于恼怒,往往会在胜利后屠城。这位老将因此还为项羽创造了一个成语“噍类无遗”。“噍”,就是嚼吃东西。噍类无遗意思是,破城以后,把所有有咀嚼器的生物,全都杀死。
  其实,刘邦也干过这样的事,刘邦和项羽攻破城阳以后,也屠之。但是,这是楚怀王来了以后的事情,举这样的例子,恐怕对楚怀王脸上也不好看。而且老将也不愿意说刘邦的坏话,虽然刘邦也屠过城(后来屠的次数似乎比项羽还多),但也许是人缘却比较好,老将故不愿意说。
  老将说:“刘邦是个长者,素来宽大,气量不似项羽那样小。我们觉得,西攻入关,不能靠硬打,以前陈王胜和项梁将军,硬打,都失败了,像项羽这样硬打,也会失败的。越是靠近关中的地方,越是对秦比较忠诚的,到了关中里边,就更是了。所以必须是改派长者去,扶义而西,向秦本土的父兄讲明道理。这些秦本土的人,也被他们的主子搞得很苦,如果这位长者不侵暴,行道义,告谕秦国的父兄脱离他们的主子,或许是可行的。总之项羽不能派,他太骠悍了,如果激怒了秦人,只能误了大王的好事。”
  这位老将口罗里口罗唆,但说得还似乎蛮有道理。楚怀王听了,又考虑再三之后,也就不犹豫了。另外,也许楚怀王还觉得,秦国的关中,富庶是天下的十倍,如果项羽被封在这里为王,那未来就是又一个“暴秦”啊。项羽居关中山河之险固,守财粮之富有,志欲膨胀,以临山东,他就成了统驾诸侯的皇帝了。总之,有一万个理由不能冒险让项羽去。
  “为了安慰项羽,我们加封他为鲁公吧。鲁国这个地方,人最孬种了,而且在东边,让项羽去那里,就万不能兴风作浪了。”——不知是楚怀王想的这个主意,还是老将们想的,总之鲁公的封号就这么定了。
  在接下来的朝会上,楚怀王把决定告知了项羽:“我们还是维持原来的决策吧,项羽将军忠勇可嘉,特加封鲁国公。北上救赵的大计,不毂就托付宋义上将军和项羽将军等一干众将了。”
  项羽知道王命是不可违的,于是拜首施礼。
  “鲁国廉节好礼者很多,倒是我喜欢的。”项羽心想。他特别喜欢礼仪之士。
  楚怀王说:“所有一干众将,不论爵位高低,此次共赴大义,当竭诚一心。今日就在朝堂上,诸将列侯按年龄长幼,约为兄弟,从此义结同死,患难相扶,不负寡人以国事相托。”
  众将皆感慨动容,有人甚至对这个想法呼起了万岁,表示魂灵被触及了。于是胖太仆蹿蹿地过来,安排诸将开始拜把子!
  说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也不算牵强啊。不论西去还是北上,那都是九死一生,共赴王难的啊。
  楚怀王深深明白这个道理,进攻同时必须做好防御。如果敌军卷甲疾驱来攻自己的老窝,自己境内之兵全部奔赴赵地了,那不就弄巧成拙了吗?
  但是楚怀王不愿意让自己显得太有私心。“如果分了半数大兵守戍寡人,前方将士会怎么想呢?”
  楚怀王把这个任务交给刘邦的砀郡之师,作为刘邦西行前的一部分职责,就好了。
  刘邦是个长者,不但可以进攻,对于稳定所占领区也比项羽显得合适。而且,彭城以西北的山东、河南交连地带,也是从前刘邦追随项梁行动时的中原战区的一部分,刘邦比较熟悉这里的情况。
  所以,当刘邦策马回到砀郡驻地的时候,很快就约集自己的数千军队北上,打回山东、河南交临地区去。听说老部队又打回来了,这一地区原来离散的项梁、陈胜军队旧部将士,趋之若鹜,十里百里来归。
  虽然楚怀王给他的补充很少,收合了散卒之后也不过人马数千,但刘邦的丰沛两县精英将士善于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作战。他们首先行军八十公里到山东西部的成武地区(今成武县),遭遇秦东郡官兵。东郡副省长——郡尉亲自带队,与刘邦厮杀,被刘邦击破。其中刘邦的媳妇妹夫屠狗的“职业杀手”樊哙把秦军一部杀退,本人斩首十四,捕虏十一人,被刘邦赐爵五大夫。再向西北行军八十公里,到达山东河南交界的成阳(山东鄄城,从前城濮之战的地方),与守戍这里的两支秦军对垒。秦军出壁垒交战,一场凶杀恶斗之后,刘邦破杀秦二军。其中卖布出身的灌婴,因为“疾斗”,就是打斗打得凶,被赐爵七大夫。再往下,刘邦楚军与秦国高级将领王离的一支偏师战斗,又大破之。
  刘邦岂非善战者耶?
  但是,攻到这儿以后,刘邦就开始转运了,在进攻昌邑(山东西南部的金乡)时遭遇失利,然后向南收缩,几乎退回到了砀郡的原出发地,半路上还截了刚武侯的一支军队(大约是属于魏王豹的),刘邦采取强力手段,把他给收编了,吃了刚武侯的队伍四千人,此时刘邦的部队才达到近万人。
  刘邦的一路折腾,廓清了彭城以西北一两百公里内的秦兵,保证了彭城外围的安全,又起到了先遣队的作用,开辟了宋义楚主力军北上救赵的行军通道。
  与此同时,楚军主力也已经上路了,时值公元前207年的深秋。宋义统管着所有楚国诸将,号称“卿子冠军”,意思是贵卿公子担任的诸军之冠。
  遗憾的是,十天左右之后,大军行到了彭城西北一百五十公里左右的安阳城时——也就是刘邦事先击破秦东郡副省长的武城地区一带,这位卿子冠军突然觉得停下来看看大平原上的秋日景色也不错。
  当时的天气已经比较冷了。
  江北大地被阵阵冬寒拨去层层羽裳,土地上一片荒芜,夏天的国土已迁徙到另外一块惺忪不醒的阳光地带,留在苏北的是不祥的绝望。
  “上将军为什么按兵不动了呢?”
  按一般军事规律,长官一味保存实力就会引起下级的疑惑。宋义拒不进战,谣言就开始在队伍里滋长了:“秦军已经打胜了,大王叫我们撤退呢。”
  “宋义将军要叛国了。”
  宋义正打算对这些谣传进行惩戒。正这时候,项羽找到他了,说:“我们已经十几天休息在这里,请问将军还在等待什么呢?”
  宋义说:“这个,我自有分教。”
  “士兵们都很疑惑呢!”
  “我会发一道军令下去的,鲁公太惜护自己的士兵了,对士兵是要严厉惩戒的。”
  “末将明白。但我今天来是想说,如今秦军二三十万围困赵王在小城巨鹿,巨鹿旦夕不保。我们现在急速引兵过河,疾趋巨鹿,楚军击其外,赵军应其内,则大破秦军必矣。”
  “真的能大破秦军吗?我们为什么非要去破章邯。”
  项羽不懂了,这也算是个问题吗?
  “叮咬牛的牛虻,目的是咬牛,不是咬牛身上的虱子。章邯只是个虱子。”宋义很大气地说。
  “现在,赵人见楚军出动,必然士气旺盛,与章邯据城相斗,秦军精锐半死于城下,粮食几尽于军中。不待月余,赵国必破,而秦军亦疲,不能复战,我承其疲敝,以逸待劳,一鼓而搏击之,则章邯之人可尽灭。如果赵王能与诸侯军战败秦军,则我们直接引兵西行击鼓入关,收亡秦之利。总之,不如使秦赵先斗,我们驻而不攻,”宋义说,“呵呵,若说冲锋陷阵,披坚执锐,宋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决胜千里,公不如宋义。”
  宋义末尾的口吻略带轻蔑。他的意思是说,我们目标在于牛(秦国),而不是区区章邯(虱子),好像别人都抓不清这个战略方向似的。
  项羽还要想再说什么,宋义说:“请将军回去想一想,我这里要起草一个军令,现在士兵的军心不稳。”
  不久,军令发下来了,写在木板上的,用的是大家好辨认的隶书,而且写得很生动易懂,使用了很多动物作比喻:“下面的人,一经发现,皆军法斩之: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项不听使唤的!”
  项羽心说:“这个命令不用往下发,只发给我就行了。”
  又过了十几天,宋义大约也在安阳待烦了,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往无盐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