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秦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杀死了秦帝国-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余从厕所里抽完烟回来,惊愕地发现张耳已经把黄金印像随身听那样挎在自己腰里了。原来,他出去的这一空当,张耳的宾客劝张耳说:“现在陈余将军主动把印给您,您不拿着,是白白浪费了上天给您的一个好机会呀。见祥而不为祥,反为祸。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上天会事后责怨你的。赶紧挎起来吧。”
  于是张耳老头子就把随身听挎起来了,立刻看上去年轻了很多。陈余傻眼了,他原以为自己这么表示一下激愤,张耳能够意识到他的行为已经跨越了边线而从此有所收敛,并且陈余也借机表现一下自己的歉意。毕竟从前不救赵王张耳是不对的,我愿意去位以示自责,但这只是意思意思的。不料张耳这个贪心不足的老家伙竟真把将印趁机夺了!
  陈余说不出话来,只道了一声:“臣就此别去!”说完低着头疾趋而出,陈余的兵就算归了张耳了。陈余带着几百个追随者,没有事情干,就跑到附近的河流湖泊里打鱼打猎吃着玩。
  这时候正是八月,轰轰烈烈的巨鹿鏖战在本月降落帷幕,章邯投降,六十万大军在夏日骄阳下向西,而陈余却被剩在北方的一片雨中。有什么比一场烟雨里断断续续的等待瞻望更加接近人生尴尬的实质呢,大地上铺着绿色的裙子,这种等待也许比上一个夏季更加漫长,也许比一生更无边际,所以他告诫自己必须安息心境,像草色一样平展如垠。
  大结局
  巨鹿大战以后的事情,早已被司马迁大张旗鼓地记录并流传至今:
  赵高见情势紧迫就派自己的女婿刺杀了秦二世,立秦王子婴作国君……
  秦王子婴谋划杀死了赵高,向攻入关中的刘邦将军投降……
  项羽及诸侯四十万大军旋即也攻入关中,杀秦王子婴,烧咸阳,秦帝国彻底结束……
  项羽在鸿门宴终于放过刘邦,并封后者于巴蜀汉中……
  心怀不满的刘邦在名将韩信的部署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夺得关中……
  项羽杀死义帝楚怀王,刘邦趁东方项羽忙于齐楚大战的时候,率诸侯之师六十五万,以为义帝报仇的名义长驱东进,攻破项羽老窝彭城……
  项羽以三万轻骑兵打得刘邦的六十五万联军几乎全军覆没,并夺回彭城……
  刘邦开辟北方第二战场,以韩信指挥北方面军破魏、灭赵、降燕、吞齐,对项羽形成半包围态势……
  英布、彭越加入刘邦集团,对项羽后方进行严重骚扰……
  垓下楚汉大决战,项羽四面楚歌,以二十八骑突围,自刎乌江西岸……
  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全面胜利,建立汉王朝。
  不久,刘邦寻衅诛杀功臣韩信、英布、彭越,巩固了自己的天子地位……历史,就这么继续。
  最后的话
  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复杂特殊的王朝!尽管它犯了诸多种种错误,但秦政府的进取精神和民众的自由独立意识,追求理想和自由的勇气,都是后代所不能比拟的。这个朝代的迅速灭亡却也跟人们普遍具有自由意识、皇权专制尚不习惯有关,根本上又是历史进程中的不幸的规律使然(分封制向皇权专制急剧过渡中分封制不可避免的历史惯性反弹,这一历史进程规律是亡秦的主要原因)。
  秦人的进取精神,从帝国统治者到一般民众,皆远远超过后代。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生命活力的人群。后来所谓汉唐精神,其实际就是秦的这种进取精神。
  遗憾的是,秦帝国统治者的进取精神,导致了帝国人力物力的耗竭和崩溃;而民间的进取思变,又进一步加强了帝国的不稳定。所以,秦的缔造,成之于进取,又败之于进取。
  但是我们仍然以此为自豪。
  世界知道中国的赫赫大名,就是从秦开始,并且一直习惯用秦指代中国。后来印度人把中国称为支那(Cina),就跟“秦”字一音有关。当然,中国也被叫做新浪——罗马人把中国叫做Sina——新浪。不管是支那还是新浪,大约都是从“秦”音转变来的,而最终演变成China。Sino…这个词根是中国的意思。而sinology是汉学的意思,也是源自“秦”这个字的发音吧。“秦”字成为西方人对中国的代称,是因为秦人通过陇西抵达中亚的一条“皮毛之路”(丝绸之路的前身)与西方文明进行了远距离传播交流。秦的光辉魄力,正是无可抹杀。
  全书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