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大军阀-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到客厅,熊希龄大声向到场的宾客做了隆重的介绍,又将到场的宾客一一介绍给吴绍霆。这些宾客有一部分在大总统晚宴上见过,有一部分则在授勋典礼上见过,至于没见过的人反倒属于少数,基本上全部是进步党内部的代表成员。
  梁启超也在场,不过对吴绍霆来说不算陌生,昨天下午他还特意拜访了这位历史名人,虽然只是浅谈即止,但起码了解到梁启超这个人对广东方面的态度还算温和。今日在这里又见面,吴绍霆倒是与梁启超好好谈了谈话。
  熊希龄在相互介绍完毕客人之后,随即去招待其他宾客,自由吴绍霆与梁启超在一起说话。很显然进步党内部是刻意安排梁启超这个折中的人物来与吴绍霆交涉,虽然广东停战已经过去了,但进步党人依然要趁着这个机会试探吴绍霆的态度,甚至奢望着能挽回一些损失。
  吴绍霆权衡之下,知道自己现在没什么可以答应进步党人,于是在跟梁启超对话时,尽量采取一种倾向立场的态度,表示自己对政党政治十分拥戴,若在时机成熟之时,会尽可能推动或声援政党政治代替总统权力制度。他相信像梁启超这些革新派官僚集团是很喜欢听这样的承诺,革命派往往代表着理想主义,而官僚阶级又喜欢坐享其成,故而迎合这些人只需要说一些迎合的话即可。
  果不其然,梁启超对吴绍霆的态度立刻改善了更多,他拉着吴绍霆大谈特谈自己的政治理想,认为中华民国既然要讲究共和、讲究民主,总统势必只能成为国家象征和代表,真正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梁先生所言极是,我始终相信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最简单的民主道理。就好比美国和法国,就算总统犯了错误,他们的政党也能很快纠正这个错误,从而大大避免了国家走上偏差的道路。中华民国现在是非常时期,大总统大权独掌也是奉行非常之事,但一切总会过去,等这个天下彻底平定,国家的权力始终要交给代表国民利益的团体来执行。”吴绍霆故作肯定的点了点头,煞有其事的说了一大通话。
  虽然他自己也在着手准备组建政党,但政党政治就目前而言只能是一个空架子,用来笼络一批爱幻想的政治阶层罢了。他相信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又或者是日后的蒋委员长和毛太祖,他们都会认识到放权于民是不可能的事,或者说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军政、训政和宪政,翻译过来就是独裁、半独裁再到民主化,这是近代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事实。
  民主革命的只是口号,跟“阿弥陀佛”没有太大的区别。当时的中国百姓大字都不识几个,什么叫民主、什么叫共和根本不明白,在加上五千年封建时代的余孽,中央放权只会导致国家涣散、四分五裂。
  这个道理吴绍霆懂,但梁启超不懂。梁启超总是把目光放在前面,认为新的就一定是好的,可新旧交替也应该有一个过渡期。
  听完吴绍霆冠冕堂皇的话之后,梁启超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仿佛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志似的。他连连的说道:“吴将军此话正合我心意,我进步党这些年的奋斗,全部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中华民国要想实现真正的民主,一定要有一套可行的政党制度才是。”
  吴绍霆叹道:“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第414章,梁启超眼中蔡锷
  梁启超忽然问道:“听说吴将军一直没有加入国民党,既然吴将军与我等政见相投,不妨考虑加入我进步党,一起为缔造新中华的民主事业而奋斗,岂不更好?”
  吴绍霆听到这里,不禁心中哭笑不得,梁启超这不是摆明撞到乌龙枪口上了吗?当然,当着梁启超如此热情的面前,他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直接,毕竟自己这次受邀前来参加熊希龄的宴会,就是要与进步党人化解之前的不和。他略微沉思片刻,缓缓叹了一口气,说道:“梁先生的盛情在下感激不尽,但只怕在下恕难从命呀。”
  梁启超奇怪,追问道:“这是为何?”
  吴绍霆故作疑虑和为难的说道:“梁先生有所不知,在下虽然支持政党政治,但是无论是政还是党,对我来说都太为陌生。在下虽出身望族,然家道不济,辗转走上了从戎的道路,在德国留学时我即深受熏陶,军人有军人的职责,是不应该走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实不相瞒,在下向来很忌讳军阀误国,之前打仗是为了救国,可回头一想打了大半年非但没救国,反倒一直在祸国殃民。”
  梁启超留意过吴绍霆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整日仿佛生怕静下来似的,到处在中央政府上层和北京绅士名流之间走动,这是典型的沽名钓誉。他当然不是看不起沽名钓誉,只道是吴绍霆虽然是一个先进的留洋生,但骨子里还有一些旧派的作风。
  “吴将军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这等风范不得不让人敬佩。”他缓缓的点了点头,附和着吴绍霆的意思说道。
  “其实……”吴绍霆凑近了一步,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在下现在尚在风头浪尖之上,袁大总统看似对在下礼遇有加,甚至还是处处提防。如果在下在这个时候加入进步党,十之八九会引起不良之徒的非议。于公于私,在下只能心领梁先生好意了。”
  “了然,了然。”梁启超无可奈何的叹道。
  “不过梁先生放心,绍霆说到做到,等到那日贵党推出政治革新,绍霆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摇旗助威。”吴绍霆再次强调的说道。
  “有吴将军这句话,吾心甚慰呀。”梁启超很高兴的赞道。
  就在这时,门口的仆从高声唱了道:“蔡将军、蒋参议到。”
  吴绍霆顿时来了兴趣,心道:原来我还不是姗姗来迟,这两位才是姗姗来迟呢!
  他随着众人的目光一起向大门口望了过去,最先走进来的是穿着一身笔挺将军礼服的蔡锷,过了一会儿之后蒋百里才跟着走了进来。蔡锷步履不是很稳重,甚至还有些轻飘飘的,脸上的表情也是故意憋出一股正经之色,但眼神却显得很是迷糊,就好像刚刚是一个吸过毒的人似的。蒋百里神色有一些不快,抿着嘴唇,似乎正在押着一股愠火。
  熊希龄缓步迎了上去,笑容满脸的问道:“蔡将军这是怎么搞的,来的这么迟,我正打算派人上门去催请呢。”
  蔡锷十分随意的打了一个哈哈,说道:“熊总理太客气了,我这不是来了吗?”
  熊希龄闻到蔡锷嘴巴里有一股酒气,不禁追问道:“咦,蔡将军你之前去哪里喝酒了?”
  蔡锷笑嘻嘻的毫不掩饰的说道:“唉,真是有些对不住,今日小凤仙的姐妹生辰,一定邀我前去捧场,一下午我就在那边。不过我当然知道熊总理的晚宴更加重要,这不,马上就赶到了吗?还请熊总理千万不要见怪呀。哈哈!”
  不禁熊希龄闻言震惊,在场其他宾客听到这里,各自都露出了或嘲或笑的表情。熊希龄简直有些想要翻脸的冲动,这蔡锷素日留连烟花之地、行为极其不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呃只当是风流成性罢了。可是再怎么风流成性也要看场合、看时间呀!拿一个风尘女子的生辰跟堂堂国务总理的私人宴会来对比,这不是把狗屎拍在紫禁城大门上吗?
  熊希龄脸色变的很快,阴云密布,狠狠的瞪了蔡锷一眼。他心情十分不痛快,哪怕蔡锷随便编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也好,竟这般口无遮拦、直言直语,你蔡锷不要面子就算了,我熊希龄还指望着这张脸面治理国家呢!
  蒋百里之所以不高兴,也正是因为他知道蔡锷肯定会闹出这一幕来。虽然他平日与蔡锷相交甚厚,深知蔡锷是韬光养晦、心有抱负的人物,可就算韬光养晦也要有一个度一个点才是,犯得着这么夸大其词吗?当然,他同样知道这是蔡锷心中憋屈的一股怨气,有时候故意借着疯疯癫癫的状态来讽刺那些光彩十足的人物。
  熊希龄没有再跟蔡锷说话,转而勉强露出了一个笑容向蒋百里问好道:“蒋参议,你怎么也来的这么迟,该不会是跟着蔡将军一起去喝酒了吧。”
  蒋百里叹了一口气,答道:“方震岂敢?方震本来已经出门,哪里知道接了一通电话,说蔡将军喝酒伤着身子,所以赶紧又去接蔡将军。送蔡将军回去梳洗了一番,这才一起赶到总理阁下的府上赴宴,还请总理见谅。”
  熊希龄缓缓点了点头,他知道蒋百里这人平日也甚是自傲,但比起蔡锷的放荡不羁,蒋百里这人要顺眼的多。他罢了罢了手,无奈的说道:“可惜咯,今日准备了窖藏三十年的好酒,蔡将军喝了别人家的酒,怕是无福在喝我家的酒了。”
  这句话要是有点心思的人就能听出逐客的意思,偏偏蔡锷有心思却没这心,他哈哈大笑着说道:“总理有好酒,我蔡锷岂有不喝的道理,太小看我蔡某人的酒量了。”
  熊希龄也不再多说什么,请蔡锷和蒋百里进客厅,甚至连介绍都免了。
  蔡锷和蒋百里显然有些不合群,进来之后便挑了靠边的座位先坐下。蔡锷嚷了一声,让下人先沏一壶好茶,自己自顾自先润了润脾胃。蒋百里则一言不发,表情笃定而生硬。
  吴绍霆一直留神这两人,看着蔡锷不醒不醉、不清不楚的状态,又看到蒋百里鹤立鸡群、秉守一心的表情,他真不知道该发表什么意见才好。
  “唉,昔日英姿飒爽、叱咤西南的蔡将军变成今天的样子,其实也是怀才不遇、时运不济所致呀。”这时,一旁的梁启超发出了一声感叹。
  “哦?此话怎讲?”吴绍霆故作好奇的问道。他不知道梁启超一个革新派政治家怎么会了解一个军人,自己记得二十一世纪历史书上记载的是蔡锷故意装出一副不堪的样子,用以迷惑袁世凯的监视,或许这一幕让梁启超都所有误导了。
  “吴将军久居南方,自然不知道京城里的一些政场轶事。要说起来,蔡将军之才华,只怕未必在吴将军之下,相信吴将军也是听过当年蔡将军的事迹。民国成立之后,蔡将军为了促成国家和平、南北止戈,毅然接受大总统的命令只身北上。大总统对蔡将军也颇为器重,一直希望借助蔡将军的能力帮助整顿北洋军内部的松散之气。只可惜大总统虽然有心,蔡将军也颇为有意,可北洋军内部岂能容下一个外人指手画脚?尽管大总统在背后力挺蔡将军,这件事终归无疾而终。”梁启超语重心长的说了道。
  “还有这等事?”吴绍霆颇感意外,没想到历史课本上写成宿敌的蔡锷与袁世凯,竟然还有相互信任的一幕,看来历史课本也不尽然是完全对的。
  “我想,蔡将军也想在中央政府一展拳脚,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贡献。可惜大条件不允许,最终只能无可奈何。到如今于是就变成这副自暴自弃的样子了。唉,北洋内部始终是……”梁启超大发感慨的说道,不过说到最后觉得这个场合不对,赶紧又止住了后半句牢骚。
  吴绍霆当然注意到了这一点,梁启超乃至进步党已经看出北洋的迂腐和消沉。也许正是经过了广东战争,让很多人都看出北洋的迟暮只态,再也没有昔日的强大和鼎盛。而这也是他所期望的效果。
  由于今天蔡锷和蒋百里都不在状态,甚至都惹毛了熊希龄,吴绍霆只好暗暗叹了一口气,决定不在这里跟两位历史大人物攀谈。
  宴会很快正式开始,大家把盏言欢,气氛甚是热闹。红墙高门之内的奢华糜烂生活,一味的崇尚洋人那一套社交方式,结果因为骨子里还有传统思想的作祟,很多花样学又学不像,弄的不伦不类。但宾客们是高兴的,虽然千篇一律的红酒、自助餐和三五结伴闲聊,可这些是“上流社会”的“标准”,攀龙附凤、提高身价,自然是乐得其所。
  第415章,青云阁见蔡锷
  两天之后的下午,吴绍霆换上一身不新不旧的便装,乘坐招待所的小轿车去了一趟前门附近的琉璃厂,在这里随便看了一会儿古董字画和一些前清遗老的营生。他对古董和老北京文化并不感兴趣,只不过是在这里借了一个位置消磨时间。大约半个钟点后,他又上了车,直接前往位于西珠市口大街和铁树斜街之间的八大胡同,这才是今天出门的真正目的地。
  八大胡同一直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从明朝到清朝,这里积淀了好几个世纪的风花雪月。“八大胡同”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其中陕西巷堪称八大胡同之首。
  前门距离这里不远,小轿车很快就开到路口,而隔着八大胡同一条街之外的地方,正是北洋政府内务部办公场所,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一种讽刺。当官的和有钱的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据说这两种说法也正是从内务部里传出来。
  下了车,吴绍霆只带了两个便衣警卫员向胡同内走去。刚到转角处,这里早已等候了一个人,匆匆忙忙的就迎了上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都督府特勤处主任王云。
  “怎么样,什么情况?”吴绍霆问了道。
  “蔡将军二十分钟前刚进去,是属下亲眼看到的,保准没错。”王云点着头说道。
  “周边没什么情况吧。”吴绍霆又问了道。
  “属下刚刚转了一圈,没发现有尾巴。蔡将军来北京都有一两年之久了,就算大总统要监视他,也不至于时时刻刻都盯着不放呢。”王云说道。
  “行,就这样,咱们先进去吧。”吴绍霆点了点头说道,随后在王云的带路下,迈步前往陕西巷青云阁。
  青云阁在陕西巷不算出名,比起大名鼎鼎的上仙林馆相差甚远。不过京城的人都知道,这两年来大将军蔡锷频繁出入青云阁,他一个人的花销几乎把青云阁抬到了与上仙林馆并驾齐驱的地位。当然,自从响当当的赛金花人老珠黄之后,上仙林馆的生意大打折扣,全靠的是十几年的老人缘撑着门面。
  八大胡同的院馆大同小异,除了装潢和布置所有区别之外,整个建筑风格是典型的老北京木楼,与后世电影电视剧里的形象相差无几。进门是一个小院,大约数十几步的距离,有水池楼亭、假山林石,沿着大道直走便出现一面风墙,绕过去便是正厅。一楼是大堂,有好几处侧门,四通八达的连接着各个小院子。
  吴绍霆在走进前门时,已经有几个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孩迎了上来。这些风尘女子虽然生活范围狭窄,可是见过的人不少,眼力十足,即便吴绍霆今日打扮不甚出众,可年纪轻轻有着老练的气场,又有几个随员在身旁,一看就知道不是寻常人家出身。更何况,似乎在最近的报纸上出现过与其长相相似的人物。
  来到大厅,因为此时正是下午,北方人习惯午休,厅里面几乎一个客人都没有,就算有客人也是在包厢里抽大烟睡大觉。
  一旁的女孩子们叽叽喳喳,争相示好,一边询问吴绍霆喝什么茶、抽什么烟,或者要不要洋烟?一边忙上忙去张罗前面的招待,有排名的女孩子指示着雏妓端茶倒水,自己则蹭在客人身边一脸奉承。
  吴绍霆没有说话,向王云递了一个眼色。
  王云立刻大声的说道:“请你们掌柜子出来说话。”
  一个年纪较大的女孩子笑吟吟的问道:“大爷来这里是找乐子,姐妹们保管让大爷您满意就是,掌柜子虽比不上大爷们日理万机,可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在这里。况且现在时辰尚早,妈妈十之八九还在歇息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