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大军阀- 第3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冠雄看着李鼎新,李鼎新又看向萨镇冰,几个海军老将只能无奈的相继叹了一口气。
  吴绍霆适合时宜的说道:“此事不妨诸位前辈再深思考虑一番。关于海军部未来的发展,吴某也有一份全新的计划草案,若诸位前辈不急着忙其他事,倒是可以一起探讨探讨。”他说完,示意常务副官张孝准将国防部整理的海军发展预案取了过来,转递到萨镇冰手里。
  萨镇冰心里很明白,吴绍霆在这个时候提及海军发展计划,是故意给他们这些老人一个下台的台阶。他暗暗的叹了一口气,直道吴绍霆这人考虑周到,软硬拿捏的很是到位。翻看计划书简单的看了一眼,原本并没有心思细看,可是一眼看下去很快被计划书设计的宏图所吸引,一时忍不住仔细看了几眼。
  吴绍霆在这份计划书里详细规划了中国海军未来十五年三个阶段的发展思路,不仅拟定了全新的海军制度和一体化的系统机制,还做出了大手笔的承诺和寄望。
  按照计划书拟定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未来两年之内稳定全国海军秩序,整编各海军基地的编制,促成海军部对各地海军的高度管理;第二阶段则是另外五年之内,在现有海军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精英化海军部队的素质,同时规范现有所有海军学校、海军工厂,不仅要引进新的教学制度和机械设备,还将制订海军部直辖的海军教训模式,之后会将现有舰艇全部进行整修和舰载设备更新;第三阶段可谓是八年发展期,中央政府将会投入大笔资金,将海军规模扩大到四十万吨位以上,并且投入潜艇、战列舰的研发和兵种培训。
  萨镇冰看完之后,忍不住长叹一口气,恍然的说道:“自甲午以来,我中国海军的发展早已是停滞不前,我们这几个老头子整日坐镇海军部担心最多的事情正是海军经费。一日不催,财政部便一日不拨,袁大总统在时就没有看重过海军事业,唉!”
  听到这句话,一旁的李鼎新也感触破不多,叹息不止的说道:“前几年上海司令部经费短缺,竟到了向社会募捐来渡过难关的境地,想到当时的境况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
  众人随即都有喊出,各有不同程度的惋惜。
  吴绍霆郑重的说道:“诸位前辈放心,只要诸位前辈促成国防部海军部的重组,日后所有国防预算都会由各部提交上报,再也不会像以往那样无章可循。尽管中央政府也有困难,不过我可以答应诸位,海军部每年定额三百万经费,这是雷打不动的基础经费,至于其他申报预算则另外再加。”
  萨镇冰等人议论了起来,三百万的定额预算对于海军来说或许不算多,可起码是一份保障。再者中国海军现在军舰并不多,以三百万的定额预算应付现阶段是绰绰有余了。虽然没办法让海军部独立出来,可独立海军部的用意就是希望能让海军有一个保障,如今有了吴绍霆这样的承诺,其效果还是一样。
  几位海军元老总算有了几分服气,哪怕心里仍有介怀也在能接受的程度之中。
  接下来吴绍霆与众人详细讨论了这份海军发展计划,交换了部分意见,最后吴绍霆让萨镇冰等人将计划书带回海军部修改,全权由海军部来负责海军的事宜,到时候他只负责审核和签字就是。
  第749章,北京大本营
  下午,吴绍霆派张孝准、吴佩孚二人带领一众行营官员前往紫禁城皇宫,专门面见满族摄政王载沣以及前清的皇族成员。隆裕皇太后于去年年初已经病逝,只可惜当时国内南北局势正在分崩离析之间,即便忠心耿耿的袁世凯也只能仓促应付葬礼。如今紫禁城内由几位满族亲王负责料理,不过大多也只是过这糜烂不知所谓的生活。
  面对吴绍霆派人前来觐见,载沣还以为吴绍霆是一个尊重清廷的人,在组建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之后专程前来告知,于是还算客气的布置了一番,用贝勒之礼迎接了张孝准、吴佩孚等人。步行穿过午门,在内院才上了轿车直接开到太和殿的雕栏前面,早有一个内务府的太监总管带着仪仗恭恭敬敬的迎接。
  张孝准、吴佩孚跟着太监总管向大殿正门走去,还没走到太监忽然听到西边院廊上传来一阵声音。众人脚下迟疑了几分,扭头看过去,却见院廊上有几个宫女和小太监嬉笑跑过。
  吴佩孚和张孝准对视了一眼,两人相继笑着摇了摇头,心道这紫禁城还真是大不如前。
  带路的太监总管见了,脸色大变,马上吩咐身后的一个小太监:“反了天了这是,赶紧的,派人去给我查出来,这是哪里要死的小兔崽子们。”
  小太监恭恭敬敬行了礼,然后飞快的跑出去了。
  太监总管引着张孝准等人继续前进,一直来到太和殿正大门,一番通报之后总算进入殿内。张孝准、吴佩孚是政府官员,不必在乎前清王朝的礼节,只是微微的向载沣欠身行礼,反而还是载沣迎上前来与二人行了握手礼。
  张孝准、吴佩孚落座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中央政府为了精简财政,将对紫禁城进行一番整顿,取消原来袁世凯与清廷订下的每年四百万优待经费。此言一出,载沣顿时大惊失色,这才知道原来这次会面竟然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不过张孝准紧接着又告诉载沣,前清王族依然能留在紫禁城内生活,中央政府将会派遣专人来负责经营紫禁城内内外外的产业,这些产业所得的收入做为紫禁城的生活补贴。并且还像模像样的拿出一份预算报告,估测整顿之后的产业每年营业额将会高达七百万,绝对要比之前更加充裕。
  当然,七百万只是理想状态的预算,并且还是经营程度发展到最成熟的阶段。之所以这么说无外乎是在欺诈载沣,让载沣更容易接受这次整改。
  张孝准把这份预算书描绘的天花乱坠,一边鼓吹说中华民国长久发展,满清贵族不可能永远无所事事,将紫禁城大小闲职的产业运用起来,先由专人经营照料,到后来再交给满清贵族接管,不仅一劳永逸不说,还能自食其力为子子孙孙留下一片基业;一边又声明吴绍霆的决心,暗示威胁载沣如果不合作,吴执政必然会采取强硬措施。
  载沣听到这里,自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再者也对子子孙孙的未来有所担忧,如今大清的天下都没了,谁还在乎祖宗留下来的这座宫殿呢?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仍然问到,如果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是否会继续补贴。
  张孝准十分认真的回答,在必要时中央政府自然会加以补助,到时候签订代管皇宫正式合约时,这一项会清清楚楚包含在其中。
  载沣只要能保证眼下的生活就好,总之这几年满清在中国大势已去,如今南北又趋于统一,更别说什么妄图复国的想法。他虽然知道吴绍霆此番用意肯定不简单,既然是要拿当初签订的优待经费说事,皇宫日后肯定会吃一些亏,不过这也没办法,谁叫这天下现在在人家的手里呢?
  初次会谈只做了意向上的交代,张孝准没有说得太多,只要得到载沣的首肯,过几日会派专家团来详细与载沣磋商经营之事。
  吴绍霆的用意并非是在改善满清贵族的生活,如今中华民国都成立好几年了,他对这些仍然自诩皇室血统的鞑虏一定没有好感,如果不是考虑到战略部署的需要,他早就仿效历史上的冯玉祥直接派兵把这群人从故宫里面轰出去。之所以要这般和和气气、大费周章的跟载沣会谈,是因为眼下有必要把这些满清皇族留在北京城内,省的让这些人返回满洲故里串通一气搞阴谋。
  他深知日本人最喜欢拿满清皇族来当借口,而且满族人当中也确实有许多激进分子,让他们凑合在一起无论如何都是一件麻烦事。可是每年四百万的优待经费也不是小数目,把这笔经费剩下来还能用在海军的定额预算上,比起养着一群没用的人要好得多。
  经营满清皇族产业,一来是用满族自己的价值来养活他们,二来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具有商业发展的机会。吴绍霆打算成立张盛霆北方事业公司,该公司的其中一项业务就是开发前清留下来的一些不动产。
  比如可以把御膳房打造成高级食府,最终发展成举世闻名的国际连锁店;比如皇宫里许多空置的宫殿可以用来出租、改成高级会馆或者博物馆之类,到时候故意找一些借口裁剪皇宫里的人员,把满清贵族都缩在一个更容易兼管的小范围里生活;再比如发掘文化产业,把宫廷里的传统匠艺、中医、纺织都加以放大。
  总之怎么赚钱怎么办,至于满族人的生活质量那是其次。
  接下来的七天时间里,吴绍霆一边筹划新华门大本营的组织结构,一边分别召见了热河省、山西省和直隶省的军政要员,共同讨论北方防务的具体撮合办法以及北方第一集团军的整编协助工作。在与三省军政要员见面时,他并没有提及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掌控,而是强调北方军务是应付蒙古、满洲、朝鲜和沙俄帝国的重要内容,这是国土安全基础所在。
  三省军政要员表现十分积极,可是每个人心中各有不同的盘算,与其说在北京成立大本营是为了巩固国土安全,还不如说是吴绍霆要加强全国军事的监管力度。可即便如此,吴绍霆成立大本营已下决心,三省不合作自然会得罪中央政府,或多或少都要给几分面子。
  在新华门大本营的预想上,吴绍霆甚至将总统行营都隶属于大本营之下。
  大本营最高权利机构为总务处,规定总务处的官员一律为文官,只负责行政管理和监督,并不直接干涉大本营内的其他公务。
  同时成立大本营总后勤运输部,分别监督北方铁路网、总统行营后勤供应和北方军务后勤供应。吴绍霆许诺在大本营正式完成建设之后,由张孝准出任部长,阎锡山、商德全、姜桂题为委员会成员,后三人分别在本省辖区之内组建大本营后勤支部。
  北方第一集团军司令部设置于此,南苑一个警卫师和两个前北洋中央师即日起划归北方第一集团军序列,三个师整编为共和国精英第三十三师和三十四师,师长分别为雷震春、田文烈。直隶省、山西省、热河省也将分别抽调部队,联合整编为精英第三十五师和三十六师,同时预置新番号三十七、三十八两师,由大本营负责招募训练一批新兵。
  大本营还将成立北方特别参谋本部,参谋本部本身隶属于大本营,区别于国防部统辖,但是参谋本部的最高参谋总长由何福光兼任。吴绍霆的这番用意并不难猜测,他要将北京大本营打造成自己的私人资产,哪怕有朝一日自己当不了总统,大本营仍然为自己所控制。
  当然,由于何福光要兼顾两头公务,最高参谋总长之下另设北方统联席会协助管理。由甘肃、陕西、山西、热河、直隶以及东北三省各省选派一名高级参谋长组成十二参谋长席位,吴绍霆任命联席会议长,议长相当于副参谋总长,负责在参谋总长不在时打理参谋本部的所有工作。
  参谋本部辖下练兵处和军事安全局,前者负责北方第一集团军和北方第二集团军的新兵训练工作,后者则是北京大本营专属的安全机构,不仅搜集所有需要的情报工作,同时还进行反间谍、刺杀等特殊任务。吴绍霆决定让吴佩孚来负责这两个部门,吴佩孚不仅早年有谍报经验,同时也是难得的治兵人才,再合适不过了。
  除此之外,吴绍霆还私人出资在大本营开办一所军事学堂,以速成教学为主,主要培训参谋人才和特务人才。为了保证这所军事学堂的保密性,他没有为学堂命名,不过在大本营总务处的档案里设置了一个代号,是为“狼穴”。
  为了协调各部之间的工作,吴绍霆总统行营开设“天幕”作战室,旨在各部核心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和互动,最大化的增加各部办事效率。自此之后,中华民国南北两大作战室逐渐形成对全国军事力量的细分掌控。
  第750章,南京消息
  随同吴绍霆一起北上众多官员当中,还有青岛司令部派驻中国国防部的联络军官团,他索性将德国军官团留在北京大本营,一则更方便协调针对援助青岛的战略工作,二则也能避人耳目。这些军官团之前是以外聘军事顾问的身份留在国防部,虽然这种掩护已经足够应付很多谣言,可毕竟欧洲局势愈发紧张,中德走得太近迟早会引起英法日俄的猜忌。
  就在北京大本营忙碌筹备过程中,青岛德国总领事馆发来一封欧洲近况消息,德国军队在西线作战一路顺利,不仅闪击了中立国卢森堡,掌握了卢森堡的铁路交通网,同时还占领了比利时全境。就在十月三十日时,德国西边部队成功侵入法国境内,如今战斗正在激烈的进行,不过由于法国准备不足,目前已然处于劣势。
  吴绍霆知道这是德国故意在展示强悍的一面,前期同盟国的攻势确实略占上风,可是随着德军深入法国腹地,紧随而来的马恩河战役和凡尔赛战役,将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消耗最恐怖的战斗。这些即将发生的惨战多多少少对远东有影响,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着手准备,利用欧战白热化来施行自己的强国计划。
  十一月中旬,南京突然发来紧急电报,不过并非是用总统府专线,仅仅是南京邮电局发来的普通电文。署名是岑春渲,电文的内容很简短,只说共进会党内有变,希望吴绍霆尽快赶回南京主持大局。
  吴绍霆看完电报第一个念头就是中华革命党在暗中动作,此事虽然说大不大,可也说小不小,尤其是众议院普贤已经结束,参议院普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他虽然不会惧怕国会对自己地位的影响,可既然自己选择戴上这张面具,理所当然要把剩下的事情都做周全。
  二十二日早上,他召开了最后一次新兵招募工作会议,交代了精英三十七和三十八师的招募要求,强调这两个师的训练规格一定要按照国防军的高度来执行。中午即安排返回南京的行程,乘坐总统府专列晚上出发到天津,凌晨再转到津浦线直抵南京。
  ——————————
  四天之后,从浦口前往南京城的快艇上。
  “这么说,这些人都是胡展堂策动的?”吴绍霆向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于孜县问道。
  于孜县是岑春渲特意派来迎接吴绍霆,同时先行汇报共进会这段时间的动静,以便让吴绍霆提前有所准备。
  “从广州那边监控的电文来看,主要就是胡展堂、汪兆铭在活动。”于孜县叹了一口气,脸色颇为忧虑的说道。
  吴绍霆沉默了片刻,心中有一种愠怒,不过还算能够控制。这件事他早已经听宋教仁提起过,当时仅仅是宋教仁预想的担心,没想到这担心还真的实现了。对他而言,这件事最棘手的还是直接影响了国会普选的席位,一跃让中华革命党从基层爬到中央来,如果继续纵容下去迟早是一个政治祸患。
  于孜县见吴绍霆不说话,忍不住追问道:“震之,云公那边为此事颇为担忧,他这几天一直在与渔父讨论这件事。正值国会大选之际,这对我们共进会不仅是实力上的影响,更是声誉上的影响啊。”
  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脸色沉静如水,声音冰冷的说道:“这件事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岂能让外家人拆我们自家的后墙?把名单给我。”
  于孜县立刻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纸递到吴绍霆手里。吴绍霆接过来仔细看了一眼,眉头立刻走了起来,没想到孙中山离开中国这么久,影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