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大军阀- 第5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了情报的真实性。英国驻扎在埃及的中东舰队,早在两个月前突然秘密的离开了埃及基地,至今下落不明。”
  吴绍霆皱了皱眉头,心情从刚才龙云的那份电报里恢复过来,他沉着声音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按照吴绍霆的理解,在印度没有收到直接威胁之前,英国在中东地区的殖民势力是不会理会远东的情况。而所谓的直接威胁,自然而然是指印度领土受到正面入侵,显然这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埃及掌握着连接欧洲至亚洲重要的交通线苏伊士运河,而且做为同盟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在中东地区开辟战场。即便埃及方面要发兵支援战场,也只会选择欧洲战场,而不会大老远的支援人生地不熟的亚洲战场。
  王长龄微微叹了一口气,语气凝重的说道:“我们已经与德国情报部门进行了紧急联络,德国海军情报部证实,英国中东舰队并没有出现在地中海或者北海。也就是说,这支舰队很有可能来到我们亚洲了。”
  吴绍霆沉思了一阵,随后喃喃的说道:“我们中国海军一直是弱势,因此无论是在朝鲜还是在越南都会尽量避免海战。如果协约国真要取得制海权的话,单靠日本海军足以,何必还要从埃及大老远的调一支舰队过来呢?”
  王长龄点了点头,他说道:“是的,我们情报分析员同样有这样的疑惑。除了埃及方面之外,目前我们监测到印度与海峡殖民地之间这段时间有大量加密电报往来,其中不少是我们可以肯定的军事通讯。”
  一旁的邓铿马上问道:“都是一些什么内容?”
  叹了一口气,王长龄苦笑道:“我们目前仅仅只是监测到电报信息量,暂时还没办法破译英国的电报密码。我们之所以能够肯定有不少军事通讯,是因为之前我们记录过相关的密码样式而已。”
  吴绍霆问道:“这个信息量有多大?”
  王长龄说道:“几乎是之前与联合军团通讯的十二倍。我们推测很有可能中东舰队就隐藏在马六甲海峡附近,甚至有可能在海峡殖民地已经秘密集结了一支军队。”
  吴绍霆加重语气说道:“这个可能不小,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一定要搞清楚中东舰队消失的目的,即便真的已经秘密来到亚洲,他们的真实的目的是什么?”
  王长龄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郑重的说道:“这一点确实不能掉以轻心,但是根据目前我们手头上的资料来看,也只能是假设性的推测,只怕短时间之内没办法确定。”
  吴绍霆再次沉思起来,他一直担心英国会与美国联手,然后在亚洲搞什么小动作。
  为此,他前不久还特意去驻美公使宋教仁取得联系,让宋教仁在美国放出消息,中国有意愿拉拢美国共同确立朝鲜的合法主权。所谓“共同确立”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共同瓜分”,在这个时候只要能稳住美国的态势,把朝鲜利益分一杯羹出去也未尝不可。
  就在上个星期宋教仁回复电报,告知美国国会目前因为亚洲局势争吵不休,一时半会没办法确定正式针对亚洲的外交政策。可想而知,拉拢美国的策略已经生效了。
  虽然这个时候可以暂时松一口气,可对于吴绍霆来说,一天不知道英国人在幕后搞什么小动作,一天都不能彻底安心。正如他之前所说的那样,这场战场已经越来越顺利,可越是顺利越是值得可以,协约国岂会坐视中国无限制扩张而不理?
  “不管怎么样,建立情报部门的目的就是搜集情报,无论如何你们都要跟我仔细找到敌人的阴谋。这可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吴绍霆不得不向王长龄施压,在这个时候只能加大情报工作的力度来探知英国的动向。
  “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王长龄肃然的应道,然而他的心中却还是没底。
  第1049章,议和谈判
  从三月份中旬开始,整个亚洲的舆论气氛越来越热烈。
  在中国一手策划之下,越南女皇发布的《反殖民侵略宣言》,以及朝鲜临时执政府通告的《民族独立宣言》立刻成为人们关注的头等消息。
  这两份宣言首先在中国引起了强大的共鸣,毕竟中国在遭受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毒害之后,对“殖民”和“侵略”都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如今中华民国得以自强,甚至还能帮助周边国家恢复独立,更加让国民感到自豪和光荣。
  没过多久,这种共鸣就渐渐席卷了整个亚洲。
  做为文明盛行的古老大洲,亚洲许多国家都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吞并,即便是通讯落后的南亚诸国也都受到这两份宣言的刺激。许多民族人士在私底下大肆传播“独立”、“复国”的思想,一些地方军阀也跟着推波助澜,希望能在日后“复国运动”、“独立运动”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名声。
  事实上吴绍霆特意扶植已经失势的东京阮家称帝,已经给许多人立下榜样,只要能抓准机会,不管自己是怎么样的出身,都有可能平步青云。而这正是许多势单力薄的野心家所期待的愿望。
  一股蠢蠢欲动的反殖民暗流,已经在冥冥之中埋下了导火线。南亚诸国正在凝聚着一股可以点燃导火线的火焰,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掀起一场大风暴。
  除了反殖民的各种舆论之外,中国各大报纸很快又爆料出一则重大新闻:日本政府于三月十九日正式向中华民国提出停战议和的请求。
  这为中华民国膨胀的民族情绪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之后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全国上下被一股狂热的胜利感所笼罩。从青年军官到各年级学生,从学者到工人农民,甚至连街头行乞的流浪者都感到大快人心。
  “在伟大元首的领导下,我们一雪甲午战争的前耻!”
  “倭国自古是我大中华藩属国,甲午僭越,今日严惩,扬我大国雄威!”
  “号外号外,二十二日最新战报,国防军在妙香山歼敌三千。”
  街道小巷、酒楼茶肆,处处可见的都是诸如此类的言论,中华民国在今时今日得以扬眉吐气,把整个民族积蓄了一百多年的怨气全部发泄出来。南京、北京、上海和奉天甚至由民众自发组织起庆祝活动,各式各样的表扬,各式各样的聚会,简直比过新年还热闹。
  随着日本向中国求和带来的民间情绪高涨,中国老百姓对国家元首吴绍霆的信任更加递增一步。从去年开始爆发的元首崇拜氛围再次走向一个全新的高潮,各阶级人士对吴绍霆的推戴和信赖愈发狂热,许多国学院的学者不由自主的开始研究新课题“吴绍霆主义”。
  历史学家在报纸上发表论文,认为“吴绍霆主义”是一种推行“汉武帝立国安邦、威服四海”的强国精神,只有通过高度集中的中央政权,以及强硬的外交手腕,才能恢复民族的自信心,恢复大国的国际地位。
  军事评论家们也在这个时候高声附和:“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南亚诸国自古是华夏番邦,在西方侵略者肆掠之时,就必须有一个强权手腕的领导人挺身而出,带领我们中国恢复华夏大国的威风。用铁和血换来新的国家命运!”
  到了三月底时,就连外国报纸也开始报道关于中日战争最新的消息,而在这些内容当中不得不提到亚洲新生的强力领袖“吴绍霆”。
  “尽管中国人已经过度狂妄,可我们必须承认元首吴绍霆带领中国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美国《华盛顿邮报》时政版的一篇文章末尾是这样写着。
  最近一期《时代》周刊再次将吴绍霆的肖像做为封面,这次的肖像上吴绍霆左手拄着一把军刀,右手紧握着中国特色的“绍霆”式自动步枪,很明显是在暗示新一代的“战争狂人”。而在周刊内容里面,著名的国际政治新闻记者豪不保留的写着:“如果要在最近一百年里找到一个类似的人,我相信只能是拿破仑·波拿巴,吴绍霆的的确确是中国的奇迹制造者。”
  南京中央政府一直在监控外界舆论,不过这并不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从三月中旬到三月二十五日,中日双方一直以电报通讯为主,协商停战议和的相关事宜和正式外交会谈的安排。直到二十六日日本大正天皇召开最终御前会议,正式确定终止战争,与中国达成和议。
  到了三月二十八日,日本外务省特派官员乘坐美国商船抵达上海,南京外交部派出副部长陆宗舆和顾维钧前往上海,双方于万国大饭店内展开首次议和谈判。
  在此之前,中国外交部早已经遵照吴绍霆的吩咐,准备了一份和谈的条件。
  这份条件包括日本从朝鲜撤军,取消在朝鲜的所有特权,承认朝鲜独立的国家主权。同时归还台湾、澎湖列岛等所有之前从中国窃取的领土,赔偿战争军费三千万美元。中日朝三方签订《军事戒备条约》,中朝双方限定朝鲜海峡为海军共同警备区,在条约生效期间,日本任何武装力量不允许进入朝鲜海峡范围。不仅如此,在《军事戒备条约》里还规定,割让日本对马岛归属中国所有。
  日本方面事先同样做好相关谈判准备,根据日本内阁会议定下的要求,和谈代表团在台湾和本国领土问题上绝不能退让,最多承认朝鲜国家独立,或者进行适当的军费赔偿。如今日本已经失去朝鲜的统治权,如果再失去台湾,本土必将彻底陷入资源匮乏,不仅对战后恢复造成严重的创伤,对国民信心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二十八日当天,中日双方直接交换了彼此停战的意见,日本对中国提出的要求当场否决。不管是交还台湾,还是割让对马岛,这些都是日本内阁明令要求的禁区,即便是中国提出的战争赔款也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三千万美元几乎可以抵掉政府发行的一期公债了。
  第一天谈判未果,双方立刻电联各自本国国府,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南京方面在几个钟头之后就给予回复,冯国璋亲自批示,此次和谈条件是中方最低限度,如若日方不肯接纳,那就无从再谈。这份电报甚至没有加密电文,任由日方特务监听得手,摆明就是要让日本人知道中国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几天和谈当中,中方坚持原条件一步不让,而日本代表则不得不改变态度,尽量提高筹码以求达到目的。
  第1050章,军团行动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在朝鲜作战的进度一点都未放松。对于每一个中国士兵而言,他们不会因为长达一年的作战而感到疲惫,更不会因为有和谈的消息而消极作战。在全国上下疯涨的民族主义熏陶之下,士兵们巴不得能打到东京去。
  在他们看来,自己正在完成一项壮举,是改变中华民族近一百年来受屈辱的历史,是弘扬国威、恢复大国地位的奠基者。尤其是长久以来接受部队文化部、宣传部的教训,深刻了解区区日本弹丸倭国在中华土地上犯下的罪行,于是在战场上更是兼怀着一股复仇心理。
  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两大极端情绪成为战争机器最有效的润滑剂。在还没正式谈判之前,国防军和三十八师已经攻破了日军第二道防线,驻守第二道防线的第十师团残部无路可逃,除了少部分人决死到底,其余大部分都向中国军队投降。
  而就在日军第二道防线告破的前一天,春川战役正式打响。
  北方第一集团军三十三师、三十四师、三十五师和三十六师经过五天时间的部署,完成对春川外围的战略包围,之后才有条不紊的开始围攻作战。
  在平壤的三十七师和沙里院的五个海军陆战队旅,同样在三月底时向前线推移,沿途控制了平壤与汉城之间三分之二的铁路线,他们的目标开城。只要拿下开城,中国军队几乎可谓是掌控整条平汉线的铁路,从战略横切面上来说也彻底与东路战场持平。
  随着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步步紧逼,日本在谈判桌上的气势越来越弱,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开始考虑接受中国开出的条件。只是用如此巨大的牺牲换来一时的和平,日本有希望在这段时间里恢复国力吗?再者,一旦失去台湾这块资源领土和经济跳板,日本的发展永远都会受制于外国。
  为此,日本内阁每天都在召开讨论会议,商讨该如何做出决定,整个日本政界为此事忙得焦头烂额。同时因为中国提出的屈辱条件,让民主人士和国民大众愈发认为当初不应该发动这场战争,进而舆论开始指责日本军阀势力。
  日本军事派政治势力越来越不得人心,再加上民主派政治势力趁机不断出手打击,很快各地军阀跌入政治低谷。
  时间进入四月份,协约国阵营逐渐开始关注日本与中国议和的事情。
  尽管英国不再对日本抱有任何希望,可一旦日本向中国投降,那将是协约国阵营第一个向同盟国阵营投降的国家,这对整个协约国阵营的士气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打击。
  当然,西方国家必须承认日本在亚洲战场上牵制了中国不少兵力,如果中日之间达成议和,对中国在亚洲的扩张必然会更助涨声势。到时候英国、法国在远东乃至中东地区的殖民地都会遭受重大威胁。
  不过由于之前已经放弃对日本的经济援助,外交上也严厉斥责日本的无能,英国政府内部对此事分化成两个不同意见的派系。
  以财政大臣、外交大臣以及海军大臣为首的政治势力认为不应该干涉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和谈,趁着中日和谈期间,集中所有资源扩大弗伦奇军团和印度军队,由大英帝国及其附属势力完成对中国的打压。
  然而陆军大臣、殖民地管理部大臣以及部分国防部白厅的官员,则认为在此时应该支援日本,最起码要提供必要的声援,确保日本即便在投降之后也保留协约国阵营的身份。尤其是陆军大臣,他在与澳洲方面进行连续半个月的联络之后,一直赞成弗伦奇军团由朝鲜发动进攻,一则具备有利的基地、后勤保障和正面战场战略实施等方面的优势,二则更是最有力的支援日本,在世界大战大局上形成东西两头的轴心互制。
  四月六日,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召开国会,国王乔治五世亲临国会大厦参加会议。英国政府不能再因为政治意见不同而僵持下去,必须尽快确定针对亚洲所有事务的政治态度,然后安排弗伦奇军团出征。为此,首相与国王决定采取投票表决的方式,来明确英国政府的政治意见。
  按照国会投票之前的程序,政党以及各部大臣将进行针对局势的演讲,来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及为什么要坚持政治意见的原因。事实上这无非是一些陈腔滥调,因为在国会召开之前大家都清楚彼此为什么会有自己的意见。
  不过,就在商务大臣站出来演讲时,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见解,他认为英国完全可以利用弗伦奇军团出征朝鲜的时机,借机扩大在日本的势力,甚至可以干涉日本内部的政务,从而到达势力扩张。一旦弗伦奇军团作战顺利,以日本目前的状况日后会更加依赖英国,而英国从中获得的好处不言而喻。
  商务大臣的演讲立刻引起了众多议员的关注,在场的议员大部分都保留着维多利亚时代的世界霸主思想,自然而然对“势力扩张说”大为倾心。
  一上午的时间都是政治势力的演讲,午间休息时上议院和下议院各自进行了会商,到下午时正式开始投票决定对亚洲的政策。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议员都赞成弗伦奇军团出兵朝鲜,并且以协助日本的名义开战,但对日本援助依然保留之前的决定。英国给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