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是香梅。
  走出樱花林,她看见美国的国旗在风中招展。美国对于她,是陌生的,却又是亲切的。这是她的夫君出生、成长和埋葬的地方,也将是她的最后归宿地。她相信这片国土毕竟为独立、民主、自由而血战过,因而这会是个发展机会最多的国家,只要你努力。
  美国的第一面国旗诞生于1776年。这一年的7月4日美国宣布脱离英伦独立。一名叫碧茜露斯的女子亲手缝制好十三颗星、十三道线,代表十三个州加入了独立政府的国旗,送给华盛顿将军。12月25日傍晚,狂风呼啸,特拉华河上的浮冰咔嚓作响,华盛顿———这出身名门世家的英国移民后裔,为了独立自由,率军渡河,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击败了原本强大的英国守军,从而奠定了美国独立的基础。独立之战艰苦卓绝长达四年,华盛顿每前进一步都历尽艰难险阻,有许多次简直是绝处逢生,但为独立而战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他走过来了。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到费城上任。“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她曾跟着陈纳德瞻仰过华盛顿故居,郊外山林丛中一幢古旧的房子,玫瑰园中红玫瑰炽烈如火,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融。而今的华府想当初是一片旷野。1787年美国立宪成为美国###国时,国会要寻一个合适的地方做首都,华盛顿提议此处。被委托设计的工程师是艾依乐少校和他的黑人助手班纳卡,但是,是一位狂妄自大又才华横溢的法国工程师乐法设计出草图。他的大手笔和巴黎情调让美京两百多年以来始终充溢着堂堂大气。天性酷爱自由的法国人与美国有缘,四年独立之战,法国拉斐尔将军率志愿军来美参战功不可灭,陈纳德的先人就是志愿军中的一员。她是老陈纳德家族的媳妇,她跟这方国土一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800年美京由费城迁此,为纪念华盛顿而得名。初建成的华盛顿仍旧像旷野中的乡村,但是,南北战争改变了一切。它是北方军的大本营,也成了军火商的云集地,华盛顿繁荣了。然而,她喜爱的不是它的繁华,而是它的闹中取静,似乎永恒地弥漫着旷野的空阔荒凉,人的灵魂渴求在原始的苍茫中小憩吧。
  她崇拜华盛顿,更崇拜林肯。
  八年前在梦洛的家中,她与陈纳德抢着读一部传记《没人知道的林肯》,倍受感动。被称为自由之父的林肯一生充满了传奇,更充满了艰难坎坷。他是伐木工和乡村私生女的儿子,诞生在旷野中的小木屋里,但他渴求读书,他如醉如痴地读着《华盛顿传》,他勤奋地学习语法、学习演讲、学习法律。他从旷野森林中走出来了。1838年,29岁的他参加伊利诺期州议会会员的竞选:他演讲时举起双手说:“诸位先生们,请看看我吧!我就是一个自由党人,出身于一个内陆拓荒者家庭,开过荒,种过地,劈过栅栏木条,当过农场雇工、船长、店员……什么工作都做过,饱尝人间辛苦。请看一看我这双长满茧子的手吧!这像贵族老爷的手吗?我现在仍然很穷,负债累累,但是,每当我看见自己的这双手,就感到自豪……”
  1860年,林肯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助选者扛着两根扎着旗子和飘带的栅栏木条走进会场,旗上写道:“亚伯拉罕·林肯,劈栅栏木条的1860年总统候选人。这里是1830年汉克斯和林肯劈成的3000根栅栏木条中的两根。林肯的父亲是梅肯县的第一个拓荒者。”林肯又一次举起了自己的双手,他以无所畏惧的诚实、勇气和智慧,当选为美国的第16届总统,
  她将自己的双手举到眼前,仍旧是十指纤纤削似葱,人们赞叹她,不仅人美,手也美。是的,她生于宦门,原本可以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但她长于乱世,她已尝尽了人生的艰辛。她不是华盛顿,也不是林肯,但她为什么不能学习他们无所畏惧的精神呢?他们是伟人也是凡人,她是凡人,但她也有过不凡的经历。她不小看自己这双玉手!
  她将摊开的双手紧握成拳,不过两只圆润柔弱的拳头,她能赤手空拳打天下吗?
  她懵懂地预感到她自己能成功。厄运并不等于绝望,生命就是种种体验。她记起了陈纳德在读了林肯传记后的感叹:“一个人在成功以后,他所向往的不是功名富贵,而是微时那种无拘无束的、有苦难也有欢笑的日子。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3)
她还没有成功,她当珍惜眼前的日月。
  陈纳德在世时,他们每每到华盛顿,总是下榻维拉旅馆800号套房。这家旅馆位于第14街和宾夕法尼亚大道的街角,离白宫只有一箭之地。这里是早年美国历任总统之家,住进这里不仅有历史感,而且有荣耀感。旅馆总经理很崇敬陈纳德,愿意以每月1200美元的优惠价格继续出租给她们,但是,她婉谢了。房租也许付得起,但套房没有厨房,在旅馆用膳费用可是触目惊心,她不能打呻了脸充胖子,在现实的国度,她得毫不含糊地现实起来。
  她选择了华府西北麻萨诸塞大道400号,一座14层楼的极不起眼的红砖公寓作栖身之地,她只租下两间卧室,母女仨可谓挤挤挨挨,但月租只要375美元。更重要的是,街对面就是天主教区的附属小学,美华已念二年级,美丽一年级。
  接下来是选择什么职业?呵,不如说是什么职业在选择她!有意无意的人种歧视遍布择居、就业、做学问、参政等方方面面,举步维艰。
  况且,“百无一用是书生!”此时此刻,她方明白这句话的痛楚与无奈。美国社会工业化现代化,理工、数学、电脑是金饭碗,法律、财经是银饭碗,如果是速记、打字的料,找碗饭吃也不难,她可是个学文的,而且是中文!
  她非得改行么?做了12年美国媳妇,在外子的熏陶下,略通美国的历史和社会现状,同时还兴趣盎然地学了服装设计、烹调、美容等技艺,原只为让小家庭生活丰富多彩而已,而现在,得用来作为谋生的手段?立足的根本?不少中国华侨就是从开餐馆起家的,时装则是高雅又时髦的行当,华盛顿仅女子服装店就有400家左右,却并不觉得过剩。服装毕竟是女人炫耀于世的无声语言。做一袭中国旗袍工价高达15至20美元,而一袭晚礼服最昂贵的达3000美元!她的服装常为美国太太小姐们所艳羡。说是流畅柔美。高贵风流。那么,从时装设计入手闯荡一条香梅的路?
  不!她舍不得丢弃中国文化!尽管饮食、服装、美容都可冠以文化,但她割舍不断与书本的直接的联系,她有所根有所本,这根这本植于悠悠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总也忘怀不了外公的书房、北平的大学图书馆、琉璃厂的书肆、香港大学的下午茶、昆明的流亡大学、还有学术渊博的老师、文采斐然的记者同事……她执拗地以为,国学功底决不会在美国社会一无所用!她不想也不能改变自己。
  这时,恰逢乔治城大学语言系在着手一项新的研究:将各种语言的教科书用机器翻译成英文。她看中了这份工作,而同时申请这份工作的还有五位男子,她毫不气馁,她击败了竞争者,很幸运地被录取了。凭什么?因为她是中国学者,是出过几部书的中国作家,是二次大战中的中国记者,她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而被录用的!不要自轻自贱,要自重自强。
  她欣慰却不敢自满自足。白天她忙于翻译研究,晚上教中文,另选修英文演讲。她选择了事业,却不曾忘却母亲的职责。她很忙很累。但分外充实。只是夜深人静时,她躺在床上,却久久难以入睡。
  华盛顿的夜,依旧有着旷野似的荒凉寂静。它绝不像纽约、芝加哥、旧金山那般灯红酒绿,不分昼夜,夜间十点以后,城里机场便不许飞机起降。她孤寂地躺着,只有这时才有空闲与亡夫作心的对话,“天地有穷时,相思无尽处”,然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虽说他的爱永伴着她,但是路还得她独自走。
  侧脸望窗外的一钩弯月,才发现满枕清泪滋!
  她的泪水并没有干涸,但只为相思流。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
  白天的她从不流泪。
  ·44·
  陈香梅的时间:分秒必争。
  早上六点不到即起床,准备早饭,读英语背中国古典诗词;尔后叫醒两个女儿,起床用早餐,她坚持送她们过街上学;她去到乔治城大学研究所,埋头机器翻译,中饭女儿在学校吃,她马虎对付一顿;下午四点女儿放学归家,会主动做点零碎事,女儿就是这点好;她下班后急赴菜场买小菜和必需品,仍遵循中国家庭晚餐要丰盛的老规矩;回家烧饭用餐后,安排女儿们小憩后即温课做作业,她又匆匆赶赴学校,一星期四个晚上讲授中文课,两个晚上她师从特别教授学习演讲;归家后,女儿还没睡的话,她听她们的睡前祷告;归家太晚的话,她轻轻亲吻熟睡的女儿们,不忘检查她们的作业,尔后收拾房间,清洗急着要用的衣物,大部分的衣被都留到星期天洗熨;待一切完成,已是凌晨一两点钟了,躺上床,全身骨头已散了架,然而仅仅几小时后,忙碌的黎明又来到了。即使是星期天,早上领两个女儿望弥撒后,神甫太太或哪个福利团体的慈善太太已等着她一块去义卖了,美国女人没有空闲!若能抽出日寸间与女儿补补课或上街逛逛商店,便是难得的休闲了。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4)
在这个一切都机械化、科学昌明的国度,她也快变成了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中物化了的机械式的人了。她无限怀念东方的生活情调:雨打芭蕉时分,歪在枕头上:读《红楼梦》《还魂记》;月光如水的夜晚,挽着爱人的臂膀在绿柳堤岸漫步,或熄了灯依偎着听一两阙小夜曲;杜鹃花摧枯拉朽般烧红了山野的春日,与三五好友踏春溪边,沏一壶谷雨茶,谈天说地,或什么也不说,只见溪水琮琮,水碓咚咚;漫天风雪,披一袭大红一斗篷,踏雪赏梅,铺纸研墨,写咏梅赞雪诗词———吝啬时间的西人定摇头这样的闲情逸致,但她难以忘怀。“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然而,人得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东方人看来,她已是美人迟暮,女过三十天过午,一切都迟了;在西方人眼中,她还是个年轻的女人,却独自拖着两个女孩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涯,简直不可思议!不管东方人西方人怎么看,她陈香梅我行我素,从头学起,从头做起,有着“双手劈开生死路”的清坚决绝的艰难和伟大。纤纤玉手已是厚茧重重,可她不悔。她虽然没有美国女人那么强健的体魄,可她有中国女人的坚忍不拔。人家干八小时,她干十二小时、十四小时乃至十六小时。
  她是一只上足了发条的精致的小闹钟,嘀嗒嘀嗒一秒不停也还赶不上心跳;口丁铃铃的闹响中,她沉着又快速地调整着人生轨迹,她玩命般同时在几条道上竞走。
  在机器翻译研究所,她面壁而坐,沉默寡言,仿佛又回到了昆明分社见习的时光;只是不再见邵翼之总编严厉又关切的目光。或许是往事激活了灵感,当年译电稿的扎实的基本功爆发出创作力,她一口气编著出两部中英文简繁字字典,以后多年都作为各大学教材使用。人们开始对这个娇弱忧悒的旗袍美人刮目相看,知道她不仅仅是陈纳德将军的未亡人安娜,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叫陈香梅。她却依然故我,幽静如中国山水画,美丽若中国锦缎,脆弱像中国的薄胎瓷,但工作起来的玩命样,比美国的强女人还强女人。
  如果以为她是个沉默的女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此地,她比何时何人都更想说、更需要说、更应该说!她渴望了解周遭的人、了解美国,她更渴望周遭的人了解她,了解中国,语言是心与心交流的最简捷的桥!她学习公共演讲,榜样是林肯。不要说她心比天高,飞翔蓝天已成厂她的生物惯性。当年的林肯,被人嘲笑为“猩猩和猿猴”,可他从不自卑,在地里干活时,也模仿律师、传教士的样子作演讲,引得人们哄堂大笑,但正是这种种不{解的努力,他练就了敏捷的思路、口若悬河的辩才和不可抗拒的感召力。1863年7月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内战的转机,国会决定把战士们牺牲的战场建成国家公墓,林肯从华盛顿前来参加揭幕礼,他只作了两分钟演说,不过十个句子。但字字玑珠、完美无疵,是所有阐释民主信念的最雄辩动人的演词之一。
  八十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这大陆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并且献身给一种理念,即所有人都是生来平等的。
  当前,我们正在从事一次伟大的内战,我们在考验,究竟这个国家,或任何一个有这种主张和这种信仰的国家,是否能长久存在。我们在那次战争的一个伟大的战场上###。我们来到这里,奉献那个战场上的一部分土地,作为在此地为那个国家的生存而牺牲了自己生命的人的永久眠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十分合情合理的。
  可是,就更深一层意义而言,我们是无从奉献这片土地的———无从使它成为圣地———也不可能把它变为人们景仰之所。那些在这里战斗的勇士,活着的和死去的,已使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远非我们的菲薄能力所能左右,世人会不大注意,更不会长久记得我们在此地所说的话,然而他们将永远忘不了这些人在这里所做的事。相反,我们活着的人应该献身于那些曾在此作战的人们所英勇推动而尚未完成的工作。我们应该在此献身子我们面前所留存的伟大工作———由于他们的光荣牺牲,我们要更坚定地致力于他们曾作最后全部贡献的那个事业———我们在此立志誓愿,不能让他们白白死去———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庇佑之下,得到新生的自由———要使那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致从地球上消失。
  陈香梅与陈纳德,早能将这篇演说词倒背如流。虽然陈纳德的母亲就是南方奴隶主主力军李将军的侄女,但是李将军本人对林肯的人格力量也是崇敬的。
  陈香梅很快将演讲作为第二职业,她力求讲稿和演说荡荡大气和平易近人相结合,摒弃忸怩作态的娘娘腔。美国妇女极注重团体精神,这让她的演讲天才得到极大的发挥,后来,已故的罗斯福总统夫人的演讲经理人柯斯顿·列做了陈香梅的经理人,她的演讲每场酬劳5000美元。35岁才起步学习演讲,未为晚矣!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5)
她并没有很清醒地意识到,林肯演说词民主的精髓已溶进她的灵魂中,但是她已深深挚爱中国还有美国。有人间她:“你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她回答说:“我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这决不仅指取得了美国国籍。英文里有个词“Belong”,译为中文。应作“属于”或“有所属”。有所属是幸福而值得骄傲的,她太挚爱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度有着人类执著寻觅追求的最美好的东西。
  她也没有很自觉地意识到,她勇往直前为社会团体特别是妇女团体演讲,并不单纯是提高演讲技能,而是在为自己新的腾飞打下牢靠的墓石,她将拥有一片新的天地。
  她不知道。她决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
  她忘情的是手中的笔!
  1955年在台北圆山饭店举办的一次茶会上,她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