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亮军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雪亮军刀-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和地方的一些官员过来搞了一个简短的通车仪式。闻天海代表师里作了通车仪式的讲话,因为这条公路是军民两用的,所以地方的官员也对闻天海长官带领部队为地方政府修路的事迹表示感谢,没几天闻天海的照片就上了地方报纸的头条。 仪式结束,参加仪式的官员和团里的军官开车到城里吃馆子,陈锋懒得去,留在营部和营里的一帮兄弟去苫鱼捉青蛙。 忙活到了傍晚,收获还真不小,几个人围了至少几十斤鱼,两弹药箱子青蛙,大家兴高采烈地抬着回营部。 营里的炊事员张拐子张罗着做饭,其他几个人过去帮厨。张拐子其实是个绰号,他本来是个班长,在武汉会战的时候负的伤,以后走路就只能使拐棍了。按道理说,他的伤可以回老家的,但他家里人都死在轰炸中,他也懒得回地方当老百姓,就留在部队,成了炊事班的班长。 张拐子手艺很一般,大概只限于把东西煮熟,不过大家都不挑剔,陈锋嘱咐着营里把鱼和青蛙在各个连都分上一点。陈锋又把丁三找过来,营部里面有几坛子酒,也是张拐子去采办的时候,陈锋托他买的。 酒虽说不孬,但陈锋喝不惯,这边的酒都是稻米酿的,陈锋喜欢喝高粱或者玉米酿的,度数高的烧酒喝的过瘾。 青蛙都是拿水煮的那种,拿刺刀把头一削,顺着皮剥了,扔水里煮开了,放上葱蒜,点上酱油。做的虽说简单,但大家肚子里面都没有荤腥,所以吃的也挺美。 陈锋注意到大家都吃得热,但碍于军纪都不敢在陈锋面前脱军服,陈锋就自己先把军服脱了,光着膀子吃。大家看到长官先脱的,也就自在了很多,天气热,围着一大锅鱼和青蛙,在加上喝的是烧酒,大家早就热得汗流浃背了。 营部里面的马灯火苗子拧的老高,几盏马灯悬在帐篷得把角上,蚊子、蠓虫都围着灯飞。灯光摇曳,大家互相打量着对方,多数人身上都有累累的伤疤。酒过三巡气氛开始变得凝重起来,大家都闷头不说话。米酒后劲足,陈锋觉得脑袋一阵子眩晕,胃里面一下一下地往上顶,赶紧冲到帐篷外面哇哇地吐。丁三端了碗水跟在后头,等陈锋吐完了把水递过去。 陈锋漱漱口,回到帐篷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给自己又满上一碗。大家看在眼里,都知道陈锋醉了,但谁都不敢劝他,就默默端着碗跟他碰。陈锋酒到杯干,又喝了两碗,酒劲上来后眼前一阵恍惚,似乎死了的孙寒、唐路、司南的面孔直在眼前晃,他伸了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咣当一下栽倒在地上。 大家把陈锋扶的地铺上,盖上薄被子,丁三也不回自己班里,找了雨布铺地上,和衣而眠睡在陈锋边上,好半夜伺候着。 醉酒的陈锋嘴里嘟囔着几个人的名字,以前的旧伤口一阵子瘙痒,他伸手抓,一道道血痕,丁三醒过来,把他的手攥住,等到陈锋平静下来才把手松开,盖上被子。 第二天一早,丁三刚睁眼,天还没亮,他伸手一摸,陈锋地铺的被子在自己身上,自己赶紧起来去找。等出了营部,看见陈锋已经涮洗完了,蹲在炊事班边上端着碗米汤在那儿喝呢。丁三过去行了礼,陈锋几口把米汤喝完了,从石头墩子上拿起武装带扎上,招呼丁三回自己班里,待会儿准备上操了。 半上午的团里来人叫,团部开会,连以上的军官都参加。会上主要布置了几个事情,一个是团里修完了路就重新归建师里的建制。二是各个连把损耗、缺员的情况拉个单子,回头团里要统一申请整补。 现在的防区回头要交给另外的一个连队,这几个月鬼子的轰炸基本上停止了,估计兵力不够用,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别的战区。而团里要离开现在的防区,到师里的驻地边上,先是接受新兵,然后以前抽调到别的团的重武器要还给团里一部分。 新驻地的边上是一大片荒芜的梯田,草长得足有一人高,这里离战区前沿已经很近了,只有不到二十多公里。而师里的几个团都作为战区的预备队放在后头,前头是装备相对精良一点的新的几个整编师。 团里在修路的半年时间里也有伤亡,主要是空袭造成的,此外还有一些是开山放炮的时候的小伤亡。另外一部分是修路期间的士兵逃亡,这个数字差不多和空袭造成的伤亡持平。所以团里在整补期间补充过来的新兵几乎抵得上一个营了。 而团里此前补充过来的新兵也都没有时间很好的训练过,除了陈锋的营之外,其他各部队战斗力都不强,这让团里很伤脑筋。 经过了前几次会战的老兵这个时候多数成了班长,是他们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和人心士气。所以这次整补期间又抽调了很多老兵到教导队,打算在他们当中选拔更好的人到一线去当班长带兵。 一直到中秋节前后,从云贵两省补充过来的新兵才全部陆续到位。他们和原来东北籍的兄弟生活习惯、地域文化都不怎么一样,所以部队里面经常东北籍的兄弟和云贵过来的新兵容易有冲突。团里也几次开会强调了这些问题,随着有经验的班长陆续下到各个班,情况多少有些好转。 由于离战区很近了,原来的一些战场纪律被严格的执行起来,比如时刻打绑腿,军官必须随时挎手枪,各个连队平时必须保证武器妥当。此外游动哨、警戒哨在驻地边上布置起来,口令一个礼拜一换,团指的周围警卫连严格地按照前沿的要求警戒。 而与此同时紧锣密鼓地进行的是新兵的训练,由教导队牵头,全团按照以前训练的方法,针对班级火力掩护,进攻和防守,营连一级的战术配合,以及指挥、联络、通讯等等方面。 但团里面临的问题很多,一个是给养的问题,直到整补完毕,全团上下每人不足四十发子弹,迫击炮和炮弹也奇缺。另一个是训练,好多新兵在后方只接受了最基本的队列和射击训练就被派到前线来了,战斗力非常低,而且新补充过来的士兵年级偏小,好多只有十六七岁,普遍厌战怕死。 甚至好多军官也都有这种情绪,团里现在的军官好多是教导队出来的,以前都是班长,现在被提拔成排长。这样的军官占到排一级军官的一大半,好多打仗还行,但带兵方法粗暴,指挥上也跟不上,往往只知道一味的蛮干,猛打猛冲还行,不善于动脑筋。 所以陈锋在团里特地开了一个基层军官的训练队,白天军官训士兵,晚上训练军官。陈锋找来一块大门板子,刷上黑漆,拿石灰块子在上面画。 好多军官识字都不多,但陈锋讲的浅显易懂,从带兵方法,战场态势判断,单兵训练,班与班之间战术配合方法,火力袭扰等方面入手讲。他讲的虽然听上去简单,但比教导队讲的好,大家也爱听。另一方面,陈锋还根据自己和日军作战的心得体会油印了一个薄薄的小册子,发给大家平时看。特别是针对于日军火力准备、偷袭、火力急袭,侧翼包抄的打法讲的非常详细,具体的对策也掰开了揉碎了讲的很认真,大家听得直点头。 陈锋和别的教官不一样,他教的比较灵活,讲完了一课就随手点个人上来讲体会,然后根据他的体会再分析。有时候把团里以前打过的仗翻出来讲解,结合大家以前的作战经历讲战术。后来白天安排一个连队模仿日军的战术搞进攻,其他的连队轮流防守,让军官、新兵了解、熟悉日军的作战习惯。然后参照以前的回忆,模仿日军的阵地构筑工事,让各个连、排来进攻,然后陈锋根据训练中的情况再具体讲解。 同时,根据以前的经验,团里特别针对团指的指挥方法,通讯方法作了调整,重点明确了团指作战、通讯、机要、给养、侦察各个作战指挥单元的功能和协同。 整补期间淘汰了一部分老旧的中正步枪,团里的警卫连换装了以前见过的大八粒,这个枪是美国造的,比中正步枪打得快,而且能装八发子弹。警卫连的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好多经验丰富的老兵从教导队直接调到了警卫连,原来换装下来的步枪全部补充到了团指和其他人员。 这个时期也补充过来两门老旧的山炮和若干门迫击炮,陈章组织人员重点训练这个,尤其是针对日军进攻和防守中的一个特点,进行了专门的步炮间的协同进攻、防守训练。而且由于重武器缺乏,团里还特地组织了两方面的训练,一个是各个营的大刀队,另外一个是各个连基础上的爆破队,陈锋还特地安排楚建明专门指导大刀队的训练。 就在紧张的整补、训练中,天渐渐地冷了,入了冬之后天干,驻地边上的荒草一夜之间全部变黄。因为怕天干起火,团里预先组织了烧荒,把梯田里的荒草烧掉。 王卫华和团里的几个军官看着山丘上的烟雾和火光,不禁想起了以前坚守过的好多阵地。陈锋所在营本来是在山脚下的,因为烧荒的烟呛人,就转到这边了,陈锋也跑过来和他们几个一起看热闹,抽烟扯着闲篇。 '转自铁血读书 http://book。tiexue。'

第五十九章 死守晚上王卫华把陈锋几个团里的老人找上,一帮人在团部喝酒,天气冷了,最近大伙忙着训练,正好凑一起暖暖身子,谈谈心。 酒喝到一半,机要的进来说师里有紧急命令,王卫华手上全是油,陈锋就把电文接过来看。原来师里命令团里明天立刻启程,要接兄弟部队的一个防区,昨天中午日军开始了进攻,兄弟部队被打退了,防区出现一个空档,需要团里去填上去。 听到这个大家有点意外,因为现在团里的训练和给养根本打不了仗,尤其是给养,特别是弹药严重不足。 王卫华叫来管给养的兄弟问,现在团里的仅仅是子弹,只能补充到人均三十多发左右。而且山炮、迫击炮的炮弹也严重不足,机枪的弹药勉强能支撑一到两天的消耗。听完了王卫华皱着眉头,嘱咐赶紧往师里回复,尽快将给养特别是弹药运过来。除了弹药之外,现在团里冬装也没发下来,现在天气转冷了,但兄弟们身上还是穿着夹衣,只有少数老兵背包里可能有以前的冬装。 当天晚上团里开了会,把命令传达下去,要求各个连自行想办法,调剂弹药和被装的问题。第二天一早,一营前出搜索,其他各营跟在后面,向预定防区开拔。 半路上慢慢车辆人员就多起来,多数是兄弟部队运送伤员的。好些地方车辆、马匹、人员拥挤不堪,乱成一团。丁三带着兄弟们走在最前头,一路上轰炸留下的大坑越来越多,硝烟刺鼻,好多负伤的马匹被开枪打死,起火的车辆冒着烟,一对对伤兵搀扶着往后方撤退。 再走了一截子,前面有一队兵看来是撤退下来的,个个脸上还是惊恐万状的样子,眼神中透着疲惫和无奈的麻木,就像一队木头一样向后方挪动。 丁三想走上去问问前沿情况怎么样,就凑到路边一个老兵模样的人边上问,“兄弟,你们是哪个部队的?小鬼子有多少人?” “不知道多少,反正有很多,还有伪军,好多坦克,炮打的也非常凶。” “你们是哪个部队的,好像伤亡的挺厉害。” “唉,根本抗不住,你们有大炮吗,没大炮的话也抗不住。” “打不过也得打,我们是刚调上来的。” “刚调上来的?你们真是玩命,你不知道吧,侧翼的阵地已经丢掉了,你们去了也是一场大仗要打。” 丁三笑笑,“我们是东北军,本来就是干他小日本的。”丁三注意到退下来的兄弟部队还带着弹药呢,“把你的弹药给我吧,我们走的匆忙,身上的弹药不多。” “好吧,兄弟,你多保重。” 丁三带着兄弟们在路边上收集溃兵身上的弹药,一帮兄弟站在路中间找退下来的兄弟要弹药,子弹、手榴弹都要,有迫击炮炮弹也要。陈锋看在眼里,悄悄传下命令,一营的兄弟尽量从路上撤退下来的兄弟部队那里要弹药。 团里其他的几个营和教导队得到了陈锋的通报,也学得一样,团里一边开拔一边沿途从兄弟部队那儿找弹药。 一直到晚上,团里才到了预定防区,炮火连天的轰,热浪隔着好远都能感觉到烤得脸上沙疼。到了半夜的时候,团里找到了兄弟部队的主官,把防区的交接办完了,又问了一些日军的情况。目前日军和伪军大概有两三千人在阵地的正面,而且火力占有绝对优势,相对来说阵地的地势也不是非常好,一马平川的,非常有利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运动。 半夜里团里开了作战会议,陈锋沉默了半天说了自己的看法。这个阵地日军攻了那么久,看来是志在必得的,我们现在火力根本无法压制他,即使把人填上去也不见得就能守得住。但在阵地的后面,是一个丘陵地形,而且是一大片密密的森林,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很难运动,而且火炮的观瞄也会比较困难。 最后团里普遍同意了陈锋的意见,当天晚上团里主动撤退几公里,在丘陵边上构筑工事,依托地形,完全可以俯瞰下面的几条公路和桥梁。全团上下不顾疲劳地修工事,好多人手上打了水泡,磨出了血,但还是坚持着挖工事。有经验的老兵被组织起来,利用树林里面的树木,伐倒了之后构筑防炮坑。大家都很清楚,团里不知道要在这里守多久,工事修的越扎实,活下来的人就会越多。 第二天一早,日军对着空无一人的老防区一顿狂轰滥炸,还出动了飞机来回扫射轰炸。这时大家才明白幸亏没有死心眼守在老防区,否则还没交手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兄弟。 日军在充分的火力准备后,中午顺利占领了空无一人的老防区,而这时团里也初步修好了工事,各个营抓紧时间吃饭睡觉,准备着应对日军的进攻。 到了半下午,天上开始下雨,接着是小冰雹,然后飘起了雪花。这是今年入冬的第一场雪,老天保佑,越是糟糕的天气对于鬼子的进攻就越没好处,最后连着下上几个月的雨,让他的机械化部队天天陷到泥泞里面去。 当天日军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大概一个小队的鬼子缓缓地边搜索边前进,沿着公路边上慢慢地接近了团里一营的前沿防线。 陈锋命令所有人保持静默,自己默默地趴在泥地里用望远镜观察着那队鬼子。看了一会儿,他让人把杨棋找来,指着前面的公路对他作了布置。随后,他自己带上一个连,悄悄下到公路边上,此外把营里的三门迫击炮布置好了,他亲自安排好了信号和射击诸元,又让带队的兄弟复述一遍,才让他赶紧回去准备。 公路上的那一个小队的鬼子小心翼翼地前进着,他们估计前面可能会有中国军队,或许没有,在他们印象中如此猛烈的炮火下面,中国人也许撤退到十几公里之外了。他们带队的小队长命令队伍停下来,他在中国也打了整整五年仗,从一个基层的士兵升到这个小队长,完全是因为他侥幸地活了下来,而他的上级多数在战争中阵亡了。 他的经验告诉他,或许周围有点什么动静,但是他也不能确定,内心深处他在咒骂这场该死的战争。本来他在大阪的一个中学里教书,有个丰满而性感的妻子,而他的收入稳定。可是该死的战争把他送到了新兵训练营,接受老兵的打骂,现在又把他带到了这个泥泞的山谷中。 他也曾经如同禽兽一样在南京屠杀过手无寸铁的平民和俘虏,但他觉得这就是战争,战争折磨了他,而他要报复、发泄,就这么简单。 他举着望远镜查看着四周,突然视野中他看到一个树丛后面有什么动静闪过,他仔细看了看,突然看到一个中年军官浑身泥泞地站在树干后面,手上端着一杆步枪。瞬间,步枪的枪口一道火光,一颗凝结南京死难者冤魂的子弹高速穿过望远镜镜片,打破他的颅骨,带出一篷子血,打在他身后的泥土中。 陈锋是先看到那个小队长的,他把冲锋枪跟边上的兄弟换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