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刺刀1937-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十二章 疯狂的郑连座
  有了钱自然好办事,古往今来历来规矩如此。
  前有王铁汉团长的报告,后又郑永三千白花花大洋的送上,再加上魏含之魏处座的面子,等了两个多月,郑永一心要的东西,终于送到了他的一连。
  要说经过张作霖这么多年的发展,东北军装备可以说是全国派系之首,用“精良”二字来形容绝不为过。
  尤其是东三省兵工厂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是国内一流的。
  原本7旅做为东北军的王牌旅,装备之优良已经足以让南京国民政府的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目瞪口呆。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头等主力18军甚至还没有轻机枪,重炮和坦克更是闻所未闻。
  而反观东北军的7旅则是步兵一色的捷克式步枪,连原有的水连珠、三八枪都淘汰到地方部队。
  连有12挺轻机枪、12个掷弹筒;营有重机枪4挺、团有迫击炮、平射炮各6门;旅有山炮和150重迫击炮,甚至还有一个坦克连。
  这次团部给郑永送来的,除了杨宇霆死前向捷克订购的最新式步枪,大量的弹药补给外,又增加了两挺17式65轻机枪,还有原本连队无法拥有的一挺13式79重机枪。
  为此,王铁汉还专门给一连派来了重机枪手。
  不过也有些少许的遗憾,就是郑永最想得到的仿制的75速射炮没有得到。
  不过自己也觉得这个想法实在是疯狂了,一个连队能拥有十四挺轻机枪,一挺重机枪,一水的新式步枪,和足够在阵地坚持上两个月的弹药和补给,已经到了极限了。
  要真给自己弄上门75速射炮,只怕真开了军事史的先河了……
  连里的那些排长班长们,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疯了,连座真的疯了?难道他想进攻对面的日本人?还是准备弄点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出来?
  “完了,我跟了一个疯子!”
  当看到这些武器之后,欧阳平唉声叹气一脸愁苦地说道:
  “原本跟着这位郑大少爷,就是不想打仗,可看他这副架势,他要不鼓捣点什么事情出来我就跟着他姓郑!”
  同时,郑永开始密令扩充一连人数,秘密在附近招兵。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消息很快传到了营长董长顺的耳朵里,本来就因为跳过自己,直接去找团座而对郑永大为光火的董长顺,几乎就把官司要打到了王以哲旅长那。要不是靠着魏含之的竭力活动,这次郑永的娄子,可当真着实惹得大了。
  也是郑永运气好,正巧董长顺的妻弟犯了事,居然和日本人有了来往,落到了魏含之手里,魏含之一句话也没有说,直接将董长顺的妻弟交到了2营营部。
  要说轻易还是不要得罪魏含之,加上自己的小辫子又落到了人家手里,无计可施的董长顺只能对郑永的举动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期间郑永居然还和日本人来往频繁,按照中村震太郎的说法,一旦对东北的战争开始,郑永极有可能带着一连投降日本军队,这对于日本来说,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
  就在郑永顺风顺水的时候,这一年的中国,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炮声不断,神州大地,战云蔽日,硝烟弥漫。
  其中打着“护党救国军”旗号的就有李宗仁、张发奎、俞作柏、唐生智、石友三等部,先后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统治的战争。然而这些人却都被蒋介石一个一个的击败,只有善于投机的阎锡山的晋绥军没有遭到打击,但是阎锡山知道,总有一天蒋介石也会向自己开战。
  公元19。30年,民国19年元旦开始,蒋介石与阎锡山开始通过报纸、电报的形式展开一场骂战。
  2月10日,阎锡山发出反蒋通电。
  同时,阎锡山积极联络反蒋失败的冯玉祥、桂系李宗仁等组织反蒋同盟。
  他的反蒋号召,得到了以汪精卫、陈公博为首的国民党改组派,以及邹鲁、谢持为首的西山会议派和冯玉祥、李宗仁等反蒋政治派别与军事集团的响应和支持。
  3月14日、15日,鹿钟麟等五十七人通电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4月1日,阎、冯、李宣誓就职。
  阎锡山在石家庄设立总司令部,自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由河北向山东进兵。
  以李宗仁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广西向湖南进兵。鹿钟麟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由陕西向河南进兵。石友三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由鲁西南会攻济南。
  并且内定张学良、刘文辉、何键、樊钟秀为五、六、七、八方面军总司令。
  随后,蒋介石撤免阎锡山本兼各职。
  12日,蒋介石任韩复榘为第一军团总指挥,在鲁西阻阎军南下。刘峙为第二军团总指挥,由徐州沿陇海铁路西进。何成浚为第三集团军总指挥,在河南许昌以南地区牵制冯军。
  陈调元为总预备兵团总指挥。
  其后早5月1日于南京誓师,11日下达了总攻击令,中原大战正式爆发。
  装备之精良冠绝中国,拥兵数十万的东北军,自然成为了双方势力竭力拉拢的对象。
  反蒋还是拥蒋介,成为了放在东北军,放在张学良面前必须做出抉择的难题。
  只有一个人知道,中原大战会带着中国什么样的伤害,这人就是郑永。
  中原大战的爆发,同时也就意味着,日本侵略东三省的步伐已经越来越近了!
  第四十三章 剿匪
  “听说了吗,少帅准备入关了!”
  “真准备拥蒋了啊?”
  “他们打仗关咱们什么事?要是大帅在的话就好了,不管谁赢谁输,咱奉军都***能狠狠地赚上一票。”
  “哎哟,咱们的郑少校来了!”
  “来,来,都来,列队,欢迎咱奉军最年轻,升得最快的郑少校。”
  “我说郑永老弟啊,你说你也是的,好好的团部参谋不去,非还带着你那一连,你说你的一连也真是牛,排长两个中尉,少校兼着连长!”
  东北军军官一片乱哄哄的声音,弄的620团2营副营长兼1连连长郑永头都快要大了。
  上个月通过魏含之的走动,再加上也许张学良还念着几分旧情,亲自过问了此事,郑永被升为了东北军最年轻的少校,本来是准备把他调到620团团部的,可这郑永也不知是中了哪门子的邪了,不管上面如何劝说,就是在一连不肯走。
  末了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给他安了个2营营副的位置,仍旧让他带着他的宝贝1连。
  要说这1连年把下来,在编的不在编的,已经有了两百多条人枪。那魏处座在奉天帮着郑永四下活动,郑永又是展开银弹攻势,大把大把的票子甩了出去,居然也没什么事。这就叫做“欺上不瞒下”,官场规矩,大抵也就如此。
  也不郑永中了什么邪,对剿匪突然大感兴趣起来。他的三个排轮番出击,附近大大小小的胡子一口气被他剿灭了七、八股。收缴到的匪资,折算下来总也有个几千大洋的样子。
  也是郑永的运气好,欧阳平在带着几十号兄弟突袭胡子许棒子的时候,不光把许棒子的人马一网打尽,还出人意料的抓到了个不太像胡子的年轻人。
  欧阳平为人谨慎,一问下来,这年轻人居然是附近大仗屯子最大财主丁财主的儿子丁小满。
  要说这年头,有点家产的人谁愿意去招惹胡子?逢年过节的都得给附近的胡子送上点钱,送上点礼,这叫“保护费”,也就是图个一年太平。
  也是活该这丁家倒霉,正赶着给许棒子送保护费的时候,偏偏官兵就来剿匪,还把自己的儿子给搭进去了。
  本来要说这还真没什么事,这其中为什么大家心里都透亮,顶多也就是摆上几桌酒,请长官们吃上一顿,再送上几封光洋也就是了,可丁家偏就那么不走运的落到了郑永手里。
  这位1连的郑连座,现在正为了到哪去弄钱恨不得把自己的连部卖了,要不费那么大劲去剿的哪门子匪?一听说了这事,顿时觉得丁小满那就是个活宝贝。
  打听下来这丁家在大仗屯子那名气可不好,仗着胡子的势力坏事没少做,这让原本只准备小敲一笔的郑永起了黑心。
  他给丁小满定了个“通匪资匪”的罪名,当着丁家管家的面就要枪毙他,这可把丁家管家吓坏了,丁财主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死了可怎么得了。在管家的苦苦哀求之下,郑永勉强答应了暂缓枪毙。
  听到这消息的丁财主面色如土,第二天天不亮的时候就来到了一连的连部。
  好话说了一大箩筐,总算郑连座宽宏大量,本着造福乡里,尊敬本地士绅的想法,答应放了那个丁小满,但惩罚是免不了的,只让丁财主准备光洋两万来赎回儿子。
  丁财主一听几乎就要昏过去了,两万光洋?让他上哪找去?
  又是哀求又是作揖,就差没给军老爷跪下了,再加上边上几个排长的“求情”,郑永这才勉强同意削减到一半,光洋一万,一个子也不能少。
  眼看着丁财主还要讨饶,郑永的脸当时就沉了下来,告诉丁财主这是最后的底线,而且三天之内必须办妥,否则,就等着给自己的儿子收尸吧……
  当中的过程具体如何不得而知道,反正最后丁财主带着几乎是倾家荡产凑来的一万光洋把儿子赎回去后,逢人就哭丧着脸说道:
  “这位军老爷可比胡子狠得多了!”
  这一万块大洋,连同几次剿匪中的战利品折换成的大洋,扣除了给剿匪弟兄们的辛苦费,凑了一万五千块大洋送到了魏含之的手里让其帮着活动。
  魏含之出手也大方,光是王以哲那就为他在奉天买了座宅子,当成他新娶了个小妾的贺礼……
  这上上下下都打点过了,7旅没人不说郑永好的,再说一个小小的1连,随他怎么折腾,只要不闯大祸,那又能怎么着?
  “恒渊,不来我的团部做参谋,怎么尽喜欢猫在1连?”
  正在应付着那些军官,王铁汉走了过来,略略带着一些责备说道。
  “回团座,属下还是喜欢带兵,参谋部的空气实在是闷了点。”
  “听说你现在和东洋人关系不错啊?”王铁汉意味深长地说道:
  “小心点,别做出格的事情出来。”
  “团座放心,郑永不会出卖自己,不会出卖东北军的利益。”郑永低声说道,看了看周围,凑到王铁汉面前:
  “团座,这次是绝对出关不?”
  “估计是,不过没我们7旅什么事。”王铁汉点了点头:“打那些乱七八糟的杂牌部队,还用不着咱们7旅动手,你给我安心带好你的部队就行。”
  是啊,不用7旅动手,可是和日本人呢?
  郑永习惯性的揉揉鼻子,苦笑了下。今天是9月18日,这三个数字对于郑永来说是个永远无法忘却的的数字。因为在一年后,另一个9月18日才会真正让国人刻骨铭心……
  “旅座到!”
  第四十四章 通电拥蒋
  “旅座到!”
  随着这一声声音,所有军官的谈话声一下安静了下来,东北军独立第7旅旅长王以哲慢步走进了会场。
  这是7旅连长以上军官参与的一次军事会议,新晋升为少校的郑永,看着王以哲的目光从7旅军官的脸上一一扫过,然后王以哲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副总司令训斥!”
  “刷”的一声,所有军官都挺直了身子。
  “东北地处边陲,日本窥视已久,如欲抵制外侮,必须国内统一。记得,今日是民国十九年九月十八日,就在一个小时前副总司令已经通电全国,呼吁中原交战双方罢兵议和!”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王以哲的宣布还是引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坐下!”王以哲第一个坐了下来,待所有军官都坐定后,他说道:
  “副总司令认为,蒋介石企图以军事解决西北,以政治解决西南,以外交解决东北,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但为整个大局计,必须实现国内统一,早停内战。”
  他说着并回头指了指身后的军事地图:
  “大家看,北方军事联盟不过是一个不稳定的松散联盟,即使打败南京国民政府,日后各派系的纷争也在所难免。
  此时冯阎已败退黄河北岸,国民政府的军队已攻下济南,如果等待蒋介石打败了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话,那么我们东北军就失去了举足轻重之地位,蒋介石也就不必借重东北军了,那也就失去了恢复东北军华北势力范围的机会。
  所以,这就是副总司令为什么通电拥蒋的原因所在!“
  “旅长,既然通电拥蒋了,那咱是和平调停还是武力调停?”
  听到620团团长王铁汉的提问,王以哲瞟了他一眼:“和平调停?你们认为和平调停有用?武力,只有武力调停才是唯一停止战争的方式。副总司令已决定,明日将亲率领十万精锐第四次入关。停止战争,维护国家之和平统一!”
  没有资格坐上会议桌,只能坐在靠门口附近的郑永冷笑了下。
  什么维护国家之和平统一,这调调唱的真好听。等到中央军占了上风了,他副总司令终于做出了“明智”决定。要是冯阎部胜了呢?只怕是通电讨蒋了吧……
  按照部署,为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东北军以其9个精锐旅共十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和王树常统领入关。
  郑永知道这还不算完,将来东北军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还会再次入关。
  如果再算上主战山海关的何柱国旅,那么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将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
  而留驻在东北的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除了7旅之外装备都较关内部队差。
  “我旅驻扎驻扎奉天,负责维护地方之完全。此次不随副总司令入关。”
  当王以哲宣布完了7旅的任务后,王铁汉又说道:“旅座,按照部署,我大部分精锐全部入关,请看地图,面对日本人一线我军配置交为薄弱,一旦和日本人发生了冲突摩擦,在军事运转上很难迅速调集部队,这一点,副总司令想过没有?”
  “日本人?”
  王以哲看了部下一眼:“日本人虽然对东北有野心,但有国际公约在那,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我们当前在东北要对付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俄国老毛子!”
  1929年苏联和张学良东北军之间为了争得沙俄侵华时修建的中东铁路所有权,爆发了中苏之间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中东铁路事件”。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后。于次年下令收回中东电话权,就此引发了对中东铁路所有权的冲突。到1929年秋,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爆发了。
  1929年8月6日,苏联红军成立了“苏联红军特别远东集团军”,准备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发动进攻。苏军总共出动了近8000人,配备了9辆T-18轻型坦克。苏军总指挥为远东集团军总司令布柳赫尔元帅。
  由于指挥上的失误,东北军先胜后败。
  12月20日,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12月26日,“中东铁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
  在此次战争中,中国领土黑瞎子岛被苏联占领……
  此后,苏联在张学良眼里便成为了比日本人还要可怕的敌人,其留在东北的兵力很大一部分都被其用来监视苏联军队。
  郑永看着他的长官们,心里的唯一想法就是日本人和苏联人没一个好东西。
  有的时候他真的很想冲到张学良面前告诉他自己是从后世穿越回来的,倭寇即将发动侵华战争,张学良立刻做出应对。
  可惜,就算自己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