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刺刀1937- 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相东乡将苏联对日宣战事奏告天皇,请求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
  天皇早在美国投下原子弹之时,业已产生了停战的愿望,于是嘱东乡转告铃木首相:“鉴于敌方使用了新型炸弹,日本已没有力量再打下去了,应尽早努力结束战争。”
  他又通过内务大臣木户指示铃木:“应尽快收拾战局,我个人的安危是次要的,务必不能重演广岛等地的惨剧。”
  铃木再次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他在传达了天皇的话后说:
  “广岛等地已被摧毁殆尽,苏俄军队又大举入侵满洲。皇军实际上已无法再战,依我个人的看法,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没有别的出路,诸位地见地如何各抒己见。”
  会上,多数人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保留天皇以维持国体。
  他们之所以选择投降的理由是:冲绳已成了美军进攻九州的桥头堡,美舰已开始炮轰沿海城市,国民已精疲力竭,日本已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力量和手段了,若不投降,必是玉石俱毁。
  当然,除了在阿南、丰田、梅津等主战派坚决而又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战争依旧可以继续下去。
  经暴躁地嚷道:“够了,够了,这些情况谁都知道。:我的忠勇部下,都有一个信念,就是不管形势如何险恶,非打到底不可,宁可玉碎,决不投降
  其实,这些人多已经彻底疯了
  1945年8月14日。
  日本天皇发布了由各国务大臣副署的《停战诏书》,说: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以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己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同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正式播发,宣布无条件投降。
  公民们从前是无权听到他的声音的。他没有用投降这个字眼,但人们明白停火是按同盟国提出地条件进行的。他们知道生活已经发生了不可挽回的变化。
  原子弹对广岛和长崎的轰炸以及苏军8月8日对满洲的出兵终于迫使日本投降。日本同意波茨坦会议修正条件。同盟军将占领日本,解除日本的军国主义制度。
  8月15日晚6时许,日本无条件投降地消息由重庆电台传出。
  重庆市民大放爆竹,欢欣之状空前高涨。
  重庆中央社内短而狭的灰墙上,贴出了“日本投降了”地巨幅号外。
  几位记者驾着三轮车狂敲响锣,绕城一周,向市民报告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满街地人流,狂欢拍手。
  同日晚,《国民公报》刊登“日本投降”的号外最先到重庆市中心,市民争购,供不应求。重庆市鞭炮店生意大佳,爆竹瞬间售空。
  入夜,爆竹大放,各路探照灯齐放,照耀得市区如同白昼。与此同时,昆明正在放映电影的影院内,当银幕上映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字幕时,观众一片欢呼。他们拿出帽子、手帕在空中乱舞。
  正在演戏的剧院里,有人听到胜利的消息后跳上舞台,抱住正在甩腔的大花脸狂呼:“日本投降了!”
  台下观众狂喜,纷纷跑到街上欢呼胜利。同一天《成都晚报》以“胜利来临夜,成都狂欢时”为标题报道了成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
  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满街的人群像洪水般的激流汹涌着,许多人拿着长串鞭炮满街飞
  跑,敲锣打鼓,有的把洗面盆也拿出来乱拍、乱捶。
  成都各报发出号外,市民莫不争先抢购,有高出500元买一份的;许多人欲购此号外,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纪念品。
  许多商店、各重要街道大放鞭炮志庆,直至午夜,尚有游人欢呼庆祝。
  晚上,古城西安,人们到处燃爆竹,钟楼附近变成了欢乐的中心。士兵买不到爆绣,就扳着机枪朝天鸣枪以示庆贺。这一夜,茶馆供应免费茶,酒馆供应免费酒。
  卖西瓜的把像太阳旗般的半截红瓜,操刀狠狠地切成一片片,免费招待路人。
  8月15日晨,上海国际饭店之顶升起上海最高的一面国旗,临风招展,数千人仰头致敬。上海全市停业,爆绣声整天不绝,人们自发地上街游行,欢呼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胜利。
  同日,蒋介石对全**民和世界人士发表广播演说。他激动地说道:
  “我们的‘正义必然胜过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了它最后的证明我们中国在黑暗和绝望的时期中,八年奋斗的信念,今天才得到了实现。”
  他还指出:“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今天敌军已被我们盟邦共同打倒了,我们当然要严密责成他忠实执行所有的投降条款,但是我们并不要企图报复。”
  为庆祝抗日胜利,全国即日起放假三日,民众狂欢,恶梦结束了!
  8月15日,美国隆重地欢庆和平。盼望已久的对日战争的胜利之日终于来到了。再没有战争了。
  纽约人民自发地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在圣地亚哥,醉了酒的水手砸碎了商店橱窗。中西部的公路上,一向严肃抑郁的农民不断地揿按着汽车喇叭,俨然似违法乱纪的少年。
  小伙子们回归祖国后,或许会感到姑娘们变了。战争期间,她们与男人们肩并着肩在工厂做工,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性格。但是那些飞向国外的信上却说:“回来吧,让我们建立起象我们的长辈所过的那样的家庭。”
  抗战,真的结束了!
  日本,真的已经无条件投降了
  第二部燃烧的大地——第三部刺刀1937 第六百九十八章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945年8月12日,中国国民政府一级上将,第令长官郑永,飞赴重庆,参加中美最高幕僚会议,听取对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计划及意见,其后核定有关事项并对各部队下达命令。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发表广播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此时,侵华日军总司令部的全体人员,在刚刚才接任侵华日军总司令职务的冈村宁次的带领下,中午12时整均集合在广场前,按平时遥拜式队形聆听天皇“玉音”广播。
  从司令官到士兵,每一个人都如木桩似地站在空阔的广场上,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表情看起来似乎很平静,但天皇的每一句话,都使他们震惊、绝望,直到广播结束,一个个还目光呆滞地站在烈日下。
  就在天皇发布投降诏书的当天,冈村宁次收到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电令:要求侵华日军放下武器,接受投降。
  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驻华日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受命飞往湖南芷江洽降。
  当今井武夫一行乘坐的冈村宁次专机接近常德上空时,突然从云端中飞出6架野马式战斗机,围绕专机转了三圈。经辨认是美军飞机前来引航时,今井悬着的心才平静下来,呆坐在座位上默默无语。
  今井武夫到达芷江后,同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参谋长萧毅肃、第三战区最高司令长官郑永,以及美军有关人员经过两天的紧张会谈,基本完成了洽降的准备。
  在蒋介石的亲自指示下,出人意料的,并不是由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光荣而神圣地任务落到了在抗日战争之中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的郑永身上。
  受降地点,则选在了光复有多少时候地南京!
  国民革命军陆军111师和36师负责南京治安及受降现场安全工作。
  1945年9月8日上午9时。
  由八架战机护航。郑永乘坐“美龄号”飞机从湖南芷江飞临南京。
  195年9月9日上午9时。曾经最凶残地敌人向中**人双手捧上投降书
  那一刻中国人民终于在拿年艰苦抗战后取得了彻底胜利;那一刻。对于灾难深重地中国人民来说。喜悦浸润着泪水。
  1945年9月9日9时。是中国选定地“三九良辰”。
  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就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
  当时的南京城里,人人地脸上都带着笑容流露出对胜利和平的欢欣。
  从南京中山东路原黄埔路口到中央军校礼堂门前,每隔五十米就竖立着一根漆成蓝白红三色条纹的旗杆,上悬联合国旗。
  旗杆边上,并排站着刚刚由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地111师的武装士兵和宪兵,头戴钢盔,身穿叽呢服,戴着白色手套,手持冲锋枪,威武挺立。
  黄埔路口还矗立着一座松柏扎成的高大牌楼,上面缀着“胜利和平”四个金色大字。
  受降地中央军校也作了专门布置,大礼堂正门上,悬挂着中苏美英的国旗。正门上方地塔楼上嵌着一个巨大的红色“V”字以示胜利之意,下面悬着一块红布横幅,上面贴着“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会场”十四个金字。
  正门和其他出入口均有111师战士和宪兵守卫,戒备森严。
  礼堂正中就是签降所在,被用淡蓝色的布包围起来。受降席桌子边放着五把皮椅,桌子中间预先放置了文具盒、文件夹和广播电台的麦克风。
  投降席桌子比受降席窄,旁边有七把木椅。受降席西侧是中国和盟国高级官员观礼席,东侧为记者席,楼上是中外一般官员观礼席。
  礼堂大门的两侧各设一个签到处,备有两本签名册,签名册上印着“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签名册”字样。
  8时52分,悬挂在受降席和投降席上方的四个大型水银灯突然放光。时任中国战区第三战区最高司令长官地郑永由礼台后方休息室走进来,全场迅速肃立,摄影记者纷纷拍照。
  8时58分,由军训部次长王俊中将引导日本投降代表、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及小林浅三郎等七人,自大礼堂正门步入会场。日军军官们都是低着脑袋、哭丧着脸,呆呆地任由中外记者拍照。
  冈村宁次当时戴着眼镜,深深地低着头,一言不发,为颜面扫地而羞耻。
  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受降席居中座的是第三战区最高司令长官郑永:左为海军上将陈绍宽、空军上将张廷孟,右为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陆军中将萧毅肃。
  投降席上有
  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驻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七人。
  参加受降仪式地中国方面,还有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工懋功、李明扬、郑洞国等。盟军将领有美军麦克鲁中将、柏德勒少将,英军海斯中将等。
  郑永不是另一段历史上在接受日军投降时表现得懦弱无能的何应钦!
  当佩带着指挥刀地冈村宁次进来之后,郑永端坐在那一动不动。尔后,在中国士兵的监督下,冈村宁次走到了郑永面前。
  然后冈村宁次低着头,解下了自己地指挥刀,弯着腰双手将指挥刀高举过头顶,有些颤抖的将代表着自己身份的指挥刀递向了郑永。
  郑永缓缓站了起来,缓缓接了过来。
  照相机的光灯闪成一片,一张张照片记载下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缴械,日军在九月九日这天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了!
  9时01分,何应钦命冈村呈验签降代表证件。接着,何应钦将日本投降书中日文本各一份交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转交冈村宁次,冈村宁次用双手捧接,低头阅读。小林则在一旁替他磨墨。
  冈村宁次阅毕,取笔蘸墨,写上自己的名字,并从上衣口袋内取出印章,盖于名下,低头俯视降书达五十秒钟。
  此时是1945年9月9日9时07分。因为紧张,冈村宁次的印章盖歪了,他面露难色,又无可奈何,只得让小林将他签名盖章的降书呈交何应钦。
  随后他立即起身肃立向何应钦深鞠躬三次。
  骄跋扈的日本侵略军在这一刻,终于无条件宣告投降。
  郑永坐在那里,身子还是依旧纹丝不动。
  这是事先规定,胜利者无需向失败者还礼!
  这个时候的郑永,不但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而且也代表东南亚战区盟军,包括苏、越、朝、缅、泰等国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
  这才是郑永一直都在等待着的时刻,这才是郑永认为自己一生中的顶峰!
  9时10分中国战区日本受降仪式完毕,日本代表退出会场。
  随后,郑永向全国及全世界人士发表广播讲话,宣布南京受降仪式顺利完成。他说: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东亚及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亦从此升一新纪元。
  “
  南京受降之后,中国战区除东北地区由苏联受降外,共划分了16个受降区,分别接受日军投降。
  台湾、澎湖地区是第16受降区。
  10月1日,中国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廷孟奉命携带一面国旗,亲自驾驭单机飞赴台北机场,直趋日本驻台北总督府,严正要求日本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下令所属部队立即放下武器,降下总督府日本国旗,悬挂中国国旗。
  当中**队第七十军由基隆登陆前来收复台湾时,台湾同胞群情激奋,从基隆至台北只有30公里,第七十军军长陈颐鼎等所乘专列竟走了个小时,可见沿途欢迎人群之众多。
  10月25日上午9时,台、澎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中国受降官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担任,先在受降席就座。
  然后安藤利吉等5人由中方人员引入会场。他们向受降人员脱帽鞠躬行礼后,即将所佩军刀解下呈上,以示台湾日军缴械投降。
  安藤双手颤抖地拿着降书细阅后,即用毛笔签名并加盖印章,然后呈交陈仪签名盖章,台湾日军代表签降,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50年殖民统治的正式结束。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抗战,抗战!!
  今天,抗战终于胜利了!!
  我们的国土之上,将再也看不到侵略者的军队!!
  光荣而伟大的一刻,中华民族复兴的开始!!
  郑永、蒋介石、张灵甫、薛岳、孙立人、蒋百里
  这些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政治立场,无论之前或者之后,做了什么事情,但都无法抹杀他们在抗战中的显赫功勋。
  抹杀,等于背叛了一段历史。
  但这抗战八年之中,中**民浴血奋战;在这八年之中,中**民前赴后继。
  胜利,是用鲜血书写而成的。
  胜利,是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不是哪一个党派单独就能取得的,而是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才取得的胜利。
  你可以选择忘记,但是历史永远会忘记
  第二部燃烧的大地——第三部刺刀1937 第六百九十九章 刺刀
  全体都有,敬礼!“
  随着这一声声音,那些穿着将军制服的军官们一齐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面前,是一座座的坟墓。
  在这,是无数在抗战中英勇殉国的中国将士的英灵。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但却永远也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
  邢亚创、郑文根、风振华、胡冰、程宏、刘一刀
  一个个的英雄就长眠于此。在战场上他们从来都无所畏惧,他们用自己的忠诚,用士兵的职责保卫了这个国家。
  音容笑貌,好像就在眼前。
  还有许许多多根本就不知道名字,或者骸骨已经无法找到的无名英雄,他们甚至死后两一座坟墓也都没有,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为人所知。
  但他一样是英雄,真正的民族英雄。
  还有那些在隐蔽战线默默为国家做着贡献的情报人员,他们也都如同战场上牺牲的战士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