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篇二十八 让王 译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庄子杂篇二十八 让王 译文-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优厚的俸禄,我也知道比起屠宰羊牲的报酬实在是丰厚得多;然而,怎么可以贪图高官
厚禄而使国君蒙受胡乱施舍的坏名声呢!我不敢接受公卿之位,一心想回到屠宰羊牲的作
坊。”于是拒不接受封赏。
    
    【原文】
    
    原宪居鲁(1),环堵之室(2),茨以生草(3);蓬户不完(4),桑以为枢(5);
而瓮牖二室(6),褐以为塞(7);上漏下湿,匡坐而弦(8)。子贡乘大马(9),中绀而
表素(10),轩车不容巷(11),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12),杖藜而应门(13)。子
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
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14)。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15),比周而友
(16),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17),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曾子居卫(18),缊袍无表(19),颜色肿哙(20),手足胼胝(21)。三日不举火,
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22),捉衿而肘见(23),纳屦而踵决(24)。曳、縰而歌商颂
(25),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26),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
利,致道者忘心矣(27)。
    
    孔子谓颜回曰(28):“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29)?”颜回对曰:“不愿
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30),足以给飦粥(31);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
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32):“善哉,回
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33);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
怍(34)。’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译文】
    
    原宪住在鲁国,家居方丈小屋,盖着新割下的茅草;蓬草编成的门四处透亮,折断桑条
作为门轴,用破瓮做窗隔出两个居室,再将粗布衣堵在破瓮口上;屋子上漏下湿,而原宪却
端端正正地坐着弹琴唱歌。子贡驾着高头大马,穿着暗红色的内衣外罩素雅的大褂,小小的
巷子容不下这高大华贵的马车,前去看望原宪。原宪戴着裂开口子的帽子穿着破了后跟的
鞋,拄着藜杖应声开门,子贡说:“哎呀!先生得了什么病吗?”原宪回答:“我听说,没
有财物叫做贫,学习了却不能付诸实践叫做病。如今我原宪,是贫困,而不是生病。”子贡
听了退后数步面有羞愧之色。原宪又笑着说:“迎合世俗而行事,比附周旋而交朋结友,勤
奋学习用以求取别人的夸赞,注重教诲是为了炫耀自己,用仁义作为奸恶勾当的掩护,讲求
高车大马的华贵装饰,我原宪是不愿去做的。”
    
    曾子居住在卫国,用乱麻作为絮里的袍子已经破破烂烂,满脸浮肿,手和脚都磨出了厚
厚的老茧。他已经三天没有生火做饭,十年没有添制新衣,正一正帽子帽带就会断掉,提一
提衣襟臂肘就会外露,穿一穿鞋子鞋后跟就会裂开。他还拖着散乱的发带吟咏《商颂》,声
音洪亮充满天地,就像用金属和石料做成的乐器发出的声响。天子不能把他看作是臣仆,诸
侯不能跟他结交成朋友。所以,修养心志的人能够忘却形骸,调养身形的人能够忘却利禄,
得道的人能够忘却心机与才智。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颜回
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
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
此我不愿做官。”孔子听了深受感动改变面容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
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
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
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哩。”
    
    【原文】
    
    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1):“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2),奈何?”瞻子
曰:“重生,重生则利轻(3)。”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未能自胜也(4)。”瞻子
曰:“不能自胜则从(5),神无恶乎?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6),此之谓重伤(7)。重
伤之人,无寿类矣。”魏牟,万乘之公子也(8),其隐岩穴也,难为于布衣之士(9);虽
未至乎道,可谓有其意矣。”
    
    【译文】
    
    中山公子牟对瞻子说:“我虽身居江湖之上,心思却时常留在宫廷里,怎么办呢?”瞻
子说:“这就需要看重生命。重视生命的存在也就会看轻名利。”中山公子牟说:“虽然我
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总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瞻子说:“不能约束自己的感情也就听
其自然放任不羁,这样你的心神会不厌恶对于宫廷生活的眷念吗?不能自己管束自己而又要
勉强地管束自己,这就叫做双重损伤。心神受到双重损伤的人,就不会是寿延长久的人
了。”魏牟,是大国的公子,他隐居在山岩洞穴中,比起平民百姓来这就难为得多了;虽然
未能达到体悟大道的境界,也可说是有了体悟大道的心愿了。
    
    【原文】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1),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2),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
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
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3)。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4):“由与赐(5),细人也(6)。
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
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7)!故内省
而不穷于道(8),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9),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
蔡之隘(10),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11),子路扢然执干而舞(12)。子
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13)。”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14)。
    
    【译文】
    
    孔子在陈、蔡之间遭受困厄,七天不能生火做饭,野菜汤里没有一粒米屑,脸色疲惫,
可是还在屋里不停地弹琴唱歌。颜回在室外择菜,子路和子贡相互谈论:“先生两次被赶出
鲁国,在卫国遭受铲削足迹的污辱,在宋国受到砍掉大树的羞辱,在商、周后裔居住的地方
弄得走投无路,如今在陈、蔡之间又陷入如此困厄的境地,图谋杀害先生的没有治罪,凌辱
先生的没有禁阻,可是先生还不停地弹琴吟唱,不曾中断过乐声,君子不懂得羞辱竟达到这
样的地步吗?”
    
    颜回没有办法回答,进入内室告诉给孔子。孔子推开琴弦长长地叹息说:“子路和子
贡,真是见识浅薄的人。叫他们进来,我有话对他们说。”子路和子贡进到屋里。子路说:
“像现在这样的处境真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君子通达于道叫做
一以贯通,不能通达于道叫做走投无路。如今我信守仁义之道而遭逢乱世带来的祸患,怎么
能说成是走投无路!所以说,善于反省就不会不通达于道,面临危难就不会丧失德行,严寒
已经到来,霜雪降临大地,我这才真正看到了松柏仍是那么郁郁葱葱。陈、蔡之间的困厄,
对于我来说恐怕还是一件幸事啊!”孔子说完后安详地拿过琴来随着琴声阵阵歌咏,子路兴
奋而又勇武地拿着盾牌跳起舞来。子贡说:“我真不知道先生是如此高洁,而我却是那么的
浅薄啊!”
    
    古时候得道的人,困厄的环境里也能快乐,通达的情况下也能快乐。心境快乐的原因不
在于困厄与通达,道德存留于心中,那么困厄与通达都像是寒与暑、风与雨那样有规律地变
化。所以,许由能够在颍水的北岸求得欢娱而共伯则在共首之山优游自得地生活。
    
    【原文】
    
    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1),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也(2),居于畎亩之中
而游尧之门(3)!不若是而已(4),又欲以其辱行漫我(5)。吾羞见之。”因自投清泠
之渊(6)。
    
    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7),卞随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
知也。”汤又因瞀光而谋(8),瞀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
也。”汤曰:“伊尹何如(9)?”曰:“强力忍垢(10),吾不知其他也。”汤遂与伊尹
谋伐桀,克之(11),以让卞随(12)。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13),必以我为
贼也(14);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吾
不忍数闻也。”乃自投椆水而死(15)。
    
    汤又让瞀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16),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
乎?”瞀光辞曰:“废上(17),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
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18)!吾不忍久见
也。”乃负石而自沈于庐水(19)。
    
    【译文】
    
    舜把天下让给他的朋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说:“真奇怪啊舜的为人,本在历山之麓从
事农耕却要结识唐尧并且接受禅让!不仅只是接受了禅让就到此为止,又想要用那样的丑行
来玷污我。我见到他真是感到羞辱。”于是跳入名叫清泠的深渊而死去。
    
    商汤打算讨伐夏桀,拿这事跟卞随商量,卞随说:“这不是我该做的事。”商汤问:
“谁才可以呢?”卞随回答:“我不知道。”商汤又拿这件事跟瞀光商量,瞀光说:“这不
是我该做的事。”商汤问:“谁才可以呢?”瞀光回答:“我不知道。”商汤说:“伊尹怎
么样?”瞀光说:“伊尹这个人毅力坚强而且能够忍受耻辱,至于其他方面我便不知道
了。”商汤于是跟伊尹商量讨伐夏桀的事,打败桀王之后,商汤又想把天下让给卞随。卞随
推辞说:“君后讨伐夏桀曾经跟我商量,必定是把我看作凶残的人;战胜桀王之后想要禅让
天下给我,必定是把我看作贪婪的人。我生活在天下大乱的年代,而且不明大道的人两次用
他的丑行玷污我,我不能忍受如此频仍的言谈。”就自己跳入椆水而死去。
    
    商汤又打算禅让给瞀光,说:“智慧的人谋划夺取天下,勇武的人继而加以完成,仁德
的人居于统治之位,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先生怎么不居于其位呢?”瞀光推辞说:“废除
了自己的国君,不合于道义;征战杀伐,不合于仁爱;别人冒着危难,我却坐享其利,不合
于廉洁。我听说这样的话:不合乎道义的人,不能接受他赐予的利禄;不合乎大道的社会,
不能踏上那样的土地。何况是让我尊称为帝呢!我不忍长久地见到这种情况。”竟背着石块
沉入庐水而死。
    
    【原文】
    
    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1),曰伯夷叔齐(2)。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
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至于岐阳(3),武王闻之,使叔旦往见之(4),与盟曰
(5):“加富二等(6),就官一列(7)。”血牲而埋之(8)。
    
    二人相视而笑曰:“嘻,异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
祈喜(9);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乐与政为政(10),乐与治为治,不以人之坏
自成也(11),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政(12),上谋
而下行货(13),阻兵而保威(14),割牲而盟以为信,扬行以说众(15),杀伐以要利,
是推乱以易暴也(16)。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17)。今天下
,周德衰(18),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19),不如避之以絜吾行(20)。”二子北至于
首阳之山(21),遂饿死焉。若伯夷叔齐者,其于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22)。高
节戾行(23),独乐其志,不事于世,此二士之节也。
    
    【译文】
    
    当年周朝兴起的时候,孤竹国有两位贤人,名叫伯夷和叔齐。两人相互商量:“听说西
方有个人,好像是有道的人,我们前去看看。”他们来到岐山的南面,周武王知道了,派他
的弟弟旦前去拜见,并且跟他们结下誓盟,说:“增加俸禄二等,授予一等官职。”然后用
牲血涂抹在盟书上埋入地下。
    
    伯夷叔齐二人相视而笑说:“咦,真是奇怪啊!这不是我们所谈论的道。从前神农氏治
理天下,按时祭祀竭尽虔诚而不祈求赐福;他对于百姓,忠实诚信尽心治理而不向他们索
取。乐于参与政事就让他们参与政事,乐于从事治理就让他们从事治理,不趁别人的危难而
自取成功,不因别人地位卑下而自以为高贵,不因遭逢机遇而图谋私利。如今周人看见殷商
政局动荡就急速夺取统治天下的权力,崇尚谋略收买臣属,依靠武力保持威慑,宰牲结盟表
示诚信,宣扬德行取悦众人,凭借征战求取私利,这是用推动祸乱的办法替代已有的暴政。
我听说上古的贤士,遭逢治世不回避责任,遇上乱世不苟且偷生。如今天下昏暗,周人如此
做法说明德行已经衰败,与其跟周人在一起而使自身受到污辱,不如逃离他们保持品行的高
洁。”两人向北来到了首阳山,终于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那里。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他们
对于富贵,假如真有机会得到,那也决不会去获取。高尚的气节和不同流俗的行为,自适自
乐,而不追逐于世事,这就是二位贤士的节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