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叫风车的东西在吹着,而一个少年正静静地站在那里。
“小弟,今天还真有人说要贩卖蚊香的,喏,人都带来了。”阿布看到又一个大汉领着他们,走到近前,对那少年说道。
阿布一直晕晕的,这时,被那风车一吹,不但没有清醒过来,反而更有一种轻漂漂的不怎么能站稳的感觉,而接下来,直到离开,他都一直是晕晕的。
事实上,也就像做梦一样。
不知怎么地,也不知是从哪里开始的,总之,话题就那样打开了,那个少年问了他们很多东西,有时候是对他们所有人一起问,有时候是分开地一个一个问,阿布也被问过了,其实每个人都被问过。
别人回答什么阿布记不清,事实上连自己回答了什么阿布都不怎么记得清,他只记得,在那个少年的询问下,他说了好多好多,比如说已经离去好多年的父亲的事情,比如说他是怎样贩东西卖的,从哪里收,到哪里卖,贩哪些东西,哪些好卖,哪些不好卖,能赚多少钱,会有哪些损失。
也不知怎么地,那少年一问,阿布就都答了,甚至有些明明没问的,阿布都说了,比如说他被揍了很多次的事情。
这些往常只能忍着及憋在心里的事情,这时,也不知怎么回事,阿布畅快地说了一个痛痛快快,说完了,整个心里都舒服了好多。
这位小大人,人虽然小,但却是个好人,我那么啰嗦,还说了好多不该说的话,他都没有一点不耐烦。
被送走的时候,阿布心里想着,然后他还同时想着的另一件事情是,这个少年,是谁呢?听说城主大人也只是少年,这少年和城主大人是什么关系?果然,神之子大人手下的,也都是好人!(未完待续。。)
第二卷 安居乐业 第七百三十章 天理,人心
在方天前世,一种商品,划分为不同的档次,以应对不同的顾客,这应该算是一种常识了。
而对商家来说,有时,“低档”与“高档”商品,其所花费的成本,其实差不多是一样的,甚至反过来,“低档”的,竟会比“高档”的还要成本高一些。
尽管如此,还是要划分档次,还是要推出不同档次的商品。
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而决定市场需求的,于顾客而言,一是购买承受力,二是偏爱喜好,三就是“人心”了。
购买承受力且不说。
偏爱喜好也不需多说,明明是同样的东西,只是外壳的颜色不一样,造成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一个畅销到断货,一个滞销到压货。
“人心”就稍微复杂一些了,但其实也复杂不到哪里去。
每一个人自出生那天起,就在寻求着承认,而在得到承认之后,就会进一步地追求自我了。从这里,基本上就可以划分出商品的三种开发策略——
一是“主流”。
二是“非主流”。
三是“豪华、升级、尖端体验”。
只需这三种,基本上,不管什么层次的顾客,就都可以尽入网中了。
方天对于蚊香的推行,也是秉承着这个理念。
现在在“炎黄城超级市场”中售卖的,就是“主流”那一档次的东西了,最少的配料,最简的加工,最方便的使用及运输造型设计(就是前世的两根缠并在一起的圆),当然,在这些“最”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最”。
那就是最便宜的售价。
方天不是商人,推出蚊香也不是为了谋利,这一点,必须明确。
但不为谋利,不代表不可以谋利。不管怎么说,蚊香,在这个时代,都可以算是一种“刚需”,即硬性需求,一经推出。必然是风靡天下的,方天毫不怀疑,只需在短短的时间内,蚊香之名,就能够轰传于帝国内外。
而且不是依赖于他这个蚊香“发明”者的特殊身份。
只依赖蚊香本身。
而在这种需求的基础上。蚊香,从原料的供应。到成品的生产。再到商品的售卖,毫无疑问,是可以形成一条独立的产业链的。
尤其是原料的供应方面。
通过这个东西,方天可以用来作太多的安排和策划了,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说实话。在蚊香的价格方面,方天是有过一番踌躇或者说思量的。
一开始,方天是想将这蚊香定为免费的,嗯。只是免费供应炎黄城内部,但仔细想想,这样的行为真心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炎黄城若一直在他主导下,那免费政策,也是可以一直推行下去的。
但这本质上还是一种“强力”的控制。他在的时候无所谓,他若离开……
事情会发生大变样,那是肯定的。
再者,不劳而获,其实并无益于世俗人心。——有一样东西免费,那为什么不可以有第二样免费?直到最后,会发展成任何的不免费,都带来人心的怨尤。
这似乎有点讽刺,但其实也没什么,并不能由此而判定人心的凉薄,而是应该归咎于一开始就有人开了个坏头。
就如前世,发生在孔子或者说孔子弟子身上的事情: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端木赐做好事,施恩不求报,乐滋滋地来向孔子表功,结果孔子给了他一个大耳括:“你的这种行为,非常恶劣!知道不?你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你的事若传开,以后,有人做好事,求报吧,显得低你一头,更衬得其品格不高,不求报吧,总是有点心不甘情不愿,而且,有时还要吃亏。”
“感情上不情愿,物质上吃亏,如此,久而久之,谁还愿意做好事呢?慢慢地,再看到需要伸手的地方,他们就不会伸手了,而是无视地走过。”
“你用你一个人品格的崇高,引导了世俗人心的败坏。”
这是一个极鲜明的例子,前世,方天初接触到这个故事时,其实是真的很受震撼的,他是第一次知道,许多东西,看起来似乎挺美好,但实际上,很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前世,对这个事,方天止于震撼,止于感慨。
这一世,之前,由蚊香的价格而回想起此事,方天就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或者说启悟——做事,不管做什么事,都需遵循着一个法则,即,要么符合天理(天之理,或者用前世很多人更熟悉的一个词,‘物理’),要么符合人心。
能既符合天理,又符合人心,做到双重符合,那是最好。
若不能做到双重符合,则在这二者中慎重抉择,应时应势,择取其一,并时刻不忘其二。
不能遵循这个法则的行为,不论其一时之效果如何,不论其看起来好与不好,究其实,皆是妄行。——不知常,妄作,凶。
端木赐的施恩不求报,就是“不知常”,就是“妄作”,因为其有悖人心。
前世与今世,世界虽不一,人心无二致。
是以,把蚊香定为免费的想法,只是在方天的脑海里一转,就消散了。
不能免费,但又不能高价。别说高价了,价格只需稍微不实惠一点,不能使城池内外的普通人绝大多数都能用上,就已是有悖方天的本意了。
方天的本意是什么?
就是希望这个东西推出后,到了炎热之季,再无人有蚊咬之苦。——若这玩意儿价格高高,只是少数人才能用得起的东西,那他推出这东西,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不能免费,但又需要是白菜价,不,比白菜更便宜,就是方天定下的基本策略了,这个策略不止是应用于蚊香,而是会应用于以后许多许多关涉“民生”的物事方面。
思量再三,觉得无有不妥处,拿定主意后,方天就把商会的会长与副会长也即两个丫头拎过来商量了。
方天是这样说的:“我们的这个东西,要让所有人都能买得起,但是我又想通过它来赚钱,该怎么办呢?”
两个小丫头就思索开了。
人小,没有经验,见识浅薄,这是其不足处。
但是正因为没有经验,见识浅薄,所以往往可以直指人心,直指事物本来。——方天让她们出主意,真不是故意逗耍,而是有意启发她们的思维。
修行,从清静起步。
但是小loli已经过了清静的阶段,需要向“远”的目标迈进了,而“远”的第一步,其实是“博”,博识广闻,而成海量之识,海量即是大,而成就了“大”,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走向“远”。
这是小loli。
而对于小艾薇,方天是毫不怀疑其不“清静”的,这丫头的那种宁静,有时让方天都为之吃惊,甚至于担心其以后会不会“太”宁静了,而走向幽寂。
所以才封了她一个副会长。
所以才会让她一步步地接触些杂事,就从蚊香之事开始。
“哥哥,我们做很多很多的蚊香,一份少赚点,但是很多很多份,就能赚很多很多了。”思量了一会之后,小艾薇道。
方天点头:“嗯,你说的这个,叫‘薄利多销’。”
“哥哥,我可以让阿大和师兄帮我们卖,卖给那些家族啦,就算很贵,他们也会买的。”小loli不甘落后。
方天再次点头:“嗯,不错,你说的这个,叫‘友好(强行)摊派’,是个好主意!”赞许完毕,方天却又道:“可是,我们不能只把东西卖给他们吧?一样的东西,卖给别人很便宜,却卖给他们很贵,他们会不会不怎么高兴呢?”
说着这话的时候,方天特意在“一样的东西”几字上略略加重了点语气。
用前世的说法,这算是一种“诱导”。
诱导的效果还不错,只是小半晌的时间,小艾薇的目光盯向了正在房间中静静燃烧着的“五蕴香”,而小loli的目光从其上一扫而过,然后乍然发亮道:“哥哥,我们能不能把蚊香也做成香香的很好闻的?”
说完这话,小loli欢快得意,而小艾薇微微点头,然后两个丫头同时把目光放在方天身上,等着他的回答。
方天当然是欣慰而笑。
就这样,蚊香的开发策略,就算是定型了——
最基础的版本,以无利及薄利的方式,销售于绝大多数人。
加添了香味,但只是普通香味的版本,以倍利的方式,销售于小部分人。
加添了香味,对武者有益的版本,以五倍利的方式,销售于武者,对魔法师有益的版本,以十倍利的方式,销售于魔法师。
策略定下,然后方天分派任务。
把开发几种不同版本的事情,交给小艾薇。
把这几种版本的销售渠道安排,交给小loli。
然后方天与二人约定:“事成,给你们庆功,庆功地点,就在望海楼。”(未完待续。。)
第二卷 安居乐业 第七百二十九章 炎黄城战略
方天前世有句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话,直到方天来的那个时代,也仍然适用,甚至于越来越适用,而且也必将继续地适用下去。——这话,也昭示了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地理优势原则。
一个人住在湖海边,只要弄条小渔船,就能去湖海中捕鱼,而那捕来的鱼,到附近市场一卖,就是钱。
住在内陆的人,就没这个办法了,只能干瞪眼。
地广人稀之域,一家经常能分到好几百亩地,而往这些地上随便种点东西,哪怕是不需要怎么管理的土豆薯芋之类,每年收获之后,也是一笔不菲的经济来源。
而住在地少人多之域的人,就没这个福利了,人均亩把甚至连一亩都不到,看到人家的这情况,只能干羡慕。
至于连寸土都没有的城市居民,就更不用说了,哪怕是想种几行小葱,都找不到地方。
这是地理因素。
而占有地理优势,基本上,也就站在了不败之地,或者说,已经具备了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第一个有利条件。
但是地理因素不是全部。
前世,方天见过身在大山,傍着无尽的山中宝藏,却不能转化为分毫经济利益的情况。
许多原生态或者说完全地绿色无污染的山货,比如说各种山果之类,每到秋后成熟,当地之人只是任其零落,除了山中动物,无人进去拾取。
不是不知道这东西能卖钱,而是交通实在不便。
而除去了人工费之后,终于来到了外间的这些山货。却已再无任何价格优势。——哪怕这些山货本身一钱不需。
更有个例子,方天有个朋友,开了个小淘宝店,把家里自种的一些农产品挂到淘宝上卖,如香米小米黄豆黑豆以及花生山药芝麻干菇什么的,因为东西实在是地道,所以在一些小圈子里还是相当有名气的,不少买家买这类东西,就专认他家。
但就算有这些识货买家捧场,其生意也始终是不温不火的。
原因倒不是因为产量低。产量再低。只要出货量高,也有太多的办法可想,比如说承包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又比如说从周边种植户中收货。
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其家离最近的县城也有百十里远,而那县城之中。也没有任何一家快递。惟一的物流,就是邮政。
所以在他家下单,最迟要等一周,才会发货。这位仁兄都是一周才开车跑一趟县城的,若一天一趟,不说油费什么的划不划得来。就说人,累也得给累死了。
因此老顾客经常都是周五周六才下单,早了,下也白下。
发货慢。是其一。
东西必须通过邮政发送出去,而邮政的邮费及速度……
这是其二。
就这两个原因,就让他家的东西哪怕是再好,再地道,也不可能火得起来。
这就涉及到了地理因素之外的第二个因素,流通因素,或者说渠道因素。
一个好的东西,因为流通问题,只能在少数地方的市场露面,甚至根本就走不到任何一个像样的市场上。
一个好的东西,因为渠道问题,长期只能在少数地方流转着,甚至维持着半死不活的局面,而许多比它差了十八条街的同类东西,却可能因为销售渠道的全面与通达,从而畅销四海八方,成为极知名品牌。
所以在方天前世,他来的那个时代,又有一句话,叫做“渠道为王”。
意思是一件商品,这商品本身质量怎么样,是不重要的,无所谓的,只要能稍微过得去就成,重要的,有所谓的,是商品的销售渠道,能不能让很多人知道?能不能铺货到各个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