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带头大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何成为带头大哥-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年龄在三十岁以下;
  3尚未娶亲。
  这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确保应征者的技能水平。第二年是确保年龄相当,不至于和穆念慈差得太远。第三个则是为了防止已经成亲者前来搅局。
  穆易自以为设定了这三个条件,又有自己这个老江湖在现场主持,应该能够顺利帮助女儿找到如意郎君。
  但事情的发展和穆易的预想大相径庭。
  首先是搅局者的不断出现。
  试举一例。
  东边进来一个肥胖的老者,满脸浓髯,胡子大半斑白,年纪少说也有五十来岁。西边来了个光头和尚。两个人都是来参加“比武招亲”的。那胖子只认准了“自己尚未娶妻”一条,却不顾自己早已超过了三十岁。而和尚的理由也很充分:“只要得了这样美貌的妻子,我和尚马上还俗。”
  两个人纠缠不清,打打闹闹,武功却是很不入流。穆易仗着自己的武功,才把这两人清出场外。
  书中只描写了这一个例子。但穆易和穆念慈“自南至北,经历七路”,遭遇的必不在少数。
  而当杨康出现的时候,穆易却想打退堂鼓了。
  原来,穆易见他人品秀雅,丰神隽朗,心想:“这人若是个寻常人家的少年,倒也和我孩儿相配。但他是富贵公子,此处是金人的京师,他父兄就算不在朝中做官,也必是有财有势之人。我孩儿若是胜过了他,难免另有后患;要是被他得胜,我又怎能跟这等人家结亲?”便道:“小人父女是山野草莽之人,不敢与公子爷过招。咱们就此别过。”
  但是,穆易的限制条件明显不能将杨康拒之门外,只好任由杨康下场比武。
  杨康胜出之后,穆念慈一颗芳心就此系在他身上。但杨康不过是一时兴起,拿穆氏父女找个乐子罢了。他的目的只是“比武”,根本就没想“招亲”。他的一名亲随大出讥讽之言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公子爷是甚么人?会跟你这种走江湖卖解的低三下四之人攀亲?你做你的清秋白日梦去罢!”
  穆易一手主导的“比武招亲”只能黯然收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比武招亲”是非常失败的一场招聘。而后来,穆念慈和杨康虽结成孽缘,但杨康对她始乱终弃,最终酿成了穆念慈一生的情感悲剧。从这个角度来看,“比武招亲”更是巨大的失败。
  穆易为什么会失败呢?他到底错在了哪里呢?
  我们不妨把穆易的“比武招亲”模式和西夏银川公主的“酒罢三语”模式做一个对比。
  乍看起来,这两种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者都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而银川公主预设的筛选条件甚至比穆易的更为宽泛。除了对应征者的技能水平和婚姻状态有所要求外(这两点基本等同于穆易提出的第一条和第三条),银川公主并未对应征者的年龄进行约束。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银川公主如愿以偿找到了虚竹,比翼双飞,而穆念慈却以悲剧收场。
  仔细比对这两场面试,可以发现,穆易在面试的整个流程控制上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筛选控制不当。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比武招亲”能招到如意郎君吗?(2)
银川公主之所以把筛选条件放得如此宽泛,是因为她早已确定了唯一的目标,为了不让唯一的人选漏网,必须要放低门槛,广开招聘之门。但穆念慈却没有明确的目标人选。穆易是指望通过面试现场来决定入选者的。所以,银川公主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放松筛选的,而穆易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模糊前提下放松筛选的。
  对银川公主来说,即便应征者鱼龙混杂,也可以后面的过程控制中轻松排除。而穆易要做到这一点就相当不易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银川公主早已在黑暗中和虚竹两情相悦,只要是虚竹到场,不需考虑任何其他的条件即可入选。穆易则必须要考虑到道德风险的问题。比如杨康虽然满足所有的条件,但他这个人品行不佳,实在不是合适人选。
  但穆易显然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方面,没有把杨康排除在外,最后酿成了很多个人的悲剧。
  组织招聘也是一样的,只注重个人技能是不行的,还必须事先考察品德因素。如果放弃筛选,把一个道德低下、品行恶劣的人招进组织,必将给组织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且,这个人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第二,过程控制不力。
  两种模式对面试过程的控制方式一文一武。文的是提出三个问题,武的则是下场比试。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看起来,在“酒后三语”模式中,“文无第一”,有些不好评判答案的优劣。但实则不然。这三个问题,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而这答案牢牢掌握在银川公主手上,银川公主拥有绝对的控制力。
  在“比武招亲”模式中,“武无第二”,每个人以自己的武功和穆念慈相比,穆念慈的实力基本上是一个常量,按说,比试结果是最公平的。但是,比武现场的真正控制者不是穆念慈,而是穆易。
  穆易的武功当然强过穆念慈,但不一定强过所有的应征者。一旦应征者的武功强过了穆易,穆易就无法将不良的应征者排除在外。不良应征者包括年龄超标者、已经娶妻者和寻欢找乐者。事实也正是如此,穆易是无法控制这些武功强过自己的不良应征者的。
  以“武”的标准来进行招聘,穆易无法绝对掌控局势。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运用这样的规则来进行面试却又应对裕如。这个人只能是当时武功天下第一的王重阳。
  穆易不是王重阳。所以,穆易的过程控制必然是不力的。
  第三,结果控制无能。
  当面试结果出来之后,能否对面试结果进行有效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般会出现两种负面的情况。
  第一种是未入选的应试者对结果不服气。比如,银川公主选中了虚竹。即使满怀希望而来的吐蕃王子宗赞和慕容复等人不服,但他们也不敢闹事。因为招聘的结果是由西夏国的国家机器作为后台支撑的。比国力,西夏国兵强马壮;比武力,一品堂的高手正虎视眈眈。所以,没有人敢对面试结果提出挑战。
  第二种则是入选者的反悔。就是杨康这样的情况。穆易起初对他没把握,不想让他参与,却无法阻止。等到杨康胜出,穆易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的时候,杨康却无意结亲的时候,穆易同样无法阻止。
  比较而言,银川公主是处于强势地位,而穆易则处于弱势地位。两者对面试流程的控制力当然是大不相同的。穆易不明智地选择了自己不能控制的方式来进行“招聘”,“比武招亲”必然是失败的结局,肯定不能招到如意郎君。
  “比武招亲”模式的失败,可以给我们今天的招聘提供如下的前车之鉴:
  第一,在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人选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筛选工作。而且,也不能仅仅依靠面试来进行筛选。在面试之前,就要从简历开始筛选。筛选的时候,不但要看候选人的能力、经历是否与组织的需要匹配,而且要特别重视候选者在品德、品行方面的表现。
  第二,要加强对面试整个流程的控制力。通过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把主动权牢牢掌握自己手中,防止应试者反客为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黄药师的面试误区(1)
黄药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女儿黄蓉的看法最贴切。在黄蓉看来,父亲素来厌憎世俗之见,常道:“礼法岂为吾辈而设?”平素思慕晋人的率性放诞,行事但求心之所适,常人以为是的,他或以为非,常人以为非的,他却又以为是,因此上得了个“东邪”的诨号。
  但黄药师其实并非超脱之人,而是个不折不扣的俗人、常人,所以,才会有俗人、常人的心理,才会犯俗人、常人的错误。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你有一个独生女儿待嫁,有两个候选人,各自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你会把女儿交托给哪一个人?对比项目郭靖欧阳克家庭背景父亲早亡,母亲不过是一家庭妇女,师从江南七怪,后蒙洪七公垂青,收为弟子西毒欧阳峰之侄(实际是私生子)外形条件粗壮敦实,未脱野气*倜傥,俊雅潇洒智力水平傻头傻脑,木讷愚钝机灵巧辩,口才便给
  非常容易看出来,若非郭靖幸运遇到丐帮帮主洪七公,蒙他收为弟子,勉强和欧阳克的叔叔欧阳锋扯平,郭靖就会在三个基本条件上全面弱于欧阳克。
  所以,你会选择欧阳克为你的乘龙快婿。
  黄药师也不能免俗,他绝顶聪明,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无一不晓,无一不精,自来交游的不是才子,就是雅士,老婆与女儿也都聪慧过人,想到要将独生爱女许配给这傻头傻脑的浑小子郭靖,当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瞧他站在欧阳克身旁,相比之下,欧阳克之俊雅才调无不胜他百倍,于是许婚欧阳克之心更是坚决,只是洪七公面上须不好看,当下想出要出三道试题,进行面试,三场两胜者招为女婿。
  面试本应是公平合理的,但黄药师心中早因欧阳克的外貌、谈吐远胜郭靖而有了倾向性的意见。黄药师这就陷入了面试中最常见的第一印象误区。
  所谓第一印象误区,就是因为候选人给主试者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而有了光环效应,主试者不再能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对候选人的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事实上,黄蓉为了帮助郭靖,早已经将欧阳克贪花好色、意图奸污穆念慈等恶劣行径揭露出来,但黄药师就是听不进去。这是因为第一印象误区的存在,让黄药师只对欧阳克正面的信息感兴趣,却毫不理会其负面的信息。
  所以,黄药师提出要面试三题,其实完全是在走形式,只是为了遮掩洪七公的耳目,让他无话可说。在试题的设置上,黄药师当然早留了私心。
  黄药师出的第一道题是比武功。他此前早已经试过郭靖的武功,而比试当日又刚刚试过欧阳克的武功。黄药师非常清楚,郭靖是不敌欧阳克的。所以,他提出要欧阳锋和洪七公交叉比试郭靖和欧阳克。考虑到欧阳克刚刚受了伤,为了确保欧阳克能够胜出,黄药师又提出“锋兄七兄哪一位若是出手太重,不慎误伤了小辈,也就算输”的限制条件。
  但黄药师没有掌握最新的信息。郭靖在上了桃花岛后,巧遇老顽童周伯通,刚刚学了九阴真经、双手互搏、空明拳等绝艺,武功大增。比试的结果出乎黄药师的意料,竟然是郭靖胜出。
  黄药师心想:“郭靖这小子笨头笨脑,这一场获胜,显然是侥幸碰上的。”他马上对欧阳锋说:“这一场是郭贤侄胜了。锋兄也别烦恼,但教令侄胸有真才实学,安知第二三场不能取胜。”他非常及时地将自己内心的倾向性传达了出去。而且,他提出的第二道试题是听他吹奏玉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黄药师的面试误区(2)
欧阳克大喜,心想这傻小子懂甚么管弦丝竹,那自是我得胜无疑。欧阳锋却猜想黄药师要以箫声考较二人内力,适才竹梢过招,他已知郭靖内力浑厚,侄儿未必胜得过他,说道:“小辈们定力甚浅,只怕不能聆听药兄的雅奏。是否可请药兄……”黄药师不待他说完,便接口道:“我奏的曲子平常得紧,不是考较内力,锋兄放心。”他向欧阳克和郭靖道:“两位贤侄各折一根竹枝,敲击我箫声的节拍,瞧谁打得好,谁就胜这第二场。”
  这个衡量标准其实非常模糊,黄药师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准备为自己操纵比试结果埋好伏笔。
  果然,欧阳克抵挡不住,郭靖却以内力与之抗衡而不落下风。可是黄药师却宣布:“论内功是郭贤侄强些,但我刚才考的是音律,那却是欧阳贤侄高明得多了……这样罢,这一场两人算是平手。我再出一道题目,让两位贤侄一决胜负。”欧阳锋眼见侄儿已经输了,知他心存偏袒,忙道:“对,对,再比一场。”洪七公含怒不语,心道:“女儿是你生的,你爱许给那*浪子,别人也管不着。”
  黄药师再出一题,要郭靖和欧阳克二人现场背诵其妻早年手书之《九阴真经》,说:“郭贤侄已多胜了一场,但这书与兄弟一生大有关连,拙荆又因此书而死,现下我默祝她在天之灵亲自挑选女婿,庇佑那一位贤侄获胜。”
  黄蓉不语,料想这一场郭靖必输,父亲说过这是让自己过世了的母亲挑女婿,那么以前两场比试郭靖虽胜,却也不算了。就算三场通计,其中第二场郭靖明明赢了,却硬算是平手,余下两场互有胜败,那么父亲又会再出一道题目,总之是要欧阳克胜了为止。
  知父莫如女,黄药师处心积虑要欧阳克获胜,在出题上处处偏向欧阳克。郭靖本是鲁钝之人,背书正是他的最弱一项。黄药师这样做,摆明了是要择欧阳克为婿了。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郭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义兄周伯通的诱导下早已经背下了全本《九阴真经》,自然是稳操胜券。
  这自然大出黄药师的意料。黄药师为了平复自己的心理失衡,将其归结为神秘力量,“难道我那故世的娘子当真显灵,在阴世间把经文想了出来,传了给这少年?”只听郭靖犹在流水般背将下去,心想此事千真万确,他抬头望天,喃喃说道:“阿衡,阿衡,你对我如此情重,借这少年之口来把真经授我,怎么不让我见你一面?我晚晚吹箫给你听,你可听见么?”
  若非如此,以黄药师之心高气傲,怎肯接受自己算计失败的结局,眼睁睁看着唯一的女儿插到郭靖这堆“牛粪”上。
  综观黄药师的整个面试过程,无不受其第一印象的指引。其实他正不知,欧阳克是个无行浪子,如果真的把女儿许配给他,才是误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所以,黄药师并不像他自认为的那样离尘脱俗。就心理机制而言,他不过也是一介凡人,无法认知,更无法摆脱心理范式(第一印象误区)的存在与影响,差点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心理学的研究早已经证明,人很容易被第一印象迷惑、控制。而现实中那些外形俊朗秀美的型男靓女也确实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位,拥有更高的薪水,获得更多的额外优惠。
  既然每个人都要受“第一印象”的影响,我们也不能苛求主持面试的领导者只身豁免。但是,反过来说,当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个误区的存在,那么,也就有可能在面试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探究候选者靓丽外表、光彩履历背后的东西。
  

苗人凤的习惯性错误(1)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制度框架。制度框架明确规定了员工行为的边界。哪些行为是受到鼓励的,哪些行为是要被惩罚的。如果员工实行了应该受到鼓励的行为,就进行奖励。如果员工做出了明令禁止的行为,那就进行惩罚。
  这是大多数人都赞同的管理要义。
  但事情总有例外。
  苗人凤就遭遇了这样的例外,而这个例外也让“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他,输给了胡一刀。
  苗人凤和胡一刀比武,一连比了四天,胜负难分,两人越打越投契,越打越相互佩服。在这几天的比武中,苗人凤反复使家传的苗家剑法数千招,绝无半点破绽,但到第五天,被一旁观战的胡一刀的夫人看出了破绽。
  胡夫人发现,苗人凤每次使到提撩剑白鹤舒翅这一招之前,背上总是要微微一耸。她把这个破绽告诉了丈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