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有点不耐烦:“禀上来。”

    曹化淳:“万岁爷,奴婢以为宣府镇总兵官一职孙元不适合担任。”

    此言一出,殿中所人的目光一刹间都落到他身上。

    崇祯皇帝大奇:“缘何不适合,难道孙元也身患疾病不成?”

    “禀万岁爷,孙元身子极壮,没有任何疾患。而且,以奴婢看来,孙元无论是武艺还是功勋,都是当世第一,尤其是他麾下的骄兵悍将,更是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戚家军,用来镇守京畿自然最合适不过。”曹化淳在地上抬起头来,咬牙道:“可正因为宁乡军实在太强,步卒实在太剽勇,这样的部队却不适合驻扎京城。”

    崇祯皇帝哼了一声:“这话倒是奇怪,镇守门户当用虎将,有宁乡军在,朕也睡得安稳,怎么就不适合了。你这奴婢,胡言乱语什么?”

    曹化淳:“万岁爷这话奴婢不敢苟同,唐昭宗时,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乃是当时难得的虎将,凤翔也是唐末少有的强军。奴婢斗胆请问万岁爷,有李茂贞把守扶风、凤翔,把守长安西面门户,昭宗皇帝可睡得安稳。依奴婢看来,守门当用狗,而不是能用虎。虎是放出去伤人的,若养在家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祸及主人之身。”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在殿中炸响,屋中众人都是面容一白。

    王承恩没想到曹化淳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话暗指孙元有不臣之心,当真是歹毒异常。若当今的天子圣明无过,遇到昏聩之君,说不定孙太初就会成为下一个熊廷弼了。

    他深深地看了曹化淳一眼,低声道:“曹公公,话可不能乱讲。孙元可是有功于我大明的,刚得了万岁的封赏。”你现在又暗指孙元是唐末藩镇,叫天下人听到,岂不笑话崇祯皇帝识人不明?

    崇祯皇帝也是面色大变,怒啸一声:“曹化淳,你满口胡吣什么。孙元可是朕一手提拔起来的有功之臣,这次建奴入侵,若非宁乡军,济南只怕已经失陷于敌手。这样的功绩,朕自然要大大地封赏。你这小人,竟然在背后搬弄是否,无端怀疑一个有功之臣的忠臣,当朕是昏君吗?”

    在崇祯皇帝看来,孙元以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在大明朝的边军中也不过是一个小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到正二品的金吾将军,还不是自己一手提拔。否则,当年在知道孙元是魏党余孽之时,一道圣旨下去,这个孙元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因此,他对自己用人的眼光还是非常得意的。

    如今,这个曹太监竟然说孙元是反贼,立即将他触怒了。

    见崇祯皇帝一脸铁青,曹化淳身子颤抖起来。其实,万岁爷这个反应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也想好了应对之策。

    他叫道:“万岁爷,奴婢眼睛里只有陛下,对你是忠心耿耿的,可不认识其他人。奴婢手上又一样东西,这孙元究竟是忠是奸,万岁爷只需看上一眼自然明了。”

    “什么东西。”

    “这是孙元在卢象升灵堂时所写的挽联和悼亡诗,字字句句满怀着对朝廷对陛下的怨怼,当以大不敬论罪。”说着话,曹化淳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写满了字的纸,跪行几步,高举过头。

    “大不敬?”众太监终于忍不住低低地“嗡”一声。

616。第616章 心意变改

    崇祯一把将那张纸抽了过去,凝神读了起来。

    王承恩正好站在皇帝身边,再加上他地位既高,自然也同时定睛看去。

    写在最前头的乃是那副挽联,倒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不过是总结卢象升为国家所做的功绩,追思他在世时的音容笑貌。

    这样的挽联,不但是他,就连崇祯以前也不知道看到过多少,也不觉得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但等一读到接下来的那首曲子词时,王承恩心中却是一凛,差一点叫出声来:当真是滂沱大气,雄壮浑厚,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这样的作品,非统领千军万马的统帅才能作出。

    他心中还是奇怪,这孙太初才二十出头,可读这首词,却苍凉沉郁,就如同一个八旬老人正在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他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将军,哪里来这么多感怀和太息?

    不过,等读到下半片,王承恩还是感觉到其中的那股勃勃的生气,以及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不能,自然不可以的!

    君子当有所为,这词中之意,才是真正的孙太初啊!

    “这是《诉衷情》?”崇祯皇帝显然也被这气势逼人的诗句震撼了,胸膛不住起伏:“这个孙元,想不到竟然写得如此好词。这大概是我朝自杨慎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以后最佳。哎,这个孙元的才情还真是不错啊!抚恤卢象升,朝中百官也有送去挽联挽诗的,其中还有朕的翰林院学士,可没有一篇比得上孙元这阕。”

    说到这里,他不禁痴了,口中喃喃道:“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孙元说的是卢象升,可何尝不是朕此刻的写照。朕也不过四十春秋,可这身子已然倦了,两鬓落满秋霜。可如今,国内为靖,北方年年灾害,外有建奴虎视眈眈。朕这才真真是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将来若是千秋万岁,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说到这里,他眼睛里有点点泪光泛起。

    他却不知道,孙元做作的这首《诉衷情》乃是得自后世的一个伟大人物。自古到今,所谓的君王一类的大人物,如果真有心作为,心意都是相通的。可以说,这首曲子词可谓是唱在他的心坎中去,直接触及到灵魂深处。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崇祯狠狠地捏着拳头:“不,不能付之东流,朕绝对不能让祖宗面上蒙羞。朕是太祖祖的子孙,朕要振作起来!”

    见崇祯皇帝竟然被孙元的词打动,激动成这样,跪在地上的曹化淳有点傻眼。今日他刚搬倒了刘宇亮这个内阁阁员,心中正得意。但万万没想到,对付小小的一个孙元,却颇不顺利。

    按说,一个小小的孙元,搬不倒也就罢了。可刚才他已经暗指孙元乃是唐末的藩镇,已经将话说满,这个时候已是骑虎难下。

    当下,他一咬牙,“万岁爷,依奴婢看来,孙元的悼诗中对陛下满腹怨气,大大地不敬。”

    崇祯哼了一声:曹化淳你这狗奴的话说过头了,朕没看出孙元的诗词中有什么违制的地方?“

    曹华淳道:“禀陛下,奴才就先从孙元的挽联说起。孙元的挽联是这么写的‘尽瘁鞠躬,死而后已,有明二百余年宗社,系之一身,望旌旗巨鹿城边,讵知忠孝精诚,赍志空期戈挽日。成仁取义,没则为神,惟公三十九岁春秋,寿以千古,撷芹藻斩蛟桥畔,想见艰难砥柱,感怀那禁泪沾襟。’这其中,有明二百年宗社就有反心,二百年宗社,岂不是说我大明朝国柞只有二百余年,到万岁爷这里就要尽了?”

    “啊!”众太监都惊叫一声,皆目瞪口呆。

    王承恩被惊得脑袋里嗡嗡乱响:“曹公公慎言!”

    曹化淳已经将话说开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事做绝:“陛下,确实,单从《诉衷情》来看,确实没有违制悖逆的地方。可这副挽联却暴露出了孙元的狼子野心,还有这句‘想见艰难砥柱,感怀那禁泪沾襟’不就是杜甫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吗?他竟然将卢象升比做诸葛亮,岂不是说万岁爷你是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刘禅。这是对陛下的恶毒咒骂啊!”

    王承恩终于怒了,喝道:“曹公公,话可不能乱说。我朝可没有文字狱,不以言罪人!”

    崇祯的脸却白了下来,一摆手:“曹化淳你这狗奴才,你无端说孙元有野心,捕风捉影,不足为凭……你……且说下去。”

    “是,万岁爷。”

    曹化淳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得意地看了王承恩一眼,接着说道:“万岁爷,奴婢刚才说孙元有野心,也是凭着这副挽联猜测,或许当不了准。可孙元深受皇恩,却对陛下你满腹怨恨,却是事实。这一点,从这首曲子词中或许看不出什么来。但陛下若知道那日孙元吊唁卢象升时的情形,就会知道了。”

    “什么情形?”

    曹化淳:“孙元那日吊唁卢象升的时候还带着他手下一个叫傅山的山西秀才,两人在灵堂上当着一众朝廷官员的面长歌当哭,闹得甚是热闹。”

    说着,他就绘声绘色将那时的情形描述了一遍,然后猛地磕了一个头,道:“万岁爷啊,孙元和那个秀才唱的竟然是《式微》,还说什么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可是所有人都听到了的。”

    “当真?”崇祯气得双手微微颤抖:“孙元和他的幕僚真当着所有人的面子唱了这么一句?”

    “万岁爷,奴婢所说之话,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句隐瞒。否则,万岁爷尽管治奴婢欺君之罪!”

    “狂妄、悖逆、竖子!”崇祯皇帝这人自尊心极强,当下立即暴发,一巴掌拍在御案上,回音在殿中回荡不息。

    一种巨大的威压在屋中弥漫开来,压得人透不过气。

    曹化淳突然哭泣道:“万岁爷息怒息怒啊,若是气坏了身子,奴婢百死莫赎其罪。请陛下降旨,命北镇抚司立即捉拿孙元,好生惩处。”

    “啊,陛下三思!”一向不过问政事的王承恩终于叫出声来。

    “命北镇抚司立即……”崇祯刚举起手,想了想,却狠狠地放了下去:“朕再思量思量,尔等都退下吧。”

    “是,万岁爷。”曹化淳不为人知地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617。第617章 小道消息

    今天在皇帝驾前进言,搬倒了刘宇亮。现在,孙元不管会不会被治罪,他那个宣府总兵官肯定是做不成的。

    杨嗣昌求我的两件事,咱家都漂漂亮亮的弄得妥当。现在,是时候让他还咱家这个人情了。

    刘宇亮生了这么重的病,本就该回乡荣养,这么强撑着做官,说不定哪一天就死在任上,咱家今天这么做,其实是救他。

    至于孙元……倒是可惜了。

    同王承恩一样,曹公公也是侍侯崇祯皇帝多年的来人,并深得天子信任。对于崇祯的性格脾气,自然摸得极熟。

    这个万岁爷啊,别看性格刚强,为人精明能干,可却是一个容易被人糊弄的人。等到以后醒悟过来,也只能打掉门牙和血吞,生生受了。

    怀疑的种子已经播种下去,不管是处于什么考虑,孙元以后也别想留在京畿了。

    “这个孙元,深负朕望,深负朕望!”等曹化淳和一众太监退下,殿中只余王承恩一人,崇祯皇帝气愤地叫了起来:“必须好好惩戒,曹化淳那狗奴说得对,看门得用狗。若是用虎,朕如何睡得安稳。”

    王承恩一脸的哀伤:“万岁爷,单就一副挽联,一曲《诉衷情》并不能说明什么。”作为宫中老人,这些年,他看了太多尔谀我诈,看过太多有为之士因为被流言中伤,黯然地退出历史舞台,甚至身遭不测。

    国家到了如今这等地步,已是没有多少元气了。放眼天下,能够与建奴在沙场上相抗衡的精兵强将还有多少?若是缉拿的孙元,今后国家对辽东用兵,还能指望谁?

    崇祯冷笑:“一首《式微》还不够吗?”

    王承恩只叹息一声,却不说话了。

    崇祯冷哼:“朕打算……王承恩,你对朕好象颇不以为然。”

    王承恩慢慢得跪了下去:“奴婢不敢,奴婢只是以为卢象升殉国一事,到如今已经五个多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抚恤。孙元乃是卢象升一手提携,卢象升对他恩重如山。作为他的门人,孙元心中有怨气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这一点,恰恰可以说明孙元是个知情重义之人,。”

    “知情重义,嘿嘿,朕对他的恩还不够重吗?”

    王承恩小心说道:“陛下对孙元自然是深厚,不过,他是个武人,不知礼数,不识大体也正常。万岁爷又何必同他一般见识?这种有口无心的莽夫不必在意,陛下以前不是说过这孙元就是个活张飞吗?若是据此就治他的罪,恐人心不服,再说,孙元在济南又立下了那么大功劳。有功不赏,反要风闻治罪,今后还有谁肯为朝廷效命?”

    “此话倒是有几分道理。”崇祯摸着下颌的胡须思索起来,也觉得如果真将孙元下到天牢里,着有司询问,确实不太妥当。

    不过,不管怎么说,刚才曹化淳将孙元比成李茂贞的话,还是让他心动,孙元在崇祯心目中的地位已是大大地下降,再不是简在帝心。

    毕竟,作为一个政治动物。在帝王心术中,任何一个可能对自己帝位,对君权产生威胁的萌芽都必须扼杀在摇篮里。

    “王承恩,孙元功劳卓著,日后如何安置,倒要好生思量。宣府关系京畿安危,十分要紧,他确实不适合做宣府总兵。”

    王承恩:“奴婢不过是宫中的一芥奴才,这种事情也不敢插嘴。奴婢以为,此事陛下还是与内阁辅臣们商议为好。”

    他心中有些难过,国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如戚继光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用来镇守京城门户。在关键时刻参加对建奴作战,自是最好不过。现在却要被搁置不用,可惜,可惜了!

    “你倒是本分,罢,朕再想想吧!”崇祯皇帝点点头。他已经下了决心,要将孙元远远调离京畿地区。否则,以宁乡军的强悍,若孙元是李茂贞,一旦坐大,这京畿地区又有谁是他的对手。

    一想到阅兵仪式那天,那一支剽悍骄横的军队,崇祯皇帝就禁不住打了个寒噤。

    至于如何安置,这事得同内阁商议商议。毕竟,国家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支强军,若是解散了,却也可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

    京城人耳朵尖,从古到今,热中于政是每一个首都人的业余爱好。

    自成祖定都北京以来,已逾两百来年。这九五城中的百姓,谁在朝中各部衙门没有几门亲戚,要想打听点消息还不简单。

    于是,孙太初在卢象升灵堂上的那一幕,以及西苑所发生的事情就像长了翅膀,只几日就在京城中传播开去,街谈巷议沸沸扬扬。

    一处茶舍之中。

    “啊,孙太初真的要坏事了?”

    “废话,都被人诬陷成藩镇,诬陷成李茂贞了,万岁爷听了,还能不留一手防着孙大将军?”

    “李茂贞是谁?”

    “你这个没学问的,残唐演义听过吧?”

    “啊,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把孙太初比成叛贼,这妥当吗?国家好不容易出来这么一个能打的猛将,如今却要被治罪,苍天可不开眼啊。”

    “谁说不是呢,哎,卢公乃是个大忠臣,孙太初是他的门人,物以类聚,自然也是大忠臣。可叹,如今这年头,好人没好命。朝中出奸佞,出小人了。”

    众人都是一阵叹息,又有人安慰道:“各位休要担忧,孙太初什么被小人陷害,可陛下也不尽是糊涂的。他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也不讳被治罪。不过,宣府总兵怕是做不成的了。”

    “做不成了,那么,宁乡军要调去哪里?”众人忙问,连声催促:“老李,你家兄弟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如今正在衙门里当差,可谓是手眼通天,消息自然比咱们灵通,快说,快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