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驭大明-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前来看临江楼一案的证据尚不清晰,因此本官认为不宜轻易革除李案首的功名,我等也都是寒窗苦读过来的人,知道考取功名不宜,理应慎重待之。”

    李郁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这确实是一个麻烦,不过现在他也顾不上许多了,神色严肃地向在座的众人说道。

    很显然,李郁因为郑林先前的那番话有了顾虑,万一事情如郑林说的那样万帝因为捐献的事情嘉奖湖广,那么肯定会在圣旨里提及李宏宇,而届时李宏宇被革除了功名,那么岂不是自寻烦恼?

    郑林闻言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端起一旁的香茗慢条斯理地品了起来,他才不管楚王府和武威侯府之间有什么恩怨纠葛,所要做的是保证乡试的顺利进行。

    很快,巡抚衙门就下发了告示,宣布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是提学官革除了李宏宜的功名,以便于武昌府府衙查明月阁一案。

    另外一件事情是巡抚李郁下令武昌府和武昌卫在乡试前审结临江楼一案,给外界一个交代。

    随着巡抚衙门这道告示的贴出,围聚在武昌卫门前的十七个州府的生员们也随之散去,不少人暗中松了一口气,毕竟大家辛辛苦苦地寒窗苦读多年不就是等着桂榜提名的这一天,万一真的罢考的话可就欲哭无泪了。

    赵欣事后宴请了杨仁孝、方云和沈伯诚等生员领袖,感谢他们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如果不是这些生员帮助的话那么李宏宇的功名恐怕就要革了。

    实际上,赵欣并不知道事情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不仅楚王府和严琰在帮李宏宇,连乡试主考官郑林为了能确保乡试顺利进行也暗中助了李宏宇一臂之力,她确实有些杞人忧天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各方反应

    (感谢何智民大大,冒泡泡的鱼大大,不倒翁大大,以及各位订阅,投票的大大。有你们的支持,我才能坚持下去。)

    晚上,武昌城的一家酒楼里,赵欣设宴宴请杨仁孝和方云、沈伯诚等生员案首,席间众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气氛很是热烈。

    由于巡抚李郁接受了生员们的意见,宣布乡试前给出临江楼一案的结果,而且还没有革除李宏宇的功名,所以这对赵欣等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作为酒宴的发起人,对于那些敬酒的人赵欣自然是来者不拒,频频举杯与人对饮,显得非常豪爽,其酒量之大令方云和沈伯诚等人倍感吃惊,在他们看来赵欣饮酒简直就跟喝水一样。

    杨仁孝面无表情地在那里自斟自饮,他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为秦月能从临江楼一案中脱身感到高兴,但同时也因为李宏宇逃过一劫而感到失落。

    方云和沈伯诚等人对杨仁孝的态度显得有些冷淡,纷纷与赵欣谈笑着,与性格孤傲又心情不佳的杨仁孝相比,开朗热情的赵欣很显然更容易打交道。

    方云和沈伯诚注意到了杨仁孝的异样,心中不由得感到有些疑惑,两人敏锐地意识到杨仁孝好像对李宏宇脱险并不怎么开心,难道两人之间有隙?

    至于李宏宇与杨仁孝之间的恩怨,方云和沈伯诚这些外地的生员并不清楚,不过很快两人就会知道,很显然他们不会放过打探这其中的隐情,毕竟以后大家要交往自然要做到知己知彼了,免得犯了什么忌讳。

    况且,杨仁孝的实力很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肯定会中举,而李宏宇、赵欣能接连在府试和院试中力压杨仁孝一头也应该桂榜提名,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考中进士,这样的朋友自然值得结交了,以后官场上比拼的就是人脉。

    与此同时,武昌城的一家青楼里,郑林和杜义安一边欣赏着歌舞姬的表演一边把酒言欢,两人是同科的进士又同在京城为官关系自然亲密。

    “杜兄,你在湖广已经届满一年,可知襄阳府童试案首是何来头?竟然能请动楚王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郑林沉吟了一下,压低了音量问向了杜义安。

    “他祖籍江口县白河镇,自幼丧父,并未听说其跟楚王府有何瓜葛。”

    杜义安闻言摇了摇头,他也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奇怪,李宏宇如果跟楚王府有关系的话那么也不会在襄阳城被襄阳县县丞牛丰结结实实打三十大板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之后不久那个牛丰就倒了大霉,贪污**的罪行暴露,落一个绞立决的下场。

    其实杜义安对牛丰的案子感到有些奇怪,他担任御史多年自然有着丰富的审案经验,牛丰的案子从头到尾进行得太过顺利,一切都显得太过顺理成章,尤其是牛丰姘头的突然出现,令他感到牛丰被人算计了。

    以前杜义安还没有把牛丰的事情跟受刑的李宏宇联系上,还以为是牛丰的仇家所为,毕竟牛丰在襄阳城有不少仇家。

    可是经了临江楼的事情后,杜义安勐然发现他好像轻视了李宏宇,牛丰的事情十有**跟李宏宇有关,牛丰早不被仇家算计晚不被仇家算计,单单在他对李宏宇动刑后倒了霉,很显然并不是一个偶然。

    “没想到那些应考的生员竟然会闹着罢考,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郑林见杜义安也对此事感到疑惑,于是笑着说道,“真是一群初生牛犊,看见他们不由得想到咱们年轻的时候,恐怕也会这样做的。”

    “此次武昌府之所以会被围,李宏宇的一名同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串联了十七个州府的生员,而且还亲自前去说服了长沙府的人一起行事。”

    杜义安也笑了起来,身为巡按御史自然对李宏宇的案子十分关注,只不过在地方衙门未审结前他不便介入,但对案情非常关注,知道赵欣为李宏宇的案子四处奔走,可谓是此次生员围困武昌卫的幕后指挥者。

    实际上,杜义安完全可以以巡按御史的身份督办李宏宇的案子,不过此案太过复杂而他的任期又将届满,故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招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你说的可是那个跟随李宏宇一同进了襄阳县大牢的生员,好像叫赵……”郑林闻言不由得开口说道,一时间有些想不起来赵欣的名字。

    “赵鑫,襄阳府院试第二名,是个胆大心细、颇有才华的年轻人。”杜义安笑着说出了赵欣的名字,“如果其能踏入仕途的话,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杜义安的这番话并不是在刻意夸大赵欣,要知道能把一省的生员串联起来到衙门示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做到这件事情的人需要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而这这是能在官场上叱咤风云的两个重要条件。

    “看来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普通人可做不到赵鑫这样。”郑林微微颔首,不无感慨地说道,这可是把前程都押了上去,实在是人生的一大豪赌。

    “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现在武昌城的赌场里,李宏宇考中乡试解元的赔率排名第三,说不定真的会脱颖而出。”杜义安一边给郑林倒酒一边笑着说道,“只是不知他能否过了郑兄这一关。”

    “严提学好像对他很是欣赏,想必有着什么独到之处。”郑林笑了起来,端起酒杯与杜义安碰了一下后一饮而尽,他倒是想看看李宏宇在乡试里会有何发挥。

    实际上,李宏宇一案最大的功臣并不是赵欣,虽然赵欣为了李宏宇可谓是费尽了心力,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却是朱婉婷,如果不是朱婉婷及时闯了武昌卫大牢的刑房,那么李宏宇早已经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此时此刻,武昌城,汉昌郡王府。

    “妹子,这回你放心了吧,提学官和主考官都在帮李宏宇说话,这次他算是安然过关了。”

    朱盛昌正在后院的客厅里与朱婉婷饮酒,由于这是家宴所以就他们两个,朱盛昌给朱婉婷倒了一杯酒后微笑着问道。

    “如果不是二哥帮他,他早就过了奈何桥了。”朱婉婷笑盈盈地向朱盛昌一举手里的酒杯,“他要谢的实际上是二哥。”

    “谢就免了,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朱盛昌笑着与朱婉婷碰了一下酒杯,一边品着酒杯里的酒水一边不动声色地问道,“虽然二哥不想提及,但你跟那个李宏宇之间究竟是怎么回事?”

    “没怎么回事,我不已经说过了吗,我们只在一起喝过酒而已。”朱婉婷正在喝酒,闻言脸颊顿时一红,故作镇定地说道。

    一直留意着朱婉婷的朱盛昌敏锐地注意到了朱婉婷脸上浮现得那抹红晕,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看来情窦初开的朱婉婷对那个李宏宇产生了好感,这件事情可有些伤脑筋了。

    在朱盛昌看来,朱婉婷应该嫁进名门世家,最好的归宿是成为南京城某家权贵的儿媳妇,这样才配得上朱婉婷。

    说起来也挺奇怪的,虽然公主贵为皇帝的女儿,但洪武皇帝为了限制外戚的势力,公主嫁得人家都非常平凡,有的甚至嫁给了普通人,并没有人与豪门望族联姻。

    而郡主则不同,由于各地的藩王失去了当地的军政大权,所以郡主反而能嫁进那些权贵之家,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稳固皇权的统治。

    所以,以朱婉婷的郡主之尊,李宏宇实在是无法配得上,但这话朱盛昌又不能跟朱婉婷直说,他非常清楚朱婉婷的性格,倔强的朱婉婷可不会轻易放弃一件认准了的事情,因此这件事情只能循序渐进地解决。

    尤为令朱盛昌感到郁闷的是李宏宇已经有了婚约,这意味着朱婉婷和李宏宇之间根本就没有未来,难道要让李宏宇退亲后去朱婉婷,还是让朱婉婷成为妾室?这想想就足够疯狂的。

    说实话,朱盛昌现在有些懊悔,如果早知道会发生这种事情的话那么他肯定不会救李宏宇,这样一来反而害了朱婉婷。

    像朱婉婷这种出身皇族的郡主其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不一定做得了主,有的时候皇帝、皇后或者太后会给她们赐婚,不仅如此还要上报到京城交由宗人府审核备案,有着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流程。

    朱盛昌可不愿意看见朱婉婷为了李宏宇闹出逃婚的事情来,以他对朱婉婷的了解朱婉婷真的做得出来这种事情。

    “二哥,你说他能考中今科的解元吗?”就在朱盛昌陷入沉思的时候,朱婉婷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放下手里的酒杯饶有兴致地问道。

    “解元哪里是那么容易考的,如果不是你押下了十万两他现在的赔率排名还在后面。”

    朱盛昌闻言回过神来,笑了笑后给朱婉婷倒了一杯酒,“况且,武昌府的沈伯诚和长沙府的方元岂是等闲之辈,李宏宇要想成为解元必须要过这两关。

    “二哥,我跟你打赌,他一定能成为解元。”朱婉婷闻言不由得莞尔一笑,信心十足地回答。

    “噢?”朱盛昌不由得感到有些惊讶,不清楚朱婉婷为何会有这么大的信心。

    “原因很简单,他答应我要考取解元那么就一定能做到!”朱婉婷见朱盛昌面露不解的神色,于是笑着解释道。

    “但愿如此吧,否则我真的有些心疼那十几万两银子。”

    朱盛昌有些无奈地笑了笑,朱婉婷现在的样子无疑令他更加郁闷,心中不由得暗自祈祷李宏宇乡试折戟,最好连举人都不要考上,这样朱婉婷肯定就会失望,进而忘了李宏宇。

    李宏宇自然不知道他已经被朱盛昌给嫉恨上了,此时正优哉游哉地在武昌卫的大牢里翻看着与乡试有关的书籍,静静地等待着乡试的到来,这次乡试事关他今后的命运因此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皆大欢喜的判决

    按照大明定制,大明两京十三省乡试的时间都定在了八月初九,地点在南、北两京以及十三省省城的贡院。

    乡试一共三场,第一场定在八月初九,第二场定在八月十二,第三场定在八月十五。

    因此,为了安抚应考的生员,武昌卫和武昌府的主官在武昌府府衙对临江楼一案进行了审理。

    李宏宇的案子吸引了不少百姓和生员前去听审,毕竟秀才打伤小侯爷的事情在大明可谓十分罕见,而且那名秀才还是襄阳府童试的案首,在赌场所开出的解元赔率盘口中高居第三位。

    由于听审的人太多,因此武昌府的差役在府衙院子里聚满人后关上了大门,防止门外街道上黑压压的人群冲击府衙,那样的话后果可就严重了。

    为了维持现场的秩序,武昌卫也调集来了大量的士卒,毕竟现在临近乡试谁也不希望武昌城里发生什么意外。

    杨仁孝和方云、沈伯诚等生员领袖自然不会错过这次堂审,他们就站在大堂门口处的位子,位于听审人群的最前排。

    作为临江楼一案的证人,赵欣被请去了一间厢房里候着,届时她要在大堂上对临江楼发生的事情作证。

    值得一提的是,案子主角之一的张泉并不会出现在公堂上,张泉毕竟是勋贵子弟有着自己的尊严和声誉,如果被传上公堂的话颜面何存?他实在是丢不起那人。

    因此,张泉就谎称有伤在身卧床不起,借故不来武昌府府衙公堂。

    巳时初刻,堂审正式开始,因为涉及到了民户和军户的纠纷,故而主审官有两个,一个是武昌府知府夏祥,另外一个就是武昌卫卫指挥使刘易,一同端坐在大堂上的案桌后面。

    按察使司衙门和都司衙门的官员分坐在堂下两侧监审,除此之外还有巡抚衙门、布政使司衙门和提学衙门的官员听审,规格之高可谓武昌城近几十年来未有。

    因为临江楼一案的源头是张泉调戏秦月,故而案子要从秦月审起,当时在场的人纷纷把被传来当证人。

    案子审理的时候李宏宇待在一间厢房里闭目养神,对于堂审的局势丝毫也不关心,因为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戏而已,一场做给外界看的戏。

    就在两天前的晚上,崔公子到大牢里找了李宏宇,希望能就临江楼一事化解李宏宇和张泉之间的恩怨,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要是闹成了死对头的话对谁都没好处。

    再者说了,李宏宇不仅砸破了张泉的脑袋还用刀扎了张泉的大腿,就算张泉意欲对秦月不轨那么双方之间的帐也算是两清了,李宏宇没有必要跟张泉来个鱼死网破,那样反而得不偿失。

    根据崔公子的提议,张泉可以承认醉酒调戏秦月的罪名,但给秦月下迷药意欲****一事坚决不认,将责任推给了下面的随从,说其为了讨张泉欢心背着张泉给秦月下了迷药,而张泉当时只是担心秦月故而到套房内查看而已。

    至于李宏宇对张泉动粗,崔公子表示完全可以理解李宏宇当时的冲动,张泉并不打算追究他伤人一事,希望这件案子可以在乡试前结束,息事宁人。

    不得不说,崔公子的提议非常有诚意,基本上还原了案情的真相,只不过张泉把自己从下迷药一事中给择了出来。

    毕竟,酒后调戏民女并不是什么大罪,大不了挨上几板子,像张泉这种勋贵子弟有着朝廷赋予的特权,在受到这种刑罚的时候连板子都不用挨,直接缴纳一笔罚金就可以冲抵刑罚。

    可下药****这就不同了,这在大明可属于不折不扣的重罪,****未遂者要打一百板子,并且流放三千里,面对这种重罪即便是勋贵子弟也无法逃脱,挨板子是跑不了的,只能期待万皇帝降下恩旨避免流放边塞。

    实际上单单让张泉承认酒后失德调戏秦月已经非常不容易,张泉再怎么说也是个小侯爷,肯定注重脸面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