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吟几次出手,在同行面前已经得到了认可,而且同舟共济,这路就很好走了,省去了很多枝节。瑞昌是个买卖字号,虽然瑞昌还有些名望,但镖局若为同名也不是很合适,经戴老镖师提议,不如改个响亮点的名字,凤吟听取建议,也就这么应下了。
宴席上古有力有点忍不住,就问凤吟:“你跟青云镖局苏任达什么交情?”
古有力实际名字叫古育黎,育黎是个地名,是他老家。“古大力”是他外号,但两个名字一合音,嘴皮子图个省事,通常都唤作古有力,算个尊称。
古有力这么问还真把凤吟问住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苏任达,也不知道古有力怎么这么问。就说:“此人不知。”
别说凤吟不知道,在座大多人都不知道。李太和道:“育黎兄,怎么出此一问?”
古有力道:“方才我看袁小哥使过一路把计拳,这个拳在河北地面还是非常有名的,也是称得上‘神拳’二字的,其中传承怎么回事,我不是这一门知道的也不底细,但有一样,确实沧州吴钟扬开来的,但就完善程度来看,应该创拳颇早。中文。se。江湖规矩,你不说我不问,有艺就行。后来这拳主要在当地传授,名声在外,但传人保守。德州地面就有一位苏任达老兄,因地利之便,便慕名求教,但几次遭到冷遇。这位苏老兄在地面名声并不好,估计也是这个原因,所以这位苏老兄改邪归正,办了很多好事,当然也不单是为了学这拳。或者是因为那吴老前辈在德州住过,后辈传人感觉有个亲热,也或者这苏老兄确实经过了考研,反正怎么说吧,在罗疃一处姓李的传人后学里,摆求到一位裴老师。”
老猫猴的拳是骗来的,接着,固有力就道出了这段往事。
这位裴老师并非武林中人,世代行医,颇有盛名,名成后就迁往北平悬壶。裴大夫虽然不是武林中人,却也时常与武林中人来往,一来二往就认识了这位苏老兄。裴大夫大名裴喜庆,有个儿子叫裴秋实。这位裴秋实公子自幼随父习武学医,少有美名。
这位裴秋实少爷实际学的拳并不能用,只是一路基础的架子,如果想实用,还得拆拳说手。他爹爹知道这个孩子好斗,就没给他拆招。但裴秋毕竟年少好动,也学着人家四下云游,好听人赞,追逐虚名。但即便如此,也是打人救人,折腾出些名头来。实际一个少年,有点叛逆,渴望做一番大事,但走的路并不远,就在沧州,德州,北京几处转悠,自然就遇上了苏任达。(中文。se)
苏任达会来事,软硬兼攻,就跟这位裴秋实成了忘年哥们。苏任达是十多年前就成了名的人物,那功夫也不一般,正经功夫加江湖把戏,一般人到他手底下也得栽。他就想了个办法激这裴秋实,整日带着裴秋实吃喝玩乐,但决口不提拳与医。裴秋实一个孩子,生活来源全从他爹爹那支,虽然衣着光鲜,但囊肿羞涩,时间一久就有点不好意思。但出门时老爹有交代,也是老头子整日唠叨,每教拳必讲的一句:“咱家的拳姓藏,一定要藏住,不能教给别人。”
终于有一天,这裴秋实就说了,“老哥,你这路拳虽然灵活,但太过小气,不适合长久,更不适合立家。”实际人家说得也对,确实如此,你还是个痞子的时间,跟作为一方人物的时间,不光那生活习惯要改,拳风也不能狡诈小气,这也正是苏任达欲求的。
苏任达就讲了:“兄弟,我这拳也是正经师父传授,也是名拳正路。但我毕竟练习惯了,你看我能这么办?”
裴秋实就讲了:“老哥你要信得过我,我打一路拳你看看,你要看得上,我教给你就是,这一路拳工正大方,四平八稳,不但长功力,更长正气。”
苏任达当然很愿意地答应了。小伙子一走,苏任达拍手称赞,当场就要学。学一路拳架实际不难,不出几日苏任达就学会了架子。裴秋实又给他眼见说了说手,又教了他一路对练。
这样相处了几个月,苏任达就感觉这个兄弟拳架虽好,但东西不多。苏任达是挨过人家揍的,只是人家做好事没留名,给了他一点教育。苏任达就根据当时的感受,揣测着就将那路小架给拆出一些变化来,再对接时,裴秋实不是对手了。
裴秋实这孩子好面子,眼看苏任达几天功夫就掌握了拳法,眼看自己打不过他了,这哪还有脸吃人家的喝人家的。好在苏任达并没因此怀疑他,或者露出自满,鄙视等其他脸色。裴秋实就找着个机会告辞回家。回家以后成了个好孩子,奋学习,刻苦练习。
本来他爹爹不爱教他,但见他修文习武,就跟孩子约法三章,学多少的文,就教多少的武。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回头苏任达就不是对手了。
裴秋实高兴啊,苏任达是个非常能忍的人,甚至能忍卑躬屈膝之辱,不得不佩服,这点小忍不算什么,都裴秋实以师礼相待。这可让裴秋实在苏任达的朋友圈里挣足了面子,回头把所学那是一股脑地往外教。
苏任达多聪明,不但从他这学,还想方设法编造一些情形去请教裴秋实,将他多年来江湖上生的对战情形全搬出来了,裴秋实有能答上来的,又勉强凑合上的,结果回头又奋学习。
就这么往复了有一年了,苏任达开始四下试拳,也打了不少同门中人。裴秋实知道后非但不责备他,还引以为傲。但裴秋实也隐隐感觉到,有点控制不住这个“弟子”了。裴秋实就想办法装乖孩子,去他师爷那里进修了半年,技艺大增。回来之后裴秋实大有猛虎出山之畅快,恨不得大展身手,急忙忙就去找着苏任达,没想到这半年不见,苏任达竟然又决口不提拳了,这可憋坏了裴秋实。一打听,苏任达被一个叫做“古大力”的人给打了。裴秋实听后火冒三丈,非要为苏任达出头。
苏任达说,“老弟,不瞒你说,哥哥对不起你。我是真希罕你的拳,几次蒙你指教,我也知道你都全盘托出了。可是我不知道天高地厚,我就以为学了这拳虽不能天下无敌,在东三府地面上总能立个字号吧,我就去烟台踢人场子了,结果丢人,让人给打出来了。老弟,莫说这事怪我太过得意,就是我占理,也不当你替我出头,你不知道古大力那个人有多厉害,他有一手翻车辘轳锤,崩补勾搂圈,不在咱的三把手摇橹式之下。”
一阵苦肉计加激将法,裴秋实简直坐不住了,但苏任达就是不是让他去,裴秋实着急,也骂苏任达不长进,就督促着苏任达勤学苦练,手把手调教,把在他师爷那学到的门内那套法子连带口诀都告诉了苏任达。
苏任达学成之后却并没有烟台报仇,裴秋实就以为是他怕了,就亲自去了一趟。
苏任达听说这个事情后吓坏了,裴秋实再厉害但毕竟经验不足,快马赶到了向古大力谢罪,后来这事就撂下了,三人还成了好朋友。
随着年纪与阅历的增长,裴秋实也逐渐成熟起来,但即便成熟了,脾气还是没改,他知道苏任达求学辛苦,就推荐苏任达去拜他爹爹为师,苏任达感觉,他求得就是个艺,有了这名反而会累及师门,也没着急。但两家却走动起来,虽无名分,但裴喜庆也承认了这个弟子,不承认也不行。裴喜庆跟苏任达根本没有交情,只是苏任达颇有孝心,办事得当。老爷子收苏任达,是怕他将拳艺给传了出去,所以就于苏约定,不准再收弟子。”
这,就是苏任达学到这拳的经过,而苏任达也确实藏着此拳秘不示人。但今天看到袁凤吟也会,就有点奇怪,而且这一路绝对是苏任达结合其他拳改过那路,原来那套风格是非常刚猛崩悍的。
本来这是人家之间的事情,也不必太多心,但问题是苏任达刚刚死了。
不过也不急,没几天裴秋实也到了。
………【第八十七章 骏兽倏忽踏九州】………
第八十七章骏兽倏忽踏九州
苏任达是老猫猴的真正名字,凤吟哪里知道这些,就老猫猴他都不知道。()很多人就这样,特别江湖上,真真假假的。凤吟大概也猜测到了,准是三叔在那边认识的朋友。江湖上这些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这个场合下,凤吟肯定不是实言相告。一来是自己还没弄清楚三叔怎么回事,二来也尽量别让人担心,先过了这关,稳当下来再说。这事就这么算了,不过古有力跟凤吟心里,也都留了一个结。
散席之后,凤吟在这一天里,也是当家人身份了,算是有了个假,小憩过后,他就找到了李太和。实际李太和也在等他,二人以老刘为话题就叙了叙旧。李先生就讲了当初怎么跟着父亲到过深县,怎么认识了其他师兄弟,大概都谈了一下,也捎带这讲了点分手这些年的消息。最后还是回到了拳上。
看叔如父,凤吟毕恭毕敬,李太和直言不讳,就跟凤吟讲:“天下之大,**理法虽好,也不过是一门一法。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学博大精深,内外兼修。武当清净高远,吸纳百家,覆而翻之,内功外拳,丹道同修。太极八卦,参合阴阳变化之理,包罗万象,变化万千。太祖通背查拳红拳等都为古拳,积累有数百年的经验,吸收精华,弃其糟粕,都有完善的体系。拳法要精一而博多,你能有今天的造诣,也是因为有遍览百家之志,又能独善其身,这非常难得。”
说着,李太和就走了几个动作,凤吟就现李太和的拳劲有些不同。李太和的拳架兼与心意与形意之间,是形意的拳架,很很多地方又不是老刘传授自己那套,说像心意,却又不似常有那般。
李太和走了一路合演,也就随走走了几个式子,不是力的,也不是圆转快捷的,却透着一股钻天神变的惊灵劲。
本来凤吟是看不上这类架子的,但那个精气神又不得不让凤吟重新审视自己。李先生取得是通常的形意拳加,而且也是三七槐虫步,只是身子稍稍前俯,但是这一俯又将劲力自脚跟一直顶到头顶,而且身子一拧,两圈一钻,护在身前,身子就拧成一座山峰一般,其锋芒直刺天宇。
随着重心微妙一遍,这力量就贯穿出来,而在身前又似开了一朵花儿,四下飞旋。
这一路拳没怎么力,却始终劲着这精神,总感觉锋芒毕露,却又找不到出尖之处,身子一裹就缩在一处,寻不见破绽。
只是有一点问题,虽然房间不大,但李先生并没做到手脚齐到。无论心意形意,步落拳到,一气呵成,伸缩反侧,里裹外翻。而李先生却是手先起,步子到,步子到,手又起。身子是一振一弹的,看似身子往前压着拧钻,但那手却开合很大,并非单单护住中线,很多时间是中门大开。但步子一旋几乎没有空档,就调整过来了,而且轻巧如鬼影一般,一缩一涨之间似身子陡然雄壮伸长,拳风透彻犀利。摇旋之间又似能化开任何角度的来力。但无论拳头怎么打,身子怎么转,示众是裹而如一,含而不露。而且就感觉筋骨劲道,跟铁架子一般,却又很有弹性韧力。就在这小小的屋子里周转,含着一种静谧的野性,飘忽不定,可大可小。
功夫到了这个份上,别说这家那家,就是打也打不到他,打到了也打不结实,简直无从下手。凤吟此时已经忘记了这位前辈施展的是什么拳法了,只感觉没有破绽可循。
虽然都是无从下手,与老刘面对面,更多是一种压力,有一种委屈之感;跟三魁站一起,是一种恐惧,提心吊胆;看这位前辈走拳,却是一种无肯奈何的悲伤。
李太和道:“你一定也会怀疑,这是否有悖形意理法吧?我可以直接告诉你,不合。这也不是形意,但形意里出这功夫。交手的情况有千万种,并非形意一家独善其长。我即使不是手脚齐到,你能奈我何,我只要做到周身一家,无论我圆转自如,或是支持八面,俱不失其中心。只要我脚踏实地,我就有办法周旋。你就打不着我,拿不住我。保持不败,胜人何难?”
凤吟道:“师伯,你这是结合了太极八卦理法吗?”
李太和道:“你果然有悟性。确实是有结合,但也不全是。提到以柔克刚的拳法或者不多,但做到以柔克刚的却不在少数,哪家拳都注重活用,都不会去追求僵直的。实际我在学形意之前,也熟练通背,孙膑拳法,那二路拳都强调放长击远,鞭打稍击,也有三节胳膊之说,绝然不少阴柔。但有柔无刚为偏重,而柔不是软。以柔入手,或者弹抖,或者鞭捎,或者揉团捆拿,都是出路。交手的情形有很多,我守住一部分力量,扬另一部分力量,虽然并未做到俱动俱到,但同样能以小动作,达到大作为。来,你我搭手试试。”
李太和就取了个右钻拳的式子,凤吟也照样取了一个,李太和道:“你试着将胳膊打开。”
凤吟使劲,却打不开,看似李太和松松静静,但那胳膊不知道如何就是打不开,而李太和轻轻松松就让小臂展开,将凤吟堵在外围。
李太和让回来,再给凤吟机会,凤吟看着李太和也只是展了小臂,并不见其他地方有作为,却又一次轻松打开。自己虽然没有全力想抵,却也用了些力气,听着李太和的劲儿就是缓缓而来,所以也不必加力了。
李太和又道:“手脚齐到?你再试着脚腿上半步,能上来吗?”
凤吟现,李太和就这么一沾,微微含着顶,自己却上不得步子,因为此情此请,双脚踏实,稍有辗转,就会被李太和借了力,那拳头将如山洪暴一般袭来,只能这么抵着。
李太和轻轻松松就将后腿提了起来,成金鸡独立之势,凤吟照样动他不得,凤吟若走了别的转化,只一点心念一动,李太和也能马上感觉得到,拳劲如水,随着又灌进一分。
李太和道:“你出不了手,上不了步,你还这么打人?我现在是不是可以落步击人了?”
凤吟道:“确实如此。”
“呵呵呵呵”李太和收了身子,道:“小伎俩而已,你没看仔细。”
凤吟也感觉这一路虽然新奇,但不是没有办法应对,没有办法的,是凤吟做不到以同样的办法应对。
李太和道:“你一定感觉这是形意的架子,却是别家的劲,看似出手如钢锉,感受起来却不是出手如钢锉吧?”凤吟当然知道了,绝非形意,因为他接老刘的拳时,只要与老刘手臂相触,整个身子就感觉被老刘提了起来,就像在水中迎面又来了一道浪头一般。而这一浪打来,一起一落,这人就交代了,这是形意的翻浪劲。而李太和却松松柔柔,如影子又如一座棉花山压来。
李太和见凤吟神情依然感悟,道:“也确实是这样的,这就是借了太极的一?。翻腕就打人。”
李太和道:“我若在这前提下动作起来,两手飞旋,你感觉当如何应对?”
凤吟沉吟难答。李太和道:“我见你方才走那一路拳,有此意思,所以特意点你。这又是借鉴了八卦之法。我要你感受学习的,却非这些。同样强调以柔克刚,如何才是柔。九曲连珠才是柔,一条绳子就是软?你可理解?”
凤吟想了下道:“手拽绳子,无论他松散还是坚韧,越紧越抓得牢;一把珠子在手,越劲反而越难抓拿。”
李太和道:“你果然有悟性。柔不是软,我虽取了各家之长,但走得却依然是横拳似弹,不过将原先精炼之气给宽容开来,但无论如何放,绝然不敢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