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作者:道门老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作者:道门老九-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清创术的含义,杨开大致明白。不过刘雨薇所施展的清创术,连他这个职业军人都有些不忍了。

  刚清理完死皮,刘雨薇便将目光对准了那些水泡。她并非用针一个个的挑破,而是直接将手术刀转过刀刃,将锋利的刀头贴在水泡的底部,一点一点的将聚在一起的水泡全部割掉。

  脱离皮肤的水泡黏满了手术刀,下面一旦有血渗出,立马就会被刘雨薇用酒精棉摁住。过了一会儿工夫,外面的阻碍终于被收拾干净了。

  而刘雨薇的两只手,也是血淋淋的一片,和她那张娇美的面孔,很不相称。

  “就剩下最后一步了。”刘雨薇长吁了一声,眨了下眼睛,长时间的凝视,让她的眼睛很是疲惫,连带着看东西,都有点发黑了。

  “是用火药?”杨开问道。

  “嗯!”刘雨薇点了点头,伸出白皙的五指,将油布上的黑火药一点点的捻在指缝间,然后均匀的撒在了张鹤生的伤口上。

  等到火药完全覆盖住了张鹤生的伤口,刘雨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杨开,你点吧!”刘雨薇说道。看来,即便是做出了这个决定,刘雨薇的心中,还是有些不忍。

  杨开沉默了片刻,终于狠下心下摸出火柴,擦亮在水里,然后丢在了张鹤生的背上。

  覆盖在伤口上的火药一接触火源,立马砰的一声,冒出一大团白烟,随即便咝咝的烧灼起来,众人只觉得鼻子里传来一阵肉类烤焦的味道,纷纷避过了头。

  刘雨薇撒上去的火药,是计算过数量的。所以很快,燃烧便停止了。

  这时候再去看,张鹤生背上的巨大伤口,已经奇迹般的结出了一道黑色的疤痕,而流血也跟着停止了。那是烫伤导致的,瞬间的烫伤,将毛细血管全部封闭,细菌也被杀死,张鹤生第二次得救了。

  等松开手时,不光是刘雨薇,离得最近的杨开和独眼龙亦是满头大汗,就像刚进了蒸笼一般,他们可是有幸目睹了清创术的全部过程,只觉得饭都吃不下去了。

  “现在伤口还没有完全恢复好,所以我建议,过一会儿再赶路。”将张鹤生的后背打上绷带之后,刘雨薇说道。

  “我去洗手。”说完,刘雨薇便拿着手术刀和镊子,去隧道的积水里清洗起来。

  虽然这积水不干净,但好过提着一双血淋淋的手,到处吓人。

  篝火旁,张鹤生的衣服基本上已经烤干了,陈天顶放在手里抖了抖,然后给张鹤生穿上。而后,几个人便聚在一起,大口大口的抽起烟来。

  就连华伯涛也破例般的要了一根,满面愁云的抽着。

  看得出来,每个人都有心事。

  “华教授,我觉得这个隧道里有蹊跷。”一口气将手中的哈德门吸了半截,杨开说道。

  “原来你也发现了。”华伯涛淡淡的说道,就仿佛杨开的话,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俩在这打哑谜,一旁的陈天顶倒是急了,当下忙不迭的说道:“你们到底是发现什么了,说出来大家一起合计合计呀!”

  “华教授,你说还是我说?”

  听到陈天顶的话,杨开笑道。

  “你说吧!这烟有点呛嗓子。”华伯涛皱了皱眉。

  “那好。”杨开点了点头:“其实问题很简单。一路下来,整个小组只顾着赶路,将注意力全放在了防备日本人的身上,却也因此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细节。”杨开话中有话的说道。

  “什么细节?”陈天顶双眼一眯。

  “这座大坝的总长度,最多不超过一百五十米。我们在走出电力办公室后,业已进入了它的第一道闸门,如此算来,再往前走,不出三十米,应该就能走到大坝的尽头。”杨开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陈天顶一眼。

  不过陈天顶显然悟性很差,依旧没听懂杨开的意思,只是茫然的点了点头。

  “这有蹊跷吗?”

  “蹊跷大了。”杨开说道:“我们到了第一道闸门后,便发现除了隧道之外,再没有了其他出口,于是只能硬着头皮钻了进去。陈老板,三十米的距离,你要走多久?”

  “三十米,快的话,一分钟就到了。”陈天顶说道:“杨开,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突然间,他不说话了,像是明白了什么,一双眼睛瞪得老大。

  “一段只需要一分钟就能走完的路,我们却在隧道里走了半个多小时。”杨开咬着牙说道:“而且这隧道是笔直的,不存在绕回去的理由。一路上,我曾利用自己的跨出的脚步,算过一个大概的数字,不出意外的话,我走了六百步,按照一步半米来算,就是足足三百米的距离。”

  “三百米?”陈天顶手一颤,夹在手指里的烟落在了地上。

  “杨开,我们难道跟猎人坟里那次一样,又遭遇到鬼打墙了?”他算是跟鬼打墙耗上了。

  “不是鬼打墙。”杨开一口否定:“这三百米的距离是真的。”

  “那怎么可能?”陈天顶满脸的不信:“三百米的距离,整个大坝,咱们能绕一个来回了。”

  “他这隧道不是在大坝里,还能在哪儿。难道日本人脑袋被门一夹再夹,把这隧道直接从大坝开到山里去了。”

  “咦?”陈天顶的无心之言,让杨开忽然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当下,他深吸了一口气,对陈天顶说道:“陈老板,麻烦把你刚才的那句话,再重复一遍。”

  第二九六章 能源A计划(2)

  “咦?”陈天顶的无心之言,让杨开忽然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当下,他深吸了一口气,对陈天顶说道:“陈老板,麻烦把你刚才的那句话,再重复一遍。”

  “重复一遍?”陈天顶眨了眨眼:“难道跟猎人坟那次一样,鬼打墙……”

  “不是这句!”杨开一口打断:“是最后一句话。”

  “难道日本人脑袋被门一夹再夹,把这隧道直接从大坝开到山里去了……”说完,陈天顶摸了摸脑袋,好奇的问道:“是这句话?”

  “对,对,就是这句。”杨开眼睛一亮,小鸡琢米般的点着头:“华教授,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看到这座拦河大坝时的情景吗?”

  “整座大坝卡在两个连绵不绝的天然峡谷之间,而且蓄积了改道的黑龙江源头,乌苏里江源头,额尔古纳河源头,这三大源头的江水。如此耗费人力物力,当真是古今第一奇观。鉴于大坝两边都是峡谷,还有华教授解释的隧道用处,我怀疑,事实可能真如陈老板所言,丧心病狂的日本人又从大坝左边,开出了一条通往峡谷内部的隧道。”

  “至于他们为什么要挖一条隧道,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清楚了。”杨开苦笑道说道。

  杨开的话,无论是放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大胆的猜测。

  但当装甲残骸,水源改道,拦河大坝,这一系列荒诞离奇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将人撞晕后,整个小组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我赞同杨开的话。”将手中的烟头丢进积水里,看着那一缕红光慢慢消逝后,华伯涛终于开了口。

  和陈天顶等人相比,他的面色很是镇定。

  显然,这位老教授心里已经有了对策。

  “因为只有这个猜测,才能让整件事变得合情合理。”华伯涛站起身来,说道:“你们看,这条隧道越往里走,墙壁和天花板上的湿气就越重。连很多告示牌,墙皮都因为湿气的缘故,酥软剥离了。”

  “我们脚下的积水,正是这些湿气一天天的积累,变成水滴,从天花板上落下后汇聚而成的。”说完,华伯涛指了指天花板。

  在那里,正好有一滴水滴落在了及水上,滴答一声。和华伯涛的言论相映成趣。

  “原来是这样。”杨开等人面面相窥,一阵唏嘘起来。

  想到这,他忽然回忆起了高中国学课时,上过的一篇古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很多事,都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包括着浑浊的积水,也不例外。

  同时,杨开也对华伯涛精妙绝伦的理论知识,佩服的五体投地。谁言书生百无一用,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书生,甚至能抵抗十万雄兵。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华伯涛微微一笑,卖起了关子。

  “和天气有关。”杨开说道。

  华伯涛闻言点了点头:“你答对了一半。”

  “其实这是由山体构造决定的,整个黑龙江腹地,都是史前冰川地带,所以温度差别不大。但是对于山体而言,积聚的岩石具有保温的功能,所以越往内,温度较之外面,就会稍稍高上那么一些。杨开,你懂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杨开说道:“就像冬天呆在屋子里,卧室比客厅暖和一样。”

  “一点就通!”华伯涛满意的说道,杨开的这个比喻,的确很形象。

  “我们知道,在物理学里,热空气遇到冷空气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后会形成小液滴。因此在冷空气无限的情况下,热空气越多,形成的水蒸气就越多。所以我们越往隧道里走,看到的湿气和积水就越多。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大家现在的确身处于天然峡谷之中。”华伯涛娓娓道来。

  “那么华教授……”杨开犹豫了一下:“我们是继续往前走,还是退回去,寻找通往水坝控制室的其他道路。”

  “当然是继续往前走!”华伯涛的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杨开,你知道吗?我有一种预感,那就是这条隧道里肯定隐藏着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个秘密,会让一直云山雾罩的我们,豁然开朗。”

  “华教授,你是不是已经猜到了什么。”听了华伯涛的话,杨开疑惑的问道。他发现,华伯涛对于这个隧道,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兴趣。

  难道是学术病又犯了?

  “先前只是猜测,但现在却是百分之百的肯定。”华伯涛眉飞色舞的说道:“我估计日本人河道改流,以及建造这座大坝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这条隧道!”

  “什么?”杨开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他实在想不通,关东军耗费了大批的人力物力,不惜一切代价的结果,就是为了一条毫不起眼的破隧道。

  “看隧道的新旧程度,显然已经运作很多了,但因为某种原因,不得已废弃了。杨开,你还记得我们先前看到的那面‘小心机车’的告示牌吧?”华伯涛说道。

  “当然记得。”杨开点头,告示牌上的字,还是他提醒华伯涛的呢。

  “一条隧道,再加上装卸用的机车,很显然,日本人是在连续的开采着什么。”华伯涛皱了皱眉:“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引出另一个话题。那就是你们眼中的日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毕竟,他再强大,都只是一个岛国罢了。与生俱来的地理条件,制约了日本的经济,政治,民生等一系列发展,之所以选择发动侵华战争,来扩张自己的地图版块,也是日本人的无奈之举,他们只有两个选择,扩张或者灭亡。而且据我所知,时至今日,这场抗日战争不仅打疼了国民政府,同时,也拖垮了日本这个岛国的各种产业,因为长期的武器,食品,能源供给,日本的经济已经处于低靡的状态,税收不断加强,民不聊生。经济和能源,一直都是令日本内阁头疼的话题。”

  说到这,华伯涛竖起了两根手指:“所以能让日本人不惜血本,又是水坝,又是隧道,在这片峡谷里大动干戈的,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这片峡谷里藏有宝藏,无穷无尽的宝藏,可能是黄金,白银,亦或是更珍贵的钻石,而宝藏的数量,足以填补日本经济低靡的窘态。”

  “第二种可能是,这片峡谷里藏有能源,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能源,比如石油。同样,这种能源也很多,可以极大的缓解侵华日军的能源供应,减轻内阁的负担。”

  “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而无论是二者之中的任何一种,谜底都在隧道的尽头等着我们。”华伯涛笑吟吟的说道。

  “这下子,杨开你觉得,我们有必要继续往前走吗?”

  “有。”杨开想也不想的就点头说道。

  毕竟,如果事实真像华伯涛说的那样,小组搞个破坏什么的,对于日本人来说,将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这就对了。”华伯涛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看了看手表上的指针,已经接近下午两点了。杨开这才意识到,大家已经错过了午饭的时间,当下让独眼龙在行李箱中拿出几包压缩饼干,每人分了两块,先垫垫肚子再说。

  压缩饼干还是一如既往的难吃,众人啃了几口便没了食欲,将剩余的饼干包好,塞回了口袋里。

  “刘医生,老张的伤势怎么样了。”拨了拨篝火,华伯涛小心翼翼的问道:“还有,还有……那个现在可以动身了吗?”

  瞧他那模样很是焦急,显然第一句是敷衍,第二句才是踹心窝子的话。

  “差不多了吧!”刘雨薇忍俊不禁的说道,她知道这位老教授的脾气性格,对于相关专业的东西,华伯涛总是痴迷之中,不能自拔。

  眼下,能这么委婉的说出来,已经是很难能可贵的了。

  “张道长的伤口我包扎好了。提个醒儿,你们背他的时候要小心点,不要磕着前胸,他的肋骨还是断的,暂时没有固定器械,接不上。”刘雨薇叮嘱道。

  “嗯,我会注意的。”杨开点了点头,他本来想将差事交给赵勇德,不过考虑到这厮的莽撞脾气,一来二去,肯定得出篓子,于是便自动忽略了。独眼龙得负责后面人的安全,九筒也不行,最终,杨开思来想去,将目光定格在了石头的身上。

  说实话,教导队的老班底中,杨开对于石头的评价仅次于独眼龙。

  他和独眼龙一样,都沉默寡言,而且还任劳任怨。

  这种事,交给石头,算是再好不过了。

  当下杨开便将石头叫了过来:“石头,我们现在得马不停蹄的赶路,张道长就交给你了。”

  “行!”石头点了点头,没说一句推辞的话。

  “记住刘医生的话,不要磕到张道长的胸口。另外,背的稳一点。”杨开说道:“你知道,张道长此刻遍体鳞伤,再经不起折腾了。”

  “放心吧,指战员,我把张道长当老娘来背。”石头下了保证。

  “好,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杨开满意的拍了拍石头的肩膀,然后便和刘雨薇一起,将张鹤生放到了他的后背。整个过程,石头都保持着弯腰下蹲的姿势,半点儿都没抖。

  精锐士兵的素质,从这方面就能看得出来。

  第二九七章 能源A计划(3)

  等石头将张鹤生背起来的时候,陈天顶也飞快的扑灭了篝火,将剩下的固体燃料小心包好,装进了行李箱里。

  因为只有华伯涛知道这条隧道的底细,所以接下来的路杨开决定和华伯涛同行,九筒作伴。而原先担当先锋任务的赵勇德,则临时被调去扛行李箱了。

  毕竟,石头再有力气,也不是铁人,不可能背着张鹤生的同时,还将那百来斤重的行李箱揽在身上,要真是这样的话,走到半路就得累死。

  杨开本来想将小组分成两批,一批驻扎在原地,另一批深入隧道。但仔细一琢磨,还是作罢了。众人的一系列大动作,想必已经惊动了大坝上剩余的日军守卫,或许此刻他们正在不遗余力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