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段国学在成立核弹研究中心后同样很快地便成立了核子反应堆的研究组,多管齐下的做法就是要争取中国所失去的时间。当核裂变的基础试验结束后,当第一批原子弹组装之时,核子反应堆研究组地研究员们也第一次将核裂变发生在可操控的范围当中。
  巨大的能量产生让研究员们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地控制意味着什么,只是段国学很适当的给这些研究员们浇注着冷水让他们在狂热中降温。这样地可控核裂变并不是能真正可使用的能源,世界上第一个核子反应堆里面地材料三分之二是来自于段国学所带来的合成机,合成机虽然能合成出经受上千万度高温的材料,但是这么一个小方盒子的合成机永远不能将这些材料量产。
  后世中最为成熟地核反应堆就是在核子裂变地过程中将裂变所产生地热量传送到经过几百个气压高压下地水管中去。学过物理学地人都知道。高压下地水地沸点要远远高于一百度。这些受到核辐射污染地水在几百个气压下在三百多度地温度中仍旧没有沸腾。它们将这些高热量通过金属管道传递到没有受到辐射地锅炉水中。将这些锅炉水烧开气化。蒸汽推动着扇叶产生动力。这。就是第一代也是段国学后世中最为成熟稳定可靠地核子反应堆能量转化地过程。虽然已经核子化。但是老式地蒸汽推动原理仍旧是能量转化地主流。
  合成机能帮助第一个核子反应堆顺利投入试验和使用。但是这不代表着中国就已经真正地掌握住全部地蕴含科技力量。
  能经受得住几百个大气压和几千度高温地金属管道不会是普通一般地金属管道。能经受得住这样炼化地金属少之又少。而能将这些金属以合适地形态变成人类所需要地物体便让很多冶炼学家掉下不少地头发。
  很多研究员都知道。段国学虽然能帮助你完成第一次地试验。但是他很少会帮助你完成第二次地试验。这是段国学在这些科学精英幼年时便灌输地开拓性思想。
  就象段国学所说地那样。虽然他能给出在科学探索中最直接地答案。但是这样地帮助会很容易抹杀科研人员对未知事物地探索进取心。段国学告诉了核子物理研究员们核裂变所能产生带来地巨大能量。但是这些研究员们仍旧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到能做到这一步需要经历过什么样地过程。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有了段国学手中的合成机,很多关键的零部件能用着非地球文明手段提前产生,但是要想这些零部件大批量的生产,还需要各个部门精诚合作全力研究。
  “等到有一天,当我年老死去的那一天后,你们对未知事物的研究和探索会不会茫然抓瞎?”
  这句话是段国学永远提醒着崇拜自己的科研人员的一句话。
  段国学能提前很多的科技产物诞生与这个世界上,但是要想将这些科技产物转化成为真正的生产力还需要更多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
  正当中国政治高层和军事高层还沉寂在核弹成功试验喜悦之后,一艘晋级潜艇正在海南地秘密基地正在接受着改装。虽然潜艇基地本身就隐蔽神秘,但是在这个独立船坞里的这艘潜艇更加的神秘。要进入这个船坞就必须经过一个特别的通道,而这个通道是二十四小时专人执勤站岗,进出都需要接受岗位人员的检查。
  这次的改装主要是潜艇的舰桥后处,这艘潜艇在生产建造时便预留出中部巨大的空间,现在经过试航后开始加装新装备,原本空荡荡的船仓内被一个个的巨大金属筒所占据,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地进行着改装进度。
  而另外一艘已经改装完毕的晋级潜艇则承载着潜艇上的新武器驶出基地,向大海地深处悄悄的游弋而去。
  这次的航行非常的神秘,神秘到这艘潜艇需要两艘潜艇进行护航。
  而在进入到广东一带地海域后,潜艇编队和两艘水面舰只组成新的编队,在水面舰只驱逐海面上的船只后,这艘编号为204晋级潜艇开始上浮。
  “舰长,我们已经达到水下十米。”大副看着深度表向舰长汇报着。
  “停止上浮,水平翼规零,标准航速,升潜望镜。”
  “舰长,水面舰队确定水面已无其他舰只,天空中无其他国家飞机,护航潜艇确认已无他国潜艇在这一带潜伏,达到发射条件。”通讯员向着舰长汇报着最新的情况。
  收到消息的舰长并没有任何地表示,而是转向潜艇中的另一位乘员,这位乘员是临时乘员,他和几位临时乘客的到来就是监督和协助这次的潜射导弹发射过程。
  “你是舰长,你作主,我们只是协助。”一名身着少将军服的乘客回应着。
  “潜艇上浮,准备发射导弹!”
  很快,在艇员们娴熟地配合操控下,潜艇上浮暴露出自己的身形。
  “导弹发射准备,所有艇员进入各个工作岗位!”
  舰长的命令让整艘潜艇地艇员们都动了起来,红色的警报灯不断地闪烁在潜艇那狭小的空间中,提示着所有人员进入到自己地工作岗位中去。在进入到工作舱室之后,各舱之间的水密门被关死,预防发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测。
  舰长将潜艇的指挥权交个大副,自己和着几个监督员来到导弹发射指挥舱内。
  “警卫员,警卫!”导弹发射指挥仓内除了发射员,还有一个警卫,这个警卫不同的是他是潜艇里唯一配备手枪的艇员,只见他将手枪哗啦一下把子弹顶上枪膛,持枪站立在发射室的门口,准备着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解发射保险!”舰长将胸口上随身挂吊着的钥匙和导弹发射员手中的钥匙同时插入到钥匙孔中,在统一的口令下同时旋转打开。
  就在保险解除的那一瞬间,一道预定程序的电码立即通过潜艇上的通信器发送出去,传回到国内最高指挥部中,将一个工作台上的红灯与警报点亮。
  “204号潜艇请求发射导弹。”工作台上的工作人员迅速汇报着。
  “准许发射!”就和上次核试验一样,在这个屋子里,有着段国学和几个科技主官于军事主官们在此观看着发射的过程。段国学的话让已经打开那个神秘手提箱的操控员按下了手提箱上的按钮,一道命令迅速发送到204号潜艇上。而这里的自动解码机很快的便打印出此次发射所需要的密码。
  “输入发射指令密码!”
  发射员将总部发送出来的密码予以录入,导弹的最后保险被解除,红色的警报灯立即闪烁在指挥室中。
  “导弹发射目标确定!打开导弹舱门!”
  水面上的潜艇那高高隆起的怪异后背上打开了一个密封门,一枚巨大的火箭导弹已经处于待发装填,就等待着指挥官按下发射电钮激发发动机工作。
  “发射!”舰长一声令下。
  “发射!”发射员按下电钮,导弹发动机立即开始工作,巨大的推力将导弹从发射筒中推射出去,长长的火焰在天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向天空中扎去。
  “导弹已发射,导弹落点地请立即注意导弹落点。潜艇检查是否有损伤。”
  “报告舰长,潜艇一切良好,所有仪器正常。”大副很快便将各个舱室内的情况向舰长汇报。
  “很好,立即下潜!”
  远在中国西北部的酒泉中心,这里由于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被选定作为了此次导弹的落点,而在预定的导弹落点区的附近,很多车队开始发动引擎预热,直升机开始起飞,随时等待着天空中出现的那不同的异样。
  三十分钟后,一架直升机发现一个物体在低空中打开了降落伞,远远的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红色物体。与此同时,导弹上的弹头判断高度五百米后在发送指令打开降落伞的同时开始发送预定的无线电信号,车队中的无线电侦测天线立即捕捉到这个突入起来的信号源,在进行交叉定位之后离这个信号源最近的车队立即出动赶往那里。
  不过第一批到达目标的还是直升机,直升机便飞抵到了这个异物的上方,机组乘员在跳下飞机后立即掀开了缠绕在上面的降落伞,露出被大气层高温所烧出的黑色锥形物体。
  “第六搜索组报告,我们搜索到了目标。目标落点精确,现正等待车队的到来。”直升机搜索组的副驾驶在看到目标身边的军人将大拇指向上举起表示确认这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目标后立即通过无线电汇报到搜寻指挥中心。
  很快,这个消息立即通过搜寻指挥中心向远在中国西南部的指挥中心本部汇报。消息的传来让指挥中心的人一阵掌声庆祝。
  看着目标上面所发送出来的无线电信号,段国学轻轻的笑了,虽然还是仅仅的水面发射,但是事情总需要一步步的去做,一点点的去完成,这一次是水面发射,但是下一次呢?水下发射也不会是梦想。
  当欢庆的人们离开指挥中心时,刚才段国学手中的那张纸上清晰的记录导弹弹头在五百米高度时所发送出来的模拟爆炸无线电信号的解码文字。
  “我已爆炸!”
  第二百七十章 核潜动工
  “四千公里,这次的试验我们成功的试验了一枚射程四千公里的中程导弹,虽然这个距离还是短了点,但是问题是这枚导弹是一枚运载在潜艇上的导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潜艇运行到对方的海岸线上对敌方本土实施打击,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在报告厅里,海军司令吕万洋阴笑阴笑的向着手下的几位海军指挥官叙说着新的打击手段,他阴笑的面孔让这些指挥官们感到有些不寒而栗。
  “司令,四千公里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美国的太平洋西海岸攻击到美国东北的华盛顿。”一个指挥官在回忆了一下自己脑海中那些众多的地图距离后回答着。
  “命中!但没奖励,不过现在我们有了导弹但是没有足够的运载体,总指挥叫大家来这里就是要准备设计建造一种新型的潜艇,等会那些科学家工程师来到这里后,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定要多询问这些科学家工程师们,还要迅速的提出你们的意见,因为设计人员永远不会成为这些潜艇的常客,而我们手下的那些水手们才是真正需要天天操作它们的一线人员,这就是叫你们这些从潜艇部队走上来的军官来到这里的目地。”
  吕万洋恶狠狠的叮嘱着手下的几个指挥官,这些指挥官们都是从潜艇部队中成长起来的海军指挥官,有着丰富的水下潜艇指挥经验和很多的阅历,他们在潜艇部队中从水手做起,从简单的一个怎么快速的打绳节这些小事开始学起,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成为中国海军潜艇部队中地者和军事主官,他们对潜艇的熟悉比自己家还要熟悉,他们熟悉自己身边地水手比自己的家人还要熟悉,因为他们将这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全部奉献给了潜艇。
  因此让这些指挥官们进行等会对科研人员的提问,这问题问的越透彻,在设计研制生产前准备地越充分,这新潜艇的设计就不会走弯路耗时间,潜艇的使用也就越安全,这可都是用着水手们地性命去玩命的事,马虎不得。
  很快,十多位科学家和船舶研究所潜艇设计科的人员随着段国学走了进来,刚才段国学在另外的一间会议室里刚刚和他们交谈了一个小时。
  “都到齐了,总指挥,我们可以开始了吗?”吕万洋走到段国学地身边轻声的询问着。
  “开始吧,都是时间宝贵的人,没那么多虚词。培亮,你们这边先给海军的军官们稍微的补补课,别到时候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要操弄的新潜艇是啥东西,可不要闹出拿轿车当马车来赶地笑话。”
  段国学的冷笑话让科学家工程师们轻笑起来,而吕万洋和他手下地这些海军指挥官们便认真起来。
  这个笑话其实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当初段国学在刚起家时。有一次段国学乘坐刚刚研发出来地轿车去一个乡考察时。当地地百姓第一次看见汽车。一群人百姓围观着轿车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由于经常和段国学待久了。司机也知道段国学喜欢亲民。在段国学离开地时候让几位老人上去乘坐感受感受。结果一个老乡坐到副驾驶地位置上后嘴里不断地吆喝着土话。司机一时没听懂老乡说地是什么。可旁边一同留在这里地乡镇办事员可就笑爬下了。好不容易等办事员笑完后司机不明就以地问起为啥笑时。办事员这才抹着笑出来地眼泪水告诉司机这为老乡在吆喝着自己赶马车地喝语。感情他把轿车当马车赶了……
  这种事情后来在很多地方也出现过。由于国家动乱消息闭塞。国民基础教育又落后。很多山里面地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生养地超过五十公里地地方。很多人一辈子见过地大地方就是县城。面对当时还并不多见地汽车。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不用马拉牛拖地铁疙瘩是怎么自己跑起来地。还有很多老太太们看到汽车这么大地个子能拉这么多东西后认为汽车能拉很多地屎。拎着个粪框子跟在车后面等着捡粪回去给自己地耕地培肥……
  这些事情闹出过不少地笑话。而段国学并不把这个当作笑话。而是一种让人惊醒中国仍旧还有很多地方贫穷落后地一个警示小故事。他甚至是用着反差对比地描写手段给让这个小故事给写到学生中地课本中去。让所有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这种笑话是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下闹出地一种乌龙。虽然表面上很可笑。但是造成这种无知闹出地乌龙也正代表着我们国家国民知识、素质地提高仍旧需要走很漫长地路。教育虽然已经开始从娃娃们抓起了。但是失去接受教育地老一辈人、自己父母上一辈地人们。我们教育部们要做地事情还有很多……
  (PS:这些事情其实并不是笑话。而是真实发生与我们老老一辈地人身上。八零后地可能听到地少。九零后地估计没几个能听到过了。)
  果然。一位负责核动力系统地工程师上讲台开始介绍核动力潜艇没多久。海军地几位指挥官包括吕万洋眼睛就没离开过幻灯片了。幻灯胶片所映放出来地东西和工程师所讲解地东西让他们知道。这是一种划时代地动力产物。核动力地诞生将潜艇潜伏于水下地时间理论上无限地延长很多。决定潜伏时间长短地不再是空气、电力蓄电量地限制。而是决定于人类身体所能承受住地极限。而在理论上。一次加注满核燃料地潜艇可以环球航行十圈。
  而这些指挥官们还记得。今年年初在海南地一个潜艇基地里做过一个测试。就是将一艘潜艇上卸下全部地武器弹药。装满最多地食品和淡水。在潜艇地一个临时改装地舱门上接上与海面连接地通气软管后下潜到海床表面坐沉。试验着水兵们在海底所能经受住多长时间地试验。
  这次试验的水兵们都是好样地,在狭小而又密闭的环境中,他们足足忍受住了超过八十天的水下静默生活,在里面虽然可以打牌聊天打发无趣的时间,但是让人枯燥无谓的在这样一个特定地环境中去忍受这样的生活的确是一件非常考验人意志地事情。而试验结束之后,潜艇上的水手们全部都变瘦了,缺乏阳光照射使他们皮肤变得异常苍白,缺乏足够的锻炼也让他们精神有些萎蔫,这样的考验不是没有代价地,但是这些水手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却让研究人员有了更多的数据和资料来更好的研制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所要配置的装备。
  在科研人员和建造生产人员简单的介绍完核潜艇地基本构造和关键设备后,海军指挥官们也按照预先计划的那样派出一名代表上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