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双方就这样在没有宣战的奇怪态势下打的是轰轰烈烈,这场战争让德国小胡子在欧洲大呼中国朋友仗义出手两肋插刀,而欧美诸国则在暗自偷笑不费一个铜子甚至连谴责和遗憾这些口水话都不用说便可以内心喜悦的看到苏联现在两头受敌。
  只乏这种笑话并没过多久便让这种笑声戛然而止,段国学出兵东南亚这些政客们并不是没有预见,但是中国出兵的速度似乎要大大的超出它们的想象和预计的规模以及收复的速度。而更让欧美诸国列强们所不能容忍的是中国在扶持亲华政权的建国,这种政权的建立对于欧美列强,特别是英法两国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片殖民地原本就是属于英法等国的,日本矮子用着士兵疯狂的进攻夺去只是逞一时之快,对于这些老牌强国来说,日本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只是将这片土地暂时的交于日本的手中,只要等英法诸国调整好国内的状态,收拾或者是安定住身边的德国战车后就会易如反掌的拿回这片殖民地。但是中国人在扶植亲华新政权,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将会独立,而自己要重新返回这些独立的国家重新奴役这里的人民时将要背负上侵略者的骂名!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在乎名声?
  答案就是——婊子和政客。
  对于这些世界强盗来说,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在这些强盗们就像后世中的那些黑帮们急于洗白自己的身份,穿上名贵的绅士燕尾服,带着礼帽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名声对于它们这些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强盗这一词绝对不能冠加在它们的头上,虽然它们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残暴和血腥的强盗,但是在它们的眼中那已经是过去,是已经遗忘性的过去,没有人会去回忆这段历史,特别是自己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中,“开拓”、“探索”这些美化性的褒义词永远会粉刷着它们这段用其他民族的血泪史所书写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和这片殖民的一样,这里同样有着大量的屠杀和武装镇压原住民才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这些老牌强盗们的殖民地,对于这些强盗来说,这片殖民地能给它们提供大量的原料和产品加工后的倾销地。每年,这些强盗们用着最低廉的价格换取着这片土地上用着皮鞭和劳工血汗甚至生命创造出来的原料,然后运回本土经过深加工后再用着最高昂的价格反倾销到这片土地上,从十五、十六世纪时代的东印度公司时起,这些殖民地上的人们就注定了将要过上被奴役和压迫的生活。
  而中国现在的做法正是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世界列强们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虽然在这些土地上,很多原住民还不知道解放的意义,也不知道自由的意义,它们更期盼着这里的掌权者们施舍和运行它们发动进攻掠夺华人的经济区,但是这些高鼻子花眼珠子的洋鬼子做主人的历史已经过去了,现在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们将要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但是这些主人都是倾向中国的亲华执政人……
  东南亚的战略的基调是建立在扶植亲华政府的基础上,而就是这个基础让西方列强们感到不满,段国学所领导的中国新政府在这一片土地上的驱逐日寇进度要比世界列强们所预计的要少很多,就是这个时间差,让卡拉宏等人有着足够的时间独立建国。而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代表词是什么?——就是拥有着独立的政治权利和军队调动权利!而这样的权利就是在告诫着美英法等西方列强们知道,这些国家已经独立,而作为在这些国家身后撑腰的幕后人,对这些国家的对立就是在和中国对立,对这些国家的进攻就是对中国的宣战进攻。
  这些话是段国兴的原话,这些国家对于中国来说很重要,不仅是可以借助着它们共同的开发发展这些土地上的资源,同时也可以极大的缓解中国周边所面临的地缘困境……
  第三百五十六章 洲际导弹
  但是光是凭借着普通军事力量还不足以打造出一个和平安定的发展空间出来,要想在战争结束后有着最致命也是最为关键的终极武器,那就需要有着核武器!
  中国已经有了原子弹,而且蛋蛋还是可以直接投掷使用的武器,但是这种投掷手段还不能做到震慑和实用,空投不能将原子弹投到美国本土和欧洲本土,要想真正将这种无上威力的武器更有效的使用,那么洲际导弹就是必不可少的另一件武器。
  不过对于这个领域,段国学所能给予的帮助并不多,而且对于这样高精尖的科技领域,段国学这种万金油式的半桶水还是不要来卖弄了。不过在这个领域上,是另外的几个人在书写着这个领域的传奇故事。
  “张德毅总工程师,今天让您从百忙之中抽空出来做我们的讲解员真是有些抱歉。”穿着防静电服站在火箭总装车间内,段国学有些歉意的向身边的这位花甲老人致歉着。
  “没关系,能做总指挥的解说员也是我的一种荣幸。”
  “很久没有来到这边了,现在我们的火箭发展进入到什么样的阶段?”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向太空中发射超过二十枚不同类型的火箭,其中问天一号由于载重和安全程度不高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过高,已经逐渐不能再满足我们的需要。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的实验了问天二号运载火箭,这种火箭长度上没有增加多少,但是在直径上却增加到了三点三五米,这个尺寸也是今后我国火箭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因为我国的火车运输要求中,这个数字就是铁路部门运送尺寸的极限。我们只有等海南的火箭发射场以及发射中心建设成功后,火箭的直径才有可能突破这个极限值。问天二号火箭起飞重量一百九十吨,能将一点八吨的载荷运送到距离地面数百公里的橱圆形轨道。问天二号火箭已经发射了六次,六次发射均获得成功。而在这个型号的更新的改进问天二号甲型火箭中,我们采用了大推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略微增加了火箭的长度,运载能力增加到二点四吨,火箭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张德毅的介绍很简单,他并没有直接叙述这些火箭的具体内容,而是简单直观的告诉参观人员主要数据和性能。
  “除了这几种,还有没有更加大型的火箭?”问话的是李德林,这次出行就是要让他在今后和西方列强们在谈判桌上对垒时有着更多的底气。而看现在李德林的样子也知道此行绝对给他带来了足够的底气,想想看,让你看到这么庞大的科技产物,任谁都会为自己的祖国能生产制造出这样的高斜技产品而感到自豪。特别是在很多领域上,中国已经远远的将世界发展科技给抛在了身后,火箭是什么?可能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家都没有形成足够的概念。除中国之外,唯一能有着足够印象甚至是产品的也只有德国人手中的V2火箭了。而在遥远的中国,中国人已经悄悄的向太空中发射了十多枚卫星,要不是段国学扮猪吃虎的低调理念,如果将这个事实公开,那么相信欧美列强们会掉落一地的有色眼镜。
  “有!但是暂时还没有能发射,问天三号是正在研制生产的三级运载火箭,它可以将一点六吨的载荷给运载到距离地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中去,只是在未能发射这种火箭验证它前,这种火箭我们暂时还不属于列装产品中去。”张德毅严肃而又认真的回答着李德林,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说,认真、负责是他们最优秀的品质。
  “我记得你们三个月前已经完成了一箭多星的实验性发射,而且还获得了成功。”段国学这个从后世来的人自然知道一箭多星的发射意味着什么。
  “是的,总指挥,我们那次的实验获得到了成功,我们用问天二号甲型火箭成功的进行了一次一箭三星的发射,目前我们正在准备第二次的发射。”
  “这一箭多星是怎么回事?”李德林有些好奇。
  “一箭多星发射就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数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发射技术。这是一种优越先进的发射方式,它能充分地利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将多枚卫星运送到太空进行释放。”
  “这么厉害。”李德林有些吃惊。
  “一箭多星的发射释放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把几颗卫星一次送入一个相同的轨道或几乎相同的轨道上;我们上一次就是进行着这样的实验。第二种是分次分批释放卫星,使每一颗卫星分别进入不同的轨道。就是说,运载火箭到达某一预定轨道速度时,先释放第一颗卫星,然后火箭继续飞行,达到另一个预定的轨道速度时,又释放第二颗卫星,依此类推,这个把卫星送入各自的预定运行轨道,我们下一次将要进行的实验就是要实验这种发射方式。”
  “下次的发射是什么时候?把握性有多大?”李德林有些迫不及待了。
  “时间预定在四个月后,火箭的发射我们无法做出完全成功的保证,只能说是竭尽全力保证发射的成功。”张德毅没有直接打保票,但是从他那自信的脸上流露出来的表情让人感到放心。
  “那洲际导弹呢?”一直没有多出声的段国学突然询问起这个问题。
  “您所看到的问天二号运载火箭就是按照洲际导弹的标准来设计的,现在可以说洲际导弹就是这个,这个也就是洲际导弹!”张德毅拍拍身后巨大的火箭箭身自豪的回答着段国学的问题。
  “那这么说如果下次多轨道的一箭多星发射成功,就意外着我们已经有着分弹头的技术?”段国学眉毛一跳,要知道,这个技术的诞生可就意味着将能填补目前火箭不足的最大缺陷。
  “理论上是这么说,但是我们还无法保证每个弹头落下后的精度,我们需要更多的实验才能保证完全掌握这样的技术。”张德毅推推自己鼻梁上那厚重的眼镜,不急不躁的说着。
  “那你们还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这项技术?目前我们全部的运载火箭生产工厂全力开动也只能保证一年生产出二十枚运载火箭,这个数字还是太少,你知道这项技术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掌握这项技术后,我们才能一枚火箭攻击多个目标。”段国学有些焦急,目前虽然火箭的研究进度已经很快了,但是这个速度还不能满足段国学的需要,他需要更多、更精准的运载手段来攻击世界列强们。
  “总指挥我知道您很心急,但只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小步快跑,但是绝对不能大步迈进,探索的道路上永远有着太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而任何的微小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张德毅没有惊慌,而是正色的向段国学回答着。
  “对不起,你们已经尽力了,是我太心急了。”段国学很快便发现自己的态度有些急躁。
  “没关系,总指挥,我知道您的心中有多焦急的能掌拥有这些终极武器,只是我们已经在全力的研究和生产这些运载火箭,就目前我们的生产能力,年产二十枚已经是我们的所能达到的极限。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还需要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共同前进才能达到最快的速度,请见谅。”张德毅也有些愧疚的向段国学道歉着。
  “你们这是在讨论什么呢?张总工,刚才您不是说了分弹头技术吗?一枚火箭如果按照三枚弹头的携带量,那么这样不就是可以攻击三个不同的目标吗?”
  李德林急忙打着圆场,但是殊不知,他的话立即让两人笑了起来。
  “在字面上理解分弹头技术的确可以这么理解一枚火箭同时打击多个目标,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分导弹头攻击目标间距是有限制的因为运载母体不可能做太过复杂的变轨机动,否则一枚导弹打遍世界,这是个简单化的理论值,也是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你手里有把左轮手枪,一个仓弹可以打死六个人,但不是说你可以一甩手就可以同时打死六个人的。”张德毅带着微笑向着李德林解释着。
  “分导弹头可以攻击一定范围内的多个目标,但是不是说可以攻击地球上的任意多个目标。做个简单的解释,就是在酒泉发射的同一枚火箭上,莫斯科在东经三十七度到三十八度区间,而巴黎则在东经两度左右,向北面打的火箭难道还能往南飞吗。这就像是你在十层高的大楼上用手向下扔石子,虽然可以扔很多的目标,但是这个范围还是有限的。”这个是段国学的解释,给李德村这么一搅和,刚才的不快已经消散在硕大的厂房中。
  “但是像美国圣安东尼奥、休斯顿、新奥尔良这些同在一条线上的目标分弹头导弹却可以做到!同时还有华盛顿、费城、纽约这样近距离的城市也是可以做到的!”张德毅在微笑完后重新正色的向李德林介绍着分体式弹头有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
  “不!对付华盛顿、纽约这样的超级城市,分体式弹头的威力还不够大,对于这些超级大城市,至少也是需要超过五十万吨级的核弹攻击才有足够的效果,能上百万吨级那更好!”
  段国学继续抛出一句让众人皆惊的话!
  第三百五十七章 美丽危险
  洲际导弹分体式弹头虽然降低了单个弹头的威力,但是对于目前缺少运载工具中国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解决办法,而且虽然分体式弹头在体积上注定了要比单体式弹头威力要来得小很多,但是别忘记了还有氢弹,按照预定的计划,在过这么一、两个月,世界上的第一枚氢弹即将进行试验。和原子弹的发展生产进程有着一样的设计生产理念,首批生产的氢弹不是单一生产出来的,而是首批生产三枚左右,然后再逐渐的加速其生产速度。
  段国学一行人在参观完火箭总装车间后还参观了构件组装车间,在这里,全国诸多工厂所研制生产出来的最好的零件在这里被一个个的组装成构件后再运往不远处的总装车间。这些零件都是特制生产出来的零件,这些零件比传统的军用品的要求还要严格,因为在运载火箭这种高过载、大震动、温差巨大的工作环境中,任何产品质量上的不足和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想象的惨重后果。段国学还记得,在后世美苏两国的登月竞争中,由于苏联人在火箭发动机上为了省钱而放松了火箭发动机的生产质量,结果火箭直接在发射架上炸了,上千吨的火箭燃料就像是一枚上千吨级的炸弹,爆炸的威力将发射中心的发射架撕成了碎片,爆炸不仅摧毁了苏联人登月的火箭,同时还摧毁了花费十年时间所建立起来的发射平台,就是因为如此,苏联人在重新修建发射中心就走了一个大弯路,白白的等待了漫长的时间。
  段国学还在张德毅的解说下参观了火箭发射中心三十分钟路程外的特种燃料供应站。
  火箭点火腾飞的壮观景象让人炫目和激动,但是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巨大的火箭托举着飞船、卫星遨游太空的?答案是推进剂——火箭的“血液”。而作为火箭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火箭推进剂的生产却不是一件轻松而用惬意浪漫的事情,在这里,与剧毒和危险相伴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在火箭的特种燃料供应站中,你可以看到淡蓝色的液氧、无色透明的液氮,还有那看似安定实际上却极度危险的液氢,眼前的一切看起来很美,美的让人感到窒息,但是殊不知火箭推进剂是剧毒品和极度危险品……
  在方圆五公里都无人烟生活的特种燃料供应站里,这里只有每天从外面运送到这里的工作人员,为的就是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能尽可能的降低事故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