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头表示致礼,又看了看谷部长身旁的家属,然后庄严地抬起了头,“把……把白士良带上来!”审判长考虑到台下领导和亲友们的心里承受,还是把犯人略去,把押上来改成了带上来。
白士良在两位身着蓝色制服的法警带领下,走进了审判厅,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位杀人犯居然没有佩戴任何刑具。脸色还算红润,只是过去花白的头发已变成了银白色。
白士良环顾了一下四周,当他的眼神与于白氏的眼光对接的时候,老人的眼睛里立刻就积满了泪水,一圈又一圈地在眼窝里打着转转,突然,眼角流出了一股清澈的泪顺着脸颊刷地像条直线淌出来。是内疚?还是忏悔?谁也说不清楚这里包含的到底是什么,辛、酸、苦、辣。
于白氏哭干的泪床又有了一些湿润,她微微地立了一下身子,嘴巴张了几张,话又咽了回去,上嘴唇死死地咬住了下嘴唇……。
“白士良犯有……”什么罪?于白氏一句也没有听见,耳朵里充满了麦克风嗡嗡地杂乱刺耳的尖叫。
最后一句于白氏听见了,白士良因过失杀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法院宽容,于白两家把白士良一直送到爱辉县稗子沟农场服刑,这里离桦皮屯很近。
白士良望着于白氏和孩子们说:“我对不起你们!”
于白氏说:“这里没有谁对不起谁的事,大家都认命吧,好好服刑,争取早日出来。我们会经常来看你。”
殉猎 第七章(1)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在卧虎山下的于家小院,给久违欢乐的于白氏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小生命延续着不灭的香火,无论他走到天涯海角,父母严肃地履行了他俩的城下之盟。于家这条小船,在风雨飘摇的沧海中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无奈的洗礼。
钱爱娣一直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自打她搬进于家,睡在于毛子的怀里的那天起。她掐指头算日子,计算着她的安全期,偶尔进城时也买一些避孕的药具。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有时两人控制不住理性的时候,先痛快了再说,完事之后又提心吊胆地盼着下个月来例假。一年多了竟也安然无事。
钱爱娣翻过来调过去地睡不着觉,她望着眼前堵住的肉墙气就不打一处来,她推醒身边的于毛子说:“睡睡睡,你就知道睡!拿我当催眠曲了,翻下身来就成了死猪,亮给我一个大后背。”
“哎呀,男人不都这样吗,我浑身上下好像抽走了骨头,成了一堆烂肉,你就让我先睡一会不行吗?”
“不行!我可告诉你,我可有了,怀上了,都两个月没来例假了,你说怎么办?”
“真的,那敢情好!”于毛子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他一个手拍着钱爱娣的肚子,一个手抚摸着她娇嫩的小脸,声音一下子变得温柔起来:“给我生个儿子,生一个和我一样的小毛子。”
“去去,别没正型,咱们不早就有言在先吗!我也不是你媳妇,凭什么给你生儿子?你能让俺娘俩回上海吗?”
“咋的,不是我媳妇你让我睡?咱俩不能老是这样不明不白的,明早就去公社领结婚证!你觉得这辈子你还能回上海吗?你的户口在桦皮屯,你就是我于毛子的媳妇!”
“呸!臭不要脸的,想得倒美,明天我就去瑷珲县医院给做了去,然后就回上海。”
“你敢!我瞧你做一个试试,我……我打断了你的腿!”于毛子第一次蛮横起来。
钱爱娣从未看见过温顺的于毛子发起火来,横眉立目的像一个凶神。她常听屯子里的老人说,苏联人都是反性子,说好就好,说急就急,果真如此。钱爱娣哭了。是打那次鼻子砸坏了之后第二次流泪。她感到了委屈和无助,一下子就想起了上海的妈妈,她更伤心了,呜呜地哭了起来。
东屋的于白氏早就听到西屋俩个孩子在叽叽咕咕地拌嘴。一开始还以为是打情骂俏闹着玩,听着听着两人叫了起来,于白氏在东屋听了个明白,她当然觉得理在儿子一边,虽然她知道这个上海女学生和儿子有个约定,这也怪于白氏糊涂,当时就同意了。一不领结婚证,二不生小孩,三是知青政策一变,必须放钱爱娣回上海。这是她和儿子都是同意的,不能说人家上海学生不讲理。有了这个约定,钱爱娣才从知青点搬进了于家。
于白氏和儿子知道钱爱娣自私,和于毛子好是为了到这儿享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于毛子能从县粮食科批大米,天天的鸡鸭鱼肉不断,比她上海娘家还舒服。另外,白二爷还给她安排了一个闲差看大队部,每天和知青们下地干活一样拿着十分。年底一分红,三千来块钱到手后便回上海。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
于白氏和儿子原想着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钱爱娣就会感化过来的。当妈的也自私,即使钱爱娣以后回了上海,俺于毛子也不吃亏,无牵无挂没有负担,再找一个姑娘照样过日子。如果上海学生这两年能给俺于家生下一个孙子,那就再好不过了。于白氏也会重重酬谢人家。
话就朝着这儿来了。于白氏听说钱爱娣有了身孕,她喜出望外,丈夫于掌包死后的悲伤终于让这么个喜讯冲洗得一干二净。
她披衣趿拉着鞋就闯进了西屋。钱爱娣止住了哭声,于毛子连忙穿上衣服请妈妈坐下。
于白氏用手势告诉儿子不要说话,老人家给钱爱娣擦了擦眼泪,给孩子往上拽了拽被子。“事我都知道了,在东屋听了个明明白白的。这理儿在钱爱娣这边,谁让咱们有约在先呢。毛子耍混,爱娣别和他一般见识,你俩听妈说句话,如果有点道理,你们就商量商量,如果不进盐星,就算阿姨我没说。”
钱爱娣这时也穿好了衣服偎坐在炕头上,她冲着于白氏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嗨,我是个苦命的人,于毛子的亲爹早就不在了,你们都知道。她爸爸于掌包走得惨,眼看俺们这院里就没了生机,需要添丁进口,冲冲邪气。爱娣你怀上了,这是两位走了的先人托的魂,我做过梦,可千万不能打了胎呀!我琢磨着你俩的契约是否能变通一下,或者续上什么补充约定?”
于白氏眼睛湿了,她接着说:“爱娣呀,俺孤儿寡母求你把孩子生下,由我这个半大老婆子带看,你还不放心吗?到时候你该回上海就回上海,想回来看看孩子就回来。”
殉猎 第七章(2)
于白氏说完扭身回了东屋,不大一会手里抱过来一个黑釉小罐,罐口用红布系着,她用袖口擦了擦上面的灰土,把小罐放在钱爱娣的脸前。她将红布解开,里面装满了黄灿灿的一罐沙金,钱爱娣眼睛一亮,将身子往前靠了靠,满满的一罐。她心里怦然一动。
“孩子们,这是俺老头子年轻时偷着掖着藏下来这一罐沙金,也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留着给后代盖房置地的。俺儿毛子和爱娣的婚姻不会长久,我心里早就有数。什么时候明媒正娶个媳妇还不知猴年马月,现在我就盼着有个隔辈的人。爱娣呀,你把孩子生下来,不管男女,这罐金子就算那地底下的爷爷给孙伙计的财产吧!”
钱爱娣心里火烧一般地灼热,心跳加剧。这么多的金子,回上海买个房子都够了。她着实动了心。
“不行,这是我爸用命挣来的钱,留着给你养老的,俺不能动这看家的钱!”
于毛子觉得自己实在没有本事,娶个媳妇是个假的,生个孩子又说了不算,这是什么老爷们?他站起身来就去拿那罐金子。
“给我坐下,你这个不知深浅的东西,钱是人挣的,这孩子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那是一条小生命啊,你妈豁出命来也要保住这个孩子!”
钱爱娣这时有点骑虎难下了,现在就同意,显然是见财眼开为了这罐黄金,如果咬死嘴不改主意,这罐金子确实诱人。再说于家对自己那真是说不出二话,绝了于阿姨的脸面,在于家也就算住到了头,想到这里,钱爱娣心里有了主意。
“阿姨,虽然我住在你这和毛子一起生活,但是对外来说我还算是个姑娘,哪有姑娘家生孩子的?话又说回来,其实这些对俺一个上海姑娘也算不上什么。我考虑的是俺还要回上海,领着个孩子回去怎么向邻里交待?孩子是母亲掉下的肉,不生是不生,只要生下来,俺钱爱娣还舍得将孩子留在这大山深处?请阿姨容我考虑几天,俺再和于毛子商量商量,一定给你老一个答复。”
于白氏见钱爱娣心眼有了活动,也就来了个顺水推舟,留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余地。
于毛子见状连忙抱起金罐子陪妈回到了东屋。一进门,于白氏就拧着儿子的耳朵小声说道:“傻孩子,要学会讲软话,不要硬碰硬的来,这几天你给我看好了她,决不能允许出现什么意外。”
母命难违,于毛子更加乖巧地侍奉着钱爱娣,与她形影不离。
钱爱娣插了几年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屯子里的老百姓结下了情谊,她深知于家娘俩的为人,重感情识情谊。自己和于毛子好也是自己愿意。她喜欢他,每次从上海回来总要给于家捎些糖果、腊肉的。记得第二年秋后对里分红一分一块五,她挣了二千多分,分了三千多块钱。回到上海过年,父母怎么也不相信,硬是在邮局蹲了半天,要了长途电话,于毛子还跑到县知青办给开具了证明,这钱确实是劳动所得,父母才平静了心。七十年代一年里挣这么多的钱,那可是钱家几个人全年的收入啊。
钱爱娣从上海回来,在南京路给于毛子买了一身蓝涤卡双线缝的中山装,买了几斤驼色毛线,打了一件高领棒针毛衣,将于毛子打扮得十分洋气,就像刚从江北过来的苏联大学生。
转过年的冬天,钱爱娣又说服了于阿姨,领着只去过瑷珲和嫩江的于毛子,坐上了从嫩江县开往上海的知青直达专列。
谁也看不出来于毛子是东北当地的坐地户,他的帅气招惹的满车厢知青们的好奇,大家围着他问这问那,于毛子成了宠物,女知青们还纷纷与他合影留念。
在上海,钱爱娣神气十足地挎着于毛子的胳膊逛大街。每当这时,都会引起熙熙攘攘人群的议论,大伙都向这么一对招摇过市的青年男女,投来异样的目光。偶尔碰上几位私下里学着外语的青年,向他热情的问好。于毛子无言回应,弄得双方面红耳赤。就是这样,于毛子心里也是高兴。他在上海找到了不少做人的尊严。
让钱爱娣终身难忘的一件事,是来到桦皮屯的第一个寒冷的冬天。
于毛子分管知青点的生活起居。他和每位上海知青碰面都会热情地打个招呼。唯独见了钱爱娣,他就会立刻板起面孔,俨然一个民兵排长和他的下属在讲话。也许是嫩江火车站那一幕刺痛了他的自尊,总在她脸前摆出一副当领导的架子,钱爱娣表面上装得满不在乎,甚至讨厌他,心里可是美滋滋的。这样会在于毛子心中长出个刺头,说痛不痛,说痒不痒的让他总不能忘记。
于毛子和钱爱娣的关系时好时坏。有一次于毛子率领知青在公社开会回来的路上,于金子开着拖拉机,知青们坐在拖车厢里唱着革命歌曲,于毛子就坐在钱爱娣的身边,他不会唱歌,从小就五音不全。他专心致致地擦拭着那杆心爱的双筒猎枪。
殉猎 第七章(3)
拖拉机翻过卧虎岭的虎尾关塞,路边一块巨大的石涯后面,突然蹿出一条青灰色的公狼,知青们的歌声顿时变成了一片惊叫。
于毛子的反映相当灵敏,动作十分敏捷,就在大灰狼横在路中央的那一瞬,他的枪筒已调直水平,对准了这只拦路的恶狼。钱爱娣从小就热爱动物,本能的意识让她用手推开了瞄准好的猎枪。“砰、砰”两声枪响,子弹飞沙般射向了天空。那只大灰狼并没有立刻跳走,它打了一个愣,然后向远方跑去。
“对不起,于排长,狼也是生命,我们应该保护它。”钱爱娣自知理亏,首先用抱歉的话语来了个以攻为守。
没想到于毛子一声不吱,根本就没有理会她,他吹了吹枪筒里冒出的蓝烟,用枪托拍了一下于金子。拖拉机“突突突”地驶回了桦皮屯。
卧虎山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将桦皮屯染成了白色,于毛子站在知青宿舍的墙外面高喊,通知大家今天不用出工了。
钱爱娣坐在用松木板搭成的大通铺上,眼看着布满冰花的窗户,不知是哪位有心人贴上了红彤彤的剪纸。那是一幅刻有东方红铁牛耕地的作品,蓝天上一行歪歪扭扭的大字“广阔天地有作为”,几乎把纸画和小窗撑破,让室外漫天的大雪和凛冽的寒风吹进来,好与这些都市里来的新主人亲热。
钱爱娣感到了一丝寒意,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连忙用嘴往手里吹着热哈气,并使劲地搓了搓冻得发紫的小手。她从苏北表哥转业时送给她的军用挎包里轻轻掏出妈妈编织的红围巾。
红围巾是用苏北农村姨妈家偷偷养的两只绒山羊的毛编织的。每到深夜,姨妈就把两只听话的山羊牵到灯下,剪下一把把的羊毛,纺成线,然后再将绒线洗净晾干。她烧上一大柴锅的沸水,将在供销社买回来的红色颜料放进去搅匀,把本色的毛线放进去不停地翻卷,待毛线均匀着色之后晾干。姨妈没有女儿,她喜欢钱爱娣,当她知道她报名去了北大荒插队,便从苏北赶到上海,和妈妈大吵了一架,都是上山下乡,为何不到姨妈家来呢?
钱爱娣的妈妈知道姐姐的心思,她就一个儿子,一直想攀一个两姨亲的婚事。这怎么可能?俺爱娣怎么能嫁到农村去,去黑龙江早晚能回来,她一直抱着这个不灭的希望。
钱爱娣的妈妈连夜给女儿打好这条红围巾,足足有一米半长,十分的鲜红漂亮。
钱爱娣第一次围上它,招惹得知青点里的女生一片的羡慕和嫉妒。今天下雪了,入冬的第一次大雪,这会儿可派上用场了,她要戴着它,融进举目一色的世界里。
钱爱娣知道知青们不愿意和自己一起出去踏雪赏景,她们怕和她有反差。她不愿意到江边去,怕对岸的苏修将她作为打着红旗的靶子,万一枪走了火,不就亏了俺这么水灵的黄花姑娘了。她又不愿在屯子里招摇,干脆到旷野中去吟唱一下毛主席的诗句“沁园春 ̄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她沿着出屯的小路,踏着于金子开着的拖拉机留下的两条清晰的人字花车辙,一路小跑,她脖子上的红围巾在茫茫的山野中飞舞,就像一把火炬。
红围巾的后面,桦皮屯的栋栋小房子越来越小,和雪融在了一起。钱爱娣觉得自己的胸膛都被打开了,心蹦了出来,和洁白的雪,清新的空气接吻,在和这里的陌生的朋友玩耍。她从小就喜欢大自然,经常缠着父母带她到苏北农村,在姨妈家她敢和村里的傻小子们打仗,却从不欺负姨妈家的山羊和邻居家的黄狗。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从苏北回到学校,写了一篇得意的作文,故意将钱爱娣写成了钱爱地。
钱爱娣忘情地走着,走着,前面有一块巨石卧在车辙的右边,噢,她想起来了,就是那次从公社回来,她阻拦于毛子打狼的地方。钱爱娣想正好休息一下,站在石涯上沐浴一下这雪中太阳的光照。当她兴高采烈地走到离石头不到五米的地方的时候,钱爱娣惊呆了,她万万没有想到,从那块巨石的背后突然蹿出一只青灰色的公狼,站在两条车辙的中央。
还是那条公狼,钱爱娣的脑袋嗡地一下变成了空白,两条已感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