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种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玉种田记-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玉心里一暖。

    “既然今天过来了,不如我们今天到玉庄去看看胡铁匠,赵师傅研究出来的新式农具。离开之前,我看到已经研究出,翻地机和耧草机,临出门之前让他们研究割草机,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和玉建议说道,反正在家里没事,不如到玉庄那边看看。因为寒岭那边的土地开发迫在眉睫,不能耽搁了。

    杨师爷担忧的问道:“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不如今天就在家里面休息一下,改日我们再去玉庄?”

    “我现在有武功了,身体好得不得了,一点都不累,待会到了玉庄,露两手给两位义父看看。”和玉很是自豪的说道,恨不得现在就开始显摆自己的武功。

    王知州,杨师爷见和玉气色不错,便点头,同和玉一起去玉庄那边看看。何喜自然要跟着过去,反正大姐去那边,何喜就去那边,寸步不离。

    凤阳子风景看了多着呢,就没跟土地去凑热闹,反而认识王知州,杨师爷之后,反而三人越聊越投机,便决定跟着大伙去玉庄转转。

    一行人来到玉庄,老远就看到东琴在田间跑着,清脆的声音响彻田间,一副健康活泼的模样,惹人怜爱。

    “大姐,你看那是东琴,东琴的病好了,上次见到东凌大哥,他说的。”何喜献宝想大姐说最近一段时间的家里的事情。

    凤阳子听到何喜的话,皱了下眉头,说道:“这小姑娘一生下来身体就有疾症,一直体弱多病,最近可能是吃了类似于人参的东西,所以才显得有精神,但是。。。。。。”

    王知州,杨师爷不认识东琴,但是和玉,何喜对东琴是非常了解,以前和东凌聊天的时候,了解到一些情况,所以才送了她一颗人参。神医就是神医,名不虚传,听个声音就能够猜到个大概,和玉,何喜两人非常吃惊。

    “但是什么呀?东琴现在不是好好的?”何喜比和玉还着急,东琴是何喜好朋友之一,自然更加希望东琴更加健康,急忙问道。

    “师傅,有话直说,只要能救得了东琴,和玉一定不会吝惜钱物。”和玉也看着凤阳子,希望他能够妙手回春,救下这个活生生的人。东琴的乖巧,让人心疼。

    “一时半会医治不好,要不断的调理两年才可以恢复,具体怎么样要把过脉才知道的。”凤阳子摸摸胡子,笑眯眯说道。

    只要能好就行,时间长短无所谓,人在就有个盼头,一家人才能平平安安的过日子,穷一点也不要紧,只要幸福就好。

    “谢谢爷爷。”何喜挣脱出和玉的怀抱,趴在凤阳子的脸上,亲了一口。凤阳子一生未娶,没有孩子,虽然收养了几个徒弟,但都是散养,野着呢,哪有这般温情。一张老脸高兴地通红,神采奕奕,说不出话来。

    和玉看着凤阳子的样子,心里暗笑,这师傅还是蛮好玩的,以后不能前辈,老头的叫着,这对凤阳子不公平,怎么说这凤阳子都是一个好人,又教会了自己武功。

    下了马车,何喜就拉着凤阳子的手说道:“爷爷,你快点,赶紧东琴把脉。”

    “东琴,我来了。”何喜对着不远处的东琴叫道。

    东琴听到声音,开始像何喜跑过来,可能是跑得急了,停下来时,东琴不停地咳嗽。何喜很是懂事的拍着东琴的背说道:“早就告诉你,不要跑得这么急,就是不听话。”何喜像个小大人似的教训东琴。

    东琴的大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说道:“东琴想二小姐了。”看到后面的和玉,行了一礼:“给大小姐请安。”

    “东琴,叫我喜儿就行了,怎么又忘了。对了,把你手伸出来,这位爷爷是个大名医,让他给你把脉,说不定能根治你的病。”何喜关心说道。

    虽然不怎么相信,但是东琴看着满脸希望的何喜,听话的伸出手说道:“谢谢喜儿,谢谢爷爷。”

    凤阳子哪见过这么乖巧的女孩子,心里生出慈爱,笑着说道:“来,让爷爷看看。”说着边捏着东琴的手,开始认真把脉。

二百五十五章是否推广新农具?

    二百五十五章是否推广新农具?

    “东琴没事的,以后要好好调理,之前的药不要吃了。听话,爷爷保证你一年之后,同喜儿一样健康,活蹦乱跳。”凤阳子把完脉之后,笑着说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东琴,听到了吧,爷爷这么说你,你就一定可以恢复健康,再也不会跑会一点就咳嗽了,东凌大哥也不用整天紧张兮兮的了。”何喜拍着手,笑着说道。

    “谢谢,爷爷。对了,喜儿,现在荷花开了,我们去采莲花吧。”东琴也兴奋的两只眼睛亮晶晶,真是好看。

    一行人跟着何喜,东琴来到荷花池旁边,说着东琴便要去池塘里才荷花,和玉怕东琴掉进水里,便拉住两人。何喜,东琴正处于什么都不怕的年纪,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大姐,给你们摘。”和玉笑着哄着两人,说完便运功,非常迅速的飘到水面上,和玉看着有几朵开得比较鲜艳,便摘了下来,一转眼的功夫,有回到岸边。

    何喜,东凌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很是吃惊大姐怎么会变戏法,也不要荷花了,一边一个拉着和玉的手说道:“大姐,教教我吧,喜儿(东琴)也要飞,也要站在水面上。”

    和玉看着两个几乎吊在自己受伤的两个小鬼,哭笑不得,旁边的凤阳子很是无良的大笑,对于和玉吃瘪,感到很痛快。

    一个念头计上心来,和玉蹲下来说道:“喜儿,大姐之前也不会武功,是这位老爷爷教大姐,你们要学的话,可要好好的求求他哦。”

    听到大姐的话,何喜,东琴开始跑到凤阳子面前,拉着凤阳子的衣服,说道:“爷爷,教教我嘛,教教我嘛。”

    凤阳子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半天没说出话来。何喜,东琴以为凤阳子不想教,着急的都快哭了。凤阳子特别喜欢这两个小丫头,一看两个小丫头要哭了,一手一个抱起来,嘴里哄着说道:“教,爷爷教。”

    何喜,东琴高兴地拉着凤阳子的胡子,扯得凤阳子大呼小叫,惹得两人笑声连连。凤阳子也是个老小孩,带着何喜,东琴去玩去了。

    王知州,杨师爷看着凤阳子的样子,呵呵笑着,好奇问道:“玉儿,这才多长时间,就学到了这么好的轻功,真是令人惊奇呀。”

    “是师傅教得好,我只学了轻功,其他的不想学了,太累,最主要没时间种田了。”和玉不好意思说道,自己有多少存货,别人不清楚,自己是非常了解的,只能糊弄小孩子。

    杨师爷看着和玉局促的样子,说道:“学点武功好,关键时刻能够自保。不像老爷和我,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随时都要别人保护。”

    “术业有专攻,两位义父才学过人,处理政事能力卓越,这哪是一介武夫所能担当的,万不可这么自贬。”和玉嗔道,知道两位义父在开玩笑。

    “对了,不是要看新工具吗,老夫等不及了。”王知州突然想起来这边还有事情,先看完在闲聊,和玉了解王知州的性格,知道义父是个急性子,便往胡铁匠,赵师傅那边走去。

    王知州,杨师爷很是好奇和玉又研究出来什么新工具。虽然和玉说是胡铁匠,赵师傅研究出来,但是王知州,杨师爷是知道和玉能力的,绝对是和玉画了图纸,胡铁匠,赵师傅根据图纸制作出来的。

    “和玉姑娘,你回来了。割草机已经制出来了,拿出来给两位大人看看。”胡铁匠看到和玉,便开始献宝,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和玉心里非常激动,这割草机也研究出来了,“北大荒”那边的开发,不是什么大问题啊。

    “胡师傅,有请,赶紧弄出来看看。”王知州谦虚的说道,对一些匠人以礼相待。

    胡铁匠见过最大的官就是王知州,王知州又这么客气,激动地满脸通红,快步走在前面带路。赵师傅已经到房间里扛出割草机,套上挽马,来到一片杂草的地方,赵师傅亲自站在割草机上,赶着前面的马。可能是刚开始,速度有点慢;慢慢的,随着赵师傅的动作规范,便甩动手里的鞭子,速度加快不少。只见十几把很锋利的刀,不停地转动,不停的割断前面的草,正好到上面有几个木片,把这些草全部带到到上面的一个三尺长,一两尺宽的大筐子里,只有很少的一些小草会掉在地上。

    “玉儿,这可以用马的?不过比一般的马要小一点,这速度可比牛快多了。”杨师爷睁大眼睛,不相信着眼前的东西。也难怪杨师爷会有这样的反应,现在的马匹纸战略储备物资,而且,养马所花费的东西比牛多多了,一般人家估计供养不起。

    和玉就知道第一眼看到这样的人,绝对会有此反应,不急不慢的说道:“这种马叫做挽马,外族很多人用这种马耕地,拉货,比用牛快多了。所以我就让刘公子给我买了十几匹,这是先送过来的两批,另外的十五匹马,直接送到寒岭那边。”

    “喂养这些马消耗很大,田少的话,不划算;要是田多的话,由于速度快,那是非常划算的。”王知州盘算了一下,玉儿寒岭以北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少,用这个正好。

    “玉儿也是这样想的,想利用这个开发寒岭以北的土地。还有翻土机,搂草机,让胡铁匠套上,给两位义父开开眼。”和玉说完,没等和玉吩咐,胡铁匠已经带着徒弟们开始更换工具。

    王知州,杨师爷再一次被震撼到了,这要是大量运用的话,这得省多少力气啊。但并没有高兴多久,便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一匹马,一个工具相当于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人的劳动量。要是推广开来,不是很多人没有活干。毕竟大部分人没有田,只能租种一些大户家的田地。

    “玉儿,你这个工具还是不要对外公开。”王知州严肃的说道。

    听了王知州的话,和玉不理解地问道:“这些可是能提高劳动率的工具,为什么不用?”

二百五十六章决定搬家

    二百五十六章决定搬家

    王知州把顾虑说出来,和玉才反应过来。是啊,不能盲目的大规模提高生产力。一旦这些工具推广出去,会剩下很多劳动力无以为生。看来只有加快手工业发展,能够吸纳很多无田者,才能更好的推广新工具。但是别人和玉是管不了,但是自己有那么多荒田要开发,急需要这些工具,就另当别论。

    看完这些工具,和玉带着王知州,杨师爷来到玉湖,玉湖就是玉庄中间几十亩水泊,玉庄,玉湖,倒也贴切。

    玉湖旁边建了一个亭子,里面有石桌石凳,三人连同小厮到里面坐下。

    “玉儿,寒岭孙县令之前已经来信,告知房屋已经修好,问我们什么时候过去?”杨师爷问道,此事比较急,所以很重视。

    和玉想了一下,把外出在路上想好的事情说出来:“两位义父,玉儿想把家搬到寒岭县。那边无法计量的土地都是玉儿的,玉儿不会放置不管。再说了在清水县,这两千亩地已经是极限,不可能才买到很多土地。”

    “就你一个搬过去吗?”王知州问道。

    “我不知道,我明日就会去找族长伯伯,和他商量这件事。族长伯伯一直想壮大的我们何氏一族。但在清水县,和何氏一族只能算是一个小族。没有土地支撑的宗族是不可能发展成大族的。但玉儿有土地,只要他们愿意跟着我搬到寒岭,我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给他们现在十倍,或百倍的土地。”和玉攥着手说道,其实和玉内心也没有把握能说服族人。现在何家村生活在清水县算是富裕的,估计会有很多人不愿意离开。

    王知州,杨师爷没想到和玉会下这么大手笔,心里暗暗惊叹和玉的胸襟伟略。对于和玉能力,两人已经领教过,相信和玉一定能够成功。

    “玉儿,不管能不能说服族人,你是不是都要搬到寒岭县?”王知州郑重问道。

    和玉早就想好了,不能老是呆在一个地方,这样太安逸。寒岭那边有自己的土地,也算是自己的一个根。

    “是的,就算没有一个族人跟着我过去,玉儿也会一家人搬到那边,到那边可以雇佣一些人,只是没有自己族人来的信任罢了,有点影响。”和玉一字一句认真说道。

    “好,既然玉儿,你这么说,老夫今晚回去就写折子,上奏皇上,请求调到燕平州府。玉儿,你要记住,不管去哪边,我们两个老家伙给你撑腰,你到哪边,我们就跟到哪边。”王知州真挚地说道。

    听了王知州的话,和玉非常感动,真幸运有两位义父,对自己非常关心,无私支持。

    “义父,谢谢你的帮助和支持,玉儿一定为尽最大努力好好做事。”和玉哽咽着说道,自己决定能得到支持,心里非常高兴,可以说是喜极而泣。

    “这么多地方,我们都去过了,再到北面待一段时间也没什么不可,我们两个老家伙,无牵无挂,到哪都是家。”杨师爷也说出自己的决定,附和着王知州。

    “玉儿,要是搬到寒岭,那清水县这边的产业怎么处理?”王知州问道,依对和玉的了解,和玉是不可能一个人过去,把弟弟妹妹放在这边,一般一起搬。

    和玉想了一下回答说道:“这边的产业,我想拜托刘叔照看一下,期间不时的让志英回来看看。反正志英现在接手家里的生意,可能会经常在外面走动;至于志勇,他还要再读几年书,才能考功名,等到了燕平给他请个夫子,实在不行,到时候,两位义父有空提点一下也行;至于韩姨,妹妹喜儿,这些都要带过去的,一天不见,我这心里就空空的,非常难受。”

    “你安排好就行,反正我这边调个职位,没什么大问题,现在向阳州府的已经上了轨道,百姓日子好过很多,我也可以放心离开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夫也是为心无愧。”王知州很是豪迈的说道,自己在这块水土,投入了很多感情。最大的收获,不是百姓安居乐业,而是认识了和玉一家人,并认下了和玉姐弟四人做义女,义子,各个聪慧动人,就算百年以后,死而无憾了。

    午饭是在玉庄吃的,虽不精致,但人多,吃起来还是非常不错的。凤阳子被何喜,东琴缠头晕转向,担忧给凤阳子带了很多快乐,痛并快乐着。

    和玉和王知州,杨师爷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看到一块块的稻田,一块块的棉花田,还有一望无际的山芋田。今天还中了不少黄瓜,现在要结黄瓜了,和玉咽了口水。今年种了将近五亩的黄瓜,这黄瓜还没有结出来,泰华楼的李管事已经全部订下了,统一经销。

    今天一定是个丰收年,看着长势,无灾无恙。玉庄里的人干劲十足,因为和玉说了,送他们小孩去县学读书,聪明的,一直供到考取功名。对于这些平民百姓,无业物产,有的只是一身的力气。自己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不能让孩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一路上,田间劳作的众人,看到和玉回来,纷纷脱草帽给和玉致敬,用朴实的行动向和玉表明内心的敬意。和玉也纷纷点头,笑着回礼。

    一路走来,给王知州,杨师爷的感觉,这玉庄就像是个世外桃源,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有困难,有人帮助及时解决。大家和睦相处,与世无争。

    “玉儿,你这个玉庄,真像个桃花源,让人舍不得离开。”王知州看向远处玉湖里的落霞和水鸟,喃喃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