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种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玉种田记-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王申一听说主家要鸡蛋,便回答:“这边只有两百个三十个鸭蛋,不是很多,前几天运走了一千多只孵小鸭。”

    还有两百对个,不少,够吃一阵子了,刘天佑送了一口气,真怕没有,玉儿今天不就是空欢喜一场。

    “那就好,你们两个去把鸭蛋搬到马车上。”刘天佑开始指挥侍从把东西搬到马车上。看着四筐鸭蛋,个个都不小,和玉非常高兴,又可以吃到咸鸭蛋了。

    现在岭南这边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养小鸡,已经有了回报,不仅付了和玉家赊出去的小鸡仔的钱,现在已经有了盈余,又多了一个进项。现在的鸡蛋,隐隐成了软银子,直接能和别人交换东西的。只要家里稍微有点余粮,都开始养鸡。所以现在鸡蛋已经成了城里达官贵人家的必备的东西。就算是普通百姓,要是有女人做月子或者送礼,也开始用鸡蛋。

    这次孵出的很多鸭子,也有很多人要求买。和玉和刘天佑商量,一家不能超过四只。其实鸭子比小鸡更好养,只要放到河里,吃水草,吃鱼虾,根本不需要花费家里的粮食。这也是和玉家为什么用那么鸭蛋做咸鸭蛋,都被用来孵小鸭子了。

    在外面逛了一上午,刘天佑怕和玉累着,便带着和玉回家了。把鸡蛋交给厨房的人,王厨娘知道上次王妃是怎样腌咸鸭蛋的,所以这次只要自己动手就行了。

    吃过午饭之后,和玉带着两个宝宝玩,刘天佑在旁边看书,韩姨,姜氏进来了。

    “姜婶,你过来了,整天教你过来,真有点对不住”和玉笑着说道,对于姜氏自己还是非常感恩的。

    姜氏一听和玉的话,嗔道:“王妃,真是见外了,老奴现在还能为王妃做点事情,可是天大的福分,哪有对不住之说,折煞老奴。”

    “那就谢谢姜婶了。”和玉笑着说道,把刘熙珏放在一边,躺在床上说道。

    掀开外面的衣服,只留下里面一件,姜婶用热水洗了手,擦干净,便开始在和玉的肚子上摸起来。力道刚刚好,很舒服。

    姜氏摸了好一会,说道:“王妃,孩子胎位很正,这次不是双生子,肚子里面只有一个。”姜氏的脸色很好,这次应该没有大的凶险。

    刘天佑放下手里的书,高兴说道:“玉儿,听到了没,别胡思乱想,姜婶说没问题。”

    和玉虽然嘴里说不担心,但一想到第一胎的凶险,还是有点害怕的。自己坚强的样子,只是做给小相公看的,和玉知道刘天佑的心,自从得知自己怀孕,就没有真正的安心过。

    刘天佑也摸着和玉的肚子,满眼的欣慰。刘熙珏睁开奶娘的手,颤巍巍的走到床边,奶声奶气的说道:“摸摸,摸摸。”

    和玉转过来头来,看着儿子黑豆一样的黑眼珠,感觉好笑,小孩子的好奇心真强。

    “熙珏乖,让你爹爹抱着你,摸一下你的小dd或者***。”和玉缓声说道,满心的母爱。

    刘天佑看着一脸认真的儿子,便把他抱起来,坐在床边。刘熙珏很是兴奋在和玉的肚子上,拍了两下。好在小孩子力气不是很大,和玉没感觉到疼。

    “我要***”刘熙珏盯着母亲的肚子,好像立即能从母亲的肚子里蹦出个***似的。

    听到刘熙珏叫妹妹,刘馨正在摆弄手里的破浪鼓,咧着嘴巴“咯咯”笑出声来,“哥哥”刘馨还以为哥哥在叫自己呢。

    刘熙珏一会儿看着母亲的肚子,一会儿看着坐在软榻上的妹妹,感觉还是妹妹好,母亲肚子里妹妹太懒了,不出来,一点都不好玩,还是找馨妹妹,便挣扎着下床,挪着小短腿,去找妹妹。

三百六十九不得不回京

    三百六十九不得不回京

    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经过去年还有今年的共同努力,不仅兴修水利,而且还开了很多水田,达到五千多亩。对于岭南这块地方,多一种高产作物,就是多一种政绩。所以附近的福建州府,两广州府,还有云南州府,纷纷派人来学习农事,怎样合理而有效的开发荒地,蔡大人现在可是个红人,大家都是同僚,自然不能藏私,不过这是在监察御巡查的时候,其他的几个州府,争相反馈,这蔡大人政绩突出,关心同僚,帮助临边的州府,这些事情都是事实。而且今年蔡大人管辖之下,开了这么多荒地,在没要朝廷拨款的情况下,百姓自发的兴修水利,治安状况良好,几乎能达到路不拾遗的地步。所以蔡大人去年一年的政绩考评是大大的优字。整个明硕国只有两个优,就是原来的寒岭县县令,现在的燕平州府孙大人。自从王知州走后,推荐孙县令为下一任燕平州府,只是按照王知州在的时候执政方法继续下去,北大荒那边肥沃的土地,还在不断的开发,每年上交的税粮就达十几万担;因为有了山芋,土豆,所以继续推广,养鸡,又是另一个门路。

    北大荒那边不仅生产粮食,而且现在逐渐开始种植药材,太多粮食不容易运出去,不如种植药材,经过加工之后,直接卖给李家,通过李家的药材行,卖到全国各地。

    “蔡大人,今年收到的稻米,可不可以作为稻种卖给我们呀?”福建知州派来的齐师爷恭敬问道,现在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过几天就起程回去了。这次齐师爷过来,不仅带了官府精于农事的官员,还带来了几个庄稼人。

    “齐师爷,稻种是一定会留的,但两广那边,还有云南那边,也向本官开口购买稻种,等秋收的时候,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合计一下,一定不会让齐师爷白忙活。还有过几天就回去了,给你带点我们准备这边的特产,给老夫的好友胡知州也捎点。要是福建那边水稻推广成功,你们胡知州可是要好好的请老夫喝一杯。”蔡大人也是个爽快人,自己的政绩,有目共睹,就算是其他地方推广的很好,也掩盖不了自己的功劳。

    多亏了廉王,廉王妃,要不然也不会有自己现在的成绩,这个恩情心里记下来,要是有一日能用得到自己,一定鼎力相助。在同廉王相处的过程中,知道廉王是个很勤劳的人,要是将来做了皇帝,那可是百姓之福。虽然是被贬到岭南,但世事变幻,说不定哪天就开始得势。蔡大人现在非常明白现在的处境,能不能再进一步,就看自己下面的政绩了。

    和玉这次怀孕,一点不舒服的感觉到没有,不由自主的对肚子里的宝宝更是疼惜,真省心。现在已经怀孕七个月了,还有一段时间就可以多一个宝宝了。看到母亲笨拙的样子,刘熙珏,刘馨很乖的不再搀着和玉,只是看到父亲的时候,直接沿着父亲的腿往上爬,调皮的紧。

    “小梅,加油,一定可以的。”和玉鼓励说道,何梅躺在床上,满脸都是汗珠,大口的呼吸,原来今天是何梅分娩的时期。

    姜婶手脚麻利的准备东西,雪莲,雪雁也被和玉叫过来,帮忙烧水,一盆盆的热水端进来。

    “玉儿,你出去吧,你要是没有身子,陪我也就罢了,但你也是双身子,要是有个意外,我这心里也放不下。”何梅忍住阵痛,断断续续说道,不想让和玉累着。

    和玉看这也是实情,自己在这边,不仅帮不上,而且会碍着别人,还是准备出去了,安慰说道:“小梅,有姜婶,还有师傅在,你不要担心,安心生孩子。”

    出来之后便看到大柱,焦急的在门口走来走去。

    “大柱,小梅没事的,姜婶说一会儿就好了。”和玉安慰大柱说道。

    大柱嘴巴动了一下,说不出话,向和玉点点头,坐在石凳上,等着屋里面的消息。大约一刻钟的样子,只听见里面一声嘹亮的哭声传出来,大柱“噌”的一声站起来,便冲进去。

    姜婶已经很麻利的把脐带给剪了,把孩子包好。见到大柱进来,笑着说道:“大柱,又得了个儿子。”

    “谢谢姜婶,这小梅怎么样了?”大柱看了一下姜婶怀里的宝贝,紧张问道。

    姜婶很乐意看到大柱,小梅恩爱的样子,毕竟在清水县养鸡场那边,生活了两年,像一家人一样,自然也希望大柱一家和和美美。

    “小梅只是太累了,好好休息一下就好了,赶紧写信给你父母报喜。”姜婶建议说道,心里非常高兴。

    没一会儿,大家都知道了,何梅生了个儿子。和玉一听“扑哧”一声笑出来,又生了儿子,这小梅醒来估计会有点失望,巴巴的盼着生个女儿。何梅整天羡慕和玉有个贴心小棉袄。

    和玉进去看了一下小梅,已经醒了,果真有点失望,不过母子平安,这点小失望也算不了什么。交代了一下,和玉便回去了,一个上午很紧张,现在放松了,就感觉到累了。

    边走边在想着自己肚子里的这一胎是男是女呢,很期待。

    到了房间,刚坐下,刘天佑便看到一脸疲惫的和玉,问道:“累了吧?”

    “不累,就是身子有点笨重。对了,今天小梅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和玉高兴说道,刚才还疲惫的脸色,看到亲亲相公,就恢复了。

    “真是大喜,等小孩满月的时候,可要送份大礼。小梅,大柱夫妇二人对我们家也算是不离不弃,不管去哪边都跟着,这个好,心里记下了。”刘天佑洗了手,摸着和玉的肚子。

    “是啊,小梅从小和我一起长大,以前何春欺负我的时候,小梅经常替我出头,而且心底善良,我之前也教她识字,现在是我的左膀右臂,这份大礼可得包得实际点。”和玉回忆两人的点点滴滴,两个乡野丫头,成长的事情,互相帮助。

    “人都走了吗?”和玉想到今天小相公去送人了,便问道。

    “福建,两广,还有云南派来的人,今天一起出发的,公平起见,蔡大人不想得罪任何一个人。”刘天佑回答说道,语气里听不出特别的东西。但是和玉总感觉,这刘天佑的心里有什么事没和自己说。既然刘天佑不想说,自己也不想多问,希望小相公想明白了,会亲自和自己说。

    “天佑,把桌上的地理志拿给我看看,我发现了很好的东西。”和玉转移话题,不希望小相公,老是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刘天佑转身把桌上的一本蓝皮的书拿过来,坐在床边,递给和玉,问道:“玉儿,你有发现了什么好玩的地方?”

    和玉接过书,几下便翻到了大约是江西的位置,说道:“我查了一下史书,等过段时间,派出去的人就能把江西景德镇那边的土壤弄过来,确定一下那边的土壤适不适合做瓷器。”

    刘天佑很是好奇,从来没听说岭南的这些地方可以做瓷器,全国最有名的瓷器生产基地是位于京都不远的丰州,那里的瓷器,只有达官贵人可以用得起,一般人的老百姓根本用不起瓷器,都是用的粗陶碗。

    “真的吗?要是南方有适合做瓷器的地方,那我们可是要发大财了。”刘天佑欣喜说道,对于瓷器刘天佑还是了解一些的。明硕国的瓷器现在只有青瓷和白瓷,细腻滑润,价格很高。

    “也不一定,要等过段时间,把那个景德镇的泥土弄过来,才能知道适不适合,不要着急嘛”和玉嗔道,没想到小相公还是个小财迷。

    刘天佑不知怎么的,感觉和玉说的事情,一般都会实现,拭目以待。这个消息,让那个刘天佑变好了很多。

    看着和玉清澈的眼睛,刘天佑说道:“玉儿,我今天收到父皇的信,说让我们中秋回京都一趟。”

    和玉没想到小相公原来是为这件事情而苦恼,但是自己现在大着肚子,就算生完孩子,也还得坐月子,就算做坐月子,孩子这么小,长途跋涉,可能会吃不消。但既然皇帝传召,那一定是想见刘天佑,自己这一家子拖家带口的,回京都,还真不方便。

    “父皇有没有说什么事?”和玉小心翼翼的问道。

    “没说,就是想中秋的时候,大家一起吃个饭”刘天佑平静的说道。

    绝对不可能只是简单的吃顿饭,就让这一家老小千里迢迢的赶回京都,和玉信才怪。

    “天佑,不是我不想回京都,只是现在路途遥远,估计我还没做完月子就要启程。我没什么事,身体很好,但就怕孩子路上遭罪。要不你就是一个人回去,代表我们全家?”和玉说出自己的想法。

    刘天佑也想到这一点,回答说道:“暂且就这么办吧,实在不想离开你”

三百七十章回京准备

    三百七十章回京准备

    “不要难过了,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到时候我陪你回京都,孩子有奶娘照顾,就不带他们回去了。”和玉安慰刘天佑说道,京都的风波,和玉通过特殊途径,自然知道的一些,在机上义父经常会来信,所以知道这些并不难。

    一听玉儿愿意和自己一起回去,刘天佑便放下心来,大不了等玉儿做完月子,再赶路。

    “玉儿,有你陪着,心里踏实一点。”刘天佑感激说道,刘天佑已经猜测到,这次会京都是为了大皇兄的事情。虽然大皇兄和自己不亲厚,但毕竟是亲兄弟。连和自己关系非常差的二皇兄,前几天居然来信,要求自己配合他,把大皇兄的私通外敌的罪名落实。刘天佑看完韩王的信之后,心里一阵难过,不管这大皇兄的罪名是否成立,但毕竟是兄弟,不给求情也就罢了,隐隐还要落井下石。不由自主的猜测,这二皇兄以后会不会对自己也是这样,不讲半点兄弟情分。

    果然没过几天,从江西景德镇那边过来的人,带来了很多泥土,和玉拿在手里,和脑子里面的资料差不多,应该可以做。现在自己身怀六甲,也没空亲自看看,还是等明年吧。

    “玉儿,怎么样?”刘天佑在傍边看着和玉拿着一撮泥土,看了好一会儿,忍不住问道。

    “这些泥土很适合做瓷器,不过做出来的瓷器和北方的瓷器差别很大,现在不好说,反正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和玉解释说道,“对了,给父皇准备的中秋礼物,怎么样了?”

    “这个你就不要操心了,我已经安排好了,是一对罕见的琉璃瓶。”刘天佑兴奋的说道,这可是从一位经常出海的商人那边拿过来的。

    “什么琉璃瓶啊,拿过来给我看看。”听着刘天佑的语气,应该不是什么普通的玩意,好奇问道。

    刘天佑到了书房,捧着个小箱子,轻轻打开,拿出一个瓶子。看着刘天佑小心翼翼的样子,便在心里嘀咕,宝贝啊。等刘天佑转过身来,和玉的下巴产点把床前砸出一个大坑。没搞错吧,就是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子,还不如自己家里的高脚杯那种透明度。

    “你说的琉璃瓶,就是这样的?”和玉扯扯脸上的肌肉,不想打击小相公的积极性,不过对于前世看光玻璃制品的人来说,这感觉真得非常坑爹。

    “是啊,这可是从大食国那边运过来的,光在海上就要半年才能到达我们明硕国。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宝贝,别人想买还不一定能买得到,这可是蔡大人给介绍的。”刘天佑很宝贝的从和玉手里接过所谓的琉璃瓶,小心翼翼的说道,好像和玉是个败家子似的。

    和玉很想告诉小相公,自己知道怎么制造他手里的琉璃瓶。不过现在是多事之秋,不能锋芒太露,自己还是好好的在家种田,其他的东西,以后再说,反正来日方长。

    “蛮好看的,父皇看来一定喜欢,对了那个琉璃瓶是送给父皇,那母妃那边有没有想到送什么呀?”和玉问道。

    “皇宫里面什么都不缺,送给父皇,也就相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