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种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玉种田记-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胳膊上说道。

    “既然想岳母了,爱妃尽管去便是,要不是朕这段时间忙,一定陪爱妃一起看望岳母。”皇帝刘擎宇爱怜的说道。

    “皇上日理万机,国事为重。但还是要注意身体,龙体康泰最重要。”李贵妃说道。

    摸着李贵妃滑腻的背,心里感叹李贵妃善解人意。在李贵妃这,皇帝刘擎宇总能感觉到安定温馨,两人相拥而眠。

    第二天一大早,太监就去李府,通告贵妃今天要到访。李贵妃不喜欢前倨后恭的那么多人跟着,便穿着便服,坐着稍微华丽的马车,赶往李府。

    儿子女儿,今天都没得空,只有李贵妃一人过来。一下马车,李老太太便迎出来,向李贵妃行大礼。

    虽然平时李贵妃也和李老太太说过,无需这么多的礼。但是李老太太是个重规矩的人,仍坚持行君臣之礼,以免落人口实。

    李贵妃上前两步,扶起李老太太说道:“母亲无需多礼,这么长时间没见,女儿想母亲了。”说完挽着李老太太的胳膊,相携走进院子里。

    一路上,母女二人亲昵得羡煞旁人,看到几个儿媳妇羡慕的要命。儿媳妇永远赶不上女儿,再加上平时李老太太严肃的模样,几个儿媳妇很少和李老太太说笑。

    大厅里坐满了人,聊了好长时间,见李老太太感觉有点乏了,其他人便回去了,只有李贵妃还在李老太太这。

    见只剩下母女二人,李贵妃放下刚才人多时八面玲珑的模样,露出小女儿家的神情问道:“母亲,女儿有一事不明,还请母亲解惑。”

    李老太太摸摸李贵妃的头,仿佛李贵妃还是小时候每天寸步不离自己半步的小女孩,说道:“现在就我们母女二人,还有什么说不得的”

    见母亲慈祥的面庞,李贵妃倍感幸福,问道:“年前,女儿听天佑说,母亲把一件珍贵的狐皮披风送给和玉那个小姑娘。要知道那件狐皮披风连女儿都眼馋呢,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母亲送人了。这东西送给和玉,女儿感觉里礼物有点重,所以今天特来问问目前的想法。”

    听女儿说完之后,李老太太暗叹,女儿还是单纯的很哦,喝了一口茶水,说道:“女儿认为和玉姑娘怎么样?”

    李老太太没有直接回答李贵妃的问题,反而问李贵妃对和玉的印象。

    “和玉姑娘著有《三字经》,还擅长农事,现在听向阳州的王知州说,和玉姑娘居然有法子,能让寸草不生的荒地,长出庄稼不难看出和玉姑娘是个冰雪聪明的人,模样也长得好。”李贵妃思索了一些同和玉相关的事情回答道。

    听了李贵妃的话,李老太太点点头,说道:“不止这些,还有。。。。。。”李老太太把同和玉合作以来,点点滴滴说给李贵妃听。李贵妃对于和玉能力,很是佩服。尤其是听到和玉有其他女子无法比拟的旺夫相,有可能协助自己的儿子天佑成为皇帝,更是震惊。

    要是这些话是别人说的,李贵妃根本不会信,但这是自己最尊敬的母亲说的,李贵妃不得不重视。

    旋即一想,这和玉的出身太差,面露难色说道:“可是这和玉的出身太低,怕是配不上皇子”

    李老太太再次感叹女儿怎么就这么单纯呢,摇摇头说道:“如今世家林立,就拿我们李家来说,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明硕国数一数二的大商贾,已经达到顶峰。要是天佑再和明硕国任一个世家结亲,都会被皇帝提防,还不如娶一个毫无势力的女子。这从皇帝防着大皇子,二皇子就可以看出来。”

第九十二章 皇子下乡

    第九十二章 皇子下乡

    听了母亲精辟的见解,李贵妃很快明白过来,一想到自己之前的浅见,很是惭愧。幸亏来和母亲商量,才没有误了大事。

    但李贵妃还是有点不放心说道:“这和玉真的有这么大能耐吗?”

    李老太太眼里精光四射,说道:“可以先撇开和玉现在已取得成绩,难道不相信大师话吗?当年大师说你会嫁入帝王家,母亲我不舍得女儿和这么多人分享丈夫,千方百计避免你和皇上碰面,但你们还是相遇了,这就是缘分,人为改变不了。”

    李贵妃没有想到自己的婚姻会有这么多弯弯道道,叹了一口气说道:“女儿辜负母亲苦心了。”

    李老太太拍拍李贵妃的肩膀笑道:“天意如此,没什么辜负不辜负的只要女儿能过得幸福,比什么都好。”

    见李老太太说得如此动情,李贵妃红了眼圈。一想到昨天皇帝对和玉感兴趣的话语,李贵妃紧张起来,说道:“昨天向阳州府王知州同皇帝谈到和玉的时候,皇帝貌似很感兴趣,要是被皇帝接进宫了,这不是同母亲的初衷相悖?”

    听力李贵妃的话,李老太太吃惊不少,唉,****成性啊。李老太太闭目养神,思索着如何先下手为强。这外孙天佑今年才十二,要是十五,直接托人提亲,把婚事办了。现在太小了,有点难办。

    有了,皇子过了十岁,每年都会到不同的领域去学习,去年刘天佑被分配管理一个铺子。有李家这个数一数二的大商贾在后面,刘天佑当然是圆满的完成任务。今年还没有分配下来,不如让刘天佑自己同皇帝请求学习农业知识。这样就可以安排在王知州的身边,这样也能放心,不担心天佑被带坏,而且还可以接近和玉,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李老太太睁开眼睛,缓缓说道:“不如今年让天佑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和玉正在改造荒田,李管事也向我汇报过。跟在王知州身边,不仅是我们娘俩放心,皇帝也能安心。一来能够参与到改造荒田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算是幸事;二来嘛,老身敢断定天佑对和玉有着不一样的感觉,年前天佑给老身拜年时正好同和玉见了一面,穿上狐皮披风的和玉,愣是让天佑看傻了眼。让天佑同和玉多相处段时间,想个法子稍微抬高和玉的身份,把两人的亲事定下来。”

    李贵妃不得不佩服自己的母亲,想出两全其美的方法,欣喜地说道:“女儿今天回去就同天佑商量一下。倒是怎样给和玉一个好的出身呢?”

    “你这个小妮子,自己不知道动动脑子,母亲我都担心你怎么在深宫里好好地待到现在?”李老太太点点李贵妃的鼻子。

    “还不是母亲护着。”李贵妃像个小女孩似的摇着李老太太的胳膊,撒娇着说道。

    “你哦不说你了。这还不是小事一桩,皇帝忌惮世家,但一直在扶持寒门官员。李管事已经向我汇报,这王知州可是很照顾和玉的,一方面是和玉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种子,特别高产;另一方面,和玉的确是一个善良,诚信,心胸宽广,而且还很有才华。想必你也知道王知州的为人和家境,要是他能成为和玉的义父,不是皆大欢喜。”李老太太缓缓道来。

    李贵妃听了母亲的话,思考了还一会,终于完全明白李老太太的用意。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李贵妃便告辞回宫。

    一路上,李贵妃脑子里一遍遍的过滤李老太太的话,想着如何应对皇帝,惦记着儿子刘天佑今后的路。

    晚上用完膳后,刘天佑给母妃请安。见李贵妃有心事,便问道:“母妃今天有什么心事?不妨同儿子说说。”

    看着儿子真挚的眼神,李贵妃的眉头舒展开来,微笑着说道:“皇儿,去年学得是管理铺面,今年准备学点什么呀?”

    不知道母妃为什么突然问这件事,刘天佑如实回答:“还没有想好,母妃认为天佑今年学习那个方面的知识呢?”

    李贵妃喝了一口茶水说道:“皇儿,这段时间有没有听说,清水县的和玉姑娘找到一个法子可以使荒田变良田,已经成功了大半;不知皇儿有没有兴趣?”

    一听到和玉的名字,刘天佑脑子突然出现短暂的空白,好长时间没见了,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

    刘天佑半天才反应过来,回答道:“此等利国利民的大事,天佑非常想去亲身体验一段时间。”

    见刚才刘天佑一闪神的瞬间,李贵妃很是赞同李老太太的话,天佑的确对这个和玉不一样。看着面前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儿子,心里有事欣慰,感叹岁月催人老,连儿子都有心上人了。

    “那好,这两天就同你父皇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信你父皇会很乐意你去体验一下农家生活。可不能像你两个皇兄一样,当年在田里呆了没一会,就吵着不干了,你父皇可是把他们狠狠的训斥一番。”李贵妃想起大皇子,二皇子当年学习农事的时候,闹了个大笑话,偷懒被皇帝亲卫抓了个正着,所以提醒刘天佑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

    “谢谢母妃提点,母妃不要太劳累,早点歇着吧,儿臣告退。”刘天佑见天已将黑了好一会了,便向李贵妃告辞。

    第二天上午,皇帝刘擎宇考校皇子们学业,刘天佑对答如流。最后刘天佑留下来,向皇帝刘擎宇请求去学习农事。

    “皇儿,你可是想好了,学习农事很辛苦。你现在年龄小,要不等年龄大点再去。”皇帝刘擎宇不放心刘天佑这么小就去学农事。

    “儿臣现在已经年满十二,但对农事一无所知。从小享受着锦衣玉食,儿子现在长大了,想了解民间疾苦。”刘天佑早就想好说辞。

    皇帝刘擎宇很是欣慰,皇儿这么小就这么怜农,不枉这么多年的教导。

    “那好,正好向阳州府王知州这两天就准备回去,据王爱卿上报,清水县正在进行荒田改造,跟在王爱卿学习,我这个做父亲的也放心。”皇帝刘擎宇动情的说道。

    看来皇帝刘擎宇是真真切切关心刘天佑,在刘天佑面前不当自己是个皇帝,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就这样刘天佑开始了自己的下乡之旅。

第九十三章皇子下乡(续)

    第九十三章皇子下乡(续)

    “皇上,天佑跟着王大人到向阳州府学习农事,我们也应该尽地主之谊,好好款待王大人,我们可是把孩子托付给王大人。”李贵妃说道。

    本来皇帝刘擎宇怕李贵妃知道刘天佑这么小的年龄去学习农事,会舍不得,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想了一堆说辞劝解爱妃。没想到爱妃虽然不舍,但还是深明大义的同意自己的决定。以前大皇子,二皇子的母妃,一听说要送两人去学习农事,哭哭啼啼,真是慈母多败儿。

    在李贵妃这,皇帝刘擎宇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平常人家的当家人,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像李贵妃提出款待王爱卿这样,前所未有。这种温馨的感觉也只有在李贵妃这能享受到,爱妃娇柔而不做做,恬静的笑容里透着娇憨。

    “爱妃的提议甚好,我们作为父母的也要尽一份心意。”皇帝刘擎宇站在窗边,揽着李贵妃的香肩,温柔说道。

    王知州早早的赶过来,同皇帝刘擎宇天南海北的谈着,刘天佑在旁边仔细的听着。在李贵妃的操持下,置办了一桌简单但很实惠的酒菜。

    “我们夫妻二人敬王爱卿一杯,天佑就拜托爱卿了。”说完皇帝刘擎宇和李贵妃分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王知州哪见过这等阵势,皇帝贵妃亲自敬酒,吓得不行,站起来就要跪下。皇帝刘擎宇赶紧扶起作势要跪下的王知州,便说道:“爱卿,无需多礼,这是家宴。就像普通人家那样,儿女出行,嘱托爱卿多多照顾,当得我们夫妻二人敬酒。”

    “就当是普通的家宴,王大人要是还这么多礼,定是我们夫妻二人的不是;招待不周。”李贵妃帮衬皇帝说道。

    王知州感动的端起酒杯,一口喝下去,说道:“微臣一向有话直说,这次奉召回京。见到皇上已成为一代明君,真是百姓幸事,国家之福。微臣离京十几年,自个儿的臭脾气,微臣比谁都清楚,得罪不少权贵,要不是皇帝在后面为臣排忧解难,微臣是不可能做到现在这样的成绩。臣在此谢皇上器重和爱护,特敬三杯。”

    能从这个耿直的怪老头嘴里听到夸奖自己的话,皇帝刘擎宇很是高兴。旁边的李贵妃看向皇帝的眼神充满了崇拜,这样皇帝刘擎宇的大男子主义更加猖狂的冒出来,端起酒杯,喝掉杯中的酒。

    其后的两天,李贵妃给刘天佑准备了很多行礼。

    “母妃,向阳州府离这也不远,不需要带这么多东西吧。”刘天佑不解为何母妃要给自己带这么多东西。

    李贵妃看了这个榆木疙瘩儿子,假装生气地说道:“你这不是去向阳州府学习农事,大部分时间应该就是在和玉姑娘的荒田那边做事。在人家姑娘的地盘上,你不得多给和玉姑娘带点礼物啊?”

    看着母妃揶揄的眼神,好像自己的心事被人看透一样,刘天佑用生气来 掩饰心中的真实想法,气急败坏地说道:“才不要给那个丫头片子带礼物。”说着跑出宫殿。

    李贵妃看到平时严肃得像个小老头一样的儿子,居然也有手足无措的表现,这是少见,难道这和玉真是天佑的克星?

    满满当当的收拾了价格大包裹,还交代天佑随身太监和侍卫,要好好照顾天佑。这些都是李贵妃信得过的人。

    王知州同刘天佑一大早坐着马车回向阳州府。一路上天佑都在看向阳州府的农业生产状况,把自己不明的地方,做个记号,准备有空的时候请教王知州。看的时间久了,眼睛有点酸痛,刘天佑放下书籍,揉揉发痛的眼睛,开始闭目养神。脑子里自动的出现和玉的娇俏的模样,生气时的表情。

    赶到向阳州府的时候,已经是大半夜了,刘天佑坐在车里睡着了。贴身侍从三钱(原名钱三,刘天佑感觉叫三钱比较顺口),小声叫着刘天佑:“公子,醒醒,到地方了。”

    貌似听到三钱的叫声,刘天佑迷迷糊糊醒来,一行人进了王知州住的地方。王知州前两天已经通知家人,有贵客要来住一段时间,所以家里已经早早地收拾好一个院子,专门供贵客居住。

    刘天佑带来的侍从们有条不紊的收拾东西,很迅速给刘天佑收拾好床铺,丫鬟们早就端过来洗漱的温水。刘天佑简简单单洗洗,就睡下了。

    第二天清晨,刘天佑在丫鬟的伺候下,洗漱好,坐在窗边读书。早饭是同王知州一家人一起吃的,虽然没有皇宫里那么精致,好在人多,吃饭香甜。

    王知州离开的这段时间,大大部分事情已经被杨师爷处理完了,但是有一些事必须是王知州本人签字才可以,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就被放置在一边,等王知州回来在处理,所这两天非常忙,以至于不能亲自带着刘天佑四处逛逛。

    还好杨师爷的才学见识不比王知州差,当刘天佑向导的重任就落在杨师爷的身上。一连好几天,把几个县逛完之后,只剩下清水县没去。

    “刘公子,老夫带你去清水县转转,那可是我们向阳州府最富裕的一个县。县城里有个泰华楼的地方,有几道招牌菜,我们今天去尝尝。”杨师爷对着刘天佑说道。

    “谢谢杨师爷这几天的照顾,谨听杨师爷便是。”刘天佑有礼的回答道,这几天天气很热,导游也不是这么容易做的。同时刘天佑也很佩服杨师爷,从杨师爷的言谈举止,做事风格是耿直王知州同一类人,只是性格有点差异。

    等赶到清水县的时候,正是中午,杨师爷带着刘天佑一行人前往泰华楼吃饭。李管事接到李老太太的通知,并给李管事看了刘天佑的画像。见杨师爷带着一个俊朗少年一起进来,便亲自出来相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