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种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玉种田记-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贪心不足蛇吞象,这个大伯大伯母,之前姐弟四人没饭吃,也不见他们要来过继呀,也没见送一粒粮食,还不如周婶这个远方。现在看我们家好了,想过继我弟弟,没门。

    过了一会,不远处的大伯家,传来争吵声,大体意思就是去找族长,让族长出面让和玉过继一个弟弟给他们。大伯父被吵得无奈,只好去族长家说道。

    对于无后的族人,想过继兄弟的儿子的,族长是支持的。族长找来和玉,商量这事。和玉死活不答应,和玉跪在族长面前:“族长伯伯,承蒙您的照顾,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我们才能有今天,和玉永远会记住您的恩情。自我父母去世,我大伯大伯母带我姐弟四人如何,族长伯伯应该知道,从没有帮我们一次。现在和玉日子过好了,他就要来过继我一个弟弟,居心何在。”

    族长摸摸胡子,的确是这样的。嗨,有点糊涂了,只记得族人的传承问题,忘了何文明一家的动机了。不就是想过继和玉一个弟弟,和玉日子过好了,能不周济过继的弟弟,何文明一家也跟着沾光。这如意算盘打得太精明了。

    族长上前扶起跪着的和玉,说道:“乖孩子,伯伯糊涂了,不会插手这事了。”得到族长伯伯的保证,和玉擦干眼泪回家。

    第二天一早,何文明和他婆娘就到族长家问问是什么情况:“族长,玉丫头有没有答应啊?”

    “和玉舍不得弟弟,那就换一家吧。你看族里,除了志英志勇两兄弟,族里还有家里有兄弟两个以上的,我亲自出面帮你操办过继的事情,你随便选一家。”族长把昨天跟和玉商量的方法说出来。

    何文明夫妇两人的立马变青了,皮笑肉不笑的,还是坚持要过继和玉的一个弟弟,在族长家死缠烂打。族长一生气,到田里看看庄稼,不理他们。

    何志英,何志勇不知从哪听出来的消息,两人拉着姐姐的手,两眼泛红,志英年龄大点,懂得比较多,说:“大姐,不要把我们过继给大伯。之前我们这么困难都过来,现在我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会过得很幸福的。我们还要一起给调皮的小喜儿找到好相公呢。”

    和玉一手揽着何志英,一手揽着何志勇,说道:“你们放心好了,说什么我都不会答应的,族长伯伯会帮我们的,我们不会分开的,一个都不能少。”何喜从外面冲进房间,好像受了什么刺激似的,两只小胳膊抱着哥哥,哭着说:“我们四个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开,一个也不能少。”四人抱头痛哭,哭出心中的愤怒,这是和玉重生以来,第一次苦的那么酣畅淋林。

    韩氏听到他们的哭声,叹了一口气,又欣慰的继续缝着手里的衣服,有家真好,一个都不能少。

第十五章 收小麦

    过了几天,何文明夫妇见和玉不愿过继弟弟,碰了一鼻子灰,如意算盘落空,再也不提过继的事情,族人都在背后笑他们太无耻。连着赵****也难得得呆在家里,不出来招惹是非,村子里平静了几天。

    田里的小麦,金灿灿的,麦浪随着风,起伏不定。这几天族人们都在磨刀霍霍,准备收割小麦。和玉家将近六十亩的小麦,光靠家里几个人,得干到猴年马月。和玉就在村口写了个告示:雇佣劳工,收割小麦,一百文一亩,六十亩,有意者联系和玉。”

    经过告示,前往田里干活的村民们,动了心思,家里面田少的,准备去帮工。这在古代,雇佣帮工,是很普遍的事情。

    村里有几户外地逃难的,长期给人别人打零工,修修房子,收庄稼。这几天他们正在寻思着,去哪边找活。一看到告示,立即赶到和玉家,男女老少,将近二十人。来和玉家商谈的是几户人家中比较稳重的,上前行礼:“和玉姑娘,你是知道我们这几户人家的底细的,十年前逃荒至此,一直做零工,小老儿各种庄稼活都很精通,而且同在一个村子,知根知底的。看到村口的告示,想承下这个活计。”

    和玉知道这几户人家的,都是老实人,这个人姓刘,大家都叫他刘叔。虽然没有田地,但是做事勤快,小日子过得还可以。

    “刘叔,见外了。谁不知道您是勤快人。我这六十亩的小麦就交给你了,每亩一百文,酬金一共六两,这是两千文定金,请先分给几户人家。”和玉拿出一个小红包,递给刘叔。

    刘叔感激的要命,说道:“谢谢和玉姑娘的善心,我们一定会尽力办好的,您就瞧好吧。”说完,刘叔急急忙忙回家组织人员干活去了。

    和玉把他们带到地头,在刘叔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开始干活。和玉回家准备午饭,这边雇人干活有个不成文的固定,要提供午饭,和玉是个实诚人,回家多做点饭菜,和玉的做的菜多放了好多油,吃了饭菜才有力气干活嘛。

    韩氏这段时间,的确是做了不少事,做衣服,做饭,喂鸡喂羊的,每天都给何喜扎很好看的发髻。何喜整天跟在韩氏后面,看得有时候和玉都有点吃味。何喜毕竟很小,父母早亡,现在有个年龄可以做自己母亲的女人长时间相处,也难怪和玉和韩氏亲近。

    回到家,看到韩氏正在喂鸡,现在的鸡仔大约六十天,个头长得不小,栅栏里挤挤囔囔的,鸡圈有点小了,不透风,容易生病;而且天气越来预热,虽然每天都有打扫,但是鸡粪的气味很是很大。看来的想法子,把家里的这些家禽弄到外面养。

    韩氏,和玉把家里的活做得差不多,就开始做饭,一大盆猪肉,还有一大盆野菜,里面很多油水,蒸了一大锅馒头,煮了一大瓷罐的稀粥。搬到牛车上,和玉赶着牛车,送到田里。

    刘叔招呼大家吃饭,看到居然还有肉,现在不是过年,能吃饱已经很不错了。出来干活居然能吃到肉,真是太幸运了。东家的活,一定要做的更加仔细,其他的人也是类似的想法。

    经过五天的努力,终于把麦子收割好。和玉让他们收割麦穗,麦秆是堆在田里的沤粪池里沤肥,这样省去了拉麦秆的活。

    刘叔带领大家把麦子放到打谷场上,七手八脚的两天时间帮和玉把小麦打出来。看到一堆堆的麦堆,每个人看着都非常激动。刘叔看到和玉的小麦麦粒饱满,收割的时候很少有倒掉的,很是好奇:“和玉小姐,你家的麦子别家的好多了,粒大,而且麦秆很壮实,都不倒的。”

    和玉说:“之前选中的时候选粒子大的,饱满的,用水泡种子,然后才种下去;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肥料,之前的大家都不上什么肥料的,其实一些动物的粪便,植物,都可以堆在一起沤肥,适当的时间追肥,这样小麦就长得比较好。”这些种田的方法,没有必要保密,多些人知道,很可能就少一些人挨饿。

    刘叔是个种庄稼的老把式,有很多种田的经验,对何玉的话认真的在思考。

    最后一核算,和玉的小麦一亩四担,人家好的亩产才三担,差的两担不到,刘叔只感觉粮食收得多,但没想到收的那么多。

    经过大半个月的忙碌,小麦收好了。和玉雇佣刘叔帮忙耕地,种上五亩山芋,剩下田耕好,等母薯长出新的梗再种。和玉去年留了下的山芋,收藏的下地窖里的,幸亏是高科技品种,放这么长时间也没事。

    去年和玉送各家二十斤山芋,他们向和玉学习,怎样种山芋,和玉耐心的给他们讲解,如何种植,有时还要到田里亲自指导。最让人讨厌的是赵****,还有和玉大伯家,居然吃掉了和玉去年送他们做种的山芋。现在两家看着人家都在种山芋,眼馋,跑到和玉家讨要。赵****,讨好的对和玉说:“小玉,我们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去年是在没什么吃,总不能饿死,就吃掉了你送的山芋,你就好人做到底,再给我们二十斤。”大伯母在旁边附和,无非就是说,我是你长辈,你得孝敬我,之类的话。我呸,还有脸说。

    和玉只能在肚子腹诽一下,说道:“伯母见谅,我现在真的是一点也没有,种子全部种下去了。等长出山芋梗,摘下来也可以做种的。”

    和玉大伯母不信,在院子里东看细看,没找到。走到鸡圈栅栏旁,看到一个个小鸡长的好好地,和赵****对望了一眼,进去就抓了两只鸡。鸡圈里的公鸡看她抓了自己的同胞,追着叮。和玉大伯母被叮的嗷嗷叫,松开手,那两只鸡立马跳出老远。赵****蛮有“战友”情义的,两人红了眼的非要抓到不行。韩氏上前拦着,被他们推倒在地,和玉那小身板,更不敢靠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抓到四只鸡,一手一只,边走边说:“最近大伯母我身体不爽,这几只小玩意,就给我补补身体吧。”顾氏说完大摇大摆的走了。

    和玉气的哆嗦,心疼的要命,这些鸡仔马上就三个月了,再养一个月就可以生蛋了。

    人一受委屈,就特别容易回忆过去。想到自己从占有这具身体以来,所受的委屈何其多,每次一想到弟弟妹妹,和玉又坚强起来。父母早亡,如果姐姐也没了,他们该怎么活。

    韩氏安慰和玉:“要想不让人欺负,就要变强,强到他们仰望你,怕你才行。”

    和玉思索着韩氏的话,并没有看到韩氏的眼睛里一闪而过的阴霾。本来和玉想到族长那告状,但是这两个人实在太难缠,有机会一定要教训他们,贪心不足蛇吞象。

    和玉的小麦亩产四担,让这些靠田吃饭的族人听到了很吃惊,族长找来和玉,问这到底怎么回事:“玉儿呀,听说你种的小麦产量高达四担,不知是真是假?。”

    和玉回答道:“此事是真,这是和玉根据先人所教的新育种方法,施肥方法,才取得今天的高产。”和玉就把小麦如何高产的原因,原原本本的告诉族长和长老。族长把和玉说的注意点都记在&;lt;族志&;gt;上。和玉又说了山芋的注意事项,并告诉他们,粮食种好了,可以吃饱,山芋要是种好了,一年可以多收入几十两银子呢。族长和族人听了很是兴奋,同时隐晦的说了,过几天会敲打敲打赵****,还有和玉的大伯母顾氏。

    和玉假装受尽委屈的表情,族长还有各位长老更是气愤。和玉没指望他们为自己出头,但最起码别来找事,等以后自己强大了,她们还这样,就不要怪和玉不客气了。

第十六章 扩大养殖规模

    农忙终于结束,马上到夏天了,现在小鸡仔有三个月了,再过一个月到半个月就可以生蛋了。一想到家里能有一个新的进项,和玉就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令人发愁的是,鸡圈太小了,气温升高,鸡圈的气味越来越大,弄得院子里好多蚊蝇建个新的鸡舍,迫在眉睫。

    之前买的五十亩田,附送了两个荒山,就在何家村五里外,把鸡圈建在那边,应该不错。

    说做就做,和玉带上铁牛,前往何家庄北面三里外的小荒山考察地形。这两座小荒山,大约三十米高,最难得的是,山上有山泉,缓缓地汇成小溪,流到山脚下;上面的树木,稀稀疏疏的;地上堆积枯叶,大部分都是五到十米高的山坡。和玉准备,在山泉脚下的平地上建三间鸡舍,连着山坡,围一个结实的土墙,连成一个大圈,这些鸡也可以跑到上坡上玩耍;另一边盖一间,养兔子,多收点兔子皮做冬衣,现在可没有棉花,只能用皮料子保暖。再盖几间房子,留给照看这些小鸡们的长工。现在逐渐扩大规模,手里有了点积蓄,不必事必躬亲,要不然还不得累死。

    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玉画了一张设计图,明天准备找刘叔帮忙。

    刘叔带着一些帮工,一大早就来到小荒山。和玉把设计图拿出来,和刘叔一起研究。刘叔到底是经常帮人做工,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比如:鸡舍建在小溪边,这样可以就近喝水;房子的构造,不要太高;栅栏的密度和高度······和玉把工作全权交给刘叔。

    其他人在刘叔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做着分配的事情。

    “小玉姑娘,木料,就地取材便可,其他的东西要到镇上买的,这是清单。”刘叔说完,递给和玉一张纸,上面写着所需东西。

    和玉接过纸张,说道:“刘叔,需要什么,您尽管说,和玉不懂,这些事情要你多费心了。”

    “小玉姑娘,要是信得过小老儿,我亲自去买,绝对保证物美价廉。”刘叔说道。

    大家都说刘叔是个很正直的人,和玉想再试探一下。如果真的像别人说的那样,和玉会更放心得雇佣他们做事。

    “那再好不过了。刘叔,那你现在就和我一起回去,赶着我家牛车,快一点,赶紧把所需要的东西买到。”和玉回答道。

    到家之后,套好牛车,和玉问:“刘叔,这些需要多少钱?”

    “六两银子,差不多就够了。”刘叔说道。

    和玉掏出一个荷包,说道:“这里是十两银子,和玉不懂这些,只能仰仗刘叔了。”

    刘叔回来,交给和玉五两银子,替和玉省了一两银子。和玉找周婶打听一下,买的东西的确值六两,刘叔替和玉省了一两银子。和玉决定雇佣他们一家帮自己打理养鸡场和山脚下的十亩荒地。

    “小玉姑娘放心,刘叔绝对会帮你办的妥妥得。”刘叔说完,赶着牛车往镇上赶去。

    经过几天的劳动,养鸡场终于改好了。通风,排水,各个方面,都很不错。不远处,盖了几间简易的房子,留给看顾养鸡场的人住。

    “刘叔,现在鸡场弄好,但和玉姐弟年幼,没有能力管理这些,想长期雇佣刘叔一家帮和玉打理养鸡场。刘婶,照看养鸡场,一月五百文,半两银子;刘叔,您和您的两个儿子,帮我整理我们家的几十亩田,每人一月,八百文。农忙时工钱翻一倍。”和玉说道。

    刘叔听和玉的提议,很动心。要知道,平时农忙时,一天二十文;不忙的时候,一天十文,都不一定能找到活。

    “多谢和玉姑娘,我回家商量一下,明天回复和玉姑娘。”刘叔回答。

    “老婆子,小玉,想长期雇佣我们家做工。工钱不少,连你一月也能赚五百文,我们爷仨,每人每月八百文。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可以赚三两银子,出去生活开支,还能结余二两。”刘叔晚上回家和老伴商量。

    “二两银子哪。可不少,一年下来,就可以给大柱娶媳妇了。老头子,赶紧答应,小玉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刘婶说道。

    老两口达成一致。

    第二天一早,刘叔就向和玉说,答应在和玉家做工。

    新的鸡舍,需要消毒,以防天气热,小鸡们生病。找来一些石灰粉,洒在各处,消毒。刘叔爷仨,虽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还是按照和玉说的做。

    还有半个月,第一批大约七十只小鸡,就可以生蛋了,和玉准备把这些鸡运到新的养鸡场。刘叔编了两只大笼子,在大柱,二柱的帮忙下,把这些鸡全运到养鸡场。

    这一天,和玉家,真的是鸡飞狗跳的。到处鸡毛乱飞。这些鸡是第一代家养的小鸡,翅膀还是很长,和玉吩咐刘婶,让她用剪刀,把这些小鸡的翅膀全剪了,看你们怎么飞。

    何喜被这些鸡叫声,吓得不敢出来。何志英,何志勇毕竟是男孩子,在一边帮忙。和玉收集了一些好看的鸡毛,准备给何喜**毛毽子。那些不好看的鸡毛,收集起来,有空洗洗晒晒,**毛掸子。

    一整天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