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了印度。“咆哮号”班长威廉?霍金斯是位经验丰富的水手,同时也是一位见多识广的海盗和探险家。在五十名帕坦人雇用兵的护卫下,他深入内地,来到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梦寐以求的幻想国度,一心想找到大如鸽蛋的红宝石、取之不尽的胡椒、生姜、靛青和桂皮,可容纳一户人家的巨叶奇树,以及用象牙炮制的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
在通往亚格拉的探险路上,霍金斯船长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和莫卧儿王的会见,却使他不虚此行。与莫卧儿帝王相比,伊丽莎白女王犹如一个小采邑的“庄园主”。当时,杰汉吉尔统治着七千万臣民,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四代即最后一代皇帝,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王。在那里他受到王朝宫廷热烈而隆重的款待,“东印度公司”那些窘相毕露的股东们,大概也会为之愧色满面,无所适从。莫卧儿王任命这位英国人为宫廷官员,并从宫女中挑选一位亚美尼亚基督教绝色女郎,奉献给他,以示欢迎。
勇敢无畏的霍金斯船长抵达亚格拉后,通过香料贸易他攫取巨额利润,让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杰汉吉尔签署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孟买北部沿海一带开设商行。
从那一天起,东印度公司就迅速发迹,聚敛无数财富。尔后不久,每月有两艘巨轮抵达泰晤士河,在码头上卸下堆集如山的胡椒、树胶、白糖、生蚕丝和棉花,随后满载工业制成品离开码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投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他们一生中最明智的,也是回报最丰厚的投资。
次年,东印度公司的其他船只相继在马德拉斯海岸和孟加拉湾出现。一些胆大妄为的探险者,甚至涉足瘟疫肆虐的恒河三角洲地带,在那里设立商会,这就是今天加尔各答城的前身。一般说来,英国人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君王和居民的友好接待,因为他们到处喋喋不休地宣称:“我们经商而不推行殖民化政策。”
随着商业不断扩大繁荣,“东印度公司”的经纪人不得不采取措施保护其贸易活动,从而不可避免地干预当地的政治冲突。这样一来,英国不可逆转地卷了进去,最后导致全面征服印度。印度的丰富资源同样吸引着法国,它的出现加速了英国对印度的征掠过程。三十年来,英法两国将欧洲战场上的争斗转移到印度的热带丛林里和平原上,双方明争暗斗,企图赢得印度显赫有势的王公们的支持和青睐。在出类拔萃的董事长约瑟夫?弗朗索瓦兹?迪普莱克斯的怂恿下,法国蠢蠢欲动,妄想在印度建立一个庞大帝国,法国的野心曾经一度几乎就要实现。但是“东印度公司”立即起兵发难,维护其利益,最后终于战败法国人,使其建立帝国的美梦化为乌有。
1757年,罗伯特?克莱夫将军冒着滂沱大雨,率领第三十九步兵团的九百名英国士兵和两千名印度土著士兵,在距普拉西不远的孟加拉邦一村庄的稻田里,一举歼灭了一位滋生事端的苏丹全部武装力量。克莱夫的胜利为伦敦商人打开了印度北部地区的大门,揭开了英国下个世纪名副其实地征服印度的序幕。从此,商人由帝国的创建者所代替。
伦敦发布诏令,禁止在印度推行任何“征略和扩张领土计划”。尽管如此,一批批野心勃勃的总督接踵而来,疯狂推行帝国主义政策。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公然声称:“唯有扩大英国统治,才能给印度当地居民带来巨大利益。”他把英国统治扩大至迈索尔、特拉凡哥尔、巴罗达、海得拉巴和爪利奥尔各邦,肢解了强悍骁勇的马拉塔王国,征略了德干、孟加拉邦和恒河谷地的大片土地。韦尔斯利的继承者荡平了拉其普特各邦,吞并了西信德省及卡拉奇港口,对锡克人进行两次残酷战争,最后占领了旁遮普省,完成了对整个印度的征服。
这样,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由一群商贾组成的商会,一跃发展成为强大的君主,商会的经纪人和财会人员变成权势显赫的将军和总督,贮存货物的货栈变成金碧辉煌的宫殿,从追求钱财的竞赛转变为贪婪地掠夺领土。英国人取代了莫卧儿皇帝,然而后者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印度次大陆的门户。
不过英国人的贪婪,却不断的遭到反抗,而最激烈的反抗就发生在几年前,四年前,由于英国人对印度在政治、经济、宗教和军事上的统治,引起印度各阶层不满,德里附近的英国土著雇佣兵首先发生大规模的哗变。印度中部各地英人统率的印兵群起响应,数月内席卷了恒河上游的广大地区。英印殖民地军队由于一些忠诚于英国的土邦王公相助,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才幸免于难,随后纠集土邦的武装力量,以牙还牙地野蛮镇压哗变的士兵和土邦。这次兵变产生的直接影响是,英国人从此彻底改变了对印度的统治方式。经过二百五十八年卓有成效的经营活动,名噪一时的“东印度公司”遵照女王颁布的敕令,以它开张营业时的同样方式,于1858年停止在印度的活动。根据新的诏令,三亿印度人的命运置入维多利亚女王的手中。这个二十九岁的女人,面部表情倔强、傲慢,象征英国人种统治世界的愿望。从此,英国王室行使英国在印度的权力,通过其驻印度代表副王直接统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在英属印度,这个世界上最为广阔的、人口最多的殖民地上,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军队,负责执行管理印度的庞大艰巨任务,它就是“不列颠印度军队”,印度军队由印度人和英国人分别组成编组,前者属于来自印度本土的印度人组成;后者则是出生于英国,被派往印度服役的英国人组成。他是以几千名英**官和士兵以及十几万印度土著士兵为后盾,统治着一个三亿人口的大国,维持整个英属印度的社会秩序。而这一事实更雄辩地说明了英国统治印度的性质,同时表明印度人民群众是何等的温顺。
“英国人究竟是如何统治印度?”
在汽笛声中,于孟买的码头初抵印度的巴洛耶夫用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里,作为欧洲人的他自然不需要像土著人一样,随着拥挤的人潮通过海关,作为欧洲人他们享有额外的通道,在各国殖民地从来都是人分三等,第一等的自然是作为殖民者来到殖民地的“宗主国国民”,第二等则是那些受殖民地政府认可的上等土著,至于第三等则是普通的土著人。
作为欧洲人的巴洛耶夫在这里自然享受着与英国人同等的待遇,肤色决定着的一切,无论是在印度亦或是在中国控制下的非洲,“白银”与“黄金”的肤色都相地于土著人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对于普通的欧洲人来说,他们是绝不会与低劣的土著人接触的,即便是与那些土著王公接触,同样也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对于巴洛耶夫来说,他并不排斥与印度人的接触,实际上,对于俄罗斯来说,他们从来没有通过肤色去划分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出于维持统治的需要,即便是黑人也可以成为他们的贵族。
所以,与很多欧洲排斥印度人不同,巴洛耶夫这位来到印度“为俄罗斯的纺织工业寻找廉价原料”的俄罗斯商人,很快便深入到印度腹地,沿途就像是任何一个商人一样,与当地的印度商人进行接触,当然他还会与那些土邦主接触,尽管几年前的哗变导致许多土邦主的统治权被废除,从而土邦被英属印度直接统治,但是在巴洛耶夫看来,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从表面上看来,印度人对于不列颠的统治是驯服的,但是实际上,印度人对英国统治的不信任已经成为这次1857年叛乱的遗产,这种不信任,不仅影响到印度人,同样也影响到了英国人,英国人对印度人的态度是狭隘和惧怕的,甚至对待具有相同背景、极富成就或忠诚的人也是一副排外的心态。英国人及其公务人员都居于营地,与印度人隔离开来;私人会所等社交场合同样也是排外的,也是排斥印度人的……”
几乎每天,巴洛耶夫都会在自己的日记中做下他的记录,记录着他所了解到的印度,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俄罗斯人如此细微的对印度进行着这样的观察,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俄罗斯人来到印度的腹地,而他所做的一切,就像是过去数百年间,俄罗斯的冒险家们向东扩张时一样,将印度所有的一切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着,从了解这个地区,了解本土地的土著。
伟大的事业往往始于平凡的开始,对于巴洛耶夫来说,作为“商人”来到印度的他,绝不是什么“商人”,商人不过只是一个伪装的身份,他的另一个身份,实际上冒险家,他受雇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帝国的外交大臣,而他来到这里是为了了解这片土地,为将来作好准备。
生活在温带的人们永远无法理解身处寒带的俄罗斯人对于温暖对于阳光的渴望,就像巴洛耶夫一样,尽管南亚次大陆那灼热的阳光对于欧洲人来说,往往会令人感觉有些不适,但是对于巴洛耶夫来说,他却享受着这种阳光带来的温暖,对于此时的他来说,整个人完全沉迷于印度所表现出的那让人着迷的一面,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梦似幻的。
“只有身处于印度,才会明白,为什么这片富庶的大陆,对于英国来说为何如此的重要,对于英国而言,这片富庶的大陆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片庞大的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可以向英国提供数之不尽的财富,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财富,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之中,成就了不列颠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对于英国来说,拥有印度无疑是幸运的,但是对于俄罗斯而言,英国控制下的印度却不亚于一场灾难,我们必须要看到一个事实俄罗斯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强大帝国,就必须要拥有印度!”
现在正是双倍月票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第565章 目的所在(求支持)
第565章
“……英国人统治下的印度光怪陆离宛如童话一般。在那里,头裹缠巾的印度人簇拥着贴身护卫着白人殖民地;在德干高原上,来自英国税务官员头顶骄阳,到处征收捐税,滋养着殖民地政府和不列颠,在喜马拉雅山麓下的一个个位于山间的避暑胜地之中,舞会日夜不断,丰盛的筵席上,人们享用着来自欧洲的美食,在加尔各答的俱乐部的草坪上,板球比赛接连不断,在拉贾斯坦邦荒漠的土地上,马球比赛在绅士们、淑女们的欢呼声中举行着,在阿萨姆邦的丛林里,狩虎猎象更是绅士们的基本娱乐……在“专门为白种人”开设的俱乐部内的游廊下,一群人悠闲自得地品尝着掺有苏打水的威士忌,他们确信自己比其他人种优越。辽阔的印度大陆,为英国人提供了狭小岛国所不能满足的要求,提供了满足他们冒险**的广阔天地。风华之年,他们畏畏缩缩地在孟买码头登陆,三四十年过后,他们离开了这里,曾经苍白的肤色因为太阳照晒而变得黝黑,当然他们的身上也布满斑斑伤痕。这是子弹或热带疾病留下的纪念,或者是豹爪带来的痕迹,或者是马球比赛中落马受伤所致,然而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神气十足,为自己曾在最后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帝国,度过一段传奇般的生活感到自豪。”
面对着眼前的巴留捷克,这位俄罗斯帝国驻华大使,李子渊用一种平静的但却又带着嫉妒的语气去描述着英国人在印度的生活。
“……在那里稍有名望的英国家庭,均拥有一间舞厅和一座足以容纳数十人的餐厅。几乎每一场家宴,都会有数十位客人参加,每位客人身后站立一位侍者。商人从不出席这样的酒宴,当然任何印度人也不参加,因为谁也不愿意和他们来往……”
在李子渊的描述中,巴留捷克的的眼光中带着一丝向往之情,他知道对方说的是事实,他同样也知道,在英属印度,那些英国的殖民地官员们过着富庶的生活,不过那里毕竟是“英属印度”。
“阁下,那里是印度!”
巴留捷克适时的提醒了一句。
“是英国人的印度!”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巴留捷克都没有注意到他的眼光中一闪而过的嫉妒。
“是啊,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嫉妒英国人在那里所拥有的一切,他们拥有整个印度,那么富庶的南亚次大陆,完全为英国人所占领,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
盯视着巴留捷克,李子渊的语气变得感叹而又无奈。
“如此庞大的南亚次大陆,仅仅属于英国,主是荒诞的,也是不可接受的,而现在,考虑到我们与英国正处于战争状态,我们的军队很有能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进入印度!”
进入印度!
在这个时候,李子渊并没有用“进攻印度”表明中国的行动,而是选择了“进入”。
“你们要向印度发起进攻!”
巴留捷克诧异的看着对方,似乎不明白对方的建议。
“不是进攻,而是进入!”
摇摇头,李子渊开口说道。
“就在一个月前,我军已经攻克了仰光,在仰光,我们将被英国人软禁的巴哈杜尔?沙二世解救了出来……”
在李子渊道出这件事的时候,巴留捷克的脸色骤然急变,他非常清楚,巴哈杜尔?沙二世是谁,他是印度的末代皇帝,在4年前的印度起义中,他曾揭竿而起反对英国殖民者统治的印度军民们攻占了德里,并攻击莫卧儿皇宫红堡,杀掉5名英国人,拥立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印度皇帝。不久德里陷落,巴哈杜尔?沙二世向英军投降,次年被英印当局流放至下缅甸仰光,然后一直被囚禁于那里,直到一个月前,中国人攻克了缅甸仰光后,将其解救了出来。
“我们将会应巴哈杜尔?沙二世的邀请,进入印度!”
李子渊笑着道出了中国进入印度的理由。
“我们进入印度之后,不仅将会恢复巴哈杜尔?沙二世的统治,而且还会废除英国人在那里推行的“无嗣失权”政策!”
“无嗣失权”政策,这是印度总督达尔豪西勋爵在数十年前为了继续吞并全印度,推行的统治政策。即土邦王公在无直系继承王位的情况下,土邦直接纳入东印度公司的统治之下,拒绝王公在无嗣的情况下选择继承人。而之前按照当地的传统,主要土邦诸如萨塔拉、坦加布尔、桑巴尔、詹西、捷普尔、乌代普尔和巴加特等地,由王公直系或由其指定来继承王位一直获得普遍的认可。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会将被英国人纳入直接管理的土邦归还他们的继承人,比如萨塔拉、坦加布尔、桑巴尔、詹西、捷普尔、乌代普尔和巴加特,让印度人重新回到他们的传统之中……”
在李子渊道出未来中国对印度的计划时,巴留捷克的心跳变得剧烈,呼吸同样也变得急促。因为早在几个月前,正是眼前的这位外交部尚书向他表示中国支持俄罗斯占领印度,怎么现在,中国人的想法完全改变了。
尽管早在三年前,印度总督宣布中止由东印度公司与各个土邦强行签订的“无嗣失权”相关不平等条约,继续履行其他条约。印度版图的40%和人口的25%保留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