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帝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江万里道:“陛下,臣以为阮大人所言极是。陛下,以往由于乱发会引等纸币,从而引起物价飞涨,纸币贬值,如果不加以改善,迟早会引起社会动荡。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华夏币的发行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且必须按照既定方针发行,货币的稳定会对我朝未来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好处。从全国今年的商贸业来看,进展迅速,再加上商业部陆续出台的扶持政策,臣相信明年的发展速度一定还会强过今年,这就可以克服陛下所说的影响了。”

    “恩。”我点点头道,“各位爱卿,货币兑换的损失是无法避免的,大家有何良策?可以使得我朝有足够的资金能够顺利地投入到明年的各项事务中。”

    朝中的大臣对于经济之道都不甚明了,一时无人应答。

    “陛下,臣有本奏。”贾似道在椅子上突然作揖言道。

    “师臣,请讲。”

    “陛下曾经提过,开源节流,这节流之事,朝中上下今年的表现都不错,各部门精打细算,比起去年节约了很多。若要使经济迅速发展,后面的重点自然就是开源了。发展经济,就会遇到资金的问题,因此,臣提议可以由银庄牵头,发行大宋国家债票。”

    “是国债吗?”一个多么熟悉的名称,我问道,“师臣,说详细点,何为国家债票?”

    “陛下,刚刚阮大人说道,百姓将自己多余的货币存入银庄,百姓几时存,几时取,这是一种不可预测的事件,银庄和朝廷就更不知道今天会有多少百姓来存钱,倘若今日有百姓正好存款到期,需要提走一万贯,而银庄中只有九千,那就会失信于存款者了吧。所以,老臣才想出发行国家债票,所谓国家债票是指由国家作为担保,银庄来发行的一种票据,固定期限,一年或者两年,如果百姓手中有富余的货币,可以选择存入银庄,也可以选择购买债票。这样,朝廷就可以根据卖出债票的多少来算出到期所要支付的金额了,同时也可以大量借取百姓手中的多余款项。明年一年,如果能将全国的会引等旧币平稳地兑换完,那到了后年就可恢复正常了。”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是后世的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在我国的历史上,到了清朝末期,才开始发行国内公债。

    “这贾似道,长的什么脑袋,这个也能想到。”我暗自夸了贾似道一句。

    这时,只听阮登炳道:“太师高见,下官佩服,太师的建议的确解决了银庄借贷中的一大难题。”

    我也赞道:“师臣之提议可行,朕准奏,朕将师臣所说的名称略微作下更改,大宋国家债票改为大宋国家债,以示和其它钱票区分。阮爱卿。”

    “臣在。”

    “你立即和银庄中人商讨此事,尽快做出详细方案,明年初正式发行。”

    “是,陛下,臣遵旨。”

    “师臣,你的这个提议甚好,魏国公、显文阁大学士,看来也不是白当的。”我哈哈大笑道。

    “谢陛下赞赏,这是为臣之道也。”贾似道说罢,偷偷地望了下廖莹中。

    “无论是谁,有好的提议都应该受到表扬,师臣身为百官之首,带头献计献策,自是应该表扬。”

    “谢陛下。”

    “臣陆秀夫有本上奏。”

    “爱卿,请讲。”

    “陛下,募兵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在禁军中发现一个问题。如果禁军将士报名加入御林军或者临安战区而又不得录取,是否可以以百姓的身份重新在城中的募兵点报名呢?”

    对于七万禁军,我原本打算只留下一半,剩下的一半人解甲归田,却没有想到这一半人中还有不少想要继续当兵的。

    “陆爱卿,城中募兵点的情况如何?”

    “陛下,从目前情况看,基本上达到招收的数量。”

    “恩,陆爱卿,在募兵结束后,你将没有被选上的禁军中还欲继续当兵者的数量上报,朕会重新考虑的,毕竟这些人有过军事训练的经验。”

    “是,陛下。”

    “陆爱卿,招募将领之事有结果了吗?”

第266章 最后的报名者

    第266章最后的报名者陆秀夫有些沉闷地禀报:“陛下,截至昨日,一共只有五人报名。在弓马测试中,一人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另外四人顺利通过,等明天报名结束后,过关的这四人加上明天报名者中弓马测试过关者一起再由臣等进行军事策略面试。”

    虽然事先我已经想到了招募将领的困难,但却没有想到只有区区五人报名,而这五人似乎也不被陆秀夫看好。看来一将不是难求,而是太难求了,难怪历史上的南宋打不过蒙古。

    招募处所贴出的启事中只是言明了招募大宋皇家军高级将领,如果言明是要招募类似厢指挥使这种高级别的,估计连报名的人影都见不到了。

    我无奈道:“等你们面试完将这些人的资料交给朕审核吧。”

    “是,陛下。”

    喜欢读历史,看故事的后世人都知道,南宋初年有支著名的岳家军,军中猛将如云,尽管有着小说的夸张,但却让金人言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可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仅仅过了百年,宋朝军队竟然凋零如此。

    “如果没有合适的大将,就只能先从原禁军将领中选拔了。各位爱卿,你们有何建议?”

    “陛下。”兵部尚书范文焕出列道,“臣有本奏。”

    “范爱卿,有何建议?请说。”

    “陛下,跟随夏贵将军前往淮南西路的禁军将领中有很多年轻小将,这些人中有不少还是本年的武举,颇有潜质,臣以为,可以从他们中选拔。”

    陆秀夫道:“臣附议,范大人提议甚好。”

    听范文焕这么一说,我也想起当时兵发庐州之际,我特意吩咐让兵部和枢密院多挑选些年轻小将让夏贵带上,以期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从夏贵发回来的战报来看,这些小将们的表现大都可圈可点,尤其是本期武举史玉琪和弃文从武的韩震二人的表现优异,更是得到了夏贵的好评。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大多数宋军将领的怯敌心里。

    “范爱卿,此法可行,准奏。你以兵部之名,令淮南西路制置使夏爱卿将本次庐州之战中这些小将们的详细情况传回临安,朕先看看。”

    “是,陛下。”范文焕道。

    “恩,朕以为还是做好两手准备吧。范爱卿,陆爱卿,兵部和军务院一方面做好原临安禁军将领的推荐,一方面等夏贵的奏折,临安战区和广南战区需要至少五名厢指挥使,人数不少。”我停了停道,“另外,朕明日再去现场看看,这最后一天的将领招募希望能给朕带来一点惊喜吧。”

    “是,陛下,臣等遵旨。”

    “退朝。”

    征兵募将的最后一日,我带着方灵,袁棘和小七再次来到同乐楼附近的招募点。或许是受后世电视剧和小说的影响,我觉得最精彩的场面就应该发生在最后的时刻。

    十月的临安,已经寒意泛泛,这日,天气阴沉沉的,更让人觉得有种寒冷之感,好在我的身体情况已经随着武艺的提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没有觉得很冷。我们坐在招募点旁边的一间敞开式的茶铺里,点了一壶茶和几样糕点。我依然带着面具,和方灵等三人边喝茶聊天边看着招募点的情景。

    令人失望,这最后一天的情况甚至还不如早些天,连前来咨询的人都很少了。直到未时末(下午三点)也没有一人报名应征。

    方灵见招募点的士卒们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叹了口气道:“哥,看来是无人前来了。”

    我点了点头,有些气馁道:“恩,希望其它两处有所收获吧。小七,结账,我们走。”

    “军爷,等等,我,我来报名。”

    “这位兄弟,时辰到了,我们已经截止报名了。”

    当我们转身走出两步,听见背后传来一阵说话的声音。

    “咦?莫非还真是应了书中的描述,精彩处都在最后才会出现。”我暗道。

    “军爷,我,我大哥,大哥因受风寒,至今还趟在客栈,能不能,通,通融下。”我们回头看去,只见一位身穿灰衣的大汉正站在招募点前。这大汉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约莫三十岁,虽然衣衫简陋,却也颇有几分英武之气。

    “这位兄弟,军中自有军规,我们也不敢违反军令,你以为这是请客吃饭啊。”

    “军令如山,这,这点我当,当然明白,只是,事情特殊,还望军爷,军爷们担,担待下。”那大汉有些结巴道。

    主事的小校官道:“兄弟啊,既然你知道军中有军令,就不要让我等为难了。”

    灰衣大汉想想也是,似乎觉得这位校官所言之语无可反驳,愣了一会便转身朝我们的反方向离去。

    “跟上去看看。”

    那大汉的速度极快,好在我练了一年的武艺,这才堪堪能够跟上。

    “你们,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跟,跟着某家?”

    可能是我们跟得紧了一点,那大汉突然顿足问道。

    “这位朋友,请问你是前来应征的吗?”

    “正是,这位公,公子,何事?”

    我呵呵一笑道:“朋友,我见你报名被拒,特来问问你的情况,如果你真有本事,我可帮你向那些士卒们说道说道。”

    “本事?”落魄大汉道,“某家也无甚本事,只是自小练武,数十人难以近身而已。”

    “原来是位武林好汉,那你当去试试武举考试,怎么想到前来报名应征将军?”

    “不,不是我自己,是替我家兄,兄长前来报,报名的。”

    “是吗?那你家兄长现在何处?”

    “公子,我家兄长前,前来临安报名,在赶路时受到风寒,现,现躺在客栈中。”

    “哦,原来是你家兄长,那就是说你家兄长很有本事了啊。”

    “没错,我兄,兄长自小苦读兵书,当然很有本事的。”灰衣大汉说起其兄长时一脸的敬佩之意。

    “好,如果你家兄长真有本事,那我自有办法让他报名。”

    “真的?”大汉露出一丝兴奋。

    我笑笑道:“当然是真的,可否让我去见见你家兄长?”

    灰衣大汉看了看我们四人,似乎也不像坏人,加上自己兄弟一无所有,根本不用担心被劫,便道:“好,公子,我们,我们就住在离,离这不远的宾悦客栈。”

    方灵道:“宾悦客栈,我知道,直行拐弯,再过两条街就到了。”

    “那就走吧。”

    那大汉“恩”了一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步伐坚实,显见下盘稳固,的确是练过武艺的。”袁棘边走边在我耳边小声说道。

    宾悦客栈很小,很偏僻。

    方灵虽然知道客栈的大体位置,却不知竟然如此难找。我们随着那大汉左拐右拐,在一条破旧的小路上才看见这间名为“宾悦”的客栈。

    “城中村,棚户区。”我想起后世大城市里对这种地方的称呼,而所谓的客栈也就和十元店没有什么区别,是由一所民居改建而成。

    “张家兄弟,你大哥情况不好,我刚刚叫来了郎中大夫,正在屋里,你快去看看吧。”客栈老板一见到灰衣大汉便急忙说道。

    “啊?”灰衣大汉心里一慌,顾不得和客栈掌柜道谢,便直接冲进客栈左边最里面的小屋。屋里传来一阵咳嗽声,我们也随着大汉走了进去。

    “谢大夫,我大哥怎样了?”

    被称作谢大夫的郎中眉头紧皱道:“张兄弟,你大哥所受的风寒十分严重,加上你们一直赶路,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所以情况不妙,如果老夫判断得不错,你大哥很有可能伤及脾肺,以老夫的医术是无能为力了。”

    “那该,该怎么办?”

    “张兄弟,你还是去请临安城里的名医看看吧。”

    “名医?哪里有?”

    “离这里不远出,就在天街中段,有家华氏医馆,据说是千年前神医华佗的后人所开,医术高超,只是。。。。。。”谢郎中吞吞吐吐道。

    “只是什,什么?”大汉急道。

    谢郎中道:“那华氏医馆的诊费昂贵,非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

    “这个不管了,就算是绑也要将其绑来。”灰衣大汉说罢,便欲转身出门。

    我伸手一拦道:“朋友莫急,我在临安认识一位医术高超者,可以让他来替你大哥看病。”

    谢郎中神情怪异地看了看我道:“这位公子,华氏医馆可以说是临安城首屈一指的大医馆,公子认识的郎中比他们还厉害吗?”

    “哦,谢郎中,我认识的朋友叫周辉,是宫中的御医。”

    “周辉,莫非是那位金针断阴阳的医术大师,号称一等御医的周辉周先生?”

    “金针断阴阳?”我也不知道这周辉还有这样一个雅号,点点头道,“正是此人。”

    谢郎中兴奋道:“如果是周大师,那又胜于华氏数倍也。”

    我笑道:“小七,你立即前去,就说呼延公子请周先生来此会诊。”

    “是,公子。”

    “张兄弟,这下你大哥应该无恙了,这周先生可是我临安城数一数二的医术大师呢。”

第267章 张顺张贵

    第267章张顺张贵“这是肺痨。”周辉检查完后说道。

    “肺痨,可以根治吗?”

    周辉恭敬地答道:“回公子,应该问题不大。这位先生所得的肺痨是由于风热犯肺引起的,此属风温犯肺之证,故治以辛凉宣透达邪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治以麻杏、石干、甘汤与银翘散化裁获效即可。而且这位先生体质甚好,脉象虽然低沉却延绵不断,加上老夫年轻时曾到过苗地,向苗人学习过医治肺痨的特殊方式,所以老夫采用汉苗相结合的方法医治,当很快见效的。最幸运之处在于他不是因为邪热内结引起的,否则就难治了。待老夫开份方子,大约在服药三日后自可痊愈。”

    周辉说完,拿出硬笔,写下了药方,苗岭药材桔梗、一朵云、十大功劳、野姜叶、白果等作为主药,另用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银花,连翘,桔梗,芥穗,鲜芦根等作为辅助,用水煎服,早晚各一次,三日为一疗程。

    灰衣大汉接过药方后谢道:“谢谢公子,谢谢周,周先生。”

    “小事而已,朋友不必言谢。”我笑笑又对周辉道,“周先生,这些药都能买到吗?”

    “一朵云和十大功劳临安城的药店极少,这两味药老夫会差人送来,其它的都能买到。”

    “恩,小七,你再跑一趟,将这药方上的其它药都买来。”

    “是,公子。”

    肺痨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肺炎,肺炎之名来自西医。在古代,肺痨虽然也不是什么绝症,但也不是那么轻易医治的。引起肺炎的病原很复杂,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感冒、劳累时就容易受到感染。而苗人的药方在医治肺痨上却有其独到之处,但因汉苗交流一向不畅,是以其法并没有在南宋大地上得到推广。

    周辉接着又对灰衣大汉道:“这位兄弟,你会武功吧?”

    大汉愣了下道:“是,先生。”

    “那就更好,你每日按揉病人的膻中穴、中府穴以及天突穴,可以帮助其恢复。”

    灰衣大汉点点头,突然对着我跪下道:“张贵谢,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