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有政务流程。”
“是,皇上,臣蔡畅遵旨。”
“蔡爱卿,朕在此要告诫你,在朕这一朝为官可不是件轻松之事。”
“请皇上明示。”
“朕的清规戒律可不少啊。蔡爱卿,在本朝为官,你要有思想准备,首先要做到廉洁,如果抱着发财之梦,为权为势,那是断然行不通的,你在吏部接受考核时,应该知道我朝的《官员行事准则》吧,上面的条条框框很多,都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所以这第一步呢,你要成为一名清官。”
“皇上放心,这一点臣必定做到。”
“恩,其次就是要做一名为国为民的好官。为国为民是朕对于好官的定义,朕在登基时就说过,朕必定会带领我朝走向中兴,也就是要让国富、民强,那么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他的职责就是在朕的领导下,带领当地走向富强。因此,你回去后的胆子是不会轻的。琉球省和其它行省还不一样,你除了发展经济,让岛上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外,还要使原岛民能够在心里归属我朝,要让他们以琉球人为荣,更要以大宋人为荣。这十日中,政务院会安排你到商业部、农业部、刑部、户部等部门接受各部的培训,等你离开时朕再和你细谈。”
“是,皇上,臣定不负皇上之托,务必成为皇上所说的好官。”
“好。各位爱卿,接下来朕再说说前些日子廉政公署的奏折。”我脸色略微一凛,严肃道,“朕已经签署了廉政公署的奏折,也就是说,其中达到处以极刑的官员,一律依法处以极刑。一次性判杀二十多名官员,这在我朝的历史上也算是很少见的,朕在心痛之余却绝不后悔,如果朕对此姑且,放任之,那么到了今后,朕会花上十倍的代价,或许也达不到今天的效果。”
“唯一让朕感到庆幸的是,这些官员中没有身在大殿中的各位,朕在此也希望你们洁身自好,不要步这些人的后程,反腐倡廉是长期的国策,不会停止的。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朕以为当然是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去搏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身外之物,值得吗?俗话说,人为财死,但是,人都死了,还要财来干什么呢?人嘛,首先得活着,活着才会有希望。朕记得有位君主在临终前说道,他这一生征战无数,获得了超越前人的领地,但死的时候,他和任何人还不是一样,都只能占有一床之地。”
最后一句话,我记不清是在电视还是在小说中,看到过成吉思汗在临死之前这般说道。
“各位爱卿,朕刚刚这番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生前冒着极刑的风险,揽来无数财富,到头来又有何用呢?”
“是啊,人都没了,钱物又有何用呢?”大殿中的官员纷纷想道,连贾似道也在自问道。
“朕认为,金银财宝,够用就行了,我朝官员的俸禄并不低,之前,大多数官员或明或暗都已得到不少,朕都知道,当然,朕说过既往不咎。各位爱卿,好好想想吧,像那二十二名官员的做法,值得吗?”
借助陈文龙的奏折,我又教育了众官员一番,随便也是在告诫蔡畅,要做一名为国为民的好官。
第361章 姜央大巫师
第361章姜央大巫师近日来,临安的天气十分炎热,从早上起,火辣辣的太阳就像是垂直照射般,不留情面地将大地烤得火热,丝毫不给凉意留出一丝空闲。
这天下午,我和袁棘、小七刚从练武堂出来,就见周公公来报:“官家,卫小四在宫外,说有事要找七公公。”
“小四来了?小七,你去看看,是为何事。”
我返回福宁殿,和袁棘喝了一会茶,小七便赶了回来:“官家,小四言道,苗家大巫师姜央、洪源以及头人田景正在狮峰商行,欲见官家。”
“姜央大巫师?他怎么来了?小七,你让小四好生接待,朕和先生一会便去,对了,顺便让人通知下田醉颜和田修颜,让他们也到狮峰。”
“是,官家。”小七应声后转身离去。
“陛下,姜央大巫师和臣之师傅乃是一辈的,今年也该有八十多岁了,却不知为何而来。”
“朕觉得应该不是什么坏事吧。”
“不会,洪源大巫师和田景头人一同前来,可能是为苗家之事。”
“恩,先生,你知道姜央?”
“回陛下,臣听帝王谷的前辈们提起过。”
“哦,先生,走吧,去了自然就知道了。”
在皇宫北面的侧门见到了等候的小七,我们一行三人很快便到达了狮峰。
“公子,客人们都在楼上呢。”
“恩,小四,让人将方灵和全一叫来,晚上一起用餐。”
“是,公子。”
“小七,你去通知陆秀夫,让他也过来一趟。”
“知道了,公子。”
屋里的田景和洪源一见到我,便齐声行礼道:“草民田景,草民洪源见过公子。”洪源行礼完毕,连忙指着一旁的素衣老者道:“圣者大人,这位就是我苗家的大巫师姜央。”
和袁棘的说法差不多,我面前的这位老**约八十多岁,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双深陷却又深邃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
“苗家姜央见过呼延公子,姜央不请自来,还望公子海涵。”
“大巫师客气。各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坐下说话。”
虽然苗人有“东姜西洪”之说,但洪源大巫师曾经说过,比起姜央大巫师,他至少低了半辈,修为上更是差了很多,只是因为姜央大巫师已经很少在世间走动,所以苗人才将二人并列。在洪源等苗家巫师心中,姜央大巫师就是苗族巫师中的至尊,因为姜央乃是近两百年来唯一得到过守护者亲睐的大巫师。
三人坐下后,姜央随即言道:“公子,可否让我仔细看看公子之相?”
我笑笑:“有何不可,大巫师尽管看吧。”
“好,谢过公子。”姜央说完,双目顿时露出精光,身体坐得笔直,一动不动,直视着我的脸庞。
我心道,“这姜央和道法大师一样,想必又是位术士吧。”
在座的洪源、田景以及袁棘静静地看着姜央,都想知道姜央会从我的面相上看出什么。姜央的神色似乎在不停地变化,开始时颇为镇静,一会后却又皱起眉头,手指极速地动着,好像在心算算数题目似的。良久,姜央突然微微一笑,随即恢复了平静,道:“呼延公子,恕在下无礼了。”
“无妨。”
“在下直言,敢问公子有过什么奇遇吗?”
“奇遇?”我不知道姜央为何有此一问,莫非看出我是穿越者?这不太可能吧,我反问道,“大巫师此言何意?”
“公子,在下自诩精通相术,却无法看出公子的真身。如果公子不介意,在下就直说了。”
“大巫师,有话请讲。”
“呼延公子,如果仅看公子之面相,虽说也是极为尊贵之人,但还达不到圣者的地步,不过,在下的心里却有一个不同的声音,一直在说,再看,再看。于是,在下重新审视,结合公子的精气神仔细地推算了一遍,却发现公子之相已经不是在下能够看得出来的了。”
“不会吧,姜央大巫师。”洪源惊讶道,“大巫师的相术在我苗家首屈一指,从未出过差错,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姜央笑笑道:“我虽然精通相术,但相术一道也只可相凡人之相,像公子之相却是在下无法推算的了。”
我问道:“难道我不是凡人吗?”
姜央答非所问道:“当今世上,只有一种人的面相是我无法看得出的。”
洪源略显紧张,追问道:“姜央大巫师,何人?”
姜央也没有回答洪源,而是看着我道:“呼延公子,在下虽然无法推算出公子的真身,但在下却敢断言,公子已经超越了圣者的地步,踏入了守护者的门径。”
“守护者?”这一下,所有人都惊呼起来,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公子,只有守护者或者是守护者之代言人的面相,在下看不出来以外,余者之面相,怎么都能看出几分端倪的。”
洪源松了口气道:“原来圣者的境地如此之高,比我等所想象的圣者还要高出一个层次啊,那今后属下称公子为守护者大人吗?”
“洪源大巫师,这倒不用,我觉得圣者称呼挺好,而且我自己还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什么守护者的代言人。”
“圣者大人。”姜央突然站了起来,重新行礼道:“属下姜央见过圣者大人。”
“大巫师不必如此,还是坐下说话。”
“是,圣者。”姜央坐下后道,“圣者,二十年前,属下曾经在苗族圣山九黎山中得到过苗族上代守护者的启示,说是我族之圣人即将现世,让我找寻一名传人跟随圣人修行,如果修行圆满,或许可以得到守护者的传承,于是,属下按照守护者的旨意,在田景头人的山寨中找到了刚刚出世的修颜,这二十年来,属下几乎足不出户,一心教导田修颜各种知识及技能,今年正好是修颜年满二十岁之时,属下便让其在镇溪村等候。数日前,洪源大巫师来到在下之居所,言及圣人已经出世,属下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临安,一来是想验证下圣者的真伪,二来也是为圣者大人解惑。”
我知道姜央所说的解惑是关于守护者方面的,便问道:“守护者之事我也略知一二,汉苗两族的守护者分别传承于数千年前的轩辕黄帝和蚩尤大神,姜央大巫师,倘若两族的守护者同时出现,各自为了自己的民族,会不会再次发生汉苗大战呢?”
据我所知,守护者的传说只在汉苗两族,我作为大宋的皇帝,首先要考虑到江山的统一,如果有一天,汉苗两族的守护者都冒了出来,岂不会天下大乱?虽然我不能肯定姜央大巫师是否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但作为一名汉人,我同样不希望看到汉苗大战重现人间。
姜央道:“公子,这点断然不会。”
我见姜央的态度如此坚决,反倒有些迟疑:“这是为何?”
“公子,这就要从轩辕黄帝和蚩尤前辈说起了。公子可能不知道吧,这两位人类的始祖是同门师兄弟。”
“师兄弟?这个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公子如果有兴趣的话,就让在下给公子讲讲那一段往事吧。”
我正欲回答,却听袁棘笑道:“公子,稍等片刻,喜欢听故事的人来了。”随着袁棘的话音刚落,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袁棘所说的喜欢听故事之人,我当然知道是方灵,我笑笑道:“进来吧。”
门一开,方灵、张全一和田醉颜走了进来。
“怎么,修颜还没到吗?”
方灵笑道:“哥,田修颜在军事大学呢,离这里相对较远,没这么快的。”
我“恩”了一声,伸手示意三人坐下:“先听姜央大巫师讲个故事,晚些再叙旧。”
姜央接着道:“很久之前,在汝州西南的崆峒山上,有一群修炼道术的修行者,其中有位名叫广成的杰出者,这广成大仙座下有两名俗家弟子,师兄是汉族始祖轩辕黄帝,师弟就是我苗家始祖蚩尤,两人几乎同时拜在了广成大仙的门下。当时的天下以部落为主,相互之间争斗不休,人类的生活十分艰苦。大约二十年后,广成大仙将两人招致跟前道,你们两人技艺初成,但由于凡心未灭,难以继续在此修炼,今人间混乱不堪,急需明主出世,你们下山去平息世人之争,顺便就在世上修行吧。不过呢,你们需要记住,天下共主只有一位,日后,如果是你们两人争霸天下,失败者则不可再为争夺华夏之主而挑起战争。两人下山的前一天,各自得到一柄宝剑,这两把宝剑乃是广成大仙年轻时所使用的兵器,名为雌雄宝剑。两人下山后分别回到自己的部落,之后的事迹大家都知道,属下就不一一讲说了。涿鹿大战后,蚩尤战败,回到了九黎山养伤,最终因伤势过重,羽化在九黎山,在羽化之前,蚩尤大神化手中宝剑为神奇,将九黎山封印起来,并留下一本蚩尤心经,交给了其唯一的弟子,那名弟子在九黎山中参悟透心经,便能在九黎山与外界之间自由穿行,成为了我苗家的首位守护者。”
第362章 两大圣地
第362章两大圣地姜央大巫师继续讲道:“公子,你们汉人的始祖轩辕黄帝在飞升之前,同样也以手中宝剑为介质,封印了一处圣地,这就是今天帝王谷的来历。只是因为轩辕黄帝拥有天下,拥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才能将帝王谷分为内堂和外堂,其内堂和九黎山一样,是独立出来的一处空间,和九黎山并称两大圣地,而帝王谷的外堂则负责守护内堂,相对于我苗家的圣地而言,帝王谷的封印更为周密、更为高明。”
听姜央讲到这里,袁棘忍不住打断道:“姜央大巫师,在下袁棘,出自帝王谷外堂,既然帝王谷内堂才是真正的圣地,为何还需要设立外堂来守护呢?外堂的实力比起内堂来说,差别太大,似乎根本不足以守护内堂。”
姜央道:“袁先生,这两处圣地都是靠广成大仙的雌雄宝剑为介质才得以封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封印之力会越来越弱,轩辕黄帝在封印之时就想到了其后果,所以在圣地之外又设置了外堂,希望可以延缓封印减弱的速度。然而,在外堂设置不到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就两次遭到了来自极北之地的一股未知势力的侵袭,虽然帝王谷外堂最终将那股势力几乎灭尽,但自身的实力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当时的谷主不幸身亡,仅存的两名弟子均只学会了师傅的一半技能,所以你们帝王谷的外堂后来便分为了术堂和武堂,自此以后,外堂中人便无人可以主动和内堂之人取得联系了。据我苗家上代守护者说,帝王谷外堂之人只有同时将术、武两道练到极致,才有可能主动联系上内堂中人,否则就和九黎山外的情形一样了,只能被动地等待圣地之人出现或者是被动地接受内堂传出的消息了。”
袁棘听罢,默默地点点头。帝王谷外堂建立不久,就曾经遇到过两次劫难,这段历史袁棘也知道一些,但不如姜央的描述详细。而且,袁棘也听谷中长辈说过,术、武双修的妙用,只不过外堂之人中,术、武双修者本就极少,能将两者都练到极致者更是少之又少。
“大巫师,那极北势力是指?”
“回公子,属下也不知是何方势力,只知道那方势力是为了一本轩辕秘籍而来。”
袁棘道:“公子,轩辕秘籍属下也听说过,但也仅限于是谷里的传说,无人见过。”
姜央接着道:“公子,因为两处圣地所使用的封印方法和介质都是同出一辙,所以在圣地中的守护者所遵循的规矩也都是一样,他们都需遵守广成大仙的吩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苗族的守护者都不能挑起两族之间的大战,否则便会受到雌雄双剑的惩罚。”
“原来如此。”我这才完全放下心来,又问道,“姜央大巫师,那这两处圣地的封印会持续多久呢?”
“公子,具体时间属下也说不好,连守护者大人也只知道个大概,应该在四千五百年到四千九百年之间吧。”
轩辕黄帝卒于公元前2599年,四千五百年之后大约就是公元二十世纪,也就是19多少年。我算了算日期道:“那就是说圣地现在还存在的。”
“是,公子,距封印完全消失还有不到一千年